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干旱区地理》2006,29(6):922-922
2006年11月28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化防治与绿洲生态系统管理研究与示范”,通过了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项目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为研究内容,通过五年的研究示范推广,获得了多项理论和技术创新成果。其技术创新成果应用前景广阔,能有效地解决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共性问题,对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以新疆生地所所长张小雷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通过五年的科学研究,主要完成了几个方面的研究工作,1、建立了荒漠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和谐发展的模式,为正确处理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2、建立了塔里木河中下游土地利用的5种模式和适宜性评价体系;3、创立了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经济型植被的模式和结构优化配置方案;4、提出了6项绿洲灌溉农业节水节肥和棉花高产技术,获得了棉花节水65.3%、节肥46.7%、增产34.86%的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2.
《干旱区地理》2005,28(3):366-366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化防治与绿洲生态系统管理试验示范”,2005年5月10日通过中国科学院综合计划局、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组织的验收。专家们认为:项目圆满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任务,达到了考核目标。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河中下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经济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1990和2000年的塔里木河中下游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资料,计算了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特点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系统服务从1990年的117.17×10~8元降低到2000年的82.76×10~8元,这10年期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共减少了34.41×10~8元,年平均递减3.44×10~8元,减少幅度为29.4%。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原因看,天然林地和湿地面积的大幅减少是本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这与塔里木河中下游同期来水量减少的事实是相符合的。而气候转变引起内陆水体的增加和受调水影响造成耕地的增加对本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不大,说明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环境在这十年仍处在一个明显的退化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塔里木河流域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区域开发活动对该流域生态环境的演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虽然绿洲内部产出大幅度增加,但整体生态环境趋向恶化,制约了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塔里木河中下游尉犁县为例,从分析区域开发活动入手,总结了区域开发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的有利与不利方面,进而,讨论了区域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楼兰工程     
中国科学院学部院士咨询项目“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由全国政协常委张新时院士任组长、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夏训诚任副组长的十六位专家、学者负责开展与论证工作。项目考察组的科学家于 2 0 0 0年 9月赴南疆罗布泊及塔里木河下游地区进行野外考察 ,针对此区域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提出了塔里木河下游及罗布泊地区生态重建与跨跃式发展工程———新楼兰工程。考察组专家学者指出 :“十五”期间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制定了总额达 10 7亿元人民币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规划 …  相似文献   

6.
简讯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安全与生态需水量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陈亚宁研究员主持的“塔里木河下游生态安全与生态需水量研究”再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西部环境和生态科学”重大研究计划的资助。2006年元月7日,陈亚宁博士主持的“塔里木河下游浅层地下水变化的生态效应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项目顺利通过了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分析了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后的地表生态变化,探讨了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河道实施人工输水过程中所引起的浅层地下水变化及其与生态响…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尹林克研究员主编的《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土地转化利用的理论与实践》由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得到了国家和新疆自治区领导  相似文献   

8.
国土开发整治S1812006043817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地的评价方法研究=Studyontheevaluationmethodsoffarmlandswithdrawnfromfarm-ingtoafforestingandgrasslandplantinginthemiddleandlow-erreachesoftheTarimRiver/王雷涛,尹林克…∥干旱区研究.—2005,22(4).—537~540目前针对塔里木河流域实施退耕的标准还未制定出来,因此,建立一套切合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实际的退耕地的评价体系,确定该地区退耕的规模和空间分布,为国家和当地政府在塔里木河流域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提供理论依据、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针对塔里木河中下游耕地的退耕…  相似文献   

9.
人类活动对塔里木河年径流影响量的估算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6  
塔里木河流域与环境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新疆环境演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大规模的区域开发活动对该流域生态环境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区域整体生态环境趋于恶化。本文通过对年径流量累积曲线和年径流量的相关分析,估算出人类活动对塔里木河各河段的年径流量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委、科委和农业区划委员会联合组织召开的塔里木河、开都河、和田河中下游流域农业资源综合考察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国土综合规划成果评议和验收会议于1985年6月21日至26日在乌鲁木齐举行。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同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地州和厅局的技术负责人,各高等院校、科研和生产部门的学者和专家,以及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地理》2005,28(6):769-769
2005年12月15日12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之西部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新疆绿洲城镇地域系统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乌鲁木齐大都市圈整合研究”两个课题组成的“新疆城镇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成果,通过自治区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属干旱、半干旱区城镇体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创新性成果,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成果鉴定,研究水平总体上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下游政区与交通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环境变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韩春鲜  谢雪梅 《中国沙漠》2010,30(3):477-482
利用历史文献和考古成果,结合野外调研,研究历史时期以来塔里木河下游的行政变化和交通变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下游生态环境的演变特征。研究认为,从细石器到汉晋时期,塔里木河下游气候湿润,生态环境比较稳定,人类活动从原始经济向城邦文明稳步演进,对外交通便利,形成塔里木盆地东部重要的鄯善(楼兰)独立王国;东晋以后,气候逐渐变干,下游对外联系的主要交通枢纽和交通线路废弃,鄯善国消亡,塔里木河下游绿洲成为封闭的游牧区;18世纪中期以后气候湿润,下游绿洲归属于吐鲁番政区管辖,对外联系比较方便;19世纪末期,气候变化剧烈,趋向干旱,塔里木河下游与吐鲁番之间的政区、交通联系中断,开始属于塔里木河流域的上一级行政区管辖。  相似文献   

13.
近20 a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河下游是新疆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为改善该地区恶化的生态环境,国家自2000年起向塔里木河下游实施了18次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目的的生态输水工程。近20 a来,塔里木河下游地下水位随输水次数增加呈不断上升趋势,生态植被不断修复,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尤其是2017年实施第18次生态输水后,下输水量及其影响范围取得较大突破,引起社会高度关注。通过近20 a的断面来水监测资料,从水量、水质、地下水变化、植被恢复等方面,初步分析输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对前人研究的成果进行梳理和延展,使其对今后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调度和科学管理起到指导作用。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虽然生态输水量基本都补给了生态植被和河道两侧的地下水,但持续性输水才是保证下游脆弱的生态环境稳定好转的根本途径。(2)输水使下游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现生态植被正在恢复,地下水位逐步抬升,地下水质明显好转。(3)采用汛期输水和间歇机动式调度,可使输水效益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随着塔里木河流域内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不断提高,塔里木河流域已成为新疆乃至全国生态环境劣变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之一。其中缺乏流域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是造成塔里木河下游断流和生态环境劣变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必要性、发展历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分析,结合我国水法规、政策、管理体制建设的最新成果,提出了塔里木河流域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逆向演替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0,他引:29  
通过对塔里木河中下游沿河植物群落的调查分析及地下水位下降对地表植被生态过程影响的研究,探讨塔里木河下游近几十年来植被的逆向演替过程,并划分出不同的演替阶段。根据草、灌、乔植被对地下水位具有不同的适应能力,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退化顺序也不相同,首先是草本退化,其次是灌木退化,再者是乔木退化。经调查分析表明,塔里木河下游植物群落的逆向演替顺序为:矫灌草群落阶段→乔灌群落阶段→乔木或灌木少阶段,在逆向演替过程中,各阶段有规律地进行,群落结构特征、种类组成也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塔里木河中下游的“绿色走廊”日益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为了研究塔里木河流域,特别是中、下游地区的荒漠化变化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塔里木河中游典型地段为例,利用多时期航空遥感资料制图手段及灰色系统方法,得出了塔里木河中游近30年来土地荒漠化变化状况,并对其今后变化趋势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中游天然植被的数量分类与排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李涛  尹林克  严成 《干旱区地理》2003,26(2):173-179
通过塔里木河中下游天然植被带的调查研究,应用数量分类(TWINSPAN)和排序(CCA)方法,对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天然植被类型进行了划分,并探讨了决定该地区天然植物群落类型的主要环境因子。该地区天然植被可分为4个植被型组,4个植被型,6种植被亚型,9个群系,15个群丛。通过对8个环境因子的CCA排序分析,结果表明制约塔里木河中下游天然植被组成和结构的主导环境因子为地下水位、地下水矿化度、地下水酸碱度。通过CCA二维排序图将16种植物对干旱、盐碱的适应性划分5类型。21个样地在CCA二维排序图上可聚集成9个植物群落类群,即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群落、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群落、库尔勒沙拐枣(Calligonum Kuerlese)群落、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群落、黑果枸杞(Lycium ruthenicum)群落、盐穗木(Halostashys caspica)群落、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群落、疏叶骆驼剂(Alhagi sparsifolia)群落、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群落,与TWINSPAN结果中的群系分类单位一致。CCA连续排序与TWINSPAN分类结果吻合较好。9种植物群落类型中,能耐受最大盐胁迫的为盐穗木群落,能耐受最大干旱胁迫的为铃铛刺群落,能耐受最大地下水碱胁迫的为黑果枸杞群落。  相似文献   

18.
徐曼 《干旱区地理》2008,31(1):49-49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周华荣研究员的专著《干旱区河流廊道景观生态学研究——以新疆塔里木河中下游区域为例》由科学出版社2007年9月正式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地理》2007,30(6):945
塔里木河流域自然资源的相对丰富与生态环境的极端脆弱交织在一起,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重点地区。受自治区专家顾问团、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联合邀请,原全国人大常委、中科院副院长孙鸿烈院士带队,包括原中科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童庆禧院士,原国土资源部桂林地质矿产所所长袁道先院士,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马福臣等组成的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专家调研组一行13人,于2007年10月10日~10月17日对塔里木河流域水土资源开发与生态安全等问题进行了考察调研,专家调研组对塔里木河下游输水后生态恢复状况、和田河、阿克苏河等水资源利用情况等进行了现场考察,返回乌鲁木齐后,于10月17日下午与自治区领导和自治区有关厅局在吐哈石.油大厦召开了塔里木河流域综合调研咨询座谈会。对今后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治理与保护提出了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地调局地科院物化探所承担"长江中下游重点成矿带综合地球物理立体地质填图示范"成果报告,日前通过了中国地调局华东项目办组织的专家验收,被评为优秀等级。项目组在长江中下游九瑞与宁芜两个试验区,以重、磁、电、震等综合地球物理方法为手段,获取了一批高质量的数据资料。工作人员填绘了两个地区的1,500米深立体地质结构图,圈定了有利找矿部位。据介绍,项目组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开展综合地球物理立体地质填图方法技术试验,分析了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