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施地区砂岩石材资源丰富,品种多、质量好,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上段和三叠系上统九里岗组地层中,潜在矿产资源约32.7亿m3,具有较大开发利用前景。本文在阐述恩施地区砂岩石材资源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恩施地区开发利用砂岩石材资源具备的优势,提出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兰坪—思茅盆地钾盐矿床的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钾盆地。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简要介绍了该地区的地质概况。对兰坪—思茅盆地钾盐矿床的物质来源进行了阐述和讨论,认为该盆地钾盐矿床的物质来源以残存古海水为主,并有陆源水体的补给。盆地内的富钾火山凝灰岩、古盐和风化盐也可能为该盆地钾盐矿床提供物源,至于深部地下卤水是否提供物源还需更深入的研究论证。兰坪—思茅盆地钾盐矿床成矿物源具有多源性。  相似文献   

3.
以昌都—兰坪—思茅盆地及呵叻盆地含盐带盐类沉积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大地构造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总结和研究了该区含钾蒸发岩矿床的矿床特征,提出了新的成矿模式。研究表明,兰坪—思茅盆地和呵叻盆地的含钾蒸发岩矿床为"海源陆相"成因,即在陆相环境下与海水的变异有关。该矿床缺失正常海水蒸发浓缩而形成的硫酸盐沉积,同时,矿床中少量菱镁矿等自生矿物的出现无法用正常海水蒸发理论解释。矿床中少量溢晶石等矿物的出现预示着该矿床富钙。兰坪—思茅盆地内广泛发育了白垩纪蒸发岩系(勐野井组或云龙组),江城地区甚至沉积了小型钾盐矿床。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的研究表明,该区蒸发岩矿床为海相成因,Rb和Br的含量变化指示海水从北部兰坪侵入到呵叻。昌都及兰坪地区的白垩纪石膏硫、锶同位素研究表明,该区大套的硫酸盐沉积为海相成因,物源研究成果揭示思茅盆地的物源可能来自东羌塘地区,预示着昌都地区的硫酸盐沉积跟兰坪—思茅盆地的蒸发岩沉积具有同源性。通过上述研究,提出了多级盆地海水迁移变质成盐成钾模式。  相似文献   

4.
兰坪-思茅盆地与呵叻高原钾盐矿床综合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与泰国-老挝呵叻高原处于同一构造带,两者在钾盐成矿及成因各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相似性。通过对兰坪—思茅盆地与呵叻高原成矿地质背景、成盐时代、成盐物源和环境、沉积和地球化学特征等多方面对比分析,系统阐述了二者的异同,重点强调了存在的差异性,提出了一些今后开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碎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应于特定的源区和构造环境,本文利用主微量元素对昌都盆地的早白垩纪景星组地层进行了地球化学分析,并与兰坪思茅盆地的早白垩纪地层进行了物源对比研究。岩相学研究显示景星组沉积岩的成分成熟度较低,其物源以火山岩为主。昌都地区景星组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源区为石英质沉积岩源区和长英质火成岩源区。相比兰坪思茅地区早白垩纪地层,景星组地层物源的输入比较单一。景星组地层的CIA在59~78之间,平均为67,明显低于扒沙河组地层,表明兰坪思茅盆地的早白垩纪地层的风化强度明显高于昌都盆地。主微量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昌都—兰坪思茅盆地早白垩纪地层的物源构造环境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与活动大陆边缘,同时具有大陆岛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是我国重要的成钾盆地,对盆地内勐野井组层位的泥砾岩段(成盐阶段)粘土样品进行XRD分析;同时对滇中楚雄盆地的相同层位(元永井组)粘土样品进行了XRD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兰坪—思茅盆地内的样品中粘土矿物组合为伊利石+绿泥石,表明了在成盐阶段较为干旱的古气候条件与较高的古盐度;而楚雄盆地一平浪样品中除伊利石+绿泥石组合外,还含有伊利石/蒙皂石混层矿物,反映了当时的古气候条件与兰坪—思茅盆地相比较为湿润。通过计算样品中各种粘土矿物的相对含量,指出兰坪—思茅盆地成盐阶段更晚,成盐作用更强。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兰坪—思茅盆地的成盐环境,指出盆地南部卤水较北部浓缩程度更高,南部成盐条件优于北部。  相似文献   

7.
纸房河铜矿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兰坪—思茅凹陷盆地中部,属于改造型中低温热液矿床。本文在综合分析矿床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阐述纸房河铜矿主矿体的特征,总结成矿规律。通过近期开展地质工作所取得的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发现主矿体后期受到了一系列层间发育的断层错断,矿体被破坏呈阶梯状。本文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为矿床深部找矿圈定靶区。  相似文献   

8.
兰坪-思茅盆地勐野井组钾盐矿床成矿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兰坪—思茅盆地是国内唯一发现古钾盐沉积的盆地。对云南兰坪—思茅盆地钾盐成矿背景作了总结与分析,指出中生代以来盆地经历了陆内裂谷形成到消亡、侏罗纪箕状断陷盆地发育、早白垩纪双断式断陷盆地发育、早白垩晚期干化成盐和后期挤压走滑几个阶段。在此基础上通过盐系地层沉积特征的分析,得到了盆地在成盐期(早白垩世晚期)构造活动强烈,由统一的湖盆解体为多个次级成盐盆地,盐类资源的沉积应该分属不同的沉积序列的认识。兰坪—思茅盆地成盐期构造背景分析对于了解该区蒸发岩矿床特征和成矿机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老东山及其周边地区近年来地质找煤成果的分析,对老东山地区地质概况和煤层及煤质进行了分析和梳理,老东山地区总体分为F1断层上盘和下盘,上盘构造总体为一南东向倾斜的单斜构造形态,区内断层和褶皱发育,断层对煤层的赋存具有一定的切割破坏作用。下盘为总体为一南倾的单斜构造,被断层切割为不同深度的断块区。研究区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石门沟组(J2s)和大煤沟组(J2d),其中侏罗系中统石门沟组含可采煤层2层,属低灰、中硫、中高热量的长焰煤,大煤沟组含可采煤层1层,属低灰、中高硫、中高热量的不粘煤。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克什克腾旗二叠系中统哲斯组灰岩中发现牙形石化石,根据其常见分子Mesogondolella neoprolongata及Wardlawella jisuensis的形成时代,将哲斯组地层时代确定为中二叠世晚期。哲斯组一段地层中富含海相化石,平行层理、粒序层理发育,并具有粗砂岩—细砂岩—泥岩、细砂岩—泥岩—灰岩沉积旋回特点,表明是在扰动条件下形成的产物。哲斯组二段沉积环境从下向上逐渐减弱,并伴有凝灰质的出现,表明附近发生过火山活动,推断该区属活动型的沉积建造—大陆岛弧环境。哲斯组地层时代的确定及形成环境分析为大兴安岭地区上古生界岩石地层划分提供了新资料,对于进一步研究该区地层层序特征、地层格架及区域地层对比具有地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云南兰坪—思茅盆地和楚雄盆地都是含盐盆地,沉积了广泛的古近纪古新统含盐地层。通过对所采样品的地化指标及前人研究成果的分析,认为兰坪—思茅盆地内古新统含盐系成盐阶段的卤水浓缩度呈由北向南逐渐升高的趋势,其总体浓缩阶段高于楚雄盆地,成盐成钾条件优于后者。前者的物质来源可能以古海水为主,后者则显示其成盐环境可能为内陆湖盆。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隐晶质石墨矿床主要分布在通辽地区扎鲁特旗的侏罗系红旗组中。本文对该地红旗组及其含石墨段的地质特征及隐晶质石墨矿床的成因背景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煤层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采用野外地质勘查工作及室内整理相结合的方式,从新街地区侏罗系延安组主要煤层的特征入手,通过对煤层间及钻孔间的对比分析,阐述了新街地区的煤层特征和煤质特征,并总结了研究区的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新街地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含五个煤组,含煤系数近10%,可采煤层4—9层,可采含煤系数5.9%;地层厚度为东部较厚,且第一岩段含煤性最好,第二、第三岩段次之;可采煤层总厚度变化趋势为两边厚中间薄;煤质原生参数如灰分、显微组分含量等都具有分带性,具有低灰分产率、高惰性组含量及煤层中稳定富惰层的周期性出现等基本特征,表明了泥炭沼泽发育过程的高位化。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上古生界石炭系中统本巴图组索伦山克克齐铜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规律,认为该矿床属于海相火山岩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对在索伦山有色全属成矿亚带寻找火山岩型铜矿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下段,为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其成矿作用与构造、地层关系密切,双重控矿明显。  相似文献   

16.
文中的川东,仅指四川长江北岸的万县地区,涉及万县、开县、云阳、奉节、巫溪和巫山等7个县市的管辖区,位于108°20′—110°00′E,30°49′—31°41′N。 本区的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带东部与大巴山断裙带南部。区内有多条北东东。北北东向隔挡式褶皱带1)。背斜一般由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巴东组钙质泥岩、碎屑岩和须家河组砂岩构成;向斜主要由侏罗系沙溪庙组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与蓬莱镇组砂泥岩构  相似文献   

17.
鄂托克前旗白土井地区的热储层主要分布于天环拗陷的侏罗系、白垩系砂岩层状含水岩系和断层带脉状含水岩系。本文结合典型石油、煤田勘探孔及水文钻孔等,重点分析研究了两类热储层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形成热储的盖层、地热通道和热源。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世界上少数的大型聚煤盆地,煤炭资源极其丰富。而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又是陕北和内蒙古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煤地层。分析延安组的沉积环境特征,恢复侏罗纪时期测区的原型盆地面貌,为探索建立测区煤炭富集规律提供参考和依据,这是本文章研究的作用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白杨河地区地质背景,分析了白杨河地区地下水系统和层间氧化带发育特征,认为该地区具备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成矿环境,对白杨河地区铀成矿条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矿区位于兰坪-思茅(普洱)微板块的思茅(普洱)盆地中,盆地内强烈的裂陷活动,产生了大量的断裂构造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为含矿流体的运移和沉淀提供了空间。矿区成矿条件十分优越,含矿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上统长兴组(P_2ch)。含矿岩性主要为灰岩与凝灰岩。矿(化)体在空间上受控于北东向断裂构造破碎带及北东向层间破碎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