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内蒙古额尔古纳市虎拉林金矿床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矿床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激光拉曼光谱成分分析,研究成矿流体性质,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少量含CO2三相、含子矿物三相和纯气相包裹体等.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320~360℃,盐度为19.2%~21.8%,密度为0.73~0.90 g/cm3,估算成矿压力为92.1~129.1 MPa,成矿深度为3.07~4.3km.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其次为CO2、CH4和N2,微量的C6H6、C2H6和C3H8等,总体属H2O-CO2-NaCl体系.成矿流体是一种不混溶流体,主要来源于深部岩浆,并可能有幔源组分参与.金主要是以金氯配合物的形式迁移.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隐爆角砾岩型金矿类似,应属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撒岱沟门斑岩型钼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东段,矿体产于印支期二长花岗岩中,矿化类型以细脉状、网脉状和浸染状辉钼矿为主.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示,成矿前期的无矿石英脉和成矿期含钼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形成较好,以气液两相为主,存在少量的单相包裹体和三相包裹体.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研究结果显示,成矿前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96.2~390.0℃,盐度5.70%~17.52%(NaCl当量);成矿期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61.5~340.3℃,盐度在2.06%~13.29%(NaCl当量).激光拉曼光谱测试结果显示,成矿早期以H2O为主,存在少量CO2和CO32-;而成矿期包裹体成分中有H2O和CO2的两相包裹体、含CO2的三相包裹体、SO2和CH4气体.流体特征变化指示成矿流体从成矿早期到晚期,温压条件不断降低,从氧化环境向还原环境转变.成矿流体经历了沸腾作用、流体不混溶作用,并伴随着大气降水混入形成了典型大陆碰撞体系下的浆控高温热液-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3.
四川乌斯河铅锌矿床是赋存于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中的大型铅锌矿床.本次研究结合最新的野外地质现象发现该矿床除存在前人所强调的沉积成矿作用以外,热液成矿作用非常明显.对该矿床流体包裹体进行细致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研究,揭示成矿流体特征,并探讨成矿机制.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床包裹体类型较为单一,以气液两相为主,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120~260 ℃,平均盐度为10.0% NaCl eqv,压力为32~68 MPa,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中等盐度.激光拉曼测试显示包裹体气相成分含有CH4、H2S、C2H6、C2H2、N2和NH3,为多元共存的流体体系.在热驱动力下(120~260 ℃),流体混合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SO42-)、催化剂(Mg2+)和还原剂(有机质、CH4和H2S)促使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TSR)启动.TSR反应过程中流体pH发生变化,进一步促进了金属硫化物沉淀.   相似文献   

4.
赣南地区石英脉型钨矿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赣南是我国钨矿床最密集的地区,尤以石英脉型钨矿最为发育。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该区石英脉型钨矿流体包裹体类型、流体包裹体特征、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等方面的最新成果,结合碳、氢、氧及锶同位素的研究成果,探讨赣南石英脉型钨矿的流体特征,重点探讨石英脉型钨矿形成过程中的流体演化。认为赣南石英脉型钨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流体演化始于高温高盐度的岩浆—热液过渡阶段,与黑钨矿沉淀密切相关的流体温度主要集中于260~360℃,盐度主要集中于4~9wt%NaCl eq.,属中—低盐度、富含SiO_2、挥发组分及多种成矿元素的热液体系;矿质主要以流体沸腾和混合作用为主,自然冷却仅为少数矿床的主要矿石沉淀机制。  相似文献   

5.
赣中徐山钨矿属于典型的"三位一体"的矿床,即集石英脉型、矽卡岩型、花岗岩型钨矿床于一体的矿床类型。其符合赣南-粤北地区的典型的"五层楼+地下室"的成矿模式。通过对该矿床石英脉型钨矿床矿物流体包裹体进行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分析,探讨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成矿流体属中高温(170~210℃)中低盐度(7%~13%)、低密度(0.8~0.95 g/cm3)流体类型。并与赣南、赣北典型的钨矿床进行对比分析,对比显示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地质条件的差异性可能是造成赣南伴生锡为主,而赣北伴生铜为主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赣南西华山钨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赣南西华山钨矿床是一个闻名中外的大型石英脉型钨矿床。为探讨成矿流体性质以及演化过程,本文对西华山石英脉型钨矿床主成矿阶段含矿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学研究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西华山钨矿床的流体包裹体以H2O-NaCl型为主,局部发育H2O-NaCl-CO2型。流体热焓-盐度图解表明成矿流体以混合作用为主,局部沸腾在热液系统演化中作用不大。通过对沸腾包裹体的测温数据进行计算,得出西华山脉型钨矿成矿压力约为27~87 MPa,矿床形成深度约为1.0~3.3 km。  相似文献   

7.
乌日尼图钨钼矿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境内,是近几年该区新发现的较大规模的钨钼矿床.钨钼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附近,以细脉状矿化类型为主.该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富气相、富液相和纯液相包裹体等类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0.0~371.7 ℃(峰值为160.0~260.0 ℃),盐度为0.2%~15.9% NaCl eqv(峰值为0.2%~12.5% NaCl eqv),属于中低温、中低盐度钨钼矿床.激光拉曼和群体包裹体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流体体系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其次为N2、O2以及少量CO、CH4、C2H2、C2H4和C2H6等; 液相成分以Ca2+、Na+、SO42-、Cl-为主,其次为K+、F-、NO3-、Mg2+以及少量Br-和Li+.成矿流体为H2O-NaCl-CO2体系.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的δ18O的含量范围为-2.11%~-0.11%,δD的含量范围为-85%~-108%,成矿流体为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物.结合矿床地质和成矿流体特征,认为该矿床为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石英脉型钨钼矿床,成矿物质以深源为主.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崇义县淘锡坑钨锡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赣南淘锡坑钨锡矿床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流体来源,对不同中段黑钨矿-石英脉矿体中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探针和氢、氧同位素分析。岩相学观察和显微测温表明:该矿区发育气相包裹体、液相包裹体、富液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含液相CO2的三相包裹体等5种类型原生包裹体;存在2个流体演化阶段,即早期硅酸盐-氧化物成矿阶段(310~390 ℃)和晚期氧化物-硫化物成矿阶段(180~270 ℃)。7个典型包裹体的气相和液相激光拉曼探针成分分析显示:包裹体中气相属富含CO2的NaCl-H2O系列,液相属贫CO2的NaCl-H2O系列。5件黑钨矿-石英脉矿石中石英流体包裹体的δD为-64‰~-79‰,δ18O水为5.51‰~6.53‰,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于深部岩浆水。结合区域最新研究成果,认为该矿床属与陆壳改造型花岗岩有关的岩浆热液型钨矿床。  相似文献   

9.
东天山小热泉子矿床流体包裹体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热泉子铜矿是东天山最早发现的铜矿床之一,但其成矿流体性质、演化,以及矿床成因尚不明确.通过对不同成矿期次流体包裹体开展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结果表明小热泉子成矿可分为VMS成矿期(包含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热液叠加期(包含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和表生期.VMS成矿期包裹体以水溶液型为主,少量含CO2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234~392 ℃,盐度为3.5%~13.3% NaCleqv;热液叠加期包裹体为水溶液型,在122~296 ℃达到均一,盐度为1.4%~12.1% NaCleqv.激光拉曼分析显示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CO2和SO2.小热泉子铜矿早期高温-中高盐度的VMS成矿系统叠加了后期低温-中低盐度的热液系统,其成因类型应为典型的叠加型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0.
于明杰  王玉往  毛启贵  王京彬  张锐  程奋维  付王伟 《地球科学》2018,43(9):3100-3111, 3125
琼库都克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新疆哈密地区的小石头泉矿区中部,是矿区目前为止最大的银多金属矿床,目前人们对该矿床的成矿机制研究有待深入.在详细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基础上,开展了石英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分析、群体包裹体的气液相成分分析以及稳定同位素(H、O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琼库都克矿床的原生石英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富液相的水溶液包裹体,个体较小;成矿早期阶段(Ⅰ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于152~280 ℃,盐度ω(NaCleqv)变化范围为2.73%~13.50%;主成矿阶段(Ⅱ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31~261 ℃,盐度ω(NaCleqv)变化范围为0.35%~9.59%,总体表现出中-低温、中-低盐度的成矿流体特征,从Ⅰ阶段到Ⅱ阶段,成矿流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有所降低,表明温度和盐度的降低可能为金属沉淀的成矿机制.流体包裹体的气相成分中绝大部分为H2O,其次含有一定的CO2,并含有少量N2以及CH4和C2H6等还原性气体;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主要为Na+、K+,阴离子以Cl-占绝大多数,部分含SO42-,表明琼库都克矿床的成矿流体富含挥发分,为H2O-NaCl型热液体系.主成矿阶段包裹体的δDH2O值范围为-89.5‰~-85.1‰,δ18OH2O值为-8.671‰~-5.94‰,结合包裹体成分分析,显示矿床主成矿阶段的成矿热液为大气降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来源.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果以及氢氧同位素特征显示,琼库都克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庙梁金矿床位于南秦岭柞水-山阳矿集区的中心地带,为了查明庙梁金矿成矿流体特征、金的沉淀机制及矿床成因,对该矿床不同成矿阶段脉石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研究并与周边典型金矿床特征进行了对比.结果 表明,该矿床包裹体类型丰富,成矿早阶段主要为H2O-NaCl型包裹体(Ⅱ型)、部分H2...  相似文献   

12.
西藏拉木由塔锑(金)矿床位于藏南Sb-Au成矿带东段,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中侏罗统遮拉组地层与辉绿(玢)岩脉接触带上。研究表明: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普遍较小,主要为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形态复杂多样,主要呈长条状、浑圆状、椭圆状及不规则状。方解石中的包裹体普遍较大,也都为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形态简单,以负晶形及不规则状为主。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均一温度范围为150~344 ℃,盐度(NaCl)介于0.53%~9.61%,密度介于0.55~0.93 g/cm3,成矿压力变化于39~83 MPa,表明成矿过程主要在中低温条件下进行,成矿流体为低盐度、低密度流体。从成矿早期到晚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压力不断降低。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含矿石英脉δDV-SMOW变化范围为-137‰~-163‰,δ18OH2O变化于9.42‰~14.58‰,含矿方解石δDV-SMOW变化范围为-148‰~-151‰,δ18OH2O变化于-9.83‰~-17.02‰,成矿流体中的水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该矿床成矿物质的沉淀主要是由水岩反应和混合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凤太矿集区金矿资源丰富,近年来金矿勘查取得了较大成果和找矿突破.通过分析对比矿集区内典型金矿的地质特征与成矿流体特征,总结了凤太矿集区的成矿规律.凤太矿集区金矿的矿化类型多样,但其成矿流体的性质和来源、成矿物质的来源具有统一性,成矿深度较浅的金矿流体中大气降水的参与程度较高,而成矿深度较深的金矿流体来源则具有更多的变质...  相似文献   

14.
海沟金矿流体包裹体为3种类型:富CO2三相、气液两相和纯气相。流体盐度集中在7.44%~8.67%NaCleqv,8.54%~8.94%NaCleqv和9.84%~10.87%NaCleqv三个区间;流体密度为0.54~0.88 g/cm3;成矿温度主要集中在298.4℃~313.5℃和258.2℃~264.6℃。研究表明成矿早期阶段流体为低盐度、富CO2的高温流体,且富CO2型和富气相包裹体共存。成矿中晚期阶段流体盐度和温度明显降低,CO2、H2O等气体能够大量逃逸,流体体系由封闭状态转化为较开放状态,大气降水、层间水等大量进入与岩浆流体发生混合,并引起流体内金络合物的溶解度减小而直接导致金和金属矿物的沉淀和富集。成矿压力范围为110~146 MPa,成矿深度为8.7~10.1 km。通过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特征对比,该矿床成因类型为中成造山型金矿,动力学背景为早一中侏罗世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的持续汇聚力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欧亚大陆的作用力引起的远程效应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云南南秧田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南秧田矽卡岩型钨矿床的石英和石榴石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有3类: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32~337℃,盐度w(NaCl)=0.53%~9.98%;石榴石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28~306℃,盐度w(NaCl)=6.45%~14.04%。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南秧田白钨矿的成矿流体中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CO2、CH4、H2S和N2等气体,液相成分以H2O为主,属NaCl-H2O流体体系。成矿溶液的密度为0.72~0.87g/cm3,表明形成这种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均属于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成矿压力为18~32MPa,成矿深度约为0.6~1.2km。石英包裹体水的δD为-72.16‰~-65.10‰,δ18O为7.98‰~8.45‰,钨矿床中硫化物δ34S为6.6‰。成矿流体主要来自燕山晚期的岩浆热液作用。  相似文献   

16.
拜仁达坝-维拉斯托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西坡最大的2个热液脉型银矿床, 对这两个矿床各阶段矿物(如黑钨矿、浅色闪锌矿、石英和萤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 并对硫化物进行了硫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 拜仁达坝矿床的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Ⅰ→Ⅱ→Ⅲ)均一温度和盐度逐渐降低.维拉斯托矿床热液成矿期第Ⅰ、Ⅱ成矿阶段具有高温高盐度的流体; 第Ⅲ成矿阶段具有不混溶流体, 即中温中盐度的流体(均一温度为208~294 ℃, 盐度含量为4.65%~12.39%)和高温低盐度的流体(均一温度为333~406 ℃, 盐度含量为3.55%~6.88%); 第Ⅳ成矿阶段具有低温较低盐度的流体.两个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表明成矿流体均为CO2-H2O-NaCl体系.拜仁达坝矿床的均一温度和盐度随着成矿阶段逐渐降低和氢氧同位素证据均表明, 早阶段的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来源, 晚阶段的流体混入了大气降水.维拉斯托矿床氢氧同位素证据和流体中的成分(CH4/C2H6为39.271%~101.438%)均表明其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来源.拜仁达坝-维拉斯托矿床的硫具有深源特征, 拜仁达坝矿床的成矿机制主要与不同来源的成矿流体混合有关; 维拉斯托矿床的成矿机制主要与降温和成矿流体不混溶有关.   相似文献   

17.
牟乳成矿带是胶东半岛金矿集区三大金成矿带之一,但带内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仍存在着较大分歧。范家庄金矿床是近年在该成矿带内新发现的金矿床,其成矿流体的研究较为薄弱。鉴于此,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和H-O同位素研究入手,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对范家庄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和矿床成因进行探讨。金矿体主要产于侏罗纪弱片麻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内,呈脉状、透镜状,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该矿床热液成矿期可分为3个成矿阶段:石英-粗粒黄铁矿阶段(成矿早阶段)、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主成矿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成矿晚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显示,矿床中的原生包裹体以气液两相包裹体和纯液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另有少量含CO2三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早阶段和主成矿阶段的均一温度分别为167.2~297.5℃和168.4~253.6℃,盐度(w(NaCl))分别为3.55%~22.65%和2.58%~12.05%,密度分别为0.77~1.06 g/cm3和0.84~1.02 g/cm3,具有中低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特征,与中温热液成矿系统流体特征相一致。对成矿压力和深度的估算表明,主成矿阶段的成矿压力为45.8~68.7 MPa (平均为52.8 MPa),成矿深度为5.38~6.71 km (平均为5.93 km),显示出中浅成成矿的特点。成矿流体H-O同位素示踪显示,成矿早阶段流体的δDH2O-SMOW值介于-96.9‰~-89.0‰之间,δ18OH2O-SMOW值介于-4.3‰~4.5‰之间;主成矿阶段的δDH2O-SMOW值介于-90.7‰~-85.3‰之间,δ18OH2O-SMOW值介于-5.4‰~-0.2‰之间。由此认为,范家庄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且随着成矿流体的演化,大气降水的混入比例增加。综合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流体研究,认为范家庄金矿床应属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撰山子金矿床位于内蒙古台隆东段北缘华北克拉通与兴蒙造山带的结合部位。矿体赋存于下二叠统于家北沟组灰岩、中二叠世流纹岩和中三叠世花岗斑岩中,被晚三叠世闪长岩所截切。本文在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各成矿阶段热液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开展研究,查明了矿床成矿流体性质、演化特征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成矿阶段按从早到晚的顺序可分为石英-黄铁矿、石英-硫化物和石英-萤石-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和激光拉曼实验表明,热液矿物中原生包裹体可分为气液两相水型包裹体(Ⅰ型)、二氧化碳水三相型包裹体(Ⅱ型)、含子矿物三相型包裹体(Ⅲ型)、纯气相二氧化碳型包裹体(Ⅳ型)、纯气相水型包裹体(Ⅴ型)和纯液相水型包裹体(Ⅵ型)6种类型。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从早阶段至晚阶段逐渐降低。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中低和高盐度、中低密度的CO2-NaCl-H2O体系。主成矿阶段气液两相盐水和CO2-H2O三相包裹体限定的成矿压力范围分别为15.7~28.6、59.0~88.7 MPa,整体成矿深度范围在1.6~3.3 km之间。综合分析认为,撰山子金矿床在成矿过程中发生了流体不混溶(沸腾)作用,矿床的形成与中三叠世—晚三叠世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拼合引起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是区内典型的中高温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9.
与剪切带有关金矿床成矿流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剪切带有关的金矿床是一种重要类型的金矿床,矿床产于与俯冲作用有关的碰撞造山带中压性或压扭性的构造环境,赋矿围岩岩性复杂,且普遍遭受了低绿片岩相到麻粒岩相的变质作用,成矿时代从太古代到第三系。矿床强烈受剪切带控制,以富集Au、Ag、As、Sb、W、Bi、Te等为特征,围岩蚀变以富集CO 2、S、K、H 2 O、SiO 2为特征。成矿流体为低盐度(质量百分含量为 3%~10%的NaCl)的富含CO2(≥5mol%)近中性流体,δ 18 O H 2 O=5‰~12‰,成矿流体来源有岩浆源、幔源、天水源、变质源及混合源等多种来源,对这类矿床进行深入研究对成矿理论及找矿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山东新城金矿是胶东焦家-新城成矿带上重要的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主要赋存在焦家断裂带下盘靠近主裂面的黄铁绢英岩和黄铁绢英岩化碎裂岩内,严格受焦家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矿物主要有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自然金、银金矿和辉银矿等。区内围岩蚀变类型主要有黄铁绢英岩化、绢英岩化、绢云母化、硅化、钾化和碳酸盐化等,且矿化主要与黄铁绢英岩化和硅化关系密切。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新城金矿床深部矿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及氢、氧同位素分析研究。研究表明:该矿床深部矿石中纯CO2包裹体数量有明显增加现象,同时发育含CO2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w(NaCl))(2.06%~10.24%)、低密度(0.54~0.97 g/cm3)的特点;主成矿温度为260~300 ℃,成矿压力为65~113 MPa,成矿深度为6.51~8.82 km。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CO2-NaCl-H2O体系的不混溶作用。氢、氧同位素分析认为,成矿流体δDSMOW为-75.1‰~-61.4‰,δ18O为4.80‰~6.40‰,并将新城金矿床与典型“焦家式”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进行对比,认为新城金矿成矿流体主要以幔源流体为主。综合研究表明,新城金矿床成因类型为幔源流体参与成矿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