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有助于优化区域能源结构、节约常规化石能源、减少CO2排放。为掌握兰州新区浅层地温能的适宜性特点,对该类资源的开发规划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兰州新区建成区和规划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区内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的基础上,依据掌握的多年实际勘查资料和测试数据,通过综合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对兰州新区440 km2的区域进行了土壤源热泵系统适宜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 兰州新区拥有较为优异的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区内地层结构简单且分布稳定,岩土体综合热导率、比热容、地温梯度均较高,十分有利于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应用;而受到含水层富水性弱、水质差等因素的影响,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适宜性差。(2)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的适宜性评价模型共划分3个属性准则和7个要素指标,采用指数标度分别构建了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并全部高精度通过一致性检验,同时优化了各要素参数的无量纲化方法,构建的评价模型更符合实际。(3) 研究区内对于土壤源热泵适宜性影响较大的要素主要是平均热导率和地温梯度。评价显示兰州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适宜、较适宜区总面积359.46 km2,占评价区总面积的81.70%,主要分布于秦王川盆地平原区,其余丘陵山区地带不适宜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建设。评价结果对兰州新区乃至其他地质条件类似地区土壤源热泵系统的开发利用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地理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修正单纯的权重叠加法,采用潜力-限制性分析法分析了兰州新区建设用地的生态潜力和生态阻力,对其生态适宜性做出科学评价,得到兰州新区可用作建设用地的理想区域。结果表明:(1)兰州新区建设用地开发的生态潜力总体以一级为主,二级次之,三级和四级区所占比重较小;(2)一级生态阻力主要分布在新区南部山地,主要表现为地形复杂、工程地质条件差、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等;(3)兰州新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达一级的面积所占比重最大,为39 425.91 hm2,占新区总面积的48.91%。三级适宜区面积最小,仅为6 513.2 hm2,占新区总面积的8.08%。对应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兰州新区土地应用可划分为集中建设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建设区和禁止建设区。其中,集中建设区和重点建设区应为兰州新区建设用地开发的理想区域。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充分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采用区内场地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及其他影响因素对莱芜市城市规划区内的地下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了评价,进而划分了城市建设适宜区、较适宜区及较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山东省在鲁西北、鲁中南及鲁东地层区开展了大量的垂直地埋管热响应测试工作,获取了大量地埋管换热器岩土热物性参数,为开展不同岩性条件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对比分析提供了基础型数据支撑。针对山东省主要地层条件,为全面比较分析不同岩类条件下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方面的差异,本次选取同等深度、孔径及垂直换热器型号的沂源县、聊城市及日照市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由于当时的现场热响应测试只对岩土体的初始地温及导热系数进行了测试,根据换热模型得出夏季单孔换热量,因此,本篇文章对岩土体的导热系数及夏季换热量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测试数据得出不同岩性热物性参数差异。根据已有的测试数据,基岩地质对比碎屑、第四系松散岩类,因其所具有的高热扩散性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效果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对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将GIS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相结合,对湖南湘江新区进行了栅格尺度的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并通过对现状用地和评价结果的对比,详细探讨了湘江新区今后城镇建设扩张的主要潜在区域。研究结果表明:(1)评价结果较客观地反映了研究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的分布情况,并有效划分出了适建区、限建区和禁建区;(2)基于GIS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不但能克服多准则评价中各指标分类的不确定性,还能根据模糊集理论有效划分出不同的评价类别,是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土壤源热泵技术的理论十分成熟,而蓄热技术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概述了土壤源热泵的基本原理及埋管的分类形式,同时介绍了蓄热技术的分类及蓄热材料,最后将风能发电的电热作为相变蓄热的热源,并将风能蓄热系统与土壤源热泵系统结合,保证了土壤源热泵的供热质量。  相似文献   

7.
兰州新区美加地块位于兰州新区东南部,场地东临新区中心,南北侧属于剥蚀堆积黄土丘陵,中部为大西沟切割的沟谷地貌,形成了南北高中部低的地貌形态,地质条件复杂。本文对评估区地层、构造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及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进行详细分析,对通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与工程建设引发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进行评估,进而提出防治措施建议,为规划工程的布局、勘察设计及后期施工提供灾害治理及防灾减灾的地质依据,对同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合理布局建设空间的依据,包括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和建设用地适宜性两个方面。本文首先探讨二者的概念与内涵,然后从评价目标与视角、评价尺度与单元等多个角度梳理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案例研究现状;进而总结归纳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分析发现: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指标体系早期以工程地质条件为主,但目前涉及要素日益多元化,涵盖地质地貌、生态、经济、社会各方面;并已形成多要素叠置综合评价、空间作用及其趋势模拟、基于生态位的适宜性评价及参与式综合评价四种适宜性评价方法。今后应借鉴地理学、社会学、空间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理论,构建完善的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研究体系,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指标体系规范与统一,完善评估框架与技术方法,研发开放式评价系统;构建可与空间管制政策对接的适宜性分类体系,扩展适宜性评价的案例研究和应用范围;同时应促进宏观空间开发适宜性和微观建设适宜性的统一和整合,响应“多规融合”的实践需求。  相似文献   

9.
镇江市浅层地温能资源分布广泛,发展前景广阔。本文通过对镇江市120m以浅的岩土体结构特征、热物性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及地温场特征等进行分析,认为镇江市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良好。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适宜性分区,评估了镇江市浅层地温能可利用资源量和静态储量,为镇江市推广和利用地源热泵系统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海流兔河流域是毛乌素沙地的代表性流域,开展以流域为单元的研究,将为毛乌素沙地的流域水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系统分析海流兔河流域的含水层展布和地下水分布特征,创新性地将含水层厚度和地下水埋深的分区进行小波图像融合后,得到了新的水文地质参数分区。结果表明:海流兔河流域的第四系及白垩系为该区域的巨厚含水层系统,其中白垩系含水层由南向北逐渐增厚,整体上该流域地下水资源量丰富。克里金指数模型适用于海流兔河流域的地下水埋深插值,该模型得到的流域地下水埋深为0—43 m,其中地下水埋深3 m以上的区域占流域的主体部分。以Symlets小波函数作为离散小波变换的图像融合技术对海流兔河流域的水文地质参数分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区内深部地质构造特征,采用地温测量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等勘查方法,研究地热的地表显示与深部地热的关系;继而推断深部地层结构、热储埋深及断裂位置,依据地热验证钻孔确定并证实了泗洪地区具有良好的区域地热地质背景条件和地热资源勘查前景。  相似文献   

12.
借助生态位理论,利用地形条件、生产条件、生活条件以及生态条件等17个适宜性评价因子构建秦岭局部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广义相加模型(GAM)、人工神经元网络(ANN)、随机森林模型(RF)以及最大熵模型(MaxEnt),分别对商洛市商州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最后以AUC值(ROC曲线下面积)为权重集成4个模型的模拟结果,定量评价商州区建设用地适宜性。结果表明:商州区最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118.32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7%,说明该区适宜建设用地开发的土地相对较少;低适宜建设用地面积为297.73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26%,可以适度进行开发。生态位模型为秦岭山区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与途径,也可为当前区域建设用地优化布局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笔者通过野外地质勘查和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对白音昆地矿区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对区内煤层进行了分析对比,指出了本区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4.
广花盆地西北部赤坭镇岩溶发育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场综合岩溶地质调查结果,分析了广花盆地西北部赤坭镇的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发育程度和地面塌陷分布特征,探讨了岩溶在水平面上及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广花盆地西北部赤坭镇存在大面积的隐伏岩溶分布区,岩溶发育程度严重不均;区内岩溶发育往往受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控制;岩溶发育程度的差异是控制地面塌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地质环境条件、环境保护条件、交通运输条件、建场条件及社会影响条件五大影响因素,对广东省某市垃圾填埋场规划选址进行适宜性评价分析,最终得出研究区为不适宜建设场区,对该市垃圾填埋场选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盘关向斜金佳煤矿勘查区为研究对象,对其煤层分布、储层特征、含气性等进行研究,并对区内煤层气赋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煤层气赋存条件良好,张性断层附近不利于煤层气保存,含气量低;在一定埋深范围内含气量随埋深增加呈线性增加,在500m~1000m埋深范围内煤层渗透率相对较高;煤层围岩泥质含量较高,岩性致密,煤层气易于富集和保存;龙潭组的弱水动力条件有利于煤层气的保存。  相似文献   

17.
煤炭资源推动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开采过程中对土地资源的损毁严重,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工作不容忽视,可为土地复垦工程实施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极限条件法、指数和法等研究方法,以内蒙古准格尔旗煤矿区为例,针对该区域的土地质量条件,参照相关资料选定评价因子,通过适宜性评价得出土地利用限制性因素,排除不适宜土地利用类型,并采用综合指数法测算综合分值,得出适宜性等级,从而确定该区域未来的土地利用方向和预期效益。  相似文献   

18.
旅游用地生态优化是实现旅游用地持续利用与管理的重要途径。为弥补目前该领域关于时空布局和土地类型结构优化研究的不足,构建了基于生态适宜性和生态绿当量的ES-EGE(Ecological Suitability and Ecological Green Equivalent)旅游用地生态优化模型,包括时空优化配置模型和类型结构优化模型。借助3S技术,运用基于生态适宜性的旅游用地时空优化配置模型进行时空分析,得到珠海市旅游用地布局的生态适宜性分区图,未来依次布局西部生态适宜区内的康体休闲度假旅游用地项目、中部生态适宜区和生态较适宜区内的游乐、会展、游艇、高尔夫等特色旅游项目、东部生态较适宜区内特色岛屿的海洋休闲度假、运动游乐和生态休闲项目。现有旅游用地中,对已布局在生态非适宜区内的用地进行生态修复,将其中至少5.74%的建设用地调整为林地;运用基于生态绿当量的旅游用地类型结构优化模型分析计算,得出在土地利用类型结构方面,除将全部草地调整为林地外,还需将至少13.04hm2的建设用地调整为林地;综合时空优化配置模型和类型结构优化模型得出珠海市旅游用地生态优化结果空间分布图。建议生态非适宜区、生态较适宜区和生态适宜区建设用地所占比例分别不超过总用地面积的10.92%、15.13%%和52.48%。模型计算结果可为珠海市旅游用地生态优化与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是确定矿区受损土地再利用的重要前提,为充分利用矿区土地资源、修复受损土地,本研究以西北干旱荒漠区东部4个排土场为研究对象,以排土场平台和边坡为评价单元,以生态用地为复垦利用方向,从地形、土壤条件、区位条件、灌排设施、环境风险5个方面选取影响排土场再利用的指标,构建基于生态位适宜度的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引入障碍度进行排土场障碍因子诊断。结果表明:(1)研究区各单元生态位适宜度指数在0.339-0.751之间,复垦为生态用地的适宜性等级整体偏低。同一排土场平台的适宜度指数(0.511-0.751)普遍比边坡(0.339-0.628)高。(2)各因子对不同单元的障碍度反应不尽相同。影响边坡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坡度、砾石含量和排水条件;影响平台的主要障碍因子为土壤条件、排水条件,土壤条件中主要以砾石含量和土壤容重为限制因素。上述方法能够有效用于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可为西北干旱荒漠区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和生态重建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是人类对自然界影响的最主要方式,而土地利用类型则是影响土地生产力状况的关键因素。利用基于侵蚀条件下的土地生产力模型,研究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地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大多数的作物类型而言,土地生产力状况均表现为坝地>梯田>坡耕地>沟坡地。进一步研究了不同作物类型对土地利用的适宜性指数和生产力指数,均表现出相同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