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近几十年来,香港与内地,尤其与华南地区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日益紧密。无数事实说明,香港的繁荣离不开内地的发展和支持。内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尤其是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亦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香港的繁荣。随着香港的回归和两地合作的加强,将会使香港更加繁荣,并推动华南地区和整个内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
考察香港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文章将其房地产业的发展划分为起步、升温、繁荣与低迷4个阶段;分析了香港房地产业在经济中占据的地位、房地产的重点开发地区、主要开发类型等特点;探讨了影响房地产发展的经济因素、人口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并预测了房地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私人住宅和商业楼宇仍将是香港房地产业消费热点,环境优美的地区仍是投资热点地区,房产价格近期内难以上扬。  相似文献   

3.
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之兴起及西方新区域地理学之发展   总被引:50,自引:5,他引:45  
马润潮 《地理学报》1999,54(4):365-372
近40年来,西方人文地理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50年代末期开始计量革命。70年代初开始,人文主义、行为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等观念涌现,它们对西方地理界起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演变至今,人文地理学可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多元化时代。人文主义与后现代化主义在70年代与80年代期间,先后出现于西方地理学。二者与上列其他观点有根本不同。在地理学上,它们强调各地情况都有其特性。同时,批判性的社会理论也在地理学  相似文献   

4.
靖边历史悠久,革命老区,资源富集,山川秀丽,经济繁荣,文化灿烂,民风淳朴,交通便利,素有中国气都、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美誉。  相似文献   

5.
)我谈的题目是:陆地边境是区域发展的宝贵资源。我国经历长期闭关自守的封建社会,无论是海岸线,还是陆地边境,都视作边防,对于他们在经济文化交流上的积极作用,缺乏足够认识。80年代沿海开放,对海岸线资源的价值有了初步理解。90年  相似文献   

6.
宋长青  马中华 《地理学报》2012,67(12):1716-1716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经济活动空间规律的地理学分支学科。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这个学科已经发展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研究脉络。一个脉络接受经济学对“经济”的定义,专注于“抽象世界”的研究,如20世纪50年代计量革命时期的经济地理学,以及90年代以来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另一个脉络则关注真实世界,广泛研究各种力量对现实经济空间的塑造过程。后者可追溯到30 年代的“区域主义”时期,但其主流意识形成于 90 年代的“文化和制度转向”。当然,两者都是经济地理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于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学,国内已经有不少的译著或相关介绍文献。而经济地理学在研究真实世界上有什么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还缺少系统的阐述。最近,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译著《当代经济地理学导论》回答了这个问题。正如著名经济地理学者特雷弗·巴恩斯 (Trevor Barnes)所评论的,“经济地理学终于有了一本真实反映我们所处世界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7.
世界经济一体化使资本、劳动力的流动更为便捷,因而导致GNP与GDP之间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繁荣未必富裕,富裕不一定繁荣。本文从GNP与GDP之间的关系考察入手,详细讨论了WTO原则下可能出现的经济地域类型,概括总结出发展中国家/地区实现经济起飞的三种模式和在起飞过程中GNP与GDP关系的变化类型。所得结论是在一定的条件下:(1)资本流向资金回报率高的地区;劳动力流向工资高的地区。(2)如果各国GDP增长率、人均GNP等信息是完备对称的,反馈及时的,无偿提供的,并且其变化趋势是能够把握和及时公布的,则资本、劳动力的流动瞬间可以完成;如果同时不考虑流动的成本,则世界将在短时间内走向大同。(3)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强,各国、各地区GNP的获取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与GDP的生产不一致,导致富裕未必繁荣、繁荣未必富裕的现象。因而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WTO是富国的游戏。(4)从动态变化上看,一个发展中的国家或地区,在经济起飞前后,GNP与GDP之间的对比关系是不一样的。各种模式中的GNP与GDP之差都可能有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表现出倒“U”字型、甚至多个倒“U”字型的组合。  相似文献   

8.
1997年回归与港深管理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嘉安 《地理学报》1997,52(3):207-219
保持香港繁荣与稳定的重要性已在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中得到保证。在1997年7月之后,香港将回归祖国而成为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并且实行“一国两制”50年不变,从而保持香港现有的繁荣。本文旨在探讨港深管理线在香港成为特别行政区后对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和香港于1997年回归后这条管理线及其接壤地区的规划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努力,我国地理科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国家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广大地理工作者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使地理科学发展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大好局面。然而,经过80年代轰轰烈烈的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科研实践以后,大家共同感到加强总结与升华,在促进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使地理科学更好地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成为一个普遍性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0.
经济地理学在国家地理研究中有深远的传统。十九世纪按照经济标志编制了最初的俄国区划图。革命前俄国的一些大科学家—M.B.罗蒙诺索夫,门捷列也夫,谢苗诺夫-天山斯基,革命民主主义者奥加列夫等人都从事过经济地理研究。列宁在其著作《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中,利用区划方法阐明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中的地区差异。我们认为,苏联经济地理学的奠基者是著名的职业革命家。列宁战友,二十年代国家活动家H.H.巴朗斯基,他是经济地理学区域学派的创始人,最早的经济地理学教科书著者。  相似文献   

11.
简评关于新产业区的国际学术讨论   总被引:36,自引:3,他引:36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当发达国家的绝大部分地区陷入衰退与停滞时,少数几个地区的经济却呈复苏甚至增长的势头,这些地区在经济运作模式上的相似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由于它们和历史上马歇尔所描述过的产业区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学者们将他们归为一类,称之为新产业区。本文对正在向纵深发展的关于新产业区的国际学术讨论作了简要的评述,并探讨了新产业区理论在我国的研究背景与进展。  相似文献   

12.
刘卫东 《地理研究》2002,21(4):528-533
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和集聚一向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也是经济学者关心的重要问题之一。最近由王缉慈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是该研究领域的一部重要著作。二战之前 ,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经济空间区位和集聚的研究除少数学者外 ,主要集中在单厂的区位分析 ,区位论的出现正是这类研究的代表和典范。战后的经济繁荣和相伴随的跨国公司的扩张 ,使经济地理学者和部分经济学者的学术兴趣转向经济活动的区域差异、集聚和大公司的空间组织等方面 ,其主流是区域分析、企业地理和海外投资研究。2 0世纪 60年代末战后繁荣期结束 ,特别是 70年代初的石油危机造成了西方国家经济普遍  相似文献   

13.
李坚诚  陈非 《热带地理》2013,33(2):200-205
从文化地理学角度解释了潮菜起源于潮汕平原,经历了后来者居上的发展进程;潮菜美食文化的核心区是潮汕地区,而其发展的关键节点是香港,是香港的潮商崛起催生了潮菜走向高档化和精美化,且潮菜随着“潮汕人”的迁移而扩散到世界各地,从而使潮菜形成潮汕本土、香港和东南亚风味三足鼎立的格局;潮菜的发展及其特点与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其文化景观主要体现在潮菜筵席的型、味与程序特点上;提出潮菜的未来发展要注重提倡健康理念、提高文化品位、提炼潮菜精神和提高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一、设计思路"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实现初中课程标准"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的促进作用"的有效载体,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内容。因此,本节课拟用情感教育贯穿,以香港百年屈辱历史、回归后的繁荣昌盛为载体,让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  相似文献   

15.
光荣属于时代先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回首90年的峥嵘岁月,追求民族复兴梦想,实现国家富强宏伟目标的,有革命烈士,也有默默无闻的地质工作者,他们踏着革命前辈的足迹,为建设新中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发展,书写了豪迈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我国山区资源丰富,利于农林牧副各业综合发展。开发山区能繁荣我国经济。 破坏山区森林植被,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水旱灾害,使下游平原区失去安全保障。因此山区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有些山区群众的温饱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其中多半是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穷落后地区。 山区长期落后,势必会使全国的资源和市场逐渐失去应有的后继能力,并影响到平原区、沿海区和城市的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 由此可见,山区开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中期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场信息革命席卷全球。发达国家率先利用其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相应的设备 ,冲在了这场革命的前列 ,而发展中国家因其历史、经济等种种原因 ,处于落后地位 ,加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此一现象引起了联合国的关注。去年联合国提出并且通过了把 2 0 0 0年的工作重点放在信息技术与发展上 ,今年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又成立了一个特别小组 ,协调全球信息技术的发展。明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研讨会 ,就是这个协调措施内容之一。信息和通讯技术 (ICT) ,特别是因特网技术已经将全世界带入网络经济 ,这不仅意味着电子商务的…  相似文献   

18.
城市人口数据是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基础数据,高分辨率的空间化城市人口数据则对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多源遥感技术提取空间分辨率为30 m的粤港澳大湾区2007-2015年间城市不透水面的变化,再利用Dasymetric映射方法得到30 m分辨率的网格化人口密度分布,从而分析大湾区2007-2015年间城市人口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通过Google Earth时间序列高分辨率影像采集的样本验证,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不透水面提取精度均在80%以上;通过统计年鉴中县级人口统计数据,分析大湾区网格化城市人口与统计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得到决定系数R2总体在0.7以上。研究表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人口具有特殊的时间和空间分异规律和特征:①大湾区内除了香港和澳门人口分布较稳定,其他城市人口都有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向的扩张,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的人口扩张最为明显;②大湾区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多尺度和多中心特征。总体上,大湾区人口集中在以珠江口为中心的城市群核心区内,离核心区较远的肇庆、江门、惠州人口较为稀疏,城市化程度相对较低,是支撑大湾区经济社会继续深入发展的重要区域。在核心区内,城市人口的分布则在城市尺度和城市群尺度上都体现了多中心分布特征,香港和广州都有多个城市中心,而香港、澳门、深圳、广州则是整个大湾区的4个中心。地理位置上4个中心分布在大湾区的不同地方,可以带动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全面发展。研究结果可为粤港澳大湾区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分析与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9.
伦敦唐人街的诞生伦敦的唐人街位于伦敦市中心最繁华的爵禄街。与英国皇家公园,白金汉宫相邻。据史料记载,在1880年,受聘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一些中国海员(大部分来自广东和香港)在东伦敦Limehouse区聚居下来,形成一个小型的华人社区。这就是伦敦最早的唐人街。随着华人的不断增多,在1906年,成立了第一家华人组织──伦敦正义工商会。工商会的职责是保护当地华人的权益,为华人提供援助。进入五十年代,英国经济不断的发展,英国人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一些娱乐场所纷纷在爵禄街附近开业,成为伦敦唐人街日后繁荣的因素之一。六、七十…  相似文献   

20.
内地-香港间客运联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回归祖国,这一事件的发生,必将进一步促进内地与香港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而旅客往来将是这种联系的客观反映。另一方面,由于京九铁路、广深准高速铁路的建设,香港与内地联系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已逐渐完备。本文对内地与香港间客运联系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以及主要城市间的客源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内地与香港间客运联系发展迅速,年旅客交流量自1980年的846万人增加到目前的7000万人以上,平均年递增率达15%左右,经贸发展是彼此间客运联系发展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属于单因素刺激下的增长类型;增长类型已由80年代的高速增长型转变为90年代中后期的低速增长型;地域联系的“向心性”特征明显,属于近距离空间运输联系类型,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内地与香港间客运联系的主要客源地;铁路是彼此间客运联系的运输方式,承担34的旅客交流份额,其它运输方式所占份额表现出上升趋势;内地主要城市与香港间具有一定的客源潜力,彼此间开行铁路旅客列车将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