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利用铸体薄片与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分析南襄盆地泌阳凹陷核桃园组三段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基于高压压汞技术和分形理论,对致密砂岩储层进行分类与分级。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系统可划分为小孔(孔隙直径<0.1μm)、过渡孔(孔隙直径为0.1~1.0μm)、中孔(孔隙直径为1.0~3.0μm)和大孔(孔隙直径>3.0μm)。根据储层中不同类型的孔隙所占比例,可将致密砂岩储层分为4类,Ⅰ类(以大孔为主)、Ⅱ类(以中孔为主)、Ⅲ类(以过渡孔为主)和Ⅳ类(以小孔为主)。根据不同微观孔喉参数与储层物性的相关关系,可将致密砂岩储层分为4级,Ⅰ级储层孔隙度>10.0%,渗透率>1.000×10-3μm2;Ⅱ级储层孔隙度为5.0%~10.0%,渗透率为(0.200~1.000)×10-3μm2;Ⅲ级储层孔隙度为2.5%~5.0%,渗透率为(0.030~0.200)×10-3μm2;Ⅳ级储层的孔隙度<2.5%,渗透率<0.030×10-3μm2。利用储层分级评价标准选取最优质储层,为致密砂岩储层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剩余油潜力定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高含水期碎屑岩储层剩余油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剩余油饱和度、储量丰度、砂体类型、砂体位置、所处位置、连通状况、微构造形态、注水距离、射开完善程度、注采完善程度、渗透率变异系数等11项静态和生产动态指标组成剩余油潜力评价因素集,并对各因素进行层次划分及权系数统计分析,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M油田为例对复杂非均质油藏剩余油潜力进行定量评价,将A、B主力层各井组划分为Ⅰ~Ⅲ类潜力区,从而建立剩余油潜力分析量化模型,实现剩余油定性分析结果的定量化描述.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四川盆地西部新场气田侏罗系沙溪庙气藏储层特征包括岩性、孔隙性、渗透性、孔渗相关性、孔隙形态、毛管曲线参数特征、喉道类型及大小分布及成岩作用类型等方面多角度的分析、研究,对储层进行了孔隙结构分类,建立了评价标准,为勘探评价井部署提供了依据.其结果表明储层孔隙以大孔和中孔为主,喉道以微喉为主,储层4种基本孔隙类型对应Ⅳ类储集岩,从Ⅰ类储集岩到Ⅳ类储集岩,孔隙度由好变坏,毛细管压力由较粗歪度到细歪度,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由小变大,孔喉半径依次变小,储渗性依次下降,直至变为非储集岩;储渗性主要受方解石含量、长石含量及微裂缝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岩心观察与描述、铸体薄片鉴定,采用物性测试、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带三叠系韭菜园子组储层特征和控制因素,进行储层分类评价及预测。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带三叠系韭菜园子组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砂岩为主,储层物性整体表现为中孔低渗。不同构造区域储层特征有差异,沙丘凸起物性以中高孔低渗为主,储集空间大,原生、次生孔隙较为发育;北三台凸起物性以中孔中低渗为主,储集空间类型多样;沙奇凸起物性相对较差,以低孔低渗为主,储集空间少,以次生孔隙为主。韭菜园子组储层物性受岩相、成岩相控制,划分6种岩相和7种成岩相类型,总结15种岩相—成岩相综合相类型;划分4类储层,从Ⅰ类到Ⅳ类储层物性依次变差,沙丘凸起以Ⅰ类和Ⅱ类储层为主,北三台凸起以Ⅱ类和Ⅲ类储层为主,沙奇凸起以Ⅳ类储层为主。该结果为研究区油气预测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明确泥质体积分数、粒度为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质量主控因素基础上,结合储层—测井资料,构建储层评价因子CZ,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判别砂砾岩储层质量(储集空间、渗流能力);根据储层—测井—地震资料,在波阻抗反演基础上,利用储层评价因子CZ进行地质统计学模拟储层反演,预测百口泉组优质储层的平面展布范围.结果表明,Ⅰ类储层CZ8,储层质量最优,主要分布于玛132-玛13井一线,平面上叠置连片;Ⅱ类储层8CZ5,储层质量较优,多围绕I类储层边缘展布,主要分布于玛15、玛16、玛133井一带;Ⅲ类储层5CZ2,储层质量较差,主要分布于玛154、玛17井一带.该预测结果在油田现场井位部署中应用效果良好,部署8口井,Ⅰ类、Ⅱ类储层符合率分别为82%、85%.该方法为无核磁共振等特殊测井地区的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分类评价及预测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碳酸盐岩储层非均质性对开发生产的影响,以中东M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生物碎屑灰岩为研究对象,基于岩心、铸体薄片、分析化验及生产测试等资料,通过地质成因—储层物性—生产动态相互标定,采用每米日产油和物性指标进行储层分类.结果表明:M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储层划分为3类,Ⅰ类储层发育于高能浅滩,Ⅱ类储层发育于低能潟湖和高能浅滩,Ⅲ类储层主要发育于潟湖.储层特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综合控制,浅滩原始物性好,滩体顶部发生强溶蚀、弱胶结,储层孔渗同步提升,形成Ⅰ类储层;滩体下部以破坏性成岩作用为主,发生弱溶蚀、强胶结,降低储层物性,形成Ⅱ类储层.潟湖相岩石原始物性较低,沉积期生物扰动形成连通潜穴,为成岩流体提供运移通道,后期以建设性成岩作用为主,溶蚀作用和白云化作用在潜穴和基底形成大量铸模孔、晶间孔和生物体腔孔,有效改善岩石物性,形成Ⅱ类或Ⅲ类储层.该结果为中东厚层碳酸盐岩储层分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塔中—巴楚地区东河砂岩储层发育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河砂岩是一套优质储集层和富油层,也是塔里木盆地重要勘探目的层系.以砂岩储层特征为基础,观察研究区岩心、镜下薄片,研究沉积相在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东河砂岩经历压实、石英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和溶解等多种成岩作用,压实和胶结作用为导致孔隙度下降的主要因素;溶解作用对储层空间形成起建设性作用.塔中—巴楚地区东河砂岩储层特征差异明显,塔中地区储层物性较好,为中高孔中高渗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Ⅰ亚期;巴楚地区储层物性较差,为低孔低渗储层,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Ⅱ亚期.研究区东河砂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优质储层主要分布于颗粒成分较纯、泥质含量较低的前滨相及上临滨亚相地区.  相似文献   

8.
为优选靖边气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层有利区域,以靖边南部马家沟组五段4亚段为例,基于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鉴定、物性资料统计及压汞测试等方法,分析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特征,从古构造、岩相古地理环境、成岩作用及岩溶古地貌等方面研究主控因素与储层分布的关系.结果 表明: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岩石类型包括膏盐溶蚀泥粉晶白云岩、岩溶角砾泥粉晶白云岩及砂砾屑泥晶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包括铸模孔隙、晶间孔和晶间溶孔;储层孔隙结构划分为高饱和型、中饱和型、低饱和型及微饱和型4类,储层分布受古构造、岩相古地理、成岩作用和岩溶古地貌等因素控制,其中古构造中的高部位、古地理环境中的云坪沉积微相、成岩作用中的早期淡水溶蚀、白云石化和表生期岩溶作用,以及古地貌中的岩溶斜坡带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因素.该结果为靖边气田碳酸盐岩储层天然气勘探有利区优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东翼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测井、录井、钻井、试油、岩芯、岩屑、薄片等资料,分析研究区火山岩储层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储层主控因素进行定量评价;选用油气累积产量作为母因素,与油气累积产量相关性较高的主控因素作为子因素,衡量火山岩储层质量。结果表明:影响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包括岩性和岩相类型、裂缝发育程度以及风化淋滤作用;通过对各评价参数权重系数计算,风化淋滤作用权重系数最大,为0.271,其次为裂缝密度,权重系数为0.261,最后是岩相和岩性类型,权重系数分别为0.247、0.222;根据储层综合评价指标(IREI)结果,将IREI≥0.6定为Ⅰ类储层,0.3≤IREI0.6定为Ⅱ类储层。运用该储层定量评价标准对单井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验证,结果与实际油气累积产量吻合率高达90%;单井储层定量评价分类结果与实际油气累积产量及研究区有利储层平面分布预测吻合度较高,评价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不同盆地致密油资源量进行过评价,其评价结果为后期储层评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储层评价多是描述性的定性评价,当评价指标指向不一致时,无法给出定性结论或储层间的比较,因此对致密油储层进行定量评价是有必要的。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致密油储层进行了划分与评价。首先基于致密油的定义和范围,结合致密油储层的特征,得出了致密油储层评价的主要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有机碳含量(TOC)、有机质成熟度(Ro)、孔隙度、渗透率、地层压力、储层埋深、烃源岩厚度、储集层厚度、原油密度以及储层分布面积10个指标;然后在讨论致密油定义范围和分析主要储层评价指标的基础上,结合所研究盆地中获取的实际数据,选取出主要定量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致密油储层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分类。分类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长7段致密油储层评价为优质的Ⅱ类储层,是有利现实区;四川盆地中下侏罗统、渤海湾盆地沙河街组及柴达木盆地中下侏罗统为Ⅲ类储层,是较好的潜力区;而三塘湖盆地条湖组致密油储层较差,为Ⅳ类储层,潜力有限。Wiliston盆地Bakken组虽然烃源岩和致密储层厚度小,但其极好的烃源性和较高的地层压力及广泛分布的生储组合等优势条件弥补了其厚度的不足,仍然为优质的Ⅰ类储层。根据得出的综合分类结果与以往致密油区研究认识基本一致,说明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致密油储层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目前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精细分类特征研究及不同油藏类型水驱油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成为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首先利用储层综合对比技术,从沉积物源、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渗流特征及孔隙结构等方面分析三类油藏,明确导致不同类型砾岩油藏水驱油机理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然后基于核磁共振岩心分析技术进行微观水驱油机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驱过程中大孔隙中的原油采出程度最高,而渗吸过程中主要动用中小孔隙中的原油,水驱方式与渗吸作用的结合可有效提高砾岩油藏采收率.分析三类砾岩油藏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性、润湿性及原油黏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其中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的不同导致微观水驱油机理的差异,而在宏观上储层的非均质性、润湿性和原油黏度又对注入水的渗流体系和驱替路径起决定作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Ⅰ类油藏水驱油效率最高,Ⅱ类的次之,Ⅲ类的最差.最后结合测井与生产动态资料,讨论水驱油特征对储层整体水淹规律的控制作用.当储层性质相似时,注水条件越强,水淹程度越高;当注水条件相似时,储层物性越好,水淹越强,另外,相同油藏类型物性较差的Ⅲ、Ⅳ类流动单元储层在非强水洗条件下,一般表现为弱水淹层,甚至为油层,成为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2.
为了预测南堡凹陷油气分布规律、优质储层及含油气有利区,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及测井等资料,分析南堡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一段储层沉积微相、成岩相及孔隙结构相。结果表明:研究区东营组一段储层主要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相为主,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及河口坝等沉积微相。根据成岩矿物、成岩作用类型及强度等,将储层划分为压实致密相、碳酸盐胶结相、黏土矿物充填相和溶蚀相。根据储层物性资料、T_2几何平均值及束缚水饱和度等参数,将研究区孔隙结构相划分为Ⅰ类大孔粗喉型、Ⅱ类中孔中喉型、Ⅲ类细孔细喉型及Ⅳ类细孔微喉型四类。研究区岩石物理相划分为PF1—PF4四类,其中PF1相对应于常规油气储层及油水层,PF2、PF3相对应于产能较低的油层及油水层,PF4相对应于干层及非储层。该结果可为南堡凹陷东一段低阻油层测井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岩心观察并综合运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物性以及压汞等基础测 试 资 料,对 姬 塬 地 区 长6致 密 砂 岩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结构等特征展开了研究,系统分析了不同类型成岩相及其微观孔喉特征。依 据 储 层 物 性,结合主要的沉积特征、成岩矿物、填隙物及孔隙类型,研究区砂岩储层按照储集性能的好坏可划分为Ⅰ类(绿泥石膜 胶 结-残 余 粒 间 孔 相)、Ⅱ类(长石溶蚀相)、Ⅲ类(高岭石胶结相)、Ⅳ类(碳酸盐胶结相)4种成岩相带,其中Ⅰ类、Ⅱ类储层物性较好,是研究区储层发育的有利成岩相带,Ⅲ类、Ⅳ类则为较差储集岩相带。选取了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电阻率等对成岩相响应较为敏感的测井曲线,利用岩心、薄片资料刻度测井曲线,研究各成岩相在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等测井曲线上响应特征的差异性。通过对成岩相分布特征及其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研究,可以合理评价低渗透砂岩储层并预测优质储层发育带,同时为后续的油气地质勘探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基于物性、铸体薄片、电镜扫描和高压压汞等测试分析资料,利用汞饱和度法和含水饱和度法对杭锦旗地区盒1段致密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进行了计算,并分析其与储层物性的关系。结果表明:盒1段储层平均孔隙度、渗透率分别为9.83%、1.03×10-3 μm2,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残余粒间孔为主。汞饱和度法计算的整体分形维数分布在2.138 4~2.829 2,平均值为2.396 5,含水饱和度法计算的整体分形维数分布在2.529 4~2.879 7,平均值为2.679 1。相比于含水饱和度法,汞饱和度法计算的分形维数与孔隙度、渗透率及各孔隙结构参数之间具有更好的相关性,是因为含水饱和度法易对孔喉较小的样品产生偏差。基于汞饱和度法分形维数,将盒1段储层孔隙结构分为四类:Ⅰ类(Df≤2.31),Ⅱ类(2.31 < Df < 2.4),Ⅲ类(2.4≤Df < 2.52),Ⅳ类(Df≥2.52),研究区主要孔隙结构类型为Ⅱ、Ⅲ类。选取分形维数(Df)、平均孔喉半径(Rm)和孔隙度(φ)等参数,对渗透率进行多元回归计算,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在0.9以上,表明计算模型在本区较为适用。   相似文献   

15.
以通化盆地三棵榆树断陷T13、T15和T17井岩心为研究对象,基于岩石薄片鉴定及铸体薄片分析,分析岩石学特征、岩石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结果 表明:下白垩统鹰嘴砬子组火山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火山碎屑熔岩、熔结火山碎屑岩、普通火山碎屑岩、沉积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碎屑沉积岩5个亚类,其中沉积火山碎屑岩体积分数最高.孔隙类型以次生孔隙为主,其中溶蚀孔发育最多.研究区储层为超低孔—低孔、超低渗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熔结作用、压实作用、溶蚀作用、胶结作用和充填作用5种,其中溶蚀作用对储层起改善作用,其他成岩作用降低储层渗透性能,使储层更致密.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结构、物性等特征起决定性作用.该结果为通化盆地火山碎屑岩储层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已有的低渗透储层分类评价方法难以满足北部湾盆地流沙港组低渗透油藏精细评价与油藏开发需求的问题,通过恒速压汞、高压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开展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渗流特征分析,优选储层品质指数、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主流喉道半径、平均孔喉道半径、可动流体百分数、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率共6个参数,基于灰色关联权重分析法建立北部湾盆地低渗透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标准,进而开展低渗透储量分类评价,为北部湾低渗透储量开发潜力和攻关方向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Ⅰ类与Ⅱa类为相对优质的低渗透储量,目前已投入规模开发;Ⅱb类与Ⅲ类为较难动用储量,需采取合理的开发策略与开发模式进行试验性开发;Ⅳ类储量在现有条件下难以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7.
玛西斜坡区百口泉组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近源粗粒扇三角洲为研究对象,根据铸体薄片观察与扫描电镜图像分析,结合压汞测试特征分析与岩心精细观察描述,识别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区下三叠统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孔隙喉道类型,拟合孔隙结构渗流系数,划分孔隙结构类型,分析孔隙结构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粒内溶孔、残余粒间孔、微裂隙及晶间孔是研究区的主要孔隙类型;渗流通道以片状喉道为主;百一段结构渗流系数较大,主要发育Ⅰ类和Ⅱa类孔隙结构,储集性能最好,百二段的次之,百三段的较差;研究区储层原生孔隙结构主要受岩相控制,优质孔隙结构主要发育于槽状交错层理砾岩相和同级颗粒支撑砾岩相;研究区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B,压实作用和溶蚀作用分别为破坏和建设储层孔隙结构后生变化的主要成岩作用.该研究结果为预测研究区有利储层分布、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岩心、薄片和压汞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划分并研究了伊拉克西古尔纳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孔隙型碳酸盐岩储集层类型及特征,并从层序地层、沉积相和成岩作用角度分析了储层的主控因素和分布特点。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集层可以划分为高孔高渗型、高孔中渗型、高孔低渗型、中孔低渗型和低孔低渗型5种类型。由高孔高渗型到低孔低渗型储层中值压力和排驱压力依次升高,物性逐渐变差。储层类型受到层序地层、沉积相和成岩作用的控制。海侵体系域和早期高位体系域以低渗储层为主,最大海泛面时期发育低孔低渗型储层,晚期高位体系域发育高孔高渗型储层;开阔陆棚相多发育高孔低渗型储层,台地前缘斜坡相和开阔台地相发育中孔低渗型储层,台地边缘礁滩相能量高,发育高孔高渗型储层,局限台地相发育低孔低渗型储层;溶蚀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最大,从高孔高渗型储层到低孔低渗型储层,溶蚀作用逐渐减弱,孔渗性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19.
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资料,分析巴麦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该组的储集层岩石类型中,白云岩储层物性较灰岩好,而颗粒灰(云)岩物性也较非颗粒灰(云)岩好;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等是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重要条件,其中高能的台地滩相储集岩是有利储层的发育地带,大气淡水暴露溶蚀作用和白云岩化作用改善了储集空间,构造破裂作用所产生的裂缝使储层物性得到进一步改善.该研究对认识巴麦地区小海子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压汞分析,结合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资料,研究临江地区扶余—杨Ⅰ油层储集空间类型和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临江地区扶余—杨Ⅰ油层为中低孔低渗的碎屑砂岩储层,孔隙度为10.0%~15.0%,渗透率为(0.01~10.00)×10-3μm2;砂岩发育原生孔隙和次生溶蚀孔隙2种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溶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