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前言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山东胶北地块与金矿有关的花岗岩类的全面总结。内容包括胶北地块的地质发展史,花岗岩的形成代,一般岩石学特征,主要造岩矿物特征;副矿物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体和脉岩,花岗岩与金矿的成因联系等十一章。本文可供广大地质工作者及有关科研,教学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桂东大瑶山金矿成矿区是广西主要金矿成矿区之一,龙水、桃花、古袍等金矿是其典型代表。本文着重对该区与金矿相关的花岗岩类特征研究,分析了花岗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特征,认为:该区不同类型花岗岩大多属于同熔型花岗岩系列,其中以中酸性的花岗闪长岩类岩体与金矿有成生联系。  相似文献   

3.
河南内乡牧虎顶花岗岩特征及与金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秦岭造山带的二郎坪—夏馆地区,发育一套火山-碎屑岩建造,并有大量花岗岩侵入体分布。重点研究了牧虎顶花岗岩的特征及与金矿的关系。该岩体副矿物含量高,组合复杂;SiO2含量高,变化大;Au、Ag等成矿元素和Sr、Ba等微量元素含量高而Rb、Co、Ni等含量低;富轻稀土,具中等负铕异常。据上述特征并结合其他许多资料综合分析表明,牧虎顶花岗岩属加里东期陆壳改造重熔型花岗岩。本区花岗岩与金矿有密切成因联系。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矿床的部分成矿金属物质和成矿流体及全部硫源来自花岗岩或岩浆热液,岩浆活动并为地层中金的活化迁移和聚集提供了热动力,因而花岗岩是本区金矿形成的重要因素,今后应主要在含矿花岗岩体及其附近开展金矿勘查工作。  相似文献   

4.
鲤溪花岗质杂岩体(下称鲤溪杂岩体)从外至内由微细粒碱长花岗岩、细粒晶洞钾长花岗岩、中粒晶洞钾长花岗岩组成,它们之间为脉动侵入接触关系,可作为一个同源岩浆演化序列建立。本文着重从地质学、岩类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方面论述其特征,探讨其成因类型及所代表的构造环境并涉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该杂岩体形成于白垩世早期,是浅成的硅饱和偏碱性碱性花岗岩类;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基本上为反序演化,属A型花岗岩;其成因机制为双峰式,揭示了浙东南地区在中生代时期处于引张性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辽南地区从太古宙到显生宙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构造变动,从老到新可相对划分出鞍山旋回、辽河旋回、印支旋回和燕山旋回四个构造旋回。该区金矿控矿构造主要是中生代前的东西向基底构造与中生代的北东—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复合控矿,故其金矿成矿带表现为东西成带、北东成行的构造控矿格局。叠加构造控矿是该地区最主要的构造控矿型式。该区金矿形成与燕山早期同熔型花岗岩密切相关,基本上属于岩浆热液成因类型。矿体或矿化体多赋存在与成矿期构造有关的脆性破裂构造内。矿化类型主要为含金石英脉型和碎裂蚀变岩型。构造控矿型式主要有脆、韧性剪切带叠加控矿、层间破碎带控矿、构造复合控矿和脆-韧性剪切带构造控矿四种型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A村金矿点的地质环境及其金矿化特征和矿化类型,认为该金矿点是与花岗岩类岩石有关的金矿化类型。关在研究其成矿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寻找同类型金矿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玲珑花岗岩的岩石化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玲珑花岗岩位于山东省胶东半岛西北部,分布在招远、掖县、黄县、平度等县,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岩体周围金矿众多,黄金的储量、产量,都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探讨玲珑花岗岩的成因是研究玲珑花岗岩与金矿成矿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长期以来为大家所关注和争论较大的一个问题。本文在“玲珑花岗岩岩石学和矿物学特征一文之后,就玲珑花岗岩的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再予以论述。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8.
前王家庄金矿是在沂沭断裂带内新发现的金矿床。通过对该金矿成矿地质特征、矿化类型的研究,在总结区内金矿勘查成果的基础上,按矿体产出的构造样式划分为产于韧性剪切带、脆/韧性构造带、碎裂岩带3类金矿赋矿类型,以产于沂水岩群与新太古代花岗岩接触部位的第二期中浅层脆/韧性构造带内的金矿类型为主,并对不同类型的矿化特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结合沂沭断裂带内典型矿床特征,探讨了该金矿床的成因,指出了今后的勘查思路,为在汞丹山凸起中部开展金矿勘查提供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牟平—乳山地区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副矿物组合特征,尤其是锆石特征,副矿物的化学成分与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组合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花岗岩的成因。本区花岗岩的成因是复杂的,既有花岗岩化作用(交代作用)和深熔作用形成的花岗岩,又有岩浆分异结晶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流体地质研究是当代地学研究中的重要前沿课题,已成为发展地质科学、建立新的知识体系的一个主要支柱和知识生长点。本文阐述了当今国内外流体的研究现状、发展水平、流体的涵义、性质、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及其与板块构造、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成矿作用的重要意义。流体地质为地质科学提出了许多新的研究机会和挑战。该文在简要评述当今花岗岩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花岗岩与金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指出了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与金矿有着完全不同的关系。人们所说的花岗岩与金矿关系多数情况下应考虑是流体作用的结果。最后指出加强流体地质研究对提高河南地质与金矿的研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花岗岩成因的多样性及花岗岩形成演化过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长期以来,人们对花岗岩的成因争论不休,对前寒武纪的花岗岩更是如此。本文从岩体地质特征、岩相学、矿物学及岩石化学等方面充分论证并证实了产出于贺兰山群变质杂岩中的阿拉善台隆东南缘浩尧尔呼都格沟花岗岩体为岩浆成因花岗岩,不是贺兰山群的组成部分,应从贺兰山群中剔除。这与前人的认识是全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呼鲁斯太地区出露的太古代贺兰山群变质岩中分布有大量早元古代花岗岩.过去将这些花岗岩一直认为是混合花岗岩,笔者通过1:5万区调研究认为这些花岗岩属于岩浆成因,并按花岗岩类岩石谱系单位划分方案建立7个单元,将其中5个单元并为两个超单元。本文通过岩体地质、岩石学、矿物学、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论述了花岗岩的成因,并进一步探讨了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岩浆起源和源岩物质成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东秦岭地区的改造型、同熔型、幔源型(M型)和碱性花岗岩(A型)等四类花岗岩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分别作了较为详细地论述,为各类花岗岩的成因探讨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招菜地区与金矿关系密切的花岗岩,尤其是郭家岭斑状花岗岩中,发育大量的钾长石斑晶。从钾长石斑晶的化学成分、光性特征、与其他矿物的交代关系以及被其包裹的先成矿物与基质的相似性,表明钾长石斑晶是在花岗岩化过程中的钾化阶段,由成岩溶液对先成岩石的渗透—扩散交代而成。  相似文献   

15.
花岗岩的成因是地质科学中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70年代提出的著名的Ⅰ型和S型花岗岩分类以及“磁铁矿系列”与“钛铁矿系列”花岗岩分类,所考虑的是成岩物质来源。与“槽—台”构造学说有关的花岗岩成因分类,则朝着构造地质环境分类迈出重要的一步。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可以科学地解释花岗岩的成因。本文根据板块构造单元将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划分为四大类和九亚类。  相似文献   

16.
辽南金州地区的太古宙侵入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南金州地区的太古宙变质侵入岩,是由得胜片麻杂岩为代表的早期TTG岩系和由亮甲店片麻岩、小黑山片麻岩及赵屯片麻岩组成的晚期石英闪长岩—低硅英云闪长岩—花岗岩系构成的,早期岩系呈奥长花岗岩演化趋势,晚期岩系显钙碱性演化趋势,属太古宙常见的两类岩石系列,其源岩来源陆壳,是陆壳角闪岩或石榴角闪岩部分溶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岩浆混合花岗岩主要是指壳源酸性岩浆与幔源基性岩浆,经岩浆混合作用形成的复杂混合花岗岩类。两类岩浆混合及成岩过程中,有显著的元素迁移、成分交换和双扩散。被誉为地球化学指示剂、示踪剂的微量元素,是岩浆混合、成岩作用及岩浆演化这一过程的最好记录,因而其参数和有关图解可提供岩浆混合的成因判别信息。以西秦岭温泉岩浆混合花岗岩为例,介绍了微量元素岩浆混合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讨论了成岩过程中微量元素的双扩散特征,得出了Sr-微量元素组合图解方法,极容易对岩浆混合花岗岩的成因进行区分和识别,这一方法为岩浆混合花岗岩的直观判别、图解化分类以及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一、前人研究简述到目前为止,尚没有人否认花岗岩与金矿的成因联系,但具体到某个岩体或某种岩石类型,至今仍众说纷云。李士先1)1987年提交的《山东省金矿资源予测报告》中指出:鲁东地区内生金矿的“两带一区”的宏观分布规律,严格受玲珑岩体和昆嵛山大岩体的超覆区、倾伏端和接触带的控制,中燕山期玲珑阶段花岗岩是胶东内生金矿的直接矿源岩。  相似文献   

19.
对秦岭碰撞带两侧的陕西宁陕沙沟柞水营盘金成矿远景区的地球化学研究,包括了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分析、载金矿物的微量元素特征、硫铅同位素组成、以及气液包裹体成分的研究等。结果表明,本区金矿成矿具有多期、多源、多种成因机制的特征。不同容矿岩系中的矿化虽有不同,但有一定的成因联系。泥盆系与印支期花岗岩体可能是两个主要的源岩和富集系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灞源地区的赋矿地层、岩浆岩及断裂构造与金矿形成的关系,查明了控制金矿形成与分布的地质条件,并重点论述了金矿床的产出、矿化类型、围岩蚀变和含金矿物等主要地质特征。最后根据矿床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阐明本区金矿床的岩浆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