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杜建国 《地质与资源》1992,1(4):207-213
本文依据区内金矿床地质特征、矿化与火山作用、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研究,阐明区内金矿成矿条件:火山岩基底变质岩是金矿"原始矿源岩";中生代岩浆部分熔融了"原始矿源岩"所形成的后生矿源岩"为金矿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毛坦厂组形成时期的火山活动及与之有关的火山(次火山)热液使金发生活化、迁移,并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火山构造及与火山活动有关的断裂构造控制了矿化部位.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热液主要来自天水,少量来自岩浆.成矿物质是在低fO2fS2,pH≈7的弱还原条件下沉淀的.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金矿田的成矿地质条件是矿源,热源,搬运介质和构造条件构成的统一整体,缺一不可。因为矿源层晨民矿的物质基础,热源是矿质的活化动力,各种热液是矿质的搬运工具、断裂构造的存在是成矿的决定因素,这四种因素的综合用方能形成金矿床。  相似文献   

3.
山东牟乳金矿带成矿演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东牟乳金矿带位于华北地台东缘活化区。区内荆山群和胶东群变质绿岩建造是金矿化的矿源层。区内主要控矿构造为北北东、北东向构造。金矿床主要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壳深部和后期大气降水的加入。对矿带成矿演化机理的研究表明,金矿形成经历了 3个阶段:①新太古至古、中元古代金初始矿源层形成阶段;②中元古代末期区域变质─混合岩化金再富集阶段和③燕山期构造─流体─金成矿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4.
乌拉山金矿带大体背花岗岩成因属陆壳(改造)重熔型。花岗岩在成矿作用中的贡献,不仅能直接提供矿源,而且更重要的是间接提供矿源,花岗岩与金矿床在成因上、空间上、时间上有着密切联系,是形成(花岗岩)与被形成(矿床)的关系。指明乌拉山金矿具有三位一体成矿地质条件,即大古代变质岩系是金等成矿元素的提供者──—成矿基础,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是金等成矿元素的地质营力──—关键成矿作用,随之而进行的是金沿着构造裂隙(与之配套的断裂构造)集中、沉淀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台北缘中段金矿成矿规律浅析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华北地台北缘地质环境复杂,金矿类型繁多,金矿空间分布不均一。对区内九处大型以上矿床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金矿成矿条件、控矿因素、成矿作用、矿床成因等进行对比和研究,认为区内的金矿床均属地层建造、构造、岩浆活动“三位一体”成矿;矿床成因类型有别,是成矿地质背景差异所造成的不同单元中的地层建造、构造运动、岩浆活动三个互补因素各自所起的作用不同所致;总结出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成矿规律,指出找矿方向和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6.
李延河 《矿产与地质》1992,6(6):470-476
在研究燕辽太古宙变质岩地区金矿矿床地质和铅、硫、氧、氢等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建立了统一的成矿模式: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太古宙变质岩,成矿溶液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与矿化关系密切的燕山期花岗岩由太古宙变质岩部分重熔形成,它是金矿的重要热源,促使热水溶液淋滤古老矿源层中的金等而成矿。  相似文献   

7.
试用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解释黔西南金矿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邵麟 《贵州地质》1992,9(2):150-160
根据区域地质。区域化探资料,通过黔西南地区基性玄武岩浆活动、沉积相区分布、地层和岩性、构造等控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以及其相应的元素组合、分布特点的时、空对比分析,认为黔西南微细浸染型金矿是由区内火山作用、沉积相区沉积作用、构造及地下水热液作用等综合性、继承性、阶段性地质作用演化形成。成矿过程可能为火山活动提供区内金矿的最初物质来源;经过特殊沉积相分异沉积成岩阶段的初步金富集,分别形成了陆源碎屑沉积矿源层(P_(1-2)、碳酸盐岩—粘土岩沉积矿源层(P_2—T_1)及浊流碎屑沉积矿源层(T_(1-2))等,并伴有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元素组合,最后,由构造或地下水热液活动再富集金形成了黔西南分布广泛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矿源层金的地球化学背景出发论述了金矿形成的必要条件不是矿源层高的含金背景,而是地质作用对金活化转移的能力、强度和构造条件。该区金矿化象华南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矿床一样具有继承、演化、逐步富集成矿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五河地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五河地区有钱台子、西坂、硖石三个小型金矿在开采,多处金矿点正在勘查。区内成矿地质件较好。太古界五河岩群西崮堆组是金矿有利的成矿围岩和矿源层。郯庐断裂带及其次级构造控制金矿体分布,燕山期岩浆热液流体沿断裂系统充填为大量的岩脉和含金石英脉,形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0.
吉南老岭成矿带荒沟山、板庙子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东南部老岭成矿带中较具规模的荒沟山、板庙子金矿床为代表,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对比,认为区内太古界表壳岩、晚元古界老岭群为主要矿源层,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为主要控矿构造,空间上金矿体的分布与岩浆岩关系不密切。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认为金矿床形成于中低温热液环境,深部流体、岩浆热液及大气降水作为成矿流体共同参与了成矿作用,以大气降水为主,构成大气降水—深源热液循环成矿系统。老岭金及多金属成矿带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和良好的找矿远景,区内金矿的分布主要与大型断裂带相关联的珍珠门组大理岩上部不整合有关。  相似文献   

11.
罗正传 《河南地质》2000,18(1):10-14
淅川-西峡地区的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多期次岩浆活动强裂,为金矿形成创造了良好的地质条件。通过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与金矿化关系的探讨及地球化学测量成果的总结,认为陡岭群是本区的矿源层,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来源。区内石英脉型金矿主要受北东向次级断裂控制,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受北西西向次级断裂控制,斑岩-爆破砾岩型金矿与燕山期浅成-超浅成侵入(爆破)花岗斑岩关系密切。据此,提出三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近东西向区域性深大断裂内的岩石为本区金矿成矿的衍生矿源体;燕山明区域性NE、NNE向断裂带与EW向深大断裂的交汇区为金矿形成的有利部位;燕山期岩浆活动是本区金矿主要成矿期的热动力条件。运用地质规律、信息量统计、目标体化探等方法,对研究区进行了综合成矿预测  相似文献   

13.
辽东地区金矿成矿规律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辽东地区金矿成因类型、金矿化集中区及成矿地质条件,揭示了金矿成矿规律,并指出在辽东隆起区内太古宇和元古宇变质地层、深断裂或大断裂带、印支期和燕山期花岗质类岩石三者共存(三体一位)于一个地区,是形成金矿化集中区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新疆阿尔泰西南缘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永观  芮行健 《矿床地质》1998,17(Z1):233-236
阿尔泰西南缘是阿尔泰金重要成矿区之一。经对区内金矿床研究,本文将研究区内由sW向NE分为4个成矿亚带,重点阐述各成矿亚带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代表性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控矿条件,总结其金矿成矿规律,指出区内金矿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5.
湘南为我国名的有色金属成矿区,近年来相继发现了一批红土型金矿床(点)。通过对区内喜马拉雅构造运动阶段地壳运动、古气候变化特点、矿源体类型及分布、红土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认为该阶段的新构造运动期为湘南红土型金矿的主成矿期。矿床受区内基底断裂控制,呈带分布。而红土型金矿具有风化壳剖面厚度小、成熟度偏低、对矿源体类型及含金性依赖强、含矿层单一且厚度较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杜扬松  叶桂顺 《地球科学》1998,23(3):262-266
对浙西金鸡岩金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石和矿石地球化学研究,以阐明其成矿特征和成矿机理。金鸡岩金矿是由多阶段成矿作用形成的,第一阶段以钙矿化为主,成矿温度较高;第二和第三阶段以金矿化为主,成矿温度较低。该金矿的成矿压力小、深度浅。成矿流体具低盐度、弱酸性及较高矿化度的特点,其中尚有大量大气水的混入。区内的前寒武纪浅变质岩系属于原始矿源层,而中生代火山岩,特别是次火山岩属于直接矿源岩。就成矿机理来看,  相似文献   

17.
金窝子金矿床动力热液成矿雏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动力成矿观点对金窝子金矿区的矿体形成提出了新的解释,在分析该区成矿地质环境、构造变形特征、动力成矿特点的基础上,较详细地讨论了该区金矿体的成因和找矿标志,该矿床是构造动力对矿源层再造的动力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60年代,闽中首次发现金矿点,几经查勘,至今尚未取得突破。笔者从控矿构造,矿源、热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探异常、遥感地质信息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以英安斑岩及其隐爆角砾岩为主的次火岩对本区金矿形成起决定性作用,应以次火山岩型-斑岩型金矿为找矿重点。  相似文献   

19.
论述那拉提山-哈尔克山北坡地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简述了中亚天山构造-成矿带金矿资源梗概并与区内进行了对比;从研究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和化探异常资料出发,分析了区内金矿的成矿远景,指出区内是新疆寻找穆龙套型金矿最有远景的地区之一,进而提出5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二拨子东沟金矿及其周边金矿点的地质特征,从区域构造、岩浆作用及成矿热液作用等方面分析了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简要论述了矿床成因,并对区内金矿的找矿远景做出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