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气象》1999,(4):43-44,51
我局的科技产业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回顾其发展的过程,经历了“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认识上的变化;经历了“科室职工兼职搞到组织专业队伍搞”的体制上的变化;在管理方式上,从目标任务管理到引入竞争上岗、风险承包的机制;从创收项目上看,由开始单一的气象服务发展到现在的...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九七○年应征入伍,从甘肃来新疆的,被分配到中印边界的昆仑山开车.一九七六年转业到3975气象台.一九七九年调到中蒙边境北塔山气象站.在这十六个春秋里,我克服了重重困难,坚持战斗在边远艰苦地区的运输线上,以站为家,以苦为荣,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献给了边疆的建设事业. 那里需要,就到那里.我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一九七○年到一九七六年,部队需要我在中印边界当好后勤运输兵,我就安心服役.一九七六年到一九七九年复员  相似文献   

3.
雪花自述     
我是雪花。一提起我,人们就会联想到冬天,联想到。燕山雪花大如席”的北方。是的,生活在北方的人在冬天经常可以看到我的身影.而在南方,人们对我就比较陌生了。  相似文献   

4.
<正>小站的岁月让我永难忘记,随着时间的流失,记忆更清晰了,仿佛就在昨天。而且,还越来越喜欢回味那些日子,就象播放老电影。小站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小站见证了我的成长。她让我学会了坚韧,学会了执着,更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豪情与平凡。山路拾景那是2000年的7月,我从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该站工作。怀揣着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喜悦从祁连县牛心山脚下出发。那天雨下的很大,我跟分配到野牛沟气象站的连东乘同一辆班车。因为是沙土路,班车在泥泞中顺着黑河河道缓慢前行。行至高达阪峡谷,深邃的河谷变得十分狭窄且弯延曲折,班车在峡谷  相似文献   

5.
马年乍暖还寒的日子 ,惊闻笔友谢世俊先生突发脑出血故于杭州 ,我不禁悲痛万分。每每想到他的逝去 ,我的心总不是滋味 ,因为我对老谢太熟悉了 ;因为他走得太早了———才六十五岁呀 !在老谢住院抢救的最后时刻 ,我曾给他的夫人叶文青女士打过电话 ,老叶呜咽着仔细向我讲述了老谢发病的前后经过。我当时听后也不知道怎样安慰她才好。我和老叶亦很熟 ,前些年他们夫妇到已在美国定居的大儿子那探亲出发前 ,还在沈阳我家相聚 ,签证手续还是我和我夫人提前到领事馆排队领取表格帮他们办的。老叶的妹妹叶文玲年轻时是个有名的工人作家 ,后来在浙江…  相似文献   

6.
我到东京已一月有余了,现在日本气象厅预报课工作与学习·新的生活环境给我深刻的印象:就是“紧张”。工作时间从上午9时半至下午5时半,中间有一小时午餐时间。但实际上大家都要加班到下午8时以后,我也不好意思早走,也工作到7时半才离开办公室回公寓。这样下午实际要连续工作6个半小时,回到公寓已是精疲力竭了。日本气象厅预报课的办公条件并不好,  相似文献   

7.
正我1978年8月从南京大学气象系毕业后,分配到广西气象局工作。记得到单位报到的第一天,人事处的领导把我带到办公大楼4楼人工降雨办公室(当时在植物路50号),走进办公室后,见到时任领导的王治安主任,少不了自我介绍一番,我在学校学的是大气物理专业,毕业实习是到福建古田从事了一个多月的人工降雨作业和效果检验。以为很自然应该到人降办工作,这样专业对口。没想到王主任说"现在是汛期,降雨比较多,是人工降雨的淡季,没什  相似文献   

8.
20 0 3年 10月 2 3日乃是沈阳区域气象中心成立 10周年的纪念日。每当我收看天气预报节目 ,每当我走近文化路或漫步青年大街街头遥望中心大楼时 ,总会禁不住引发一些回顾和思索……我在中心气象台工作了近 2 0个年头 ,到省局工作后基本上也没有“脱离”中心 ,我在中心台里成长 ,对中心台有着永远割不断的情缘 ,她留给我许多珍贵的精神财富。我是 196 3年大学毕业分配到省局天气处工作的。当时是处台合一 ,一套机构 ,两个名称 ,对外称沈阳中心气象台。走出校门、初到中心气象台的青年学生 ,免不了有几分陌生 ,但是领导的真诚教诲 ,同事们的热…  相似文献   

9.
我对《广西气象》有深厚的感情,因为它是我的良师益友。 我第一次看到《广西气象》,是在大学里读书时,虽然它装帧简朴,可它丰富的内容还是深深的吸引了我。以后每一期一出版,我都设法弄到来读,它帮助我解决了不少学习上的疑难问题,使我学到了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后,我更加留意阅读《广西气象》,不管工作多忙,每一  相似文献   

10.
我从事中国气候研究至今已有55年(其中仅1991—1994年奉调至《中国气象报》社工作),退休前后开始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我研究了约40年中国气候之后发现,中国气候不仅影响到我同植被、农业和经济建设等物质层面,而且通过人们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影响到中阳传统文化,即精种层面。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我社全面落实生产责任制的一年,在落实生产责任制后,社员群众对科学种田更加重视,对气象工作更为关心。往年我哨的春播期天气预报只是领导重视,社员很少过问,但今年的情况就不同了。开春以来,不少社员到我哨来询问春播期的天气情况和早晚造种子布局。我哨根据群众的需要,将今年“2—3月份的春播期天气预报”和“对我社1982年早稻播种的建议”及“早晚造部份品种生育期”用大字报的形式张贴到当圩入市的地方,让更多社员群众知道春播期的天气和早晚造品种布局。圩日我还到公社农技站技术询问处开展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2.
    
十多年前 ,我从省气象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县气象站。从成都坐夜班车 ,一路酣睡 ,天亮到了县城。睁开眼睛一看 ,大雾茫茫 ,什么也看不见。去气象站怎么走 ?指路的人说 ,就在对面山上 ,没雾都能看得见。我想是很近的 ,于是背上行李 ,抖擞精神 ,迈着流星大步 ,想几步就跨到气象站。然而我却足足走了四十分钟 ,才看到隐没在雾里的百叶箱。这时我已大汗淋漓 ,精疲力竭。雾 ,给我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当了观测员 ,比别人更多了一些看雾的机会。气象站是县城的最高点 ,俯视全城 ,远眺长江。清晨 ,雾最先在江面上生成 ,氤氲袅袅 ,伴着长江滚滚东去的浩…  相似文献   

13.
1 前言 我省大多数台站都已经开通了“121”天气预报声讯自动答询系统,我局的“121”天气预报声讯自动答询系统自1999年开通以来,声讯费收入稳步提高。我局于2000年、2002年对“121”进行了两次升级,从单路模拟升级到8路模拟系统,再升级到现在的PCM数  相似文献   

14.
我喜欢玉兰花,每到一处都会寻找、欣赏它们,有时还会情不自禁地对它们多望几眼。我们爱山小学的校园中栽种着很多玉兰树,这些树便成了我日常关注的花木。今年年初开学时,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气象活动小组,这促使我对玉兰树的观察更加细致。乍暖还寒的阳春三月,校园内的棵棵玉兰树梢矗立着朵朵待放的玉兰花苞。我想,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六O年,我在桂林气象短训班结业后,被分配到桂林气象台搞地面观测,除1970年~1976年到工厂工作外,有十四年从事气象观测工作。十多年来,在党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在地面测报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从1977年3月6日到1978年7月17日,第一次达到了连续260个班无错情,1978年7月18日至1979年12月5日又达到了连续240个班无错情,获得了中央气象局授予的“优秀测报员”称号。我是怎样当好地面测报班的,现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海的记忆     
那一年金秋,在度过与暴雨和洪水奋斗的日日夜夜后,我有幸作为气象抗洪一线代表,到中国气象局青岛度假村短期疗养.海风吹拂,松驰了我曾经紧张疲惫的身心,而那深不可测的大海,更是在我心里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帮助下,我从不懂气象到能独立值班。领导全站同志,为党的气象事业做了一点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在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久闻林州市(原林县)石板岩乡有一处奇特的气象景观——冰冰背:夏日结冰,冷气袭人;冬天解冻,热气腾腾。我虽然生于斯,长于斯,但一直没机会去一睹奇观。 今年6月中旬初,我利用大星期到林州市,圆了多年相思梦。从郑州坐长途客车去林州,用了不足5个小时。路途不算太远,上午去,下午到。第二天一早,正当  相似文献   

19.
听说西安市神鹿坊小学气象站坚持二十八年,越办越红火。我慕名而去,所见所闻,果然名不虚传。一位管气象的老师接待了我,他兴致勃勃地边领着我看边介绍。这个小气象站是一九五六年土法上马办起来的。老师和同学到省气象台参观学习回  相似文献   

20.
2012年4月26日 小雨 今天外面飘着小雨,我在校园里走过时,发现花坛边上有很多蚯蚓爬了出来。以前我就发现过,每到下雨的时候,这种勤劳的动物便会从土壤中爬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