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姚祖庆  朱翠英  杨露华 《气象》1988,14(11):35-37
在卫星云图的分析应用中,对流云团及MCC云团是分析强烈夫气的重要依据。对发生在中国的一些MCC云团,李玉兰、过文娟及陈乾等同志已做过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为了弄清长江三角洲地区对流云团及MCC云团的发生情况及云团性质,我们对上海中心气象台有增强显示云图的1982、1983、1985及1986年4—6月的卫星云图,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和分析工作。凡进入或在28—33°N、115—122°E范围内初生(下面简称为统计区),并至少有一次进入长江三角洲地区(29.5—32.5°N、118—122°E)内的较强对流云团,除明显的飑线云系外,均统计  相似文献   

2.
杨国弘  徐建平 《气象》2003,29(4):37-39
叙述了日本和中国在GMS 5卫星停止运行后的应急对策。我国将集中接收和分发美国GOES 9卫星 ( 15 5°E)和欧洲Meteosat 5 ( 63°E)卫星资料 ;各地在FY 2卫星可工作时段也可直接接收其展宽数字资料  相似文献   

3.
利用日本 GMS 卫星的展宽数字云图资料(Stretched Visible and Infrared Spin Scan Radiome-ter)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 Doppler 雷达资料,综合卫星和雷达资料进行大范围降水估计的研究。首先把卫星和雷达资料从各自的坐标系中变换到公共坐标系——双标准纬线(30°N 和60°N)Lambert 投影坐标系中,以雷达资料作为判断降水的标准,统计得到降水概率与红外亮度温度及可见光反照率的相关矩阵。然后再把这一相关矩阵应用到一定的卫星探测的大范围中,得出降水区域分布的估计结果。用该方法对1989年7月23日和8月16日两个个例进行了估计计算。  相似文献   

4.
日本气象传真广播JMH一天三次,播发02时、08时、20时卫星云图分析图,提供了大范围的(5—55°N、100—180°E)云的各种资料,包括云区覆盖的范围、云量、云状、云高,主要云系及对灾害性天气具有指示意义的活跃对流云区。每张图还附有指导报告,指出主要云区的生消和移动。这不仅弥补了海上监视和研究热带天气系统所需资料的严重不足,而且对陆上短时晴雨预报和大到暴雨的预报也提供了直观而又较为有效的信息。本文试用云分析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卫星地面站,最初是收日本地球同步卫星GMS上的HR—FAX(高分辨)和LR-FAX(低分辨)模拟图像信号。这两种信号是由GMS上的VISSR(即可见光红外自旋扫描辐射仪)每隔3小时作一次观测,并由日本卫星中心处理后生成的。这有两个缺点:1.地面站只能得到模拟云图,不能提取用户需要的气象要素,不能进行自己需要的数字处理;2.观测  相似文献   

6.
1991年江苏梅雨期内水汽输送特征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沈金妹 《气象科学》1993,13(2):174-181
本文采用60°E—160°E,60°N—5°S范国内,1000hpa至300hPa各标准等压面上经纬格距均为2.5°φ的格点场资料,计算了:(1)1991年两段梅雨期内(5月21日—6月19日、6月28日—7月15日)水汽总输送量,水汽涡动输送量,平均经向、纬向水汽输送量等;(2)固定区域(117.5°E—122.5°E、30°N—35°N)内务标准层上三段(加入梅雨中断期6月20日—6月27日)内东、西、南和北各剖面上水汽输送量及水汽收支;(3)固定区域内各剖面上整层的水汽输送和水汽收支的时间分布后,得出了一系列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1992年3-4月T_(42)模式的高度预报场资料及相对应的实况资料,对其预报性能作一检验,力求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文中所需资料均通过NCAR绘图软件包绘制.资料范围为60°E-130°E,20°N-60°N.1 高度场误差分析1.1 月平均误差分析T_(42)模式的72小时、96小时、120小时,三个时次的月平均误差分布特点基本相似.从72小时到120小时,其偏差值略有增大.以四月份为例,如图1-  相似文献   

8.
梅雨天气形势的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范蓓芬 《气象学报》1986,44(1):96-101
众所周知,梅雨天气形势与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季节性变动关系密切。本文应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形势场的方法分析1982年6—7月副热带高压的变动和晚梅天气形势的特点。结合卫星云图等分析,对江淮两次梅雨期的暴雨成因作了探讨。 1.分析资料及其经验正交函数展开 为了分析副热带高压的变动和江淮流域梅雨天气,在20°—40°N和105°—125°E范围内选取有连续记录的48个测站的资料,从1982年6月1日至7月18日各站08时的500hPa’高度和温度作为原  相似文献   

9.
范蕙君  胡治波 《气象》1987,13(4):7-11
使用日本静止气象卫星(GMS)观测的候平均云量资料,分析了1978年5月—1984年12月和1978年5月—1981年12月两个时期内,印度洋中部(90°E)至太平洋(170°W)热带地区云量的低频变化特征。主要结果如下: 1.考查地区的云量存在两类低频振荡:30—60天的季节内振荡和周期为2—4年的年际振荡(可称之为甚低频振荡)。 2.在非厄尼诺时期,30—60天的低频振荡较明显,可以一直东传到中太平洋;有厄尼诺影响时,它的东传过程将受到抑制,主要限于130°E从西地区。 3.130°E以西地区的2—4年振荡,主要与厄尼诺/南方涛动的信息有关;在非厄尼诺时期,这一类振荡消失。  相似文献   

10.
资料来源,日本JMH台播发的 FEAS09—19预报图。读数网格点按经、纬向交叉划分,其距离密度纬距×经距=5 ×10。读数范围为:25°N—50°N、90°E—120°E。所用资料年份为1984—1986年(9月10日—10月20日)。 依FEAS09—19的预报图日读取因子值x(i,j),设所读气压值为P,则x(i,j)=P—1000[i=1……6;j=1……4]。然后将全部的x(i,j)处理成x(K,L)[K=1……i × j, L= 9月10日至10月20日]  相似文献   

11.
方宗义  王大昌 《气象》1988,14(12):23-26
一、引言 自1988年3月开始,日本的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MS),在探测资料的传输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于1988年底,以展宽数字资料完全取代目前的高分辨云图传真(HR-FAX)。与HR-FAX相比,展宽数字资料有3大特点:①卫星近于实时地将每一次自旋扫描过程(周期约0.68)中,对地球扫描(占1/18周期)得到的辐射观  相似文献   

12.
荆其一  郝耀奎 《大气科学》1978,2(2):179-180
根据全球大气研究计划(GARP)所定有关协议要求,日本于1977年7月14日发射一颗地球静止气象卫星。该卫星于7月18日进入东经140°、赤道上空35800公里的预定轨道。卫星对地球观测视野为17°24′,其视野覆盖范围占地球表面1/4,包括西太平洋的东南亚和大洋洲的广大地区。我国80%以上的地区和邻近海域均处于视野之内。 GMS-1的主要任务是:用星载可见光和红外自旋扫描辐射计(VISSR)扫描观测大气  相似文献   

13.
曲绍厚 《气象学报》1988,46(4):452-460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1986年10月至12月在菲律宾以东60多万平方公里辽阔的西太平洋热带海域6个连续测站上(146°E,0°;145°E,0°;150°E,0°;140°E,5°N;145°E,5°N;150°E,5°N),使用我国自行研制的小型系留气艇探测系统观测到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廓线资料,利用相似理论的通量-廓线关系,给出这一海域的动量通量(特别是曳力系数C_D)、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结果表明,这一海域上的曳力系数值C_D=(1.53±0.25)×10~(-3);该海域总是将其贮存的热量以感热形式特别是以潜热形式输送到大气中(其中感热输送仅占10%,其余主要为水汽潜热输送),使该海域成为地球上不可多见的热源。  相似文献   

14.
由新疆气象业务中心孙沈清高工主特并完成的中国气象局“短平快”科技项目“西部静止卫星云因照片的分析研究”课题,年前通过专家鉴定。该项研究所用资料是我国一份较完整的静止卫星资料,其研究范围较为广泛,在60°N—60S,40°E—120°E的地区,并且研究方法独特,即有统计事实,又有个例分析。课题通过2年时间的分析研究认为:从非洲东部到中亚云带与新疆天气有明确关系,越赤道气流对新疆天气特别是异常天气过程有直接影响。这一事实对进一步拓宽新疆预报员视野、提高中长期预报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该项研究对海湾战争烟云的分…  相似文献   

15.
神经网络方法在静止卫星多通道资料估算降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熊秋芬  胡江林  夏军 《气象》2002,28(9):17-21
使用人工神经网络 (ANN)模型探讨了利用静止卫星多通道资料估算地面降水的一种新方法 ,对淮河和长江典型区域 (2 4~ 3 6°N ,1 0 8°E以东 )一次暴雨过程的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水文站逐时降水资料的应用分析表明 ,该方法提供的客观定量的降水量估算的平均相关系数为 0 57,较现行业务使用的方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6.
和政县处于大陆腹地、高原东北侧边坡的临夏州的东南方,平均海拔在2千米左右。7、8两月大一暴雨历年平均约三次。从1970—1981年三十次降水大于25毫米的资料分析,其环流特征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副高边缘的暴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北跃到30°N附近,588廓线通过33—38°N、105—110°E这一区域。副高西侧高空槽位于35°N、90—100°E,40°N、95—105°E 时,和政县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美国海洋大气局出版的世界气候资料以及由日本气象厅出版的每日天气图资料。制作了1964—1980年6—9月中低纬度(40—160°E,25。s一50°N)南北半球总降水量和850毫巴、150毫巴月平均环流图,并以每月150毫巴层上10°N,40—110°E每  相似文献   

18.
日本卫星气象中心(MSC)从1984年7月1日起,按照SAREP(气象卫星云图天气分析报告)的格式,报告从GMS(地球静止气象卫星)云图所得到的台风中心位置情报资料。为了确定这种情报资料的精确度,日本卫星气象中心的萩原武士选取  相似文献   

19.
引言本文介绍运用卫星云图资料对中国和苏联上空秋末到初春的降水量的估算方法,所用的资料是诺阿-4号卫星的两种云图。一种是在上午9时左右(当地时间—下同)和下午8时左右分别拍摄的红外云图;另一种是上午9时拍摄的可见光云图。两种云图的分辨率都是2.5公里。做法分三步:(一)在相隔约12个小时拍摄的两张红外云图上划出降水云区的范围;(二)运用专门制作  相似文献   

20.
廖博真  孙松青 《气象》1979,5(4):38-38
自地球同步气象卫星“葵花—1”进入轨道工作后,我们即开始接收它所发送的高分辨云图资料,但图片存在着层次不足的问题。 图1、图2给出了NOAA—1卫星和GMS—1(即葵花—1)卫星云图的层次曲线,以红外层次曲线为例,两者是有很大差别的。在调试过程中发现121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