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调查区变质岩区跨东昆仑变质地区和南昆仑变质地区。从前寒武纪至晚古生代地层均有分布,文章正对前寒武纪金水口岩群白沙河岩组变质岩进行研究。总结其变质作用及其变质演化特征,希望为该地区地质研究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出露于华北陆块东北缘的张三沟岩组为一套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前人根据变质程度和地层对比将其划归古元古代。本文通过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获得2517±9Ma、2518±7Ma和2534±26Ma原岩年龄,2439±24Ma、2464±73Ma和2433±71Ma变质年龄。  相似文献   

3.
火镰砭片麻岩、片岩是宁陕区调项目从泥盆系大枫沟岩组内部解体出一套强变质变形非正式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分布于双桥村—火镰砭—狮子坝和铁炉坝—银杏坝一带,呈狭窄的构造透镜体产出,主要为一套中—深变质岩系,原岩恢复属泥质细碎屑岩。笔者从其岩石特征、变质变形特征、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与佛坪热隆区发育的中—上元古界长角坝岩群深变质岩系具明显差异性,确定该片麻岩类归属泥盆系,属构造成因,可能形成于印支期,定位于燕山期挤压构造带,代表主造山期后构造变形活动产物。该套地层重新厘定对南秦岭南缘构造演化研究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东南极的格罗夫山是普里兹造山带向南极内陆的延伸部分。对格罗夫山不同碎石带中收集的高压麻粒岩和正片麻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四个高压麻粒岩的锆石多数为变质新生锆石,仅少数保留有继承核,其年龄为2633—2502 Ma。在变质锆石中获得~570 Ma和~555—545 Ma两个阶段变质年龄,锆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为重稀土亏损,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推测这两阶段年龄分别代表了变质作用过程中的进变质和高压峰期变质年龄。两个正片麻岩的锆石普遍发育核-边结构,由一个发育振荡环带的岩浆核和均匀无环带的变质边组成。正片麻岩的原岩年龄存在差异,在样品GR14-3-4的锆石核部获得了1060±40 Ma的上交点年龄,其原岩可能来自格罗夫山东南部的冰下高地,而在样品GR14-5-4的锆石核部获得的原岩年龄为917±4 Ma,与格罗夫山基岩中的基性麻粒岩和正片麻岩的原岩年龄一致。在锆石边部获得的变质年龄较为一致,为~530 Ma,与以前在高压麻粒岩中获得的退变质年龄相当。本次研究确认了高压麻粒岩在格罗夫山地区不同碎石带中分布的广泛性,表明其可能普遍存在于格罗夫山冰下高地之中。同时也进一步证明格罗夫山冰下高地并没有受到格林维尔期构造热事件的影响,而是只经历了泛非期的单相变质构造旋回。  相似文献   

5.
金寨三仙山地区石炭系为一套未变质或轻微变质的沉积地层,且前人对其岩石学特征归纳较为笼统。本文在野外调查基础上,对金寨三仙山地区出露的石炭纪地层进行岩石学调查与研究发现,三仙山地区石炭纪杨山组岩性为浅灰、浅灰白色厚层—块状石英细砂岩夹浅灰白色薄—中薄层砾岩及含砾石英砂岩;道人冲组为浅灰白、乳白色厚层—块状石英砂岩夹青灰、灰绿色泥质粉砂岩。胡油坊组为浅灰、灰、深灰色块状复成分砾岩、夹灰、深灰色块状含砂细(微)晶灰岩、青灰、灰绿色块状钙质粉砂岩。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扎鲁特旗一带的1:5万区调工作,原1:20万区调时划分的"大石寨组"中,发现了一套走向近北东的地层,经区域对比及采集化石,与大兴安岭乌奴尔地区本巴图组、东乌珠穆沁旗地区—巴丹吉林地区本巴图组相似。区内该地层可分为三个岩性段,岩石组合一段为岩石类型为深灰色千枚状含砂质板岩、灰色泥质板岩夹灰色含砂质微晶颗粒灰岩薄层;二段为变质酸性火山岩为主夹薄层状千枚状板岩、千枚岩等;三段岩石组合为蚀变玄武岩夹变质砂泥质。岩石内含腕足、珊瑚、苔藓虫3个门类化石。时代属于中石炭世,归属为本巴图组。  相似文献   

7.
南祁连山野牛脊一带出露的奥陶系盐池湾组为一套碎屑岩组合,对其物源区性质、构造背景研究可以为南祁连南部弧后前陆盆地的演化提供良好的指示作用。对该套地层进行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奥陶系盐池湾组碎屑岩富SiO2、Na2O、CaO、K2O,贫TiO2、Al2O3、Fe2O3、MgO;富Ba、Th、U、Zr、Hf、Sc,贫Rb、Nb、Sr、Ti;稀土元素中总量为142.93×10-6~252.67×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高,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具负的Eu异常。各类判别图解显示物源区为酸性火山岩区,物质以长英质为主,物源区具有大陆岛弧-活动大陆边缘转化的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历史,认为该地层是党河南山-拉脊山、柴北缘洋盆双向俯冲消减背景下沉积的产物,物源区可能为南祁连岩浆弧带。  相似文献   

8.
达日罕乌拉地区位于马尼特坳陷西南角,坳陷盆地边缘广泛沉积的伊尔丁曼哈组红色洪泛泥岩及杂色砂岩,通过4个钻孔,详细划分了地层层序。为解决该地层的时代归属问题,在其中2个钻孔中进行了古地磁样品的采集、分析。结果表明:地磁极性序列变化基本相似,与国际地磁极性柱对比,确定的年龄为34Ma~51Ma,对应的时代为始新世,确定本区该套地层划属伊尔丁曼哈组。  相似文献   

9.
就目前认识,拉斯曼丘陵地区的所有基底和盖层岩石都卷入到了格林威尔期和泛非期高级变质和变形作用。泛非期高峰变质的时代大致在550—530 Ma,其造山晚期的花岗质岩浆作用遍及全区。我们观察到,中山站区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固相变质作用过程,主要是对早期锆石的重启、改造,例如,对早期岩浆锆石环带的模糊化,对锆石棱、角的溶蚀,甚至同位素体系的重启等,难以形成变质锆石(边),退变或重启年龄平均值为522.7±6.6 Ma。峰期变质之后侵位的花岗岩结晶年龄为545±9 Ma,意味着峰期变质应不晚于该年龄。泛非期的变形、变质作用及花岗岩可对早期"干"岩石进行某种程度的退变质改造,从而造成高级变质岩变质结构的复杂性。这种变质作用及有关的花岗岩活动似乎缘于陆块内部的活化,而不是不同陆块间的碰撞所致。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位于秦祁昆晚加里东造山系内,地处祁连造山带与东昆仑造山带及秦岭造山带接触部位,该地区地层层序较为复杂,文章通过对该地区地层简单层序情况进行描述,希望为今后该地区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中部色尔腾山地区,该区出露地层有太古界乌拉山岩群变质火山碎屑岩——碳酸盐岩系;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绿片岩及下元古界二道凹群绿片岩、大理岩;并有元古代——燕山期中酸性花岗岩类岩体侵入,且深大断裂及脆韧性剪切带发育。主要的赋矿地层为新太古界色尔腾山岩群柳树沟岩组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绢云石英片岩中,该套地层为一套产于裂陷槽环境下的绿岩建造,原岩多为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复理石——碳酸盐建造。后期受构造改造,多具糜棱岩化。目前在该地区已发现了油篓沟、新地沟、卯独庆、哈拉沁等绿岩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中部武川县乌兰不浪地区是我国早前寒武纪岩石的重要分布区之一,前人普遍认为这一带的太古宙岩石主要为一套以集宁群、乌拉山岩群为代表的深变质表壳岩系及一套已呈片麻状构造的变质深成岩。自2000年以来,笔者在该区参加了1∶25万区调工作。在详细填图的过程中,识别出一套新太古代TTG质侵入岩。这套岩石组合的发现,对研究测区及华北地台北缘新太古代的地壳形成及演化过程都有重要的意义。1、地质概况测区位于武川县北西约60km处,地处华北地台北缘。新太古代侵入岩分布于固阳县—武川县之间,集中出露于乌兰不浪一带,面积约300km2。本…  相似文献   

13.
希拉穆仁苏木古太古界兴和岩群为一套麻粒岩相的高级变质岩系;原岩恢复主要为中基性、中酸性火山岩夹沉积岩。其变质程度达麻粒岩相—高角闪岩相。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该岩群二辉麻粒岩进行同位素测年,获得锆石U-Pb表面年龄值为3,049±1.4Ma。结合区域对比资料暂将其置于古太古代。  相似文献   

14.
研究区位于南天山早古生代大洋东段构造带.乌什塔拉地区阿拉塔格组火山岩为超基性—基性岩组合以及中酸性岩组合.其中超基性岩为大洋二辉橄榄岩,基性岩主要为玄武岩,中酸性岩主要有安山岩、英安岩、粗安岩和流纹岩.通过研究分析发现阿拉塔格组火山岩中基性岩产于大洋中脊环境,中酸性火山岩的构造环境应属于活动大陆边缘性质,由于这两套岩石组合均有不同程度的变质变形,以及阿拉塔格组出现的蛇绿岩,可说明这两套火山岩应该不属于同一地区,是由构造拼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5.
乌托果依—哈尔达瓦地区金矿大地构造位于南祁连—拉脊山造山亚带南缘,属于居洪图—石乃亥加里东期成矿亚带,成矿地质条件较好。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围岩蚀变进行分析,进而对矿化特征及找矿标志进行研究。研究区成矿要素齐全,找矿信息清晰,找矿前景良好,研究结果对以后的地质勘查具有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五十至六十年代有不少学者对内蒙古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进行了划分,九十年代末岩石地层清理,在综合1∶20万区调成果和相关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将内蒙古的早前寒武纪变质地层划分为早太古代兴和岩群,中太古代集宁岩群和乌拉山岩群,晚太古代色儿腾山岩群。近十余年有不少学者于孔兹岩系和相关深成侵入体中获得大量SHRIMP和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提出了孔兹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也有的认为是新太古代,争议较大。笔者根据地质关系和大量的同位素年龄资料的分类统计,和对锆石经受深熔作用和超高温变质作用改造的详细研究,认为所获大量25Ga的年龄数据应当是成岩年龄,更多的是19Ga左右的年龄数据,应当是吕梁期的一次重要构造热事件年龄,所以其形成时代应为新太古代。  相似文献   

17.
海丰县长埔锡多金属矿床是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锡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中的一个中型中-高温热液锡多金属矿床。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及近年来开展工作基础上,对长埔锡多金属矿床从成矿时空关系、物质来源等方面进行分析;主微量元素与Hf同位素显示石英斑岩具高硅富钾特点,S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长埔地层并混入岩浆硫,Pb同位素指示成矿金属来源上地壳,H-O同位素显示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低盐度;LA-ICP-MS锆石U-Pb定年,石英斑岩年龄为145.0±0.9Ma,锡石年龄为145.0±4.6Ma,成岩成矿年龄基本一致。初步认为长埔锡多金属成矿地质体为石英斑岩。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大老虎店等四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的深入研究,本文以野外地质调查为依据,运用地层剖面特征、岩石类型及特征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本地区乌拉山岩群分为四个岩组:榴云片麻岩岩组、黑云角闪片麻岩岩组、钾长变粒岩岩组、大理岩岩组,对探讨该地区区域变质作用特征、地层特征、混合岩化、原岩恢复及早期大陆地壳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大干沟板岩矿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柴达木准地台东昆仑南坡俯冲碰撞杂岩带。矿区主要出露奥陶-志留系纳赤台群哈拉巴依沟组砂板岩段,构造总体简单,仅在矿区东南部沟谷中及南西部发现规模较小的断层F5、F6及节理裂隙。出露岩石均为变质岩,其变质作用属中等区域变质作用。圈出水泥用板岩矿体两个,由北向南依次编号为Ⅰ、Ⅱ。矿体赋存于哈拉巴依沟组中,该地层为在本地区寻找板岩矿的可靠标志。深灰色千枚状板岩多呈千枚状~板状构造,在地貌上多呈负地形为特征,可作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0.
利用实际调查测试资料和已有研究成果,在简述丹霞暨彩色丘陵区自然地理条件、地层构造及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全面阐述了祁连造山带前古生代、古生代—中生代地质构造发展变化过程。认为丹霞暨彩色丘陵成景地层大约形成于中生代末期100~140 Ma BP前后的早白垩纪,沉积环境为河流-湖泊相红色及杂色层状碎屑岩沉积,总厚度大于5000m。以青藏高原隆升为契机,宏观分析了新生代以来喜马拉雅、青藏、昆(仑山)黄(河)、共和四大构造运动及其由此引起的外动力条件的变化对丹霞暨彩色丘陵地貌各个阶段的演化并最终成型的影响和控制。认为喜马拉雅构造运动末期8 Ma BP前后,隆升效应波及到祁连山区,成景地层受到挤压抬升和变形缩短,进而发生轻微褶曲并被长期风蚀、水侵及夷平;6~7 Ma BP上新世,丹霞暨彩色丘陵地貌的雏形基本形成;昆(仑山)黄(河)运动结束后,大约0.2~0.4 Ma BP中更新世,张掖丹霞暨彩色丘陵地貌已完全形成;共和运动期间丹霞暨彩色丘陵地貌区祁连山平均上升幅度为1.32~2.34 mm/a。微观分析了幼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及消亡期丹霞地貌的形成机理和外观特征;从沉积物Fe3+/Fe2+含量及当时环境下的氧化—还原程度诠释了彩色地层的形成原因;从沉积环境、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层时代及类型等方面剖析了张掖丹霞暨彩色丘陵与我国南方丹霞地貌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