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对煤炭勘查工作的煤质测试数据,对东胜煤田布日其井田延安组2-2煤层煤岩和煤质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煤炭清洁利用潜力及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布日其井田2-2煤层为属特低灰、中高挥发分、低—中硫、较低软化温度、较低流动温度、弱结渣性、低黏结性、高发热量煤。2-2煤煤质特征满足直接液化用煤二级指标要求和常压固定床气化一级指标要求,煤炭气化和液化可以作为清洁高效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2.
概括了普安县磨田煤矿晚二叠世主要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磨田煤矿主要可采煤层属于低灰、高硫、低磷、高热值(少量特高热值)烟煤及无烟煤,具有适合于发电、民用、工业用煤,动力用煤的煤岩煤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沙子岭煤矿位于贵州省纳雍县城以西,M1煤层属全区可采、较稳定煤层。经过对煤质资料的整理和分析,M1煤层以粉煤为主,沥青至玻璃光泽,粉煤呈粒状结构,参差状断口,煤层内生裂隙发育,宏观煤岩类型为暗—半亮型,属中灰分、中硫、低挥发分、中高发热量无烟煤,可用于动力用煤,民用煤。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内蒙古巴彦宝力格煤田赛汉塔拉组中煤层煤质特征及用途。本区煤属中灰、低硫、低磷、特低氯、低~中热值,各煤层煤类以长焰煤为主,有少量褐煤。煤中有害成分低,发热量较高,是良好的民用及动力用煤。用于火力发电,各种工业锅炉使用,也可在建材工业,化学工业中做焙烧材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老东山及其周边地区近年来地质找煤成果的分析,对老东山地区地质概况和煤层及煤质进行了分析和梳理,老东山地区总体分为F1断层上盘和下盘,上盘构造总体为一南东向倾斜的单斜构造形态,区内断层和褶皱发育,断层对煤层的赋存具有一定的切割破坏作用。下盘为总体为一南倾的单斜构造,被断层切割为不同深度的断块区。研究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石门沟组(J2s)和大煤沟组(J2d),其中侏罗系中统石门沟组含可采煤层2层,属低灰、中硫、中高热量的长焰煤,大煤沟组含可采煤层1层,属低灰、中高硫、中高热量的不粘煤。  相似文献   

6.
根据上纸厂煤矿地质资料论述含煤地层的含煤性,结合煤岩层特征对煤矿的煤质特征进行讨论,分析其煤层煤质特征和变化规律。对煤中水分和挥发分含量与埋藏深度的关系进行分析,对沉积环境与灰成分的关系进行探讨。指出区内煤炭的工业用途。本次研究工作,为进一步开发盘县煤炭资源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煤层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采用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及室内整理相结合的方式,从新街地区侏罗系延安组主要煤层的特征入手,通过对煤层间及钻孔间的对比分析,阐述了新街地区的煤层特征和煤质特征,并总结了研究区的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新街地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含五个煤组,含煤系数近10%,可采煤层4—9层,可采含煤系数5.9%;地层厚度为东部较厚,且第一岩段含煤性最好,第二、第三岩段次之;可采煤层总厚度变化趋势为两边厚中间薄;煤质原生参数如灰分、显微组分含量等都具有分带性,具有低灰分产率、高惰性组含量及煤层中稳定富惰层的周期性出现等基本特征,表明了泥炭沼泽发育过程的高位化。  相似文献   

8.
李书海 《西部资源》2015,(2):100-105
以地质勘查资料、煤质分析结果为依据,对新疆伊南煤田阿尔玛勒勘查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中硫分、灰分组成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新疆伊南煤田阿尔玛勒勘查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泥炭沼泽受淡水成煤环境影响,可利用的铁质与H2S反应生成硫铁化物含量较少,形成了该区特低——低硫煤的特点。同时,该区碎屑物供给较少,且由镜惰比可知,西山窑组煤层形成于高位沼泽,受地表水影响较小,从而形成了灰分产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刘中学 《西部资源》2022,(1):135-136,139
淮北市临涣矿区位于安徽省北部,10煤层属于目前开采最深煤层,煤质优良,开采价值大,安全隐患高,本文探讨了10煤层煤岩特征、主要性质,安全隐患主要为瓦斯含量高及含水层突水隐患,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在工程中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井田位于玛纳斯县城193°、直距53km处,公路里程约60km,行政区划隶属玛纳斯县清水河乡,面积约3.8457km~2。井田内含可采煤层17层,可采厚度累计为41.19m,可采含煤系数为6.44%,倾向为10°~30°,倾角为28°~80°,平均倾角为30°。井田内煤层总体上以弱粘煤、长焰煤和中粘煤为主,井田内煤层主要为特低灰-低中灰。共有17个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11.
贵州省包谷地背斜煤矿区是兴仁县主要产煤区之一,煤炭资源丰富。本文通过矿区内马古地煤矿、云顶煤矿、龙头煤矿、二湾煤矿、大丫口煤矿、箐口煤矿勘查地质报告,经过系统统计分析,建立了标志层B_1~B_4,根据该区标志层B_1~B_4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煤层顶底板岩性及煤层煤质特征的对比分析,认为包谷地背斜煤矿区可采煤层6层,(其中C_3、C_4、C_(15)、C_(17)煤层为全区可采煤层,C_1为大部可采煤层,C_(12)为局部可采煤层),煤层对比依据可靠。通过矿区含煤岩系煤层对比的方法和特点,指出了贵州省包谷地背斜煤矿区标志层特征对比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大营煤矿区地质、含煤地层岩相组合、煤层及煤质特征概况,对可采煤层硫元素质量分级、可采煤层形态硫、硫分在垂向及水平面上的变化规律等方面进行煤中硫元素的分析,并结合矿区黄铁矿赋存状态对该区煤矿的沉积环境进行讨论,指出区内可采煤层在成煤时处于与海水有关的三角洲、泻湖等泥炭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13.
红花尔基煤田位于大兴安岭西坡红花尔基林区与呼伦贝尔草原结合部,白垩系下统伊敏组为煤田主要含煤地层。经地质勘查证实,该组含大部可采煤层5层,属低灰、特低硫、低磷、特低氯、中发热量褐煤,是优质环保型煤。可做为动力、发电用煤,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都呼木盆地是一个半地堑式聚煤盆地。本文论述了该盆地的形成、充填与演化,简述了盆地地层特征、煤层煤质特征等,分析了盆地聚煤规律,圈出了富煤带,为以后都呼木盆地煤炭勘查开发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进行地质工作研究,查明了矿区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和可采范围,控制主要可采煤层。矿区的构造形态及断层,控制可能影响开采的构造情况,评价矿区构造复杂的程度。矿区可采煤层的煤类、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对研究区内其他矿产进行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6.
呼鲁斯太矿区位于贺兰山煤田内,为小型含煤盆地,主要含煤地层是上石炭统太原组及下二叠统山西组。本文通过对呼鲁斯太矿区煤层发育特征的系统分析以及对已有地质资料的进一步研究,认为该区煤层厚度较大,埋深适中,煤质较好,资源比较集中,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区位于于华北断坳之中的沧县断隆中部的大城凸起内,区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煤系地层总厚度为284.90m,含煤18层,煤层总厚32.85m,含煤系数11.53%。在收集区内及周边大城勘查区钻孔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区内含煤地层地质特征、煤质特征及煤层气含量分布特征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贵州省修文县银山煤矿赋煤情况,说明了银山煤矿主采煤层煤的物理性质、煤岩类型,详细分析了各可采煤层煤质特征以及灰分、硫分在平面及垂向上的变化规律,初步提出了煤的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9.
煤层的形成及煤层气资源的富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聚煤盆地的沉积环境及其古地理特征,聚煤盆地古地理环境的三维空间恢复对于研究煤层气资源的赋存规律及勘探靶区优选至关重要。该文以沁水盆地南部柿庄南区块为研究区,提出基于多维测井数据的聚煤盆地古地理沉积环境三维空间定量恢复方法。首先利用K-means空间聚类方法对研究区煤系地层主要岩性的测井曲线响应特征进行聚类,由此定量识别单井岩性和划分岩层层序格架;进而结合各沉积单元的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和岩性组合特点,综合确定沉积环境层序;最后依据研究区1 300余口钻井的沉积剖面序列实现聚煤盆地三维沉积相模型的精细构建。结果表明,研究区煤系地层山西组空间上为三角洲平原沉积体系特征,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决口扇和泥炭沼泽5种沉积微相;泥炭沼泽沉积环境发育的3#煤层平均厚度为6.25 m,其三维空间聚集与覆水深度呈现一定相关性,空间上表现为沿海退方向上煤层逐渐变薄并具有分带特征;局部上受沉积环境影响,东南地区煤层煤质较好且顶部的泥岩、砂质泥岩较厚,有利于煤层气封存,为煤层气资源开发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20.
龙凤井田是一高瓦斯矿井,煤层气资源丰富。结合井田地质勘查资料及井下瓦斯资料,对煤岩煤质特征、含气量、赋存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用体积法估算了煤层气资源量,并且对井田煤层气勘探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龙凤井田可采煤层4号、5号、9号、13号煤层含气量高,尤其以5、9号煤层较高,煤层气资源估算量为8.23×10~8m~3。构造和封闭条件是龙凤井田煤层气的主控因素。结合贵州煤层气开发积累的工程经验及技术,建议龙凤井田煤层气以5、9号煤层合层开发,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能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带来较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