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利用龙海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成果,建立基于元素地球化学的土壤肥力指标,探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肥力指标含量的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并对肥力指标进行分级,进而总结龙海市土壤肥力特征.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土壤有机质、氮、磷含量稍缺乏,钾、铜含量适中,土壤营养元素和不同地块分布很不均匀,需要根据土壤实际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平衡施肥,防止养分投入不足或过量而引起的土壤质量退化,以有效保护耕地地力.  相似文献   

2.
阳江-茂名调查区地处广东省西南部,东毗珠江三角洲,西临湛江,北连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临中国南海,区内农业、旅游业等发展势头良好。本文基于阳江-茂名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数据,参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对阳江-茂名地区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研究,取得了以下初步成果:评估区内土地质量整体良好,其中以优质土壤为主,占评估区总面积的比例为52.35%,在全区广泛分布;其次为良好级土壤,占评估区总面积的比例为45.06%,主要分布在评估区东部阳西县的程村镇、溪头镇、上洋镇以及茂名市电城镇和西北部化州市的合江镇、文楼镇等地区;中等土壤占总面积的比例1.9%,主要在高州市石板镇、茂名市市区等地区分布;差等级以及劣等土壤在评估区内分布极少,面积仅62.79 k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0.69%,在评估区内零星分布。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广东省阳江-茂名地区具有良好的土地质量,这一评估结果与当地农业、旅游业为主的实际情况吻合,评估方法实用可靠。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西咸新区土壤环境质量的地球化学现状,为农业环保及卫生等领域提供基础资料,以窑店镇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数据为基础,对窑店地区表层土壤中镉、汞、砷、铅、铜、锌、铬、镍等八种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作出评价,分析重金属污染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同时,研究窑店地区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硒、有效铜、有效锌、有效硼、有效钼等营养有益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空间分布,划分土壤肥力等级,进行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对窑店地区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划分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为二至六等共5个等级,并以此为依据,结合西咸新区总体规划要求,对窑店地区都市农业的发展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总结完善丘陵盆地区中大比例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方法技术,2013年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支持下,选择浙江省金华市汤溪镇农用地分布区开展了试点调查和采样密度对比试验。基于调查数据进行了土壤酸碱度(p H)、土壤养分丰缺、土壤环境质量和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评价与分级,探讨了丘陵盆地区野外采样密度。结果表明:区内土壤p H值低、酸性土壤广泛分布;土壤养分元素氮、磷、钾普遍缺乏;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仅局部地区出现重金属元素超标;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一等、二等为主,优良土地面积占调查区的92. 6%,土壤酸性强、养分缺乏是影响调查区土地质量的主要原因,建议采取适当措施调控土壤酸碱度、补充土壤养分;丘陵盆地区中大比例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应适当提高土壤采样密度,有效控制土地利用图斑,以便于调查成果在土地资源管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河北省康保—沽源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工作是基于河北省该区1 ∶ 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获得的土壤54项全量元素数据,根据《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DZ/T0295-2016)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18),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对研究区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对两者资料叠加分析,认为:研究区土壤养分元素普遍偏低,土壤大量营养元素优于微量营养元素。土壤养分综合等级以三等为主,占区内总面积的41. 96%,二等和四等分别占区内总面积的27. 72%和25. 00%,坝缘山地和闪电河、葫芦河流域土壤肥力普遍优于其他地区。土壤重金属环境综合质量以一等无风险区为主,占总面积的99. 95%,二等风险可控区占总面积的0. 05%,重金属主要为镉元素的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6.
陕西关中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已完成关中地区近30 000 km2的调查面积。依据关中地区土壤中有益元素、有害元素、健康元素含量及pH等特征,在进行土壤环境质量及土壤肥力评价的基础上,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选择P、N、Mo、Zn、Cl、Si、Na、Cd、F、I、Se及pH值作为评估指标,将关中地区土壤分为优质、优良、良好、中等、差等5个级别。其中优质土壤主要分布在三原、高陵、凤翔等地区,占1.8%;优良土壤大量分布,占66.1%;良好级土壤主要分布在乾县—淳化—彬县一带,占11.2%;中等级土壤零星分布在黄土丘陵和黄土台塬地区,占13.9%;差等土壤主要分布在大荔—华县一带以及西安市区和潼关,占7%。  相似文献   

7.
当涂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红霞  史春鸿 《安徽地质》2014,(2):122-126,130
根据研究区地球化学、养分丰缺等现状,选择12个评价指标,应用隶属度函数方法,对当涂县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基于安徽省江淮流域(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及异常查证数据,将当涂县的土地分为五等,即优质、优良、良好、中等、差等,各级土地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7.92%、54.49%、20.89%、4.37%和2.33%。优质土地集中分布在沿江平原区及北部水网圩区。当涂县土地质量整体较好。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岳西县来榜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安徽省西南部岳西县来榜地区为研究区,按8个点/km^2的密度采集表层土壤样品,系统分析了该区土壤样品中Cd、Hg、As、Se等21项元素的含量及相关指标特征。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图斑作为评价单元,参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规范对来榜地区土地质量进行地球化学评价。结果表明:来榜地区土地环境综合质量状况优质,达到一等环境质量的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7.14%;土壤养分综合质量中等以上的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8.05%。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以二等土地为主,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66.87%;其次为一等土地,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8.57%。研究区土壤整体缺乏硒,但部分茶叶富硒。上述结论可为研究区土地质量生态管理、土地合理规划及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跃坤 《山西地质》2013,(6):102-104,107
本文对大同盆地的土壤肥力指标和土壤环境健康指标进行了筛选,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土壤肥力综合参数和土壤环境健康综合参数进行计算,依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2008-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对大同盆地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健康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分区,并得出结论:研究区土壤肥力以适量和缺乏为主,占到98.7%,其中土壤肥力缺乏地区的占到总面积百分之三十以上,土壤丰富地区的只有百分之一,盆地北部土壤肥力总体要好于南部;土壤环境健康级别为清洁地区和正常地区分别占到研究区总面积的一半,而且没有土壤受到污染的农田,研究区土壤环境健康总体情况北部和东部要好于西部和南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滁州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数据,建立了由影响土地肥力、环境健康质量的指标组成评价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滁州地区进行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及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滁州地区土地质量状况整体良好,优良以上等级土地占研究区的98.67%,其中优质级土地占43.7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可为土地质量生态管理和土地合理规划、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土壤中的元素在空间上的分布具有一定变异性。在开展土壤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时,有必要进行单点采样的科学性分析。对于在1 km2的区域内,如何实现科学、有效和合理地采样来获得区域内土壤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一个需要解决的课题。本文在保定—沧州平原地区,选择36个县市,在每个县市的大片农田区以十字形方式采集9个单点样,通过不同的样品组合方式,来研究其结果之间的差别。结果显示:不同的混合方式,元素浓度含量的相对偏差大部分小于15%,在可接受的误差范围内。因此在1 km2区域的中心采集一个单点样,即可基本代表该区域内土壤元素的含量组成。  相似文献   

12.
土壤添加物对土-水曲线和土体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不同添加物(小麦秸秆、麦壳和植物油渣)对土壤持水性能和土壤收缩特性的影响,定量掺混3种粉末,采用离心机法测定土-水曲线,并对土壤持水能力和土壤收缩特征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各处理土-水曲线形态无差异,van Genuchten模型可用于此条件土-水曲线拟合;3种添加物均可提高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率并利于保水,且土壤持水能力表现为油渣 >麦秆 >麦壳 >纯土;随着土壤脱水,土体以轴向收缩为主,三直线模型可用于土壤收缩曲线拟合,土体线缩率与吸力和含水率分别满足对数和Logistic函数关系;土体几何收缩量表现为麦壳 <油渣 <麦秆 <纯土,土壤开裂程度表现为油渣 <麦秆 <麦壳 <纯土。  相似文献   

13.
14.
黑土肥力质量评价的生物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类掠夺式开发利用的影响,黑土肥力下降不断加剧,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重大威胁,黑土肥力质量评价指标已成为当今土壤学的研究热点.传统的研究涉及较多化学和物理指标,近年来生物检测技术迅猛发展,土壤生物指标因其灵敏性较高已逐渐成为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重要参数,但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有必要梳理一下土壤生物指标.本文对近些年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动物等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生物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黑土肥力质量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5.
司轩昂 《地质与勘探》2021,57(5):1166-1172
不同土质的冻结温度是人工冻结法冻结壁设计重要依据。为研究土质对人工冻土冻结温度的影响,选取不同地区人工冻结法施工典型土层开展冻结温度试验,提供了不同地区典型土层的冻结温度范围,并结合水泥土、含盐土冻结温度试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同一地区不同土层的冻结温度随其土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随水泥掺入比及龄期的增加,水泥土的冻结温度降低;随含盐量的增加,NaCl含盐土冻结温度线性降低,含盐量对氯盐土比对硫酸盐土的冻结温度影响更显著。研究成果对不同土性的冻结壁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前期土壤含水量对红壤坡面产流产沙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田间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前期土壤含水量对两种红壤坡面降雨入渗、产流和产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含水量越高,两种土壤都是产流越快,达到稳定径流和入渗的时间越短.低含水量区(干态和稍干),两种土壤的径流系数和入渗率都与降雨时间呈线性关系,并在60 min内达不到稳定.高含水量区(稍湿和湿态),两种土壤的径流系数、入渗率及产沙速率与降雨时间关系都符合Boltzmann(玻耳兹曼)方程;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稍干态和红砂岩发育的红壤干态下的产沙速率在整个降雨过程中变化不明显,并都维持在较低水平;第四纪红粘土发育的红壤干态和红砂岩发育的红壤稍干态下的产沙速率随着模拟降雨的进行而大致以线性关系增大.土壤前期含水量越高,两种土壤坡地累tk积入渗量都越小,雨水转化为土壤水分的比率亦越小.  相似文献   

18.
钼元素是动植物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生命体中的钼元素直接或间接来自土壤.依据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旗东部主要耕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所采集的土壤样品分析数据,对研究区内表层土壤钼含量进行了营养等级评价.鄂伦春旗东部地区土壤钼含量普遍达到丰富级以上.同时分析了地球化学指标、土壤类型、成土母质等对土壤钼含量的影响.认为钼含量在pH值为5~7之间时随pH增大而减小;在有机质含量20×10-3~140×10-3时,随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减少.认为暗棕壤及其对应的成土母质为本区提供了钼的来源;提出了研究区内土壤钼主要来源于基岩风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主要论述了用于直接寻找油气田的土壤综合物性勘探的机理和方法技术,包括土壤磁性(磁化率、天然剩磁、原生剩磁)、电性(电导率、氧化还原电位)、放射性等综合参数的利用。该方法成本低廉、野外施工简单、快捷,物性参数可在野外和实验室测定,属无源和非破坏性的勘探技术,为直接寻找油气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20.
选择广泛分布于岩溶地区的黄壤,通过对室内三轴剪切试验,测定含水率和干密度交互作用对土壤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试验表明:(1)在相同干密度情况下,黄壤粘聚力c随着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相同土壤含水率水平下,粘聚力c随干密度增大而增大;黄壤内摩擦角φ在各干密度条件下均随着含水率增加呈明显减小的趋势,衰减速率基本一致;同一含水率水平下,内摩擦角φ随干密度变化不明显,土壤干密度为1.6g/cm3内摩擦角相对较大。(2)含水率和干密度的交互作用对黄壤粘聚力c有显著影响,粘聚力c在1.3~1.7g/cm3范围内随着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且每一个干密度都有一个特定含水率与之对应,在这样一个交互作用下粘聚力c达到最大。(3)含水率和干密度的交互作用对内摩擦角φ影响相对较小,同一干密度下,其φ值差异不大,随干密度的增大缓慢增大,相对而言,含水率对内摩擦角φ的影响更明显,黄壤内摩擦角φ随含水率的增大呈非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