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构造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永森  陈炳蔚 《矿床地质》1991,10(4):289-299
据野外调查资料,将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划为三个大的构造单元,即扬子板块西缘、印度板块北东缘和处于上两者之间的交接带或转换构造带。本文以大地构造格架为背景,结合成矿建造与构造变动的内在联系,在本区划出11个主要金属成矿带。追溯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关系划出6大成矿阶段,即前特提斯阶段、古特提斯阶段、古特提斯碰撞阶段、碰撞后继阶段、中特提斯阶段及陆内强挤压阶段。其中以第四、第六两个成矿阶段最重要。本文还着重描述了构造运动形式及构造变形与成矿作用的关系,解剖了川西呷村含金富银多金属矿、藏东玉龙斑岩铜矿、滇西金顶铅锌矿、哀牢山带金矿等大型典型矿产形成的构造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2.
滇西特提斯造山带的演化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罗君烈 《云南地质》1990,9(4):247-290
滇西地区在全球构造中的位置,从晚近造山带的动力场看,它是特提斯构造带的一部分,又濒临与环太平洋构造带的交切点;从地史发展的构造格局看,它处于欧亚陆块南缘和冈瓦纳陆块相碰撞的地域。碰撞过程中,分属上述两大超级地质构造单元的扬子、印支、掸邦、藏南、印度等板块相继拼接,使滇西地区地质构造极为复杂。在滇西区域地质发展过程中,特提斯构造起主要作用。本文指出古特提斯呈东西两支伸入滇西;新特提斯虽不经过云南,但它沿雅鲁藏布江到密支那的拼合,使滇西大部分地区可纳入基墨利地块,产生强烈的陆内变形。滇西地区存在11个地质构造单元,分属古特提斯发育前存在的“变质地体”和“微板块”,还有古特提斯威尔逊旋回过程中出现的“古特提斯增生带”。本文按古特提斯之前、古特提斯威尔逊旋回中、古特提斯之后的三个阶段论述了滇西地区的地质构造及相应的成矿活动。  相似文献   

3.
论藏东玉龙斑岩铜矿带岩浆活动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玉龙斑岩铜矿带喜马拉雅期成矿花岗岩浆活动是在印支期古特提斯(金沙江)岛弧构造的背景上发育起来的,与白垩纪至早第三纪主特提斯(怒江)和新特提斯(雅鲁藏布江)洋板块大规模的俯冲作用所诱发的古特提斯俯冲带的继承性活动有关。矿化斑岩属火山弧型花岗岩类。岛弧地带由板块缝合线朝大陆方向的完整金属矿化分带模式是Fe→Cu→Mo。  相似文献   

4.
西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构造带中的澜沧江-昌宁-孟连带及其以东的区域被认为是典型的古特提斯构造域,而构造带西部的腾冲地块则更多的被认为处于雅鲁藏布-密支那/怒江新特提斯的影响之下,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时段内一直被认为属于稳定的台地型陆表海环境。然而,本文的研究确证腾冲地块内存在印支期(219~206Ma)的中酸性岩浆岩,表明腾冲地区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时期并不是简单的被动大陆边缘,其内部存在丰富的海西-印支期的岩浆活动的记录。这些岩浆事件与属于同一大地构造单元的拉萨地体腹地和藏东波密地区的同时代岩浆热事件可以对比,说明拉萨地体内新发现的以松多榴辉岩带为代表的印支期造山带的影响范围已向南延伸并直达滇西的腾冲地区。  相似文献   

5.
西南三江地区地处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结合带,是古特提斯构造域的东延部分。伴随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区域内自西向东形成了澜沧江缝合带、昌宁-孟连缝合带、金沙江缝合带及甘孜-理塘缝合带,其中昌宁-孟连缝合带被认为是古特提斯洋主洋盆闭合后的残余。作为古特提斯洋的重要分支,金沙江洋的形成与演化长期受  相似文献   

6.
藏东北构造古地理特征及冈瓦纳北界的时空转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区位于南北向三江构造带与东西向羌塘构造带的衔接处,是特提斯构造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包含金沙江、澜沧江、双湖-昌宁、班公湖-怒江4条古特提斯洋壳带及昌都-芒康、羌北、索县-左贡、多玛-安多4个微陆块的相关部位。4条缝合带时分时合,其间的微陆块则"藕断丝连"。前奥陶纪金沙江带属于泛冈瓦纳"泛非软基底"的北界,早古生代它还是"泛非"混合生物群与扬子区系的界线。泥盆纪—石炭纪,古特提斯形成南北2支,即金沙江带和双湖-昌宁带,与其间亲扬子的中间岛块群(昌都-芒康、羌北、索县-左贡)形成"多岛海"格局,此间,双湖-昌宁转换为冈瓦纳的北界,多玛-安多微陆块为亲冈瓦纳相。早、中二叠世,中间岛块(群)裂解为亲扬子的昌都-芒康和亲冈瓦纳的羌北、索县-左贡三岛块,形成多岛洋,冈瓦纳北界转换到澜沧江带。晚二叠世,古特提斯消亡,形成Pangaea联合古陆,研究区为陆间多岛海。晚三叠世印支运动阶段,金沙江、澜沧江和双湖-昌宁带相继转换为陆内造山带;与此同时,班公湖-怒江带与雅鲁藏布江带形成中特提斯北、南2支,其间为中间陆块群(基墨里),班公湖-怒江带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消亡的,"基墨里"岛块群是晚白垩世增生在亚洲大陆之上的。喜马拉雅地块是喜马拉雅运动阶段才最后俯冲到亚洲大陆之下,转换为亚洲大陆。  相似文献   

7.
<正>三江地区在地理位置上指怒江、澜沦江、金沙江所穿过的横断山脉地区,地跨滇西、川西藏东及青海南部,包括青藏高原东部和云贵高原西部。在构造上,三江地区属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东段,位于冈瓦纳古陆与欧亚古陆强烈碰撞、挤压地带,也是特提斯造山带与环太平洋造山带两大巨型造山带汇合处,受到印度样板块、太平样板块和欧亚板块三大扳块作用的影响。因此,产生了三江地质构造的极端复杂性和多样性,造就了十分有利的成矿条件,形成了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与贵金属成  相似文献   

8.
西南三江地区成矿作用、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结合部位的特提斯构造域东段.该区自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洋壳俯冲、陆-弧碰撞和陆内会聚等一系列大地构造事件,具有长期活动的特点.本区构造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集中分布区之一.  相似文献   

9.
西藏斑岩铜矿的前景展望   总被引:26,自引:5,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世界斑岩铜矿主要产于中生代一新生代环太平洋带、古特提斯带和古生代中亚—蒙古带,因为上述3带为聚合板块集中分布地区。中国西藏集中了金沙江聚合带、雅鲁藏布江聚合带和怒江—班公错聚合带,为世界上聚合板块最发育地区之一,具有较长的大洋板块俯冲和陆—陆碰撞的造山历史,构造—花岗质岩浆十分发育,其中深源高侵位的花岗质斑岩分布广泛,对于形成斑岩铜矿和其他相关矿床十分有利,为找矿评价斑岩铜(金)矿很有前景的地区。笔者借鉴世界和中国评价斑岩铜矿的经验,同时收集了西藏近年来找寻评价斑岩铜矿有关的地质资料,对西藏斑岩铜矿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正>1区域地质背景西南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是组成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一部分,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结合部位的特提斯构造域东段,NNW至近SN展布(侯增谦等,2003;邹光富等,2009)。本区自古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洋壳俯冲、陆-弧碰撞和陆内会聚等一系列大地构造事件,具长期活  相似文献   

11.
兰坪—思茅中、新生代盆地成因新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帅开业 《地学前缘》2000,7(4):380-380
兰坪—思茅盆地受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和澜沧江断裂带夹持 ,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 ,在构造上处于冈瓦纳与欧亚两大构造域的过渡地带 ,其形成发展与古特提斯的演化、印度板块的向北漂移和俯冲消亡关系十分密切。演化过程简述如下。( 1)走滑拉分阶段 :①裂前预备期 (T1) :晚华力西期古特提斯消亡 ,陆块碰撞 ,导致地幔上涌 ,陆壳隆升 ,全区普遍缺失下三叠统。②裂陷沉降期(T2 —T3) :陆块碰撞挤压迫使印支地块向南滑移 ,位于地块两侧的澜沧江结合带和金沙江—红河结合带发生逃逸性张裂 ,形成新的裂陷海槽 ,堆积了巨厚的、半深海复理石建造…  相似文献   

12.
<正>东特提斯的西南三江地区,有金沙江缝合带、澜沧江缝合带和怒江缝合带,构成了特提斯多岛洋盆的主要分支(莫宣学等,1993;潘桂堂等,2008),控制"三江"了特提斯构造演化和成矿事件(潘桂堂等,2008;Sengor,2001)。金沙江带的认识:一种观点(潘桂棠等,2008)认为,金沙江洋盆C打开,P1开始俯冲消减,T2-3开始碰撞造山,并在T3于鲁春-红破牛场一带形成"上叠裂谷",T3洋盆关闭,西  相似文献   

13.
滇西澜沧江构造带与昌宁-孟连古特提斯缝合带空间配置关系密切,其花岗质岩浆作用的研究对于揭示三江地区古特提斯演化过程及其动力学背景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针对澜沧江南段时代不明的眼球状花岗岩开展了高精度的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组成研究。定年结果显示,2个眼球状花岗岩和1个糜棱岩化花岗岩分别给出了213 Ma、216 Ma和211 Ma的岩浆结晶年龄,与公认的晚三叠世临沧花岗岩、小定西组和芒汇河组"双峰式"火山岩时代一致,而不是1∶20万地质图上标绘的古生代或者中三叠世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上,眼球状花岗质岩石与临沧花岗岩基主体相似,显示出典型S型花岗岩的特征,可能来源于中上地壳变沉积岩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上的研究资料,认为该期岩浆作用是澜沧江构造带古特提斯演化晚期阶段—碰撞后伸展构造背景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22,(1):前插1-前插2
"西南三江"位于中国西南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条大江并流地区,是特提斯构造带由东西转向近南北的转折部位,该构造域完整记录了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特提斯洋形成与消亡,以及随后两个大陆拼合、碰撞等地质演化历史,是全球最复杂的造山带和中国最重要的有色-贵金属成矿带之一.数十年来,前人在西南三江地区开展了基于翔实地质资料的深...  相似文献   

15.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以下简称三江地区)属青藏高原的东缘.著名的横断山脉及三江峡谷构成了这里独特的岭谷相间的地形.由于其大地构造位置处在特提斯一喜马拉雅构造域由东西向至南北向转折的部  相似文献   

16.
<正>滇西腾冲地块位于班公湖-怒江-龙陵-瑞丽板块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密支那板块缝合带之间,是青藏高原冈底斯构造岩浆岩带的东(南)延部分,为东特提斯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青藏高原东缘造山带形成演化的重要窗口。该区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地质构造复杂而独特,历来受到中外地质学  相似文献   

17.
确定南澜沧江缝合带的火山岩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着重根据火山岩的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特征厘定了我国西南“三江”地区昌宁-孟连带C1—P2火山岩和南澜沧江带P—T3火山岩的构造-岩浆类型。昌宁-孟连火山岩带为洋脊/准洋脊型-洋岛型玄武岩、蛇绿混杂岩带,代表澜沧江洋或古特提斯的残迹;南澜沧江火山岩带是一个陆缘火山弧带,是澜沧江洋盆向东俯冲消减、碰撞以及陆内俯冲过程的产物。两带火山岩是成对分布的古特提斯缝合带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滇西澜沧老厂银铅锌多金属矿床是"三江"成矿带南段代表性大型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矿区火山岩广泛分布,是该区重要的含矿岩性之一.利用锆石SHRIMP U-Pb定年方法对老厂矿区火山岩进行了定年,获得成岩年龄为323.6±2.8 Ma(MSWD=1.17;12个测点),表明火山岩成岩时代为早石炭世.根据老厂矿区火山岩与滇西金沙江和哀牢山缝合带蛇绿岩具有相近的成岩年龄,认为金沙江构造带、哀牢山构造带和谰沧江构造带在"三江"地区古特提斯打开之后属于同一相连的古洋盆.  相似文献   

19.
段彦学 《云南地质》2001,20(2):144-153
云南白垩系分布在滇中、滇西和澜沧江以西三个地域,彼此之间被深断裂所,它们的地质历程、构造特征各不相同。不能将澜沧江以西勐海、潞西地区的白垩系解体归属不同地层区。澜沧江以西的白垩系,分布于冈瓦纳古陆和古特提斯造带的小型山间盆地,地层层序齐全,岩性、厚度稳定,今古生物化石。有两套岩石序列,三个沉积旋回。  相似文献   

20.
滇西广泛分布前侏罗纪变质岩。由于该带地质构造复杂,矿产丰富,特别是在80年代,哀牢山带和澜沧江带相继发现蓝片岩(段新华和赵鸿,1981;周维全,1982),更引起了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关注。“川滇西部特提斯岩石圈构造演化”研究运用现代变质地质学的观点,将变质建造、变质作用条件、变质变形历史和同位素年代学、区域构造和大地构造相结合,探讨滇西三江地区前中生代变质岩与特提斯岩石圈构造演化的关系,把该区变质岩的研究提到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