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1 毫秒
1.
GPS-RTK技术在公路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TK技术是在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常用的GPS测量方法,在很多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GPS—RTK技术对公路测量的作业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测绘精度。本文从公路测量工程的几个关键过程阐述了应用GPS-RTK技术进行野外数据采集技术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作勤  李友枝 《中国地质》2001,28(6):1-5,46
掌上计算机,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手写输入技术的发展与综合应用,基本解决了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的关键技术问题,在发达国家,野外电子记录本已在野外数据采集中使用,本文根据美国地调所USGS,加拿大地调所GSC,澳大利亚地调所AGSO在该领域的发展,分析了国外野外地质数据采集信息化的现状与特点。  相似文献   

3.
席春平 《地下水》2007,29(3):133-134
通过介绍野外数字化测图的方法和步骤,对两种测图方法在地物点、地形点施测中产生的误差进行分析比较,坐标法测图误差主要来源:测站点误差、视距(或测距)误差、展点误差及高程正中误差;数字化测图误差来源:点位中误差、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通过对比得出野外数字化测图具有成图精度高,野外工作量少,工作效率高,可任意制作不同比例尺地形图,容易保存等优点;野外数字化测图是工程地形测量发展方向,必将取代传统的测图方式.  相似文献   

4.
史俊莉  高飞  李晓莉 《四川地质学报》2010,30(4):482-483,487
分析了影响GPS精度的因素有哪些,野外测量中,如何避免和减小误差的存在,在测量中截断误差的来源;数据采集后对高程进行拟合,遵从怎样的原则选用拟合高程模型,从而在高程拟合的过程中提升GPS高程的精度,使之符合工程所要求的精度等。随着Matlab的广泛应用,使高程拟合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探索用Matlab软件对GPS高程进行拟合的方法,使拟合后的高程能应用于工程与其他领域中。  相似文献   

5.
手持式GPS在化探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文  安兴 《西北地质》2012,(2):151-156
主要论述在化探预查和普查阶段使用手持式GPS,实现了单点绝对定位,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野外定点的精度,降低了工作强度,简化了工作程序,保证了工作质量。GPS在化探工作中的使用必须按照必要程序进行,为保证精度,必须进行GPS试验,主要包括控制点的选择,仪器参数校正,精度试验,多台GPS一致性检查,并明确给出该地区GPS能否使用报告。通过野外实例充分说明了利用手持式GPS的定位方法在地球化学勘查中应用的效果,利用GPS航迹跟踪功能验收当天野外工作,制作航迹监控图、野外实际材料图,利用GPS和MAPGIS制作地质简图及化探测网的布设。重点讨论了GPS有关参数的设定、校正及准确度等细节,从而保证地球化学勘查测点定点的精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区域化探样点布置图点文件转换MapSource航点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化探野外采样常用GPS导航来确定每个采样点位置,但是,目前这些采样点位置需要手工在GPS中录入.笔者主要介绍了把样点布置图的MapGis中的点文件转换为MapSource航点方法及实现,这无疑提高了区域化探野外采样工作的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7.
实验表明部分手持GPS外符合定位精度较低,尤其两次观测同一点的互差一般都会超过其标称精度,在测定地质孔位或小比例尺填图中会出现较大误差.实践过程中,发现手持GPS的外符合精度明显低于内符合精度,前者误差有时高达30m左右,而且不稳定,随机性很差;后者坐标相对误差一般均能达到3~5 m的精度.利用手持GPS内符合定位精度高的特点提出一种动态坐标校正法,即每次测量都以几个已知点为校正点重复测量,以此计算坐标转换时的相应参数进行坐标纠正,从而提高手持GPS与地图坐标的吻合程度.  相似文献   

8.
移动GIS技术在地质灾害数据采集领域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移动GIS技术基于PDA(掌上机)及WinCE作为软件运行的软硬件平台,掌上机具有进行野外数据采集的很多独特优势。将这种独特优势与传统数据采集技术相结合,现场采集地质灾害数据,并以数字化技术延伸至野外,从而可有效地解决目前地质灾害数据采集面临的反馈信息严重滞后,采集信息不完整,在数据采集手段上存在的记录内容随意、记录格式不规范及野外使用不方便等问题。该系统采用ESRI的ArcPad Application Builder二次开发软件,对ArcPad进行面向地质灾害数据采集领域的功能定制,使系统集成了GPS或手工定点的空间信息在基础地理底图的显示、地质灾害点属性信息通过友好的界面实现录入及数据的入库以及野外采集到的空间及属性信息与室内ArcGIS软件平台顺畅的数据交流功能,实现了利用移动GIS技术与地质灾害预警预报过程中地质灾害数据采集的全程数字化操作,并摸索了一套完成的工作流程。这种技术的采用有望对传统野外地质灾害数据采集手段带来质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1∶5万区调野外空间数据快速采集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 GIS技术综合多源地学空间信息 ,应用于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方面——野外空间数据采集。根据我国 1∶ 5万区调工作流程和数据采集的特点 ,在野外空间数据采集子系统中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 ,采用 Map Gis和 Arc View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进行二次开发 ;从野外空间数据采集的标准化、数据字典、地质观察点定位、空间数据及其相关的属性数据的一体化采集、素描图的绘制等方面加以研制 ,初步实现了 1∶ 5万区调系统中的野外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快速采集技术 ,并成功地应用于试点区  相似文献   

10.
GPS手持机在野外地质填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传统野外地质填图中手段落后、填图精度不高以及工作效率低的特点,文章探讨了手持GPS接收机在野外区调地质填图中标定地质点、导航、计算多边形面积以及补点等方面的应用及其注意事项,提出了将GPS手持机绝对定位结果标定在地形图上的一个简单而新颖的方法,大大增强了GPS手持机在野外地质填图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数字地质填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1  
数字地质填图是指区域地质调查数据的野外获取及其成果的数字化统一性再现.当前数字地质填图现状和发展趋势已基本上实现了数字填图系统的采集、存储、管理、描述、分析和再现地质实体在地球表面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信息.在计算机辅助下, 通过野外观测路线的调查, 对地质、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多源地学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地质制图.在掌上机WindowsCE平台上, 实现了数字填图所需的基本GIS基本功能(GPS定位路线采集、素描), 实现了遥感系统与数字填图系统的一体化整合.   相似文献   

12.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的核心任务是挖掘、利用前人资料和对前人资料的二次开发。在1:25万玉林市幅数字地质填图试点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基于数字填图系统的前人地质资料利用与数据采集的工作方法。其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骤可分为6个阶段:①前期准备阶段;②室内地质资料录八阶段;③野外数字地质调查阶段;④室内资料整理阶段;⑤图件编制阶段;⑥成果提交阶段。该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提高了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已基本上达到了在1:252万区调修测区推广应用的“实战性”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数字地质调查信息综合平台(DGSInfo)为核心的数字填图技术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中得到完全应用,在1:5万哈珠南山幅区域地质调查中效果良好.本文以内蒙北山地区1:5万哈珠南山幅为例,系统介绍了数字填图前期工作准备、野外数据采集、室内资料整理和最终阶段成果数据库提交,说明了区域地质调查填图数字化准确性、高效性,同时也存在少量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基于MapObjects野外地质数据采集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野外地质数据采集系统是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没有合适的数据采集的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使常规十分简单的地质现象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数据采集、存贮、处理显得十分困难.文章通过以点为核心的数据采集模型,利用数据库前端与后端分离技术、动态模型技术、元数据、数据字典技术、数据分块存储、共享技术,在Visual Basic 6.0与MapObjects相结合的环境下,研发了地质数据采集系统,有效的把老三件(地质锤、罗盘、放大镜)与新三件(笔记本、GPS、数码相机)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了地质数据的方便采集、存贮、处理及输出.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系统技术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先进国家区调工作的普遍趋势,根据世界先进国家在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采集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实际,基于3S技术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信息化的新一代野外数据采集(器)技术,从改变传统的填图手段、提高研究精度和程度、加快研究周期、改变成果表现形式的技术方法着手,对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数字化采集技术、数据模型、技术流程、实现的工具与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野外路线上各要素内容是数字化区域地质填图(RGMAP)工作中最基本信息.在野外数字化信息采集过程中对各要素的描述规范统一是数字化地质成图的重要条件,也是体现数字化区域地质调查特色与效果的最好表现形式.笔者对野外路线整理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体会进行了总结,意在为初始从事RGMAP技术的同行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1:5万区调野外空间数据快速采集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GIS技术综合多源地学空间信息,应用于区域地质调查的重要方面-野外空间数据采集。根据我国1:5万区调工作流程和数据采集的特点,在野外空间数据采集子系统中应用系统工程的思想,采用MapGis和ArcView工具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从野外空间数据采集的标准化、数据字典、地质观察点定位、空间数据及其相关的属性数据的一体化采休、素描图的绘制等面加以研制,初步实现了1:5万区调系统中的野外  相似文献   

18.
李光明  段志明  刘波  张晖  董随亮  张丽 《地质通报》2003,22(1):1256-1260
提出遥感图像地质解译三维可视化及影像动态分析新方法,综合利用3S技术,遥感图像数字处理技术,虚拟现实和全数字摄影测量等高科技,通过遥感图像的正射影像处理,多类型遥感图像数据融合,高精度DEM生成和影像复合等工序,按照一定比例尺和飞行路线生成测区的虚拟三维影像动画系列图,以解决高原区数字区调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19.
采用数字填图系统(RGMAP)开展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已成为今后工作的必须手段.针对15万矿调中路线地质矿产调查、化探异常查证、矿(化)点踏查和检查评价等传统的矿产调查工作内容,就如何充分利用数字填图系统提供的数据模型与"3S"技术平台,提高矿调工作效率与精度,结合野外数据采集与室内数据综合应用进行了尝试性地探讨.  相似文献   

20.
数字地质调查与填图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是地质调查主流程信息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世界先进国家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普遍趋。笔者根据世界先进国家在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采集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结合我国实际,基于3S技术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信息化的新一代野外数据采集(器)技术,从改变传统的填图手段,提高研究精度、研究程度,加快研究(工作)周期和改变成果表现形式的技术方法研究着手,对野外地质调查与填图数字化采集技术、数据模型、技术流程、实现的工具与方法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