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电源防雷器(SPD)的类型以及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电源的制式、电源的线径与电源防雷保护器安装的距离和接地方面进行阐述,只有正确地选择、配置、安装才能使SPD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1 引言 七台河是黑龙江省小型煤矿较多的煤城,其煤层浅,分布不均,瓦斯含量高,大部分矿井分散在地势空旷的丘岭半山之中.本文针对小型煤矿雷击事故时有发生的情况,为避免或减少雷击造成的损失,结合几年来小型煤矿防雷检测工作实践经验进行探讨. 2 小型煤矿防雷检测要点 2.1 检测避雷针 检测煤矿井架避雷针接地体(包括桩基础、井台)整体的接地电阻测量<4Ω.对井口设置的避雷针接地电阻<8 Ω,针脚距离洞口边沿距离≥3.5 m,距离洞口人行道≥3.5 m.  相似文献   

3.
闪电先导随机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闪先导发展特征,建立了一个闪电先导的二维随机模式,并模拟研究了下行先导与避雷针或地面的连接过程。模拟得到下行先导感应电荷的数量级为10-4 C/m;下行先导出现明显的分叉,且先导接近地面时分叉逐渐增多;模拟的连接过程形态呈现多样性的特点;建筑物上的避雷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有效拦截闪电下行先导,但避雷针正上方的下行先导并不是百分之百击中避雷针,远离避雷针的下行先导仍有很大概率被避雷针拦截;在下行先导与避雷针水平距离一定的条件下,建筑物越宽越矮,避雷针有效拦截闪电先导的概率就越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QX30-2004)和《地面气象观测场(室)防雷技术规范》(GBT 31162-2014)等与萝岗气象观测场整改后现有防雷保护措施,采用分析计算技术手段进行分析,指出《自动气象站场室防雷技术规范》(QX30-2004)中"风杆可作避雷针的条款"、"观测场可不设单独避雷针进行保护的条款"、"防雷与设备共用地条款"存在的防雷隐患及风险,提出了加强观测场防雷保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烟囱是孤立耸高的建筑物,最易遭受雷击,必须安装防雷装置.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电阻的检查,容易做到,但烟囱顶部避雷针及引下线连接部位是否接通、是否脱焊,则不易查明,容易疏忽.  相似文献   

6.
所谓等电位连接,就是将分开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的电位差.在雷电防灾保护工作中,人们对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功能和作用比较了解和熟悉,但对于等电位连接措施的作用往往忽视,以至于因未采取等电位连接和等电位连接不规范而遭受雷击的事故时有发生.为了减少和避免雷电灾害,建筑物的电气装置、防雷装置以及进出建筑物的电源线、信号线均应采取等电位连接.  相似文献   

7.
准确测定避雷针保护范围是目前基层气象台站防雷减灾工作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其结果是在依据有关雷电理论经模拟实验和资料统计及分析总结的前提下得到的。实践证明 ,只有处于避雷针保护范围以内的建筑物或构筑物 ,才有可能避免或减少直击雷击的危害。因此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的防雷工作实践 ,对避雷针保护范围随其高度变化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1 计算避雷针保护范围的方法雷电现象是概率性现象。关于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 ,目前世界各国所使用的方法不尽一致 ,归纳起来大致上有如下三种 :( 1 )折线法 ,即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为一折…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山天气雷达站的防雷技术要求,依据现行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技术规范并结合具体工程应用,对雷达站防雷系统所涉及的建筑物结构防雷、雷达天线的防护、等电位连接与接地、雷达机房的防护、供电及通信系统的防护等各部、各类防护技术措施进行分类论述并提出设计要点。同时从实际工程方案的角度,还重点给出雷达站避雷针高度的计算范例及雷达天线的防护要求,对供电系统的防护也给出了实际的配置和连接设计,以期对机场终端区天气雷达站建设项目中的综合防雷系统具有实际而完善的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9.
1防雷设施现状及潜在危害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对西安市未接受防雷检测的居民住宅小区建(构)筑物防雷装置的外观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住宅楼顶的避雷针、避雷带等接闪器受损情况严重,部分防雷设施被任意更改,使居民住宅楼被雷击的风险增加。86个小区中有68个小区的防雷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0.
针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中缺乏滚球法保护范围精确计算方法的问题,分别从单支避雷针作用部分及双支避雷针共同作用部分两个方面对双支避雷针保护任意空间点的判定作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相对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从而可以将规范使用的作图判定法改进为数值计算判定法,使结果更加精确。同时用距离比较法和角度比较法两种方法分析了建筑物上任意两接闪器所确定断面上保护范围的判定方法,得出了简便易行的计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可供专业的防雷技术工作者借鉴并推广应用于防雷技术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探究二维Ikeda模式解对参数的依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2.
使用中科院的LASGη模式对1991年4月16-23日的高原牧区雪灾过程进行了降水模拟和成因分析,揭示了造成这次雪灾天气的主要原因,首次证实了该模式对雪灾天气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3.
高原牧区雪灾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中科院的LASGη模式对1991年4月16-23日的高原牧区雪灾过程进行了降水模拟和成因分析,揭示了造成这次雪灾天气的主要原因,首次证实了该模式对雪灾天气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4.
兵团农七师春、秋季气温变化很不稳定,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春霜冻也常常结束较晚,致使历年均有不同程度的霜冻害发生。本文利用该区域霜冻灾害的特征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防御霜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李腹广  王芬  张强宜 《贵州气象》2004,28(6):15-17,22
对造成黔西南州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物理量场资料、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强度进行了初步分析,并着重讨论了各种因素相互影响的作用,为此次暴雨预报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1985年12月对长白山积雪的考察资料,分析了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晴针叶林带,山地岳桦林带和高山苔原带积雪的pH值、电导率和雪水化学组分的差异,积雪酸度呈弱酸性,局地大气污染物对雪水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温室效应及其对气候影响的最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绍武 《气象》1990,16(10):3-9
  相似文献   

19.
20.
An analysis on the physical process of the influence of AO on ENSO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The influence of the spring AO on ENSO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several recent studies. This analysis further explores the physical process of the influence of AO on ENSO using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over the period 1958–2010. We focu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westerly wind burst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and examine the evolution and form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tmospheric heating, and SST anomalies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spring AO variability. The spring AO variability is found to be independent from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ctivity. The spring AO associated circulation anomalies are support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ynoptic-scale eddies and the mean-flow and its associated vorticity transportation. Surface wind changes may affect surface heat fluxes and the oceanic heat transport, resulting in the SST change. The AO associated warming in the equatorial SSTs results primarily from the ocean heat transport in the face of net surface heat flux damping. The tropical SST warming is accompanied by anomalous atmospheric heating in the subtropical north and south Pacific, which sustains the anomalous westerly wind in the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through a Gill-like atmospheric response from spring to summer. The anomalous westerly excites an eastward propagating and downwelling equatorial Kelvin wave, leading to SST warming in the tropical central-eastern Pacific in summer-fall. The tropical SST, atmospheric heating, and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ies sustain and develop through the Bjerknes feedback mechanism, which eventually result in an El Niño-like warming in the tropical eastern Pacific in win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