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斜孔及剖面上地层真厚度计算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瑞 《地质论评》1965,23(2):152-156
正确计算地层及矿体的真厚度,是编制地层柱状图及计算矿产储量等工作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目前在不垂直地层走向的斜孔及剖面上所用的计算真厚度的公式,互不相关,而且形式繁多。笔者觉得斜孔中和剖面上计算地层真厚度的公式可以统一,并可采用较简单的新公式。为便于讨  相似文献   

2.
剖面露头特征显示 ,徐宿地区上前寒武系地层单元 (组、段 )界面普遍是穿时面 ,分别涉及贾园组—望山组各组地层。研究结果表明 ,穿层界面的形态、倾向与界面上下的岩石类型、海进海退、深水方向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人为选择窄相带浅水相沉积作为地层单元分界面的标志以及沉积相带的侧向迁移是造成界面穿层的原因。鉴于地层单元界面普遍穿时 ,建议采用以斜实线的形式来表述研究区上前寒武系地层柱中穿时界面上下两个地层单元的整合接触和部分同期、部分先后异期的时序关系。  相似文献   

3.
吉林新元古界被识别出三个层序,重点研究了上震旦统万隆组、八道江组及青沟子组的副层序类型及堆叠形式;用层序地层理论讨论了组的穿时,重新研究了已有年龄资料;并根据层序地层、事件地层、生物地层与年代地层资料,对吉林与辽南新元古界提出了新的对比方案。  相似文献   

4.
《中国各类地层单位名称申报审核程序》以下简称《程序》,是新一届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根据2000年5月第三届全国地层会议前后,广大地质工作者的呼声和实际需要而委托“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员会”起草的一份制度性《程序》。目的在于,推进今后我国各类地层单位逐步纳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轨道,避免和消除地质与地层工作者在命名、修订或废弃地层单位时的随意性和使用上的混乱,从而促进今后我国地层工作与研究的长足、健康发展。《程序》自2001年初起草以来,多次在不同范围和层次内,以各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并在…  相似文献   

5.
吉林浑江流域新元古界露头层序地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吉林新元古界被识别出三个层序,重点研究了上震旦统万隆组、八道江组及青沟子组的副层序类型及堆叠形式;用层序地层理论讨论了组的穿时,重新研究了已有年龄资料;并根据层序地层、事件地层、生物地层与年代地层资料,对吉林与辽南新元古界提出了新的对比方案。  相似文献   

6.
轮南古隆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是一个大型基底卷入型鼻状背斜。卷入背斜构造变形的地层包括下古生界及其以下地层。它的形式演化控制着轮南复式油气聚集区的形成与分布。过轮南古隆起的地震剖面上显示,这里发育上泥盆统东河砂岩底、志留系底和上奥陶统底3个与古隆起形成密切相关的不整合面。上奥陶统底是一个低角度不整合面至平行不整合面,地层间断很小。志留系与下伏地层之间是一个低角度不整合接触,存在一定规模的地层间断。东河砂岩与下伏地层之间是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接触,是一个较大的地层间断。东河砂岩直接不整合覆盖在下志留统甚至更老地层之上。上奥陶统至下志留统(中-上志留统缺失)为生长地层;上奥陶统之下的地层是前生长地层;东河砂岩及其上覆的石炭系是生长后地层。根据已有构造分析成果,塔里木盆地中志留世—中泥盆世处于造山后区域性伸展构造背景。据此分析,轮南古隆起(背斜)的构造变形起始于中奥陶世末—晚奥陶世初,持续至早志留世。此后进入风化夷平阶段,古隆起依然存在,但是背斜构造变形已经结束。至东河砂岩沉积时,轮南古隆起基本被夷平,并逐渐被埋于地下。  相似文献   

7.
地层学的研究是以地层单位的物质形式运作的。为了保持地层命名单位的稳定性,单位需要固定的名称。于是地层单位需要命名。命名必须由地层委员会进行立法并管理。近年,多种辞书性的中国地层名称出版物暴露出普遍缺乏对地层命名深入了解,遵守命名法的意识谈薄和侵犯命名优先权等现象。  相似文献   

8.
<正> 1.绪言 地层学者在其实践中所使用的各种方法是否正确,并不决定于各委员会常常出于理论上的考虑,而是由他的工作成果,也就是由其地层成果的正确性来决定。因此,地层方法指南对作地层工作的地质学者,只能提供一点帮助和介绍。人们希望,本指南概述将有助于避免形式上的错误,并有助于地层范畴  相似文献   

9.
与碳酸盐岩地层相似、与地球轨道效应有关的高频率海平面变化旋回在碎屑岩地层中也形成类似的米级旋回层序。这种异成因机制控制下的自旋回沉过程的产物,根据沉积动力机械发为潮汐动力型及波浪动力型,前者以“环境总体向上变浅、颗粒向上变细、岩层向上变薄”的正粒序序列后者以“环境向上变浅、颗粒上向变粗、岩层上向变厚”的反粒序序列为特征,这不同类型的米级旋回层序不但是基本的地层工作单元。而且其有序垂向叠加形式是识别  相似文献   

10.
从旋回层序的特征论地层记录的两种相变面及两种穿时性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36  
地层记录具四大特性 :“复杂性、非渐变性、不完整性、旋回性”。旋回性地层记录的研究 ,即“不同级别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的研究是从复杂而不完整的地层记录中寻找更多的规律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异成因旋回层序的两大特征——“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及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说明了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静态相变面及动态相变面”以及与之相关的两种穿时性——“相变面穿时及间断面穿时”的普遍性 ,这是地层记录的复杂性的又一重要体现。两种相变面及两种穿时性 ,是地层堆积作用过程中沉积环境的空间相变及时间相变共同作用的结果 ,它们是正确建立时代—岩石格架 ,研究事件对岩石形成影响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1.
上扬子区特别是贵州及邻区的中、上寒武统发育完整,是一套从少量灰岩到大套白云岩所组成的地层序列;以娄山关群白云岩为代表的自北西而南东的进积作用穿时,代表了与二级海退作用相对应的碳酸盐台地进积作用的基本特征,从而形成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层序地层格架。在研究区域,特别是浅水台地背景之中,从厚度较小的含化石的陡坡寺组到厚度近千米的贫乏化石的娄山关群白云岩,给层序地层研究带来了许多困难;而在较深水背景之中的中、上寒武统,沉积相序列的有序性正好弥补浅水背景中的不足。中、上寒武统组成一个二级层序,其中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七个三级层序,形成一个有序的海侵—海退旋回序列。伴随着上述时间变化的同时,从北西向南东,古地理背景由浅变深,中、上寒武统由大套白云岩地层相变为泥页岩夹灰岩地层。在不同古地理背景的典型剖面的层序划分的基础上,根据三级层序的两大属性———“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可以建立研究区域能反映出地层记录中“两种相变面和两种穿时性”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区域的中、上寒武统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表明:虽然地层的沉积记录较为复杂,但是建立在以“沉积物的时间演化序列与沉积相的空间展布形式所代表的规律性”为基础的层序地层研究,可以从复杂的地层记录之中寻找出更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内蒙古大青山—乌拉山地区高级变质杂岩的研究发现,区内孔兹岩系先后遭受到近水平顺层滑脱变形、穹-褶构造和近东西向陡倾叶理带的改造。由于近水平顺层滑脱变形,这些变质地层发生“岩层缺失、隔层相触”,在空间上表现为近水平的长轴近东西向的扁豆体堆叠而成的变质地层结构,而后期近东西向陡倾叶理带的叠加,又使得这些变质地层在空间上以不规则条带状、不规则团块状或透镜状形式出露,各变质地层单位之间及与其他变质岩系之间显现出“犬牙交错、参差产出”的特征,从而显示出十分复杂的变质地层结构。可以确定,区内孔兹岩系至少经历了2个造山旋回,近水平顺层滑脱变形构造及对应的变质地层结构是早期造山旋回后期阶段的产物,而近东西向陡倾叶理带及相应的变质地层结构则属于后期造山旋回。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孔兹岩系作为高级变质岩区一套特征性的变质沉积岩石组合而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变质地层结构及其相关的构造作用和构造样式还不为人所了解。通过对内蒙古大青山一乌拉山地区以孔兹岩系发育为特征的高级变质杂岩的研究发现,区内孔兹岩系自下而上由3个岩石地层单位组成:榴云片麻岩岩组、透辉片麻岩岩组和大理岩岩组,表现出由细碎屑沉积-碎屑沉积和钙质化学沉积的混合物-镁质碳酸盐组成的沉积旋回。这些变质地层不仅遭受到具有近等温降压顺时针P-T演化特征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的改造,同时,还遭受到近水平顺层滑脱变形构造、穹-褶构造和近东西向陡倾叶理带这三种构造形式为主的多期变形的改造。由此,这些变质地层在空间上多以不规则条带状、不规则团块状或透镜状形式出露,同时,各地层单位在空间上具有“犬牙交错,参差产出”,“岩层缺失,隔层相触”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孔兹岩系目前的产出状态及“犬牙交错,参差产出”的特征是穹-褶构造尤其是近东西向陡倾叶理带叠加改造的结果,在消除其改造的影响后可以确定,由于近水平顺层滑脱变形改造的结果,这些变质地层发生“岩层缺失,隔层相触”,在空间上表现为以近水平的长轴近东西向的扁豆体堆叠而成的早期变质地层结构,这是高级变质地层所特有的变质地层结构。  相似文献   

14.
从地层记录的特性论岩石地层学的困惑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梅冥相 《地层学杂志》1996,20(3):207-212
地层记录有四个特性:不完整性、非渐变性、旋回性及复杂性。这四个特性在岩石地层中将形成两种穿时性——相界面穿时及间断面穿时,最终造成常规标志层的缺乏和复杂有序的相变。为此,根据"岩性、岩相的统一"来划分和对比岩石地层单位时,常常具有人为性及不确定性。在相序基础上识别出的旋回层序,具有空间上相序的有序性及时间上环境变化的同步性两大特征,在把它用于岩石地层学研究时,具有以下优点:1)不同级别旋回层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的研究是从岩石地层记录的复杂性中寻找规律的最好方法;2)旋回层序,特别是长周期旋回层序的界面,同样可以作为岩石地层单位的界面;3)地层记录的旋回性的研究,可以丰富岩石地层单位的的内容,为其划分对比提供更多的天然标志。  相似文献   

15.
<正> 地层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物质元素组成在地层中元素富存形式及其演化,即地层中物质元素组成的时空规律(侯德封,1959)。元素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变反映了自然条件和沉积环境的变化历史,元素的共生组合揭示岩石的成因和形成条件,所以地层地球化学是地层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时,地层地球化学研究对于进一步揭示生物群兴衰、演替绝灭的历史,及其与环境介质变化之间的关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皖南赣北地区早、中奥陶世宁国组和胡乐组含笔石黑色岩系发育较好,地层出露完整,笔石化石丰富,笔石带序列齐全,生物地层研究较为详细(许杰,1934;陈旭等,1964;钱  相似文献   

16.
陈留勤 《西北地质》2008,41(1):50-58
Shaw于1964年提出的穿时普遍性原理是现代地层学的重要支柱之一.20世纪70年代末由地震地层学发展而来的层序地层学是在年代和海平面变化框架内研究沉积相迁移的有效手段,它改变了划分沉积岩的原则而成为沉积地质学和地层学的一次重要革命.基本层序地层模式中相对海平面变化产生的地层超覆和退覆明显地体现了地层穿时普遍性原理,同时也暗示了地层穿时的本质.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动态相变面和静态相变面形成于侧向加积和纵向加积两种沉积作用,它们所代表的两种穿时性--间断面穿时和相变面穿时,构成了地层穿时的两种基本形式.滇黔桂地区的泥盆系总体上构成一个自南向北厚度逐渐减小的楔状体,这是泥盆纪早期海侵尖灭与晚期海退尖灭的结果,研究区层序地层格架清楚地体现了地层记录的不完整性和穿时普遍性,同时也表明地层记录中的两种相变面及其所代表的两种穿时性是正确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11月5日)1959年第一届全国地层会议期间,由尹赞勋院士牵头编制了《全国地层委员会章程》,明确了全国地层委员会的职责、任务和组织形式等。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分别对《全国地层委员会章程》作了适当修改。为适应中国地层学研究和地层工作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全国地层委员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在多次讨论和协商的基础上,全国地层委员会对第  相似文献   

18.
沉积地层旋回性记录中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层序地层学及旋回地层学的大量研究成果表明,浅海相地层的旋回性记录是一种普遍现象。在进行露头层序地层研究中,不能机械地识别层序界面及进行体系域划分,岩性、岩相、相序及其有序叠加形式才是研究的基础和关键。旋回层序的界面有两种类型:暴露间断面及加深饥饿间断面。不管是间断面还是凝缩段均存在一个级别归属问题。判断一个旋回层序是否存在的标准,是看组成它的“成因相关的相序”是否存在空间上的有序性及时间上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19.
广西中部泥盆系一个新的地层单位——二塘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当前通用的广西中部的泥盆纪地层表上,郁江组的上覆地层被认为是四排组或者是北流组。事实上,两组地层之间还存在着最大厚度近600米的地层,界限明确,横向稳定,展布有一定的范围,包含的生物群有其特殊性,过去曾被误认为是郁江组,现宜视作一个独立的地层单位,这里试作如下的划分:  相似文献   

20.
1.岩石地层对比及清理的目的 1.1岩石地层对比:对比(Correlation)这个术语在现代地层意义上,表示地层单位的特征一致和地层位置相当。因为在多重地层划分概念指导下,地层单位是多种的,所以有取决于所强调特征的不同种类的对比。论证岩石地层单位的特征一致和地层位置相当称作岩石地层对比(lith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论证化石带的化石属种一致和位置相当是生物地层对比(bio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论证年代地层的时间一致和位置相当是年代地层对比。不加形容词的对比是一般概念的对比,不要一提对比就是年代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