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2014年秋季(9~11月),我国内蒙古中东部、东北中南部、华北东部、黄淮北部、江南、华南以及西南地区西部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主要有3个明显的干旱区,分别是内蒙古中东部、东北中南部、华北东部以及黄淮北部组成的东北和华北旱区、华南和江南组成的南方旱区以及四川和云南组成的西南旱区。旱区农业、人畜饮水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2014年春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春季(3~5月),我国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大部、华北、黄淮、江汉北部、西北地区中东部、西南地区以及华南西部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主要存在2个明显的干旱区,分别是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华北、黄淮以及西北地区东部组成的东部旱区和西南、华南西部组成的西南旱区。旱区农业、人畜饮水以及江河水位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2012年(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我国西南大部、华北、江淮、黄淮、江汉、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部、东北大部、华南大部以及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主要存在4大旱区5大干旱事件,分别是西南地区的春旱和秋冬连旱、内蒙古东北部和黑龙江西部的春旱、江淮和黄淮区域的初夏旱以及华南地区的秋旱。旱区农业、人畜饮水以及江河水位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不利于水汽的输送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2013年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 年(2013 年3 月至2014 年2 月),我国西南、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中西部、东北、华北、江淮、黄淮、江汉、江南以及华南北部等地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其中,主要存在4 大干旱事件,分别是西南地区的秋冬春连旱、长江以北区域的春旱、长江以南区域的夏旱以及东部的秋旱.旱区农业、人畜饮水以及江河水位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不利于水汽的输送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2015年夏季(6~8月),我国华北、黄淮、内蒙古、西北地区东部、东北、西南地区西部以及西藏中东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主要存在3个明显的干旱中心区,分别是华北大部、黄淮、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大部组成的北方旱区以及西南旱区和西藏旱区。旱区农牧业、人畜饮水、河流湖泊和水库蓄水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2013年夏季(6~8月),我国旱情主要出现在长江以南区域,华北中北部、东北南部、西北地区中东部、内蒙古中部和西部、黄淮、江淮、江汉以及西南地区北部等地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旱区农业、人畜饮水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2009/2010年冬季全国干旱状况及其影响与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2010年冬季,除东北大部及内蒙古东部、新疆北部气温偏低外,全国其余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西南大部、西北地区中部和东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西北部及湖北西部、湖南西部等地降水偏少3~8成;云南、广西、贵州、西藏、四川、甘肃、青海、陕西、安徽以及河南等省份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西南地区旱情尤为严重。持续发展的干旱给旱区各省农作物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干旱还造成人及牲畜饮水困难、湖泊及水库干涸、部分河流水位持续下降、森林及草原火险气象等级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8.
2015年秋季(9~11月),我国华北、黄淮、内蒙古、西北地区东部、东北、西南地区西部以及西藏中部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主要存在3个明显的干旱中心区,分别是华北大部、黄淮、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大部、东北大部组成的北方旱区以及西藏旱区和西南旱区。旱区农牧业、人畜饮水等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刘厚堂  张志刚 《气象》2007,33(3):119-123
2006年12月,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同期.西北地区东南部出现明显降水过程, 旱情有所缓解, 但东北大部、江南北部、华南西部以及新疆中南部、云南南部、西藏南部等地降水偏少, 干旱维持或发展; 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中东部地区大雾天气比较频繁.  相似文献   

10.
刘厚堂  张志刚 《气象》2007,33(3):119-123
2006年12月,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或接近常年同期,西北地区东南部出现明显降水过程,旱情有所缓解,但东北大部、江南北部、华南西部以及新疆中南部、云南南部、西藏南部等地降水偏少,干旱维持或发展;全国大部地区月平均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中东部地区大雾天气比较频繁。  相似文献   

11.
基于MCI的中国干旱时空分布及灾情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廖要明  张存杰 《气象》2017,43(11):1402-1409
利用中国825个气象站点1961—2015年逐日降水量、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风速等资料,根据2017年修订的国家标准《气象干旱等级》,计算得到各站点1961-2015年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eteorological drought composite index,MCI)。基于MCI指数系统分析了中国及东北、华北、西北东部、西南、长江中下游、华南6大区域中旱及以上干旱日数的时空分布及气候变化特征,并结合1951-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农业干旱受灾面积和成灾面积,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干旱受灾情况以及灾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华北、黄淮、西北东部、东北西部、华南西部、西南大部以及内蒙古等地是我国干旱多发区,其中华北大部、黄淮东北部及陕西北部、甘肃河东大部、宁夏等地年干旱日数在60天以上,河北南部、宁夏大部、新疆北部和西部、云南中南部、海南南部等地最长连续干旱日数达210天以上;长江中下游、华南东部、西北中部、东北东部等地干旱日数相对较少。东北、华北干旱主要出现在春末和夏、秋季,西北地区东部主要发生在春末夏初,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出现在盛夏和秋季,华南地区的干旱主要出现在秋、冬季节,西南地区多出现在冬、春季节。1961—2015年,中国平均年干旱日数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甘肃东南部、宁夏、陕西、山西南部、河南西部、湖北西北部、贵州中西部、云南中西部等地增加趋势明显,但西北中西部、东北中东部、江南大部、华南大部及青藏高原中西部、内蒙中西部等地年干旱日数呈减少趋势。1951—2015年,中国农作物因旱受灾和成灾面积总体呈增加趋势,但近年来有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2.
2013年秋季(9~11月),我国旱情主要出现在江南、西南地区南部和东部、黄淮、江淮以及西北地区中部和东部的部分区域。其中黄淮西北部地区旱情持续时问长,从9月上句发生至11月上句结束,但影响较小;而江南中西部地区旱情持续时问短,从10月中旬发生至11月上旬结束,但旱情较重,影响较大。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垂直运动和水汽条件不利于降水,是造成上述地区干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屈雅 《气象》2000,26(11):58-61
8月 ,华北东部、黄淮东部、江南大部、华南东部降水偏多 ;南疆西部、青海西北部、内蒙古中东部、河北平原大部降雨明显偏少。除东北大部和内蒙古东北部温度偏高外 ,全国其余大部接近常年。本月有 3个台风登陆我国。1 天气概况   8月上旬 ,北方降雨较多 ,且多阵雨或雷阵雨天气 ,大范围雨量为中~大雨 ,北方大部旱情得到了缓解 ,但中下旬降雨又持续偏少 ,部分地区又呈旱象 ;南方降雨过程比较频繁 ,且多局地暴雨。就降水量而言 ,月内 ,东北大部、华北东部、黄淮东部、西北地区东南部及南方大部地区有 1 0 0~ 2 0 0 mm,局部地区超过 30 0 mm…  相似文献   

14.
王维国 《气象》2004,30(1):58-61
10月 ,北方大部地区降水偏多 ,部分地区出现洪涝 ,冀、津、鲁月降水量为 1 96 1年以来同期最多值 ;江南和华南大部降水偏少 ,秋旱持续。月内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或偏高 ,但前半月 ,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低。南方部分地区出现寒露风。本月西北太平洋上有两个台风和一个强热带风暴生成 ,除了强热带风暴 (茉莉 )在 1 1月初对台湾造成狂风暴雨外 ,另两个台风对我国无影响。1 天气概况本月降水量 ,东北中南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和江淮大部、西北东南部、汉水流域及西南部分地区在 50mm以上 ,其中华北东南部、黄淮西部、江淮西北部及陕西中部…  相似文献   

15.
多种干旱指数在中国北方的适用性及其差异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北方(东北、华北、内蒙古、黄淮以及西北地区中东部)12个省(区)267个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和典型站点土壤相对湿度资料,对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5种干旱指数在该区域的适用性进行了评估,并对各指数监测结果差异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干旱监测中,MCI和K指数的监测效果要优于SPI、Pa和SPEI指数。MCI指数对研究区春旱的监测尤具有优越性,K指数对偏东、偏南区域的夏、秋、冬季旱情的监测能力略优于MCI指数,Pa和SPI指数对夏、秋季的旱情监测准确率较高,而SPEI指数对夏旱有较强的监测能力。Pa指数、SPI指数以及SPEI指数监测准确率低主要是因为这些指数监测偏轻或漏测的频率较高,而K指数对东北区域的春旱漏测频率也较高,漏测频率高达29%。各类干旱指数的监测能力与各自考虑的干旱影响因子及其时间尺度密切相关,抓住主要因子和主要影响时间尺度是准确监测旱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崔绚 《气象》2003,29(12):54-57
9月 ,我国西部、华北、黄淮北部等地降雨偏多 ,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罕见的低温阴雨天气。而南方降水则偏少 ,江南东部及闽北地区出现旱情。 9月平均气温 ,全国大部地区接近常年或略偏高 ,江南东部和闽北地区偏高 2℃以上。月内共有 3个热带气旋活动 ,其中一个登陆广东。1 天气概况本月降水大体呈北多南少趋势 ,西北地区西部和中部、华北北部等地降水明显偏多。就月降水量而言 ,青海东部、陕南、华北北部、黄淮、江淮东部、华南南部沿海有 1 0 0~30 0mm ,其中 ,广东南部达 30 0~ 4 0 0mm ;东北、西北北部和东南部、西南大部、华北中部和南部…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秋季(9~11月),我国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大部、西南大部、西藏东部以及华南、江南的局部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旱情,旱区农业、林业、人畜饮水及水库蓄水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大气环流异常仍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15年春季(3~5月),我国华北大部、内蒙古中部、黄淮北部、西北地区东部、西南地区以及华南和江南大部存在不同程度旱情,有3个明显的干旱中心,分别是华北旱区、西南旱区及华南旱区。大气环流异常是导致各地干旱少雨的主要原因。整体上,春季以华南旱情最为严重,直接原因是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偏大,西脊点异常偏西,不利于低纬的暖湿水汽向华南地区输送,华南前汛期出现偏晚。  相似文献   

19.
北方出现强沙尘暴南方阴雨天气多——2002年3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乔林  薛建军 《气象》2002,28(6):58-61
3月份 ,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明显偏高 ;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 ,东北、华北、黄淮部分地区旱情持续或发展 ;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 ;南方多局地性强对流天气。1 天气概况3月份我国出现了 3次主要的降水过程 ,但降水量分布不均。月降水量 ,江淮、江南、华南及湖北、重庆、贵州大部一般在 50mm以上 ,其中江淮南部、江南大部及福建北部等地有 1 0 0~ 2 0 0mm ;东北东南部、黄淮大部、西北东南部、西南大部及北疆等地有 1 0~50mm ;全国其余大部地区一般不足 1 0mm ,东北平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南疆等地基本无降水。与常年同期相比…  相似文献   

20.
秦华锋 《气象》2006,32(1):121-125
10月份,全国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本月西北地区东南部和黄淮等地出现大范围秋雨天气,陕西、湖北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台风龙王在我国登陆,给福建省造成严重损失;内蒙古、黑龙江和南方的部分地区旱情持续或发展;江苏、江西、京津等地出现大雾,给交通造成较大影响。1天气概况1·1降水10月份,全国平均降水量为33·2mm,比常年同期(37·4mm)偏少4·2mm。西北地区西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西北部及内蒙古、西藏西部、两广大部月降水量不足20mm;东北大部、华北南部、黄淮大部、江淮、江南南部及青海东南部、四川西北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