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福建数字强震动台网加速度记录、福建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及中国数字地震台网泉州台宽频带或甚宽频带地震仪的速度记录中,筛选出1998年7月至2008年7月,福建及邻近地区17个典型地震(帆3.6~6.7)在基岩和土层台上记录到的51条加速度记录和在基岩台上记录到的31条速度记录.  相似文献   

2.
3.
利用绝对加速度测量简单、可靠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反馈控制方法,即基于绝对加速度的反馈控制算法。同时,考虑到驱动器的时滞,发展了考虑察动器时滞的结构状态方程。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改善了时滞的影响,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4.
BSO 加速度数字观测系统是为完善基准台现代化地震观测系统而设计的,其目的是拾取并记录中距离和近距离强震。系统硬件智能模块化,在 TP801单板计算机的控制下由软件实现系统功能。本文介绍了系统结构的设计特点及系统管理软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为“新丰江强震加速度记录分析”而准备的。文中选取恰当例子说明强震加速度记录校正是个极为重要的问题.着重论述了强震加速度记录的校正内容、方法及其原理。文例亦证明校正工作已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深井和核电站强震动观测需求,研制一种能在100℃ 130℃环境下有效连续工作的力平衡反馈加速度计,并重新设计其电路方案,主要利用高温分立元件重新设计检波及前后级放大电路,并对其余电路进行升级改造.样机实验结果表明:设计方案满足要求,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利用福建省区域数字强震动和数字地震台网历年的地震记录,通过资料选取、数据处理,计算了其地震反应谱,并分析了Ⅰ、Ⅱ、Ⅲ类场地反应谱谱形参数的统计关系及反应谱特征.有关研究结果对合理地利用福建地区现有台网观测资料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别以最大峰值加速度(以下简称PGA)和有效峰值加速度(以下简称EPA)为参数,对金沙江流域上12个工程场点进行了地震危险性分析,得到了各个场点在不同的年超越概率下的基岩PGA和EPA值。通过对PGA、EPA值比较分析认为:PGA与EPA值的大小比例关系主要受年超越概率大小的影响,当年超越概率较大时,表现为PGA>EPA;当年超越概率较小时,PGA与EPA的比例关系还与场点周围的潜源分布形式及潜源的震级上限的大小有关,不同的年超越概率、不同的潜源分布形式和震级上限,可使PGA>EPA,也可使PGA相似文献   

9.
李发国 《华南地震》1997,17(1):58-62
分析了地震加速度时程模拟的常规方法,指出初始加速度时程的选取十分重要,对常规方法构造初始加速度时程的方法作了改进,并建议直接使用真实地震加速度时程记录作国初始时程,计算结果表明,这些改进可以得到更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MJ型微振加速度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MJ型微振加速度仪的原理及性能。  相似文献   

11.
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测量精度高、频响范围宽等特点。本文将介绍这一传感器在低频标准振动台上的实验与应用。它为低频标准振动台提供了一个可行的监测系统,对于振动台随机标定及测试数据的联机处理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文章还分析了实验数据的误差及产生误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正>基于传统式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技术,在传感器内部嵌入先进的高精度模数转换器、具有多接口扩展功能的ARM微控制器,设计了一款具有串口、USB口、网口、无线Wi Fi接口连接方式、支持SD卡大容量存储、液晶触摸屏操作和红外电源遥控管理的低功耗、智能型、24位数字输出的力平衡加速度传感器便  相似文献   

13.
设计地震加速度图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模拟发震断层附近地震动时程的半经验模型。如给定在该断层上可能发生的地震震级和场地位置,则可由此模型用计算机提供一组设计地震加速度图。模型中提供的经验格林函数计算公式是用所研究地区的强震记录按统计方法在频域内建立,而不采用在时域内修正个别小震记录的方法。模型中包括的其他重要参数,如断层破裂长度和震源谱,可以直接从该地区的强震地面运动的经验衰减规律得到。用本文方法综合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是与该地区地球介质内地震波的频散和衰减的统计特征相一致的非平稳过程,并能考虑场地相对于震源的方位和震源破裂方式的影响。由于未来的破坏性地震在发震断层上确切的破裂区段一般不能预测,就重大工程场地的抗震设计而言,可以按本文方法提供一组具有不同方位角的设计地震加速度时程。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地震加速度时程模拟的常规方法,指出初始加速度时程的选取十分重要。对常规方法构造初始加速度时程的方法作了改进,并建议直接使用真实地震加速度时程记录作为初始时程。计算结果表明,这些改进可以得到更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乌恰地震加速度记录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和平  柔洁 《内陆地震》1990,4(3):239-246
研究了1985年乌恰余震取得的加速度记录,从地质及地球物理的角度探讨一些加速度异常点。分析了记录的峰值加速度与震害及场地烈度的对应关系。对比了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速度反应谱及谱与震级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在1988年11月云南省澜沧-耿马大地震中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和云南省地震局在滇南的联合强震观测台网。以及两单位的流动观测台站在极震区所获取的主震和大量余震加速度记录。文中展示了Ms=7.6的主震时,距震中142.5公里的景洪台站的远场地面加速度记录;还展示了Ms=6.7的强余震时,距震中仅为3.8公里的竹塘站的近场地面加速度记录,其水平向最大加速度为0.55g,竖向最大加速度为0.39g。文中同时对两组记录作了反应谱和β谱分析并参照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所提出的设计反应谱,对近震反应谱和远震反应谱的不同特征作了比较分析。最后对加强强震观测的对策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7.
李福民 《地震学报》1982,4(3):301-307
本文用数值积分法,对RDZ1-12-66型自动触发电流计记录式强震仪的幅频响应失真进行校正。并采用高通数字滤波的方法,修正加速度图的零线.为此编制了计算机程序,绘制了修正后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时程曲线.计算了修正前后加速度图的傅氏谱。同时,对这些结果加以讨论。 修正后的加速度图,精确地表示了仪器基本频带在0.09HZ和25HZ之间的绝对地面加速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两种典型强震动加速度仪,ETNA与MR2002,利用汶川地震强余震流动观测进行了两仪器的一致性检验.通过架设在同一仪器墩上的2种强震动加速度仪在5次余震事件中所获取加速度记录的波形、峰值、傅里叶振幅谱及反应谱的对比分析可知,ETNA仪器记录的峰值加速度与MR2002仪器记录的峰值加速度间的最大相对误差达23.6%,且南北向峰值加速度差异大于东西向和竖向,竖向明显小于两水平向;反应谱及傅里叶谱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只是幅值存在些微差异,且竖向谱值相差最小,明显小于两水平向,反应谱最大相对误差近5%,相对于低频反应谱,高频反应谱差异较大;此外,亦存在两仪器记录时程曲线反向、记录时间长度不等、触发点不同等差异.经分析认为,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两种不同仪器性能上的微差异、仪器参数设置不同、以及触发滤波算法不同等因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小波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基数B-样条小波模拟地震动加速度过程,将小波分析引入地震动加速度过程的研究,实现了地震动加速度的模拟,并可给出其解析表达式,便于设计地震动的调整及地震反应的求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