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随着北极海冰融化的加剧,北极问题研究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文章以ScienceDirect数据库为主要搜索范围,系统梳理了2007—2021年国外北极问题研究文献,从北极航线、北极经济、北极政治和北极环境4个方面对国外北极问题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未来的国外北极问题研究中,北极航线相关问题研究将聚焦于北极航线运营模式的研究;北极经济问题研究将注重区域经济和北极产业发展;北极政治研究依然会着力探讨如何在北极治理中的合作问题,虽然目前的北极政治研究中定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较多,但未来将增加定量分析和理论创新的研究;北极环境问题研究将注重北极经济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平衡,进一步关注北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备受瞩目,北极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利用开展得如火如荼,为北极国家能源产量增长带来了新的契机。文章以北极国家为出发点,采用文献梳理法,系统研究俄罗斯、美国、挪威、加拿大等北极国家在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情况;采用统计分析法,分析北极地区待发现油气资源与已发现油气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在空间上呈现出极不均衡的特点。伴随着油气勘探技术的突破以及北极航道的逐渐开通,北极国家纷纷加快北极地区油气开发活动的进程,目前北极国家油气开发活动主要在陆地,而未来将逐步迈向北极近海。中国作为北极事物的重要利益攸关方,可以积极与北极国家开展合作,进而参与到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3.
海洋安全是北极治理的重要议题。北极海岸警卫论坛是环北极国家为应对安全挑战而建立的新的合作机制。文章介绍北极海岸警卫论坛的成立背景、组织架构和运行实践,提出其对增强环北极国家的互信、促进北极地区的安全稳定和提高北极治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面临各国海岸警卫机构在北极地区的基础设施薄弱和装备水平不一、各国存在政治分歧和海岸警卫机构机制差异以及各国对北极地区认知不足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冰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需求,提出我国应与环北极国家紧密合作、广泛参与北极治理机制、加强对北极地区的建设投资和提升对北极地区认知的建议,促进我国为北极地区的安全稳定贡献大国力量,提升我国北极治理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国对北极能源的开发愈发重视。美国北极地区的能源储量巨大,但鉴于美国的北极战略核心是国家安全、环境保护和国际合作,其能源开发相对滞后。2013年奥巴马政府出台了《北极地区国家战略》,开始对北极能源开发予以特别关注。特朗普政府执政期间,加强了对北极近海油气能源开发的支持力度。2021年拜登总统上任后,美国的北极能源政策以气候变化为核心,意在推动北极地区的绿色发展。美国的北极能源开发始终面临着法律、资金、技术、环保等各种问题的制约,这也决定了美国北极地区能源开发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我国宜通过制定北极能源合作开发战略,重视北极等极寒地区绿色技术的应用和研发,推动与美国在北极地区气候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合作,深化国际协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北极治理等举措,促进我国对北极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北极航道开通和资源开采带来的潜在巨大利益,世界各国都积极参与到北极治理的过程中。中国在北极的权益包括科学考察、环境保护、航行和资源开发4个方面。中国参与北极治理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国家安全理论、国际法依据、生态政治理论、全球治理理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就开始了北极治理的实践,主要包括北极科考、北极政治参与、与北极和非北极国家合作、北极环境治理和北极航运。在这5个方面,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获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障碍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北极的安全与稳定具有重要的全球意义。欧盟作为北极域外行为体,为保障其在北极地区的地缘政治、航道贸易、能源安全与生态环境的潜在利益,出台了一系列北极政策文件。在2008年《欧盟与北极地区》、2012年《欧盟的北极政策:2008年至今的进展及未来的行动》与2016年《欧盟北极政策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欧盟北极政策三大优先发展领域: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为适应北极国际博弈与地缘政治形势变化,欧盟新北极政策将会把关注重点放在“绿色”“平衡”与“合作”,旨在促进北极地区可持续的绿色发展,平衡欧盟内部与外部的利益纷争,通过开展国际合作维护北极的和平与稳定。欧盟北极政策的发展演变与未来趋势研判也可为同为北极域外国家的中国深度参与北极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北极资源开发变得更加容易,各国纷纷加入北极资源开发的大潮中,但由此导致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资源-环境治理体系应运而生,它是构建北极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创新、重要支点以及现实需求。基于此理论,中国以北极利益攸关者、北极资源开发者以及北极环境保护贡献者的身份积极参与构建北极命运共同体。但在此过程中也受到地缘政治、北极争议、自身不足等多种挑战,需要打造紧密的中国“北极蓝色伙伴关系”圈、助力形成以“北极生态环境共同体”为目标的北极资源开发模式、推动中国北极法律制度建设与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探险协会组织的北极科学探险考察队,在北极建立了首座中国科学考察站,他们在北极遇到了许多妙趣横生的北极动物。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与北极国家的双边贸易,增强中国参与北极事务的话语权,文章采用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中国与北极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因素,探究北极航道开通对中国与北极国家贸易效率和贸易潜力的影响,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经济规模、北极国家的资本劳动比率以及中国与北极国家的贸易依存度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北极国家的经济规模以及中国与北极国家之间的海运距离对双边贸易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中国对北极国家的出口贸易而对进口贸易的影响较小;目前中国与美国、俄罗斯和加拿大的贸易效率较高,但北极航道的开通可有力促进中国与其他北极国家贸易效率的提升;北极航道开通后,中国与北极国家出口贸易潜力提升幅度的平均值约为25%,其中提升幅度较大的是冰岛(49.74%)和丹麦(36.98%);针对北极航道开通对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战略意义,未来中国应加强与北极国家的贸易联系、完善港口和产业规划布局以及加强与北极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北极是指北纬66°34′(北极圈)以北的广大区域,也叫做北极地区。北极地区包括极区北冰洋、边缘陆地海岸带及岛屿、北极苔原和最外侧的泰加林带。如果以北极圈作为北极的边界,北极地区的总面积是2100万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部分占800万平方千米。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后期,人们都希望穿越北极,开辟直接舫线,但是对北极中心区的情况却一无所知,因此对北极中心区的探索以及到达北极点已绎成为当时地理学家的首要任务,在各种各样的北极探险者中,最为突出的人物是前往北极次数最多的探险家——美国海军中校罗伯特·皮埃里。  相似文献   

12.
北极熊是北极地区最大的食肉动物,也是北极当然的主宰。北极熊是当今陆地上最大的猛兽之一,分布于北冰洋和其他岛屿,以及亚洲美洲大陆与其相邻的海岸。北极地区的斯匹次卑尔根群岛一年四季几乎都有北极熊出没。不过,在严冬时候却很少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北极航道通航的经济战略价值,发挥其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文章从北极航道的通航环境、北极航道对贸易的影响、北极航道的航运价值和北极航道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影响4个方面对研究文献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北极航道通航必然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巨大冲击,同时对我国贸易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于北极航道的航运价值存在不同观点,争议的焦点在于西北航道的海上运输成本;北极航道通航将为我国沿海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机遇,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未来我国关于北极航道的研究有必要在视角、内容、方法和理论方面取得突破,为我国对北极航道的整体布局和战略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近40年北极海冰范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变暖,北极海冰正在发生快速变化。文中使用北极地区1972年1月—2012年12月海冰密集度卫星遥感资料,计算了北极海冰范围,讨论了北极海冰范围的各月年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北极海冰范围与北半球温度异常、大气中CO2浓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近40年北极海冰呈显著减少趋势,9月份减少最快;北极海冰的减少滞后于北半球2—4月的异常高温;北极年海冰范围与大气中CO2浓度为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94,说明大气中CO2浓度的增长影响了包括气温在内的气候变化要素,而导致北极海冰消退。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10,(7):5-5
<正>继1999年、2003年、2008年三次北极科学考察之后,执行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任务的北极考察队已经组成。应厦门市人民政府邀请,我国第四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以下简称北极考察队)暨"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6月25日从上海出  相似文献   

16.
环北极国家针对北极的科考行动引发的争端,并非对北极主权的争夺,其实质是对北极地区海底大陆架的争夺。从国际法角度看,北极属国际海域,而非无主地;其海底应为国家管辖范围或国际海底区域,而非国家领土;各国对北极海底拥有的只能是主权权利而非主权;目前国家间的争端应通过多边谈判,利用外交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17.
随着北极海冰的消融,北极地区航运价值增加,北极理事会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组(PAME)2020年3月发布的《2013-2019年北极航运增长情况》报告显示,自2013年至2019年北极船舶数量增长了25%。船舶过境量的增加促进了北极地区的航运商业化。2019年6月,中远海运集团与俄罗斯诺瓦泰克股份公司、俄罗斯现代商船公共股份公司以及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签署协议成立北极海运有限责任公司,此举标志着中俄两国在北极航运方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框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北极地区的油气储量勘探结果引起了世界的关注。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预测北极将成为下一个世界能源仓库。在全球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和北极航道逐渐开通的大背景下,未来北极油气资源开发前景广阔,转化为世界主要油源的可能性加大,届时将深刻影响世界能源格局。系统分析北极地区油气分布、开发现状和前景以及对世界能源格局可能产生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北极油气做铺垫,也为我国制定北极能源开发战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北极航道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鲁闽 《海洋工程》2016,34(3):123-132
相比其他航道,北极航道的行程更短,北极航道的通航具有很高的经济性和商业价值。充分调研北极航道的现状,对当前通航北极的商船类型、路线及沿途的冰区环境进行详细分析,并从北极油气资源开采规划上预测未来商船类型和航线的发展趋势。鉴于我国商船在北极航道面临的风险,提出有效地应对措施,并剖析了我国发展极地救助船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北极航线是指穿越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航线。近年来,随着夏季北冰洋海冰的减少,北极航线作为一条新的海上运输路线在国际上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北极航线可以将亚洲和欧洲北部通过最短的海上航线连接起来,与现有的苏伊士运河航线相比,大约可以缩短40%的距离。北极航线的利用不仅可以减少运输天数,还可以减少燃料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此外,利用北极航线也可以避开苏伊士运河路线存在的海盗等问题。鉴于北极航线具有上述潜在利用价值,日本作为亚洲航运大国对北极航线的开发与利用极为重视。在过去数十年中,日本在国家层面针对北极航线商业化运行所面临的政策、环保、科技支撑等问题做了系列准备。地方层面,北海道借助身处东亚、面向北极的独特地理优势,力图将自己打造为日本的北极航线开发与利用基地。而日本民间团体对北极航线的关注比政府更早。文章聚焦分析近10余年来日本从国家到民间各层级为北极航线的商业化运行所做的系统性准备,可为我国北极航线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