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萨拉乌苏河地区晚更新世环境演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萨拉乌苏河地区上更新统地层作进一步划分的基础上,本文论述本区晚更新世前期萨拉乌苏组沉积时的古地理环境为暖湿的森林草原.后期城川组主要形成于干冷的荒漠草原-荒漠环境,期间经历了一系列温凉湿润的灌丛草原-疏林草原、森林草原等环境的交替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萨拉乌苏河地区粘土矿物组合分析与古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卢小霞 《中国沙漠》1985,5(2):27-35
萨拉乌苏河嘀哨沟湾剖面中晚更新统下部萨拉乌苏组,晚更新统上部的城川组中部,全新统中下部河湖沉积或黑垆土中的粘土矿物组合以伊利石为主,但伴有少量的高岭石类矿物;而晚更新统上部的城川组上下部,全新统上部嘀哨沟湾组以风成沙为主的粘土矿物组合均以伊利石-绿泥石为主,并有少量的蒙脱石。萨拉乌苏河雷家咀子、马达渠以北西北部梁地的第四纪地层中的粘土矿物组合与萨拉乌苏河嘀哨沟湾剖面的结果基本吻合。这表明本区第四纪风成沙与黄土是在相对干冷气候下沉积的,而河湖相、湖沼相及古土壤是在相对暖湿的气候下形成的。由本区第四纪地层中的粘土矿物组合,反映自晚更新世以来,本区气候曾经历暖湿→干冷→温湿→干冷→暖湿→干冷的多次更替,大体与北半球的玉木——里斯间冰期、前玉木冰期、玉木间冰阶、玉木主冰期、冰后转暖期和新冰期气候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3.
南京汤山猿人生存古环境重建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朱诚  张建新 《地理科学》1998,18(5):433-441
由铀系法测定的5组化石年代数据表明,南京汤山猿人年代为280 ̄430kaB.P.之间;以剑齿象,李氏野猪,肿骨鹿,葛氏斑鹿、三门马等为主的古动物群化石,证实了南京猿人生活在中更新世中期偏晚,距今约350ka左右。鉴定的孢粉主要为喜暖湿、暖干的落叶阔叶与针叶及蕨类混合林以及偏干凉的(松)针叶林、既未发现反映寒冷的云杉、冷杉、也未发现反映干旱的黄连木,表明本区猿人生存时并未经历中更新世冰期时的冰川环境  相似文献   

4.
滴哨沟湾地层沉积特征记录的毛乌素沙漠变迁   总被引:15,自引:12,他引:3  
靳鹤龄  董光荣  左昕昕 《中国沙漠》2008,28(6):1064-1072
毛乌素沙漠的盛衰变化明显地受到全球变化特别是东亚夏季风变化的影响。根据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地层沉积物的物质组成、粒度参数等,结合孢粉研究结果,将沙漠演化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中更新世晚期沙漠萎缩期,气候温暖半干旱-半湿润,沙漠缩小,为森林草原或灌丛草原;中更新世晚期沙漠稳定期,气候在寒冷干旱-半干旱间波动频繁,自然景观在荒漠、荒漠草原与干草原间变化,并有河流和小湖存在;晚更新世早期沙漠固定期,气候温暖半湿润至半干旱,期间自然景观经历了森林草原、灌丛草原、草原、荒漠草原多种变化;晚更新世晚期沙漠扩张期,气候干旱寒冷,自然景观以荒漠和荒漠草原为主,同时也有草原乃至灌丛草原出现;全新世沙漠频繁变化期,气候变化频繁,沙漠出现多次盛衰变化,自然景观在荒漠、荒漠草原、草原、疏林草原间变化。  相似文献   

5.
对昆仑山垭口地区三岔河组地层和小南川组地层的沉积相、孢粉、化学分析和软体动物化石分析等结果表明,本区在末次间冰期有过气候的快速变化,在晚更新世中期气候具有冷湿组合的特点。昆仑山垭口地区是反映高原季风强弱变化的敏感地区,加强对本区末次间冰期以来的气候演变模式及气候变化不稳定性的研究,对于掌握全球气候变化规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萨拉乌苏河地区第四纪地层中的元素分布与古气候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萨拉乌苏河滴哨沟湾第四纪地层中的元素分布,认识该地区第四纪以来气候的变迁与沉积环境。文中指出滴哨沟湾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存在三个暖湿期和三个干冷期。风成沙和黄土是晚更新世以来相对干冷气候时期沉积的。  相似文献   

7.
张伟强  黄镇国 《热带地理》1996,16(4):291-298
本文从地形地貌,地层,孢粉,化石,古文化遗存等方面出发,结合构造运动及海平面变化,讨论台湾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变迁,并与邻区对比。  相似文献   

8.
萨拉乌苏地区位于毛乌素沙漠东南部,属于东亚季风的北部边缘区。由于萨拉乌苏地区还拥有我国非常重要的旧石器考古遗址,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广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通过野外考察发现,在萨拉乌苏河谷酒坊台地区的上部地层中,广泛沉积有两层湖相沉积物。在米浪沟湾选择剖面,共采集了8个光释光样品,以此来恢复湖泊发育的年代及环境变化。根据地层沉积相对比和年代学结果,得出在约40~30 ka毛乌素沙漠东南边缘地区发育有古湖泊,说明当时的有效湿度较高。通过区域对比,发现毛乌素沙漠和其他亚洲季风区在氧同位素3阶段(MIS3)晚期都有古湖形成或高湖面记录,说明这些湖泊的演化过程存在一定的等时性,反映当时亚洲夏季风的增强及有效湿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萨拉乌苏河流域微量元素揭示的气候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根据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剖面中更新世晚期以来风成砂与河湖相互为叠覆的沉积记录,利用SPSS软件对P、V、Cr等16种微量元素及Rb/Sr和Sr/Ba比值进行了聚类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Sr、Ba、Rb/Sr和Sr/Ba之外的P、V、Cr等14中微量元素反映的气候变化规律较好,其含量的峰值段对应河湖相沉积,而谷值段对应风成砂沉积。根据微量元素含量变化特征及其与地层的对应关系,将萨拉乌苏河流域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划分为5个阶段:223~196 ka BP,气候温暖湿润,相当于黄土高原S2古土壤发育期;196~148 ka BP,气候干冷,相当于黄土高原L2黄土发育期,属倒数第二次冰期;148~75 ka BP,气候温暖湿润,对应末次间冰期;75~10 ka BP,气候干冷,对应末次冰期;10 ka BP以来,气候以温湿为主。各个阶段还有气候冷暖干湿波动变化。通过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冰芯记录变化对比,发现本区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在配合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开展"内蒙古重要恐龙动物群特征与相关地层对比"项目过程中,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和鄂尔多斯市发现多处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及多种类型的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在阿拉善盟阿右旗首次发现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此外还有大型蜥脚类以及兽角类、原角龙类、窃蛋龙类化石等。在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新发现了早白垩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鄂尔多斯高第三系至全新统地层中融冻(衤习)皱和沙(土)楔两类古冰縁现象的分布与形态特征,探索了它们的成因以及同所在地层和上覆风成沙或黄土的关系,並对古冰縁现象的气候地层学意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水帘洞遗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南部沕沕水生态风景区九天沐雨瀑布之后的水帘洞内。在古人类活动留下的灰烬层中发现了大量动物骨头化石和石器。根据地貌发展阶段、动物骨骼化石和石器特征,初步推测古人类生存的时代为30 ka B.P.左右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孢粉分析结果反映古人类生存时期的气候条件比较温和。沕沕水地区地质地貌调查和洞穴发育研究表明,水帘洞形成于中晚更新世构造稳定期,为古人类生存活动提供了良好场所,早全新世受构造活动影响,洞穴遭到破坏,古人类迁徙它处。  相似文献   

13.
白令海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与海洋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白令海 1 2个表层沉积物中微体生物化石放射虫的分析 ,共鉴别放射虫 2 4 72枚 ,计36属、45种。表层沉积物中放射虫的分布特点为 :1 .浅水陆架 -陆坡上部区的粉砂、细砂沉积物中放射虫化石数量少且属种单调。2 .陆坡下部区的火山碎屑及浊流沉积物中放射虫化石亦不丰富。3.海盆区粘土沉积物中的放射虫化石丰度高且分异度高。本区陆架放射虫化石的优势种为Spongotrochus glacialis.影响放射虫分布的主要因素为海流、地形、水深、水温等。另外 ,该区沉积物的物源主要为陆源沉积物、生物源沉积物和火山源沉积物 ,它们主要来源于俄罗斯东部的勘察加半岛、美国的阿拉斯加半岛及阿留申群岛  相似文献   

14.
黄万波 《地理研究》1986,5(4):78-85
本文记述了四川万县盐井沟和巫山大庙山原期夷平面上的喀斯特洞穴及其动物群。论证了山原期夷平面的剥夷时期为新第三纪;洞穴生成时期为上新世;其堆积为更新世。并对万县盐井沟动物群的时代及所属层位提出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Lithologic, petrographic and paleontologic data for the various areas of late Silurian (?) and early Devonian grey-green sandstones (greywackes) in the Liefdefjord area of northern Spitsbergen are evaluated. A number of new localities with fossil fauna have been detected in these sandstones, both to the north and south of Liefdcfjordcn. It is shown that vertebrate and invertebrate fossils occur at lower levels than hitherto believed. Differences in the amounts of plagioclase and potash feldspar in the sandstones north and south of the fjord, as well as the finds of fossils, suggest that the Siktefjellet Sandstone is restricted to the type area north of Liefdefjorden. The grey-green sandstones south of Liefdefjorden are correlated with the Andreebrecn Sandstone Formation of the Red Bay Group.  相似文献   

16.
我国泥炭形成时期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泥炭的形成时期看,我国泥炭主要形成于全新世,也有晚第三纪上新世的古泥炭、更新世早期和晚期泥炭。近万年来,不同地带泥炭的形成和发育规律有明显差异。泥炭形成时期的探讨,有助于泥炭资源的勘查和古地理研究。  相似文献   

17.
该文探讨河北阳原—蔚县盆地早更新世沉积的泥河湾组所含有孔虫化石是否与海侵有关等问题。通过对河北平原、阳原—蔚县盆地所在地的冀西北山地及北京西山在上新世一晚更新世的地质、构造、地貌等调查、研究与分析,认为阳原—蔚县盆地早更新世时并没有发生海侵,有孔虫来源与海侵无关,属于内陆湖泊非海相有孔虫。  相似文献   

18.
以天山北坡为实验区,采用2002-2008年精河、乌苏、石河子、蔡家湖4个气象站的气象数据,进行月的水分平衡及其各分量的多年平均值计算,然后计算各气候常数;基于气候常数计算气候适宜蒸散量、气候适宜补水、气候适宜径流量、气候适宜失水量,确定月正常气候所需的水量,即气候适宜降水量;进而计算水分距平,最终确定研究区的帕默尔干旱指数.对帕默尔干旱指数与本地的历史文献记录的实际干旱情况进行对比,验证了帕默尔干旱指数模式的可应用性,并得出了研究区内4站点的帕默尔干旱指数计算公式,根据该指数计算的结果与实际的旱情记录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