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较系统评述了现有的各种命名与判定宝石颜色的方法,如命名法中的二名法、类似法、色度法和三要素法;判定法中的目测法、仪器测量法和对比法。指出它们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缺点,但相对比较起来,用色谱图系的对比法是目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水、空气、土壤中氡的测定方法有电离室法、活性炭吸附法,闪烁室法,双滤膜法、气球法及活性炭滤纸法等。目前在国内铀矿普查和勘探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是电离室法,活性炭吸附法和闪烁室法。其仪器多数采用CГ-11,FD-118及FD-3002等测氡仪。这些方法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仍然不能说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目前煤层含气量测定方法有地勘法、矿井法、自然解吸法和加温解吸法,这四种测定方法基本原理相同,在取心工艺、取心质量、解吸测定条件、残余气定义及测试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自然解吸法和加温解吸法取心质量优于矿井法和地勘法,其损失气量也最小,而矿井法和地勘法所测定的残余气更加彻底。煤层含气量测定的最重要环节是取心过程,煤样的完整、保质、快速采取和损失气量的准确推算是测定煤层含气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董湘龙  丁卫撑  张文 《地质论评》2019,65(Z1):303-304
正土壤氡及其子体测量可用于寻找铀矿,寻找与放射性元素或断裂构造有内在联系的金属和非金属矿床,寻找地下水和地热资源,以及地震预报、断层确认、滑坡探测、民用建筑工程氡浓度调查等。当前测氡方法主要分为瞬时法和累积法,瞬时法包括Ra A卡法、α能谱法、闪烁瓶法等,累积法包括钋-210法、活性炭法、径迹法、热释光法、α杯法等。瞬时法成本低、操作简单、高效  相似文献   

5.
地球物理方法对垃圾填埋场探测的有效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根据在河北省某市两处不同类型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填埋场上采用多种地球物理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探地雷达法、高精度磁测法、激发极化法和瞬变电磁法)进行试验研究所取得的实测资料,结合工作地区的地质和岩土物性特征,通过分析对比,指出了不同地球物理方法在圈定和监测垃圾填埋场的污染范围和扩散趋势等方面的作用和能力。实验证明,垃圾填埋场渗漏污染检测中,探地雷达法、高密度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和瞬变电磁法均有一定的效果。除高密度电阻率方法外,激发极化法在监测垃圾的污染范围和污染趋势、圈定污染程度方面,效果也很明显。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21,(1)
目前强度折减法和重度增加法是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常用方法。采用重度增加法时,当存在边坡摩擦角较大情况时,计算出的安全系数较大,通过对此方法进行改进可得到改进重度增加法。本次研究基于ABAQUS建立了我国某岩质边坡的二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改进重度增加法对该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并与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进重度增加法计算出的结果与强度折减法和极限平衡法计算出的结果接近,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7.
现有液化识别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场地液化实时监测和报警是减轻液化灾害的新途径,其核心技术是建立依据强震记录对液化场地进行反演识别的方法。采用统一样本,其中尽可能多地包含软土场地地震动记录,按场地类别对目前国内外现有的Suzuki法、Miyajima法、KY法和SY法等4种主要液化识别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评价结果及改进建议。分析表明:对全部样本,SY法、Suzuki法、KY法和Miyajima法识别成功率依次为98%、85%、77%和52%;Suzuki法、KY法和Miyajima法的成功率受场地类别影响显著,随场地变软而明显降低,对D类场地识别成功率均在55%以下;Suzuki法、Miyajima法和KY法均采用与绝对周期相关的参数作为判别指标,而软土与液化场地上存在明显交叉,极易导致误判;SY法选取地震动参数的相对变化作为识别指标,即使对D类场地成功率也达到92%,但其方法中仍有若干细节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  相似文献   

8.
决定农田蒸发量的主要因子是气象条件、土壤水分和作物种类.目前,测定农田蒸发量、的方法有水量平衡法、器测法、热量平衡法和乱流扩散法。众所周知,水量平衡法和器测法由于各平衡要素测定的繁重以及在地下水埋深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地热物探科研室近年来地热物探工作经验,提出一个简便、有效的城区地热物化探工作方法系列,即1米测温法、汞法、钋法加电法的方法系列。其中,以前三种方法组成一体为主,电法为辅,视条件允许配合。电法又包括了双极—双偶极法、电测深法、电剖面法和自然电场法,以双极—双偶极法为佳。文中简介了该方法系列的实质、特点和实验研究的效果与成果。  相似文献   

10.
传统相关展延(CE)法较多地考虑了序列总体的变化特征,并且两序列需呈线性关系。但是不同的水文变量,具有不同的时空分布特性,可以提供插补展延的信息资源是不同的。因此,本文对该法进行了改进,把小波分析和BP神经网络应用于水文序列的展延,提出了两种改进方法:多时间尺度展延(MTSE)法和小波-BP网络展延(WA-BP)法,力图既考虑水文序列的多时间尺度特征,又突破线性关系的束缚,充分利用水文变量提供的信息资源。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表明:(1)CE法、MTSE法和WA-BP法的展延精度依次提高。(2)当水文序列的波动变化不显著时,CE法、MTSE法和WA-BP法都满足相对误差的均值小于或等于0.2的精度要求,且WA-BP法稍优越于MTSE法。(3)当水文序列的波动变化显著时,CE法和MTSE法不是很适用,选择WA-BP法仍然可以得到较精确的展延结果。  相似文献   

11.
用十进制遗传算法识别泰斯模型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用十进制遗传算法识别泰斯模型参数的方法和步骤,并给出了计算实例。本方法和传统的配线法与高斯牛顿法相比,具有更好的确定性和更高的精度。十进制遗传算法的主要优点在于采用十进制编码表达实际问题比较简单,算法的平均效率高,特别是对于高维和复杂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盾构施工中土体损失引起的地面沉降预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魏纲 《岩土力学》2007,28(11):2375-2379
土质软硬决定了隧道周围土体的移动方向,移动焦点在隧道中心点与隧道底部位置之间变动。采用两圆相切的土体损失模型,通过引入移动焦点的坐标参数,建立了统一的土体移动模型,该模型能将Park模型与Loganathan模型包括在内。假定土体不排水,利用源汇法推导了由土体损失引起的地面沉降通用计算公式,该方法适用于施工阶段。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非常吻合,适用于各种土质条件。Loganathan公式只适用于土质较差的情况,当土质较好时计算得到的地面沉降量要比实测值偏小。  相似文献   

13.
一种基于VB求解小流域设计洪峰流量的图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林  孙元元  周生通 《水文》2012,(1):18-21
1958年陈家琦等人提出了计算小流域设计洪峰流量的水利科学院推理公式法。该方法以暴雨形成洪水的成因分析为基础,建立计算模型,一般情况下能够较好地反映流域的产、汇流关系,具有很好的实用性。本文针对现行推理公式参数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VB(Visual Basic)编程语言的计算机化的图解方法。应用实例表明,相比于传统图解法和迭代法,基于VB求解推理公式参数的方法可实现计算机自动绘图自动求解,不但计算简捷直观,而且精度高,便于工程使用。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库水位变化和降雨复合动力往往是水库型滑坡的变形和破坏主因。本文在系统分析水库型边坡位移、库水位及降雨变化规律基础上,提出与确定了降雨与库水动力转换系数k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转换系数k将降雨动力与库水动力这两种不同的水动力增载效应进行了有机耦合叠加,建立了复合水动力增载参数的计算方法。并将复合水动力变化量及其位移变化量作为动力增载及其响应参数,建立了水库型滑坡复合水动力增载位移响应比物理预测参数与模型。同时,运用该模型对白水河滑坡复合水动力作用下的稳定性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滑坡复合水动力增载位移响应比的变化规律与其稳定性动态演化规律相吻合,表明复合水动力增载位移响应比参数是一种水库型滑坡有效的物理评价参数,可运用该物理评价参数与预测模型对该类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5.
莺歌海盆地主要舍气储集层是粉砂岩与极细砂岩,在无测井资料的情况下,很难用地震波一般属性参数直接区分砂岩的含水与舍气特征。利用模型AVO演预测莺歌海黄流组含气砂岩的方法及AVO正演曲线及属性剖面的计算原理,了解不同地层状态下岩石储盖组合模型的AVO响应,分析莺歌海盆地黄流组储集层砂岩的含水与含气特征,以预测黄流组储集层的舍气砂岩段。  相似文献   

16.
弹性地基梁理论在锚索抗滑桩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锚索抗滑桩的内力计算通常未考虑滑面以上桩身与岩土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而将滑面以上桩身按一般静力结构或有限次超静定结构计算的现状。本文根据弹性地基梁理论,考虑锚索与桩的变形协调,将初参数法运用到锚索抗滑桩的计算中,通过选取合理的初参数作为未知量,得到了锚索拉力以及桩身内力的计算过程。并结合皖南地区某处产生滑移弯曲变形的顺层滑坡治理工程进行了分析,与传统方法计算结果相比,本方法所得内力值较大,偏于安全,桩身内力分布规律与传统方法所得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17.
泥石流泥痕深度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泥痕深度是一个通过勘测调查获取的重要参数,它直接关系到泥石流运动流速、冲击力等特征参数的定量计算。但实际调查中却往往因为时间久远、沟道冲淤变化等原因致使泥痕痕迹难以准确判断,甚至无法判断而造成误判。鉴于此,本文试图通过泥石流流量、流速等参数间的数量关系推算出泥石流泥痕深度的计算方法,并以工程实例验证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为相关研究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泡沫钻进的灌注压力是关键参数。本文引入参数R_o后,使压力公式简化、明显、直观,是系统效应的结果。为现场直观参考及计算机化找到了依据。R_o的引入改变了常规流型判别的雷诺计算法。  相似文献   

19.
宋二祥  曹光栩 《岩土力学》2012,33(6):1711-1718
如何准确计算高填方地基的沉降变形,特别是工后沉降变形已成为目前日益增多的山区高填方工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目前有关工后沉降的计算模型及计算分析方法还有待完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使用较为广泛的双曲线模型的特点、应用范围以及参数取值等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初步分析了室内试验蠕变变形比现场完成较快的原因,进而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大面积填方问题提出了一个考虑蠕变过程中荷载变化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计算对比展示了其合理可行性。同时,通过分析室内试验成果,发现碎石料在干湿循环作用下发生的变形与循环次数关系明显,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能考虑当地降雨情况的蠕变变形与干湿循环变形的耦合计算方法。最后应用所提方法对一实际工程进行了工后沉降预测。  相似文献   

20.
余湘娟  殷宗泽  高磊 《岩土力学》2015,36(2):320-324
软土的次固结对于软土的变形量非常重要。在软土次固结计算中,通常以次固结系数作为计算参数,但该系数不能反映荷载变化的影响,而且只适用于正常固结土。由于工程中所遇到的大都为超固结土,对超固结土的次固结计算还缺少合理的方法。通过室内试验开展了软土次固结沉降相关研究,进行了多组原状软土试样的分级加载次固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软土次固结计算,建议从次固结应变与时间关系的角度,采用双曲线形式进行拟合,并分别对正常固结和超固结状态的次固结应变参数进行分析,建立了一维次固结的经验模型公式,提出了一种考虑压力对次压缩影响的次固结沉降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现场工程项目,验证了该方法可以适用于正常固结土和超固结土,使得软土次固结沉降量的计算能够更好地反映实际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