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处理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遥感信息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相结 合的综合分析方面的应用;说明了实现人工阴影和人工立体观察像对的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处 理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上的应用;介绍了为提高遥感图像的可解译性,把遥感信息与数字高程模型 相结合,制作遥感图像的人工立体观察像对和立体透视图像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2.
以四川省广元市某区遥感影像为例,尝试了一种基于DEM和IHS变换的遥感影像反立体纠正方法。该方法首先对IHS变换得到的亮度分量I进行滤波处理,将反映地物反射率差异的亮度信息与地形因子信息分离,然后用DEM制作的地形阴影图替换原图像中的地形因子信息,最后进行IHS反变换。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纠正遥感图像上的反立体现象,并基本保持与原图像色彩一致。  相似文献   

3.
栅格DEM的水平分辨率对地形信息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当前用于地形分析的主要数据源,可以从DEM提取不同的地形因子得到地形信息为各种地学分析提供基础服务。对三峡库区应用6种不同网格分辨率进行地形因子数据的提取和分析。研究表明,DEM的水平分辨率对地形信息的精确性有影响,网格的增大增加了DEM对地形信息的概括.应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不同分辨率的DEM。  相似文献   

4.
秦淮河丘陵地区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及制图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着重论述了使用SPOT卫星遥感图像提取土地利用专题信息的技术与方法。利用数字地形模型(DEM)派生的坡度、坡向等辅助信息,对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空间进行扩展,建立基于知识的统计分析扩展模型,对不同参数的分类结果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取SPOT星遥感土地利用专题信息,特别适合我国南方丘陵地区土地利用遥感信息提取。同时,通过地物分层分类信息提取方法和遥感影像数据融合技术,编制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处理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遥感信息与数字高程模型数据相结 合的综合分析方面的应用;说明了实现人工阴影和人工立体观察像对的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处 理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上的应用;介绍了为提高遥感图像的可解译性,把遥感信息与数字高程模型 相结合,制作遥感图像的人工立体观察像对和立体透视图像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6.
不同空间尺度DEM地形信息容量综合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M包含了大量地形信息,是进行地形分析的基本数据。由于DEM数据的多尺度因素,加之地形、地貌特征具有宏观性与区域分异性的特点,不同尺度下的DEM地形信息容量具有较大的差异。本研究选取黄土高原地区的绥德、佳县、富县和宜君县四个实验样区,以Arc view/GIS软件为技术平台,提取了基于DEM数据的地形因子,并运用比较分析与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地形因子的提取结果进行了分析,获取了单一值因子的量化表达模型,确定了DEM地形信息容量与分辨率、地域及比例尺之间的量化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DEM地形信息容量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7.
通过攀西林区云南松林的一系列旧火烧迹地的更新恢复和生态变化的遥感调查,对各生态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生态变化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确定了评价因子(变量)及其评价标准,利用遥感信息,以及地形、土壤、林分和林木受害程度等要素的8个因子的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和火烧年限等为变量,通过多组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建成森林火灾后生态变化遥感监测评价模型,经野外调查结果验证分析,达到了预期的攻关目标。为使该模型能适应森林生态遥感监测运行系统的需要,对各监测因子数据的获取、植被指数的提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方法探索。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结合DEM的山体阴影检测与地形辐射校正方法。首先对卫星影像多波段信息用特征法进行阴影检测,然后结合DEM数据用模型法进行山体背阴面检测以及投影区域检测,将3个结果综合分析,按照形成原因将阴影检测结果分为8类,最后结合太阳入射角信息,利用信息匹配的阴影补偿法和地形辐射校正物理模型,进行卫星光学遥感影像辐射校正。试验证明该方法能恢复山体阴影区的信息,并且有效降低地形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了有效地提取大范围地形复杂区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信息,以位居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青海东部地区为研究区,研究基于蚁群智能优化算法(ant colony intelligent optimization algorithm,ACIOA)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智能分类。首先选用TM图像、DEM、坡度和坡向数据作为分类的特征波段;然后利用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对实验区数据进行植被分区;最后利用ACIOA算法进行分类规则挖掘,并依据分类规则进行土地利用/覆盖信息的提取。研究表明,基于植被分区的多特征蚁群智能分类的总体精度为88.85%,Kappa=0.86,优于传统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为大范围地形复杂区域的土地利用/土地覆盖遥感信息提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RS为主要手段,结合GIS技术,基于屯溪流域遥感影像,研究得到了屯溪流域两期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分类结果。在此基础上,利用屯溪流域DEM数据得到TOPMODEL模型中的土壤地形指数,并与SCS水文模型和遥感信息相结合进行水文分区,率定SCS模型的径流曲线数参数(CN值),然后利用1982~2002年间屯溪流域的水文数据对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模拟径流与实测径流间的平均误差仅为14.1%。  相似文献   

11.
针对遥感图像与DEM数据之间难以找到精确同名地物点而造成的配准精度较低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照模型的图像配准方法.该方法首先计算DEM数据中每一个像元的方位和坡度,并结合遥感图像成像时的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计算图像与DEM的地形光照模型,最后通过光照模型来辅助控制点的选取,从而实现图像精确配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稳定...  相似文献   

12.
传统光学遥感技术手段在森林覆盖区难以准确获取林下地形,原因在于其只能测量森林冠层顶部高程。微波信号能够穿透森林冠层并记录森林垂直结构信息,为解决林下地形测绘难题带来了契机,如何准确获取林下地形已成为微波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面向林下地形测绘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干涉测高原理及数据获取手段。然后对利用SAR进行林下地形测绘的方法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olarimetric InSAR,PolInSAR)及基于多基线InSAR/PolInSAR数据的层析SAR(tomographic SAR,TomoSAR)技术的林下地形测绘方法,并介绍了上述3种方法的应用进展。最后在此基础上,从数据获取、误差改正及散射模型构建3个角度分析了林下地形测绘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一种在卫星遥感数据地面辐射改正的基础上,利用少量离散分布的观测数据逐点的计算研究区域卫星像片像元地面反射率的方法。该项研究在遥感应用基础和山地辐射状况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航空激光扫描(Airborne laser scanning)或者Lidar遥感信息获取系统的基本原理、系统的组成、数据获取的方法及其步骤;对近数十年来应用激光扫描遥感信息获取地形表面模型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应用现状做了简要回顾和评述;结合GIS和影像融合方法对Lidar遥感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对于遥感载荷技术指标差异、观测角度、时相、地形起伏等内外部因素造成的几何畸变,采用全局配准方法制约着影像配准和变化检测精度的提高。提出一种基于加速抗差特征(speed up robust feature,SURF)算法的全局匹配和像元局部配准模型相结合的弹性配准方法,以不同时相遥感影像的差值特征影像各像元正态分布密度函数构建像元局部参数解算权重,缓减不同时相影像中辐射亮度差异较大的像元对局部配准模型参数解算的影响,采用城市典型区域遥感影像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影像配准精度(包括地形起伏区域)优于1个像元,弹性配准算法的适用性和运算速度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GPS、姿态和激光测距的三维遥感直接对地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的遥感对地定位是依据野外测设(或地图上量取)地面控制点采用立体像对或空间变换等原理进行的,而三维遥感直接对地定位采用了GPS定位技术,姿态测量系统和扫描激光测距技术来直接对同步获取的遥感数据进行三维定位,能够实时(准实时)地得到地面点的三维位置和遥感信息,它具有快速实时(准实时)且无需地面控制,是遥感对地定位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与变化分析是检测地球表面变化的重要方法,在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灾害评估等方面应用广泛。合成孔径雷达(SAR)可以穿透云层,实现洪水期的对地观测,但侧视成像会随地形起伏产生叠掩、阴影等现象。DEM可以提供地面点的高程信息,反映地形的起伏变化,但无法提供地物信息。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多源遥感影像、基于改进U-Net网络的变化检测方法;并通过试验证明了该方法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的洪涝灾害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18.
关键陆表参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是定量遥感基础研究的重要环节,是客观评价遥感产品精度、稳定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遥感定量化水平、推动和扩展遥感产品的深化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当前陆表参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研究的相关成果,归纳总结了陆表参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方法,并就其中的5种真实性检验方法,即基于地面单点测量检验、基于地面多点采样检验、基于高分辨率数据的检验、交叉检验和间接检验,阐述了各方法的特点、局限性、适用条件。文章在最后探讨了陆表关键参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评价指标和验证中影响精度评价的关键因素。本文对于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工作的开展和真实性检验系统研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DEM的洪涝灾害信息提取与损失估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数字高程模型(DEM)作为洪涝灾害遥感研究的辅助信息源可以提供两类信息,一是地面点的高程和所处地形部位以及与邻域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背景数据,二是研究区高程-面积关系、高程-容积关系及面积-容积关系等基本关系信息。利用这些背景数据和基本关系信息,结合洪水期遥感图像的解译,可以获取洪水淹没范围、淹没区积水量、水深、淹没历时以及作物受灾程度等灾情信息。本文阐述了这种研究的原理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