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志华  张林 《贵金属地质》1995,4(2):131-137
金矿在成矿作用与成晕作用中元素行为是有差异的,而矿化强度、矿化类型是影响元素行为差异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元素行为差异的成因分析,便于正确选择指示元素,合理确定指标参数以及原生晕信息可信度的确立,以便合理地利用原生晕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2.
原生晕普遍存在于各种矿床尤其是热液矿床中,是深部找矿必不可少的地球化学标志。目前对于原生晕中元素的富集贫化及组分分带研究较多,而对于元素及组合元素的空间变化性关注较少。本文基于青海省扎家同哪金矿2 279个钻孔原生晕样品地球化学数据,拟使用元素富集系数计算和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矿床不同空间位置的元素和元素组合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从围岩样品、矿化围岩样品、矿石样品和全体样品中都提取出了代表围岩组分和矿化组分的元素组合,反映了矿床形成过程的本质是矿化组分叠加于围岩组分。在矿石样品中,还提取出了中高温元素组合和中低温元素组合,而在矿化围岩样品中,提取出了高温成矿元素组合和中低温成矿元素组合,反映了矿质沉淀机制以及沉淀时间和空间的差异。研究揭示,在扎家同哪金矿原生晕中,从外围向矿化中心,从定量的角度,成矿相关元素总体上表现为富集程度递增及富集元素数量增多的趋势,而从定性的角度,表现为围岩—矿化元素组合叠加中高温—中低温和高温—中低温成矿元素组合。  相似文献   

3.
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信息分析:以团结沟金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国学 《世界地质》1995,14(2):42-46
金矿床地球化学矿信息对金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矿床原生晕特征反映了矿化的元素组合特征。团结沟金矿床主成矿期元素组合为Au,As,Sb,是矿床的直接指示元素。矿床次生晕及分散流流特征对找矿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七宝山金矿原生晕的组份及其分带性特征,指出W元素的富集对金矿化有指示意义。矿床原生晕中化学元素具有明显的分带规律,尤以垂向分带性为显著,完全符合火山岩型金矿矿床及矿床原生晕垂直分带的一般模式。本文对找矿可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对矿床的地质评价和开采利用也能提供有意义的信息。原生晕的元素共生组合关系,对矿床勘探具有指导意义。对异常的圈定有助于正确地判断矿体的形态和产状,主要成矿元素原生晕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为矿床开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金矿床地球化学找矿信息对金矿勘查具有重要意义。矿床原生晕特征反映了矿化的元素组合特征。团结沟金矿床主成矿期元素组合为Au、As、Sb,是矿床的直接指示元素。矿床次生晕及分散流特征也对找矿提供重要的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6.
对江西金山金矿床深部扩建工程的0、-80、-10 m三个中段Au等元素原生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组合特征进行研究表明,矿床原生晕组合复杂,各指示元素原生晕吻合性好,As与Au关系密切,是金矿化的最佳指示元素; As、Hg、Sb前缘晕指示元素与Bi、Mo等尾晕指示元素相互叠加,且平均异常强度较高,预测矿体应向深部延伸出现第二个富集带,具有很大的工业远景;到-10m中段Au矿化减弱,Cu矿化增强,燕山早期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作用明显,在深部可能出现Cu、Au叠加矿床.  相似文献   

7.
斑岩铜矿床的分类及其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在“斑岩铜矿床蚀变作用的演化历史以及蚀变分带模式”(本刊)一文中做了探讨.本文主要论述斑岩铜矿床原生晕分带模式、蚀变—矿化过程中元素的带入带出规律和原生晕分带的控制因素三个问题.斑岩铜矿床原生晕分带模式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斑岩铜矿床的原生晕较之其它成因类型内生金属矿床的原生晕具有  相似文献   

8.
枪马金矿区位于小秦岭金矿带,该带是我国三大原生金矿成矿区之一.通过剖析元素地球化学数据统计特征,综合应用数学地质多元统计分析、元素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等地球化学数据研究方法认为:60-1脉最佳矿化指示元素为Au,重要找矿指示元素组合为Cu-Pb-Ag-Bi-Hg;60-1脉单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Sb-Hg-As→ Cu-Ag-Bi-Au-Pb-Zn→ Mn-W-Mo;60-1脉为多矿体综合叠加构成并建立了60-1脉原生晕叠加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9.
在进行原生晕元素分带研究时,所选元素多未进行筛选,不利于正确认识分带规律及指导矿产预测。本文基于扎家同哪金矿2779个钻孔样品数据,拟通过定量评价不同金属元素在围岩、矿化围岩、矿石等中的富集程度,研究不同元素在矿化过程中形成原生晕的能力差异。研究发现,扎家同哪金矿Au、As、Sb、Hg、W、Ag在围岩、矿化围岩和矿石中富集程度递增,易形成原生晕,Zn仅在矿石中富集,成晕规模有限,Mo、Cu、Pb、Sn富集微弱或表现为亏损,较难形成原生晕;扎家同哪金矿不同位置与成矿有关的富集元素为Au、As、Sb(围岩)—Au、As、Sb、W、Hg(Ag)(矿化围岩)—Au、As、Ag、Sb、W、Hg、Zn(矿石),成矿过程中元素在矿化围岩中富集的权重由大至小为As、Hg、Au、Sb、W、Mo、Sn、Pb、Zn、Cu、Ag,进入围岩能力总体表现为低—高—中温元素递减的趋势。对于扎家同哪金矿,在研究原生晕分带特征、指导进一步找矿时,宜优先选用As、Hg、Au、Sb和W等元素。  相似文献   

10.
牛圈银矿是冀北地区重要的独立型银矿床.对其原生晕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所测微量元素基本都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矿床原生晕指示元素组合为Au Ag Cu Pb Zn Mn As Sb;Bi Hg;Mo Sb.在矿体上盘出现头晕元素与尾晕元素相叠加的情况,说明1 150 m剖面以下具有良好的矿化前景.  相似文献   

11.
为预测和评价那仁陶勒盖金矿的成矿潜力,运用多元统计方法,结合地球化学各参数信息,对那仁陶勒盖金矿原生晕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那仁陶勒盖金矿赋矿花岗闪长岩中Au、Ag、Bi等元素浓集克拉克值明显偏高,与那仁陶勒盖金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矿石中Au与Sb、Cu、Pb、Ag、Hg、Zn、As、Bi等关系最为密切;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出现尾晕元素W、Sn等与前缘晕元素As叠加的现象,同时(As+Sb)/(Bi+Mo)、100Sb/(Bi·Mo)等分带性指数出现转折,指示深部存在盲矿体.依据上述矿体原生晕特征,建立矿体叠加晕预测模型,预测盲矿体赋存位置在海拔710m以下的岩体与地层接触带附近.  相似文献   

12.
大湖金矿在构造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中段,是一个石英脉型大型金矿.本文应用格里戈良分带指数法对该金矿8线周围330m、295m、260m三个中段各微量元素和烃类组分含量变化规律以及矿体周围各元素(组分)异常展布特征经行计算分析总结,得出其原生晕分带序列为:烃类、Hg(矿前缘)→As、Sb(矿头)→Au、Ag、Pb、Cu、Ni、Mo、Bi、W(矿中)→Sn、Zn、Co(矿尾),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该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型,并总结了其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河南萑香洼金矿床作为典型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研究分析该矿床F985矿化带的Ⅰ号矿体各类元素组分在不同地质体的含量变化特征,原生晕异常分带特征和地球化学轴向分带特征,建立了该矿床完整的地球化学异常分带理想模型,得出矿床地球化学异常轴向分带序列确定为:烃类、Sb(前缘晕)→As、Hg(矿头)→(矿中晕)Au、Ag、Cu、Pb、Zn、W、Mn→(矿尾晕)Mo、Co、Ni、Sn,并总结出了找矿预测标志,为该矿区深部找矿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开门德廷铜多金属矿位于那拉提铜镍金铁成矿带内,发育于斜长花岗斑岩体外接触带上,围岩蚀变由矿体向外发育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硅化,矿体发育于绢英岩化带内.通过对矿体原生晕特征研究,确立矿体原生晕分带序列.矿体原生晕R型因子模型分析显示为多期热液成矿作用,与典型斑岩矿床因子特征一致.由此建立了矿体指示元素组合评价指标,有利于预测深部盲矿体.  相似文献   

15.
早子沟金矿位于西秦岭西段,大地构造位置为西秦岭褶皱带北部断褶带与中部裂陷槽之间的过渡部位,位于合作—岷县区域断裂带上。对矿区原生晕样品元素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R型聚类谱系分析、因子分析及元素分带指数计算。聚类谱系分析反映出矿化元素Au、Sb与前缘晕元素As、Hg关系密切;因子分析显示第一主因子与第四主因子具有正相关关系,而与二、三主因子无相关性,说明四个因子代表了三个不同的成矿阶段;依据元素分带指数计算建立的矿区原生叠加晕轴向(垂直)分带序列为As-Au-Sb-Hg-Ag-W-Co-Pb-Zn-Bi-Cu。对矿区原生晕找矿地球化学信息进行了提取,并对矿区深部第二富集带靶区及资源量进行了预测,预测资源量5 t,表明矿区深部扩大资源量的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魏俊浩 《黄金地质》1995,1(3):67-71
简要介绍了四台沟金矿的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系统讨论了该矿床中F10断裂主要控矿地段的地球化学原生晕的空间特征,最后归纳总结了热液型金矿床原生晕的扩散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内蒙古水泉沟铜多金属矿地质特征的归纳和总结,并与相邻矿区地质特征的对比,确定水泉沟铜多金属矿属于中低温热液充填型矿床;通过总结矿体赋存标高的变化规律、分析钻孔原生晕前缘元素、成矿元素和尾晕元素曲线分布趋势,结合相邻矿区勘探深度,确定矿区今后找矿方向应向西部扩展,勘探深度应达到-50m标高以下;并解释了深部可能存在富矿体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胶东邓格庄金矿深部地球化学及预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胶东邓格庄金矿深部(-225m~-345m)进行地球化学原生晕研究,结果表明Ⅰ2号脉的原生晕具有正向分带的特征,Ⅱ号脉的原生晕呈反向分带。据此推测在-345m以下地段Ⅰ2号矿体延伸不大,而Ⅱ号脉在-345m以下地段还有盲矿体的叠加。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铧厂沟金矿原生晕分布规律、提高找矿勘查效率,对铧厂沟金矿的原生晕进行了元素相关性分析、R型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等,并结合了野外工作及前人研究成果,得到铧厂沟金矿床理想的分带组合:前缘晕为As-Te-Sb-Hg,近矿晕为Ag-Au-Bi-Pb-Zn-Se,尾晕为Sc-Co-Ni-Mo-Cu-Cd-Mn.铧厂沟金矿的...  相似文献   

20.
甘肃拉尔玛金矿床地球化学模式及剥蚀程度评价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亚东 《铀矿地质》1994,10(2):97-105
拉尔玛金矿床是一个含铀金矿,金矿原生晕具有头晕与前缘挥发晕的叠加或“混杂堆积”式及中下部晕的分异分带性,所反映的成矿机制属层控隐爆-分异沉淀的热液成因机理,元素浓度度值,元素相关性,元素对比值及总矿化强度等沿矿体倾向均呈递增或递减变化,此规律在矿体剥蚀程度的定性评判及利用数学地质方法(回归分析)定量化评判中均有简单易判的指标及高的评判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