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年鉴、全国与河南省气候影响评价等文献,对豫东南区域1949-2011年30次龙卷风的历史记录逐个进行了时空分析和富士达分级:63 a来发生于6、7月的龙卷风占总次数的2/3;20世纪80年代集中发生在1984年和1986年,90年代仅1990、1993年没有发生,21世纪前10 a主要是2005年的3次(均为F1级)。有24个县(市)曾有龙卷风光顾过,发生最多的汝南和潢川曾遭遇过5次龙卷风袭击,其他县(市)分别出现1~4次不等。灾害特征是较低级别的F0和F1等级较多,F2等级较少,但发生的概率和强度等级均高于豫西。  相似文献   

2.
查阅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年鉴、全国与河南省气候影响评价等文献,对豫东南区域1949-2011年30次龙卷风的历史记录逐个进行了时空分析和富士达分级:63a来发生于6、7月份的龙卷风占总次数的2/3;20世纪80年代集中发生在1984、1986两年,90年代仅1990、1993年没有发生,21世纪前10 a主要是2005年的三次(均为F1级)。有24个县(市)曾有龙卷风光顾过,发生最多的汝南和潢川曾遭遇过5次龙卷风袭击,其他县(市)分别出现1~4次不等。灾害特征是较低级别的F0和F1等级较多,F2等级较少,但发生的概率和强度等级均高于豫西。  相似文献   

3.
龙卷风曾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据联合国公布的一份资料称 :全球平均每年发生的龙卷风次数高达 10 0 0次以上 ;美国在 1980~ 1984年的 5年中 ,龙卷风就发生过 45 0 0多次 ;仅在 1947~ 1970年这 2 0多年中 ,全世界就有 74.5万人被龙卷风夺去了生命。我国龙卷风出现频次也较多。如上海市近 3 0多年中 ,龙卷风肆虐达 74次 ;广东湛江地区在 1981年 4月到 5月的 40多天里 ,竟 4次遭龙卷风袭击。面对突如其来的龙卷风 ,难道人类真的就束手无策难逃厄运吗 ?龙卷风 ,又称龙卷 ,是一种破坏力最强的小尺度风暴 ,系自积雨云中下伸的漏斗状云体。龙卷漏…  相似文献   

4.
何京 《湖北气象》2004,(2):33-33
随着旅游热持续升温,外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人们是否想到,外出旅游可能会遭遇一些由气象因素引起的意外灾难,如泥石流、龙卷风等。这些灾难一旦从天而降,如果能巧妙地加以躲避,就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相似文献   

5.
蓝渝 《气象知识》2012,(4):18-19
“电闪雷鸣,风驰电掣,冰雹龙卷肆虐大地。”这些灾难片中的经典镜头早已被人们所熟知,在现实生活中这类天气现象被统称为雷暴天气。  相似文献   

6.
对豫西1949-2008年龙卷风的有关史料调查分析表明:豫西(多丘陵山地)发生龙卷风的概率相对全省较低,富士达分级F0级17次,F1级12次,F2级仅有2次;90年代龙卷风发生较多,主要集中在6-8月,一天之中多出现在下午至傍晚;风力一般都在10级以上,持续时间8-60 min不等,平均25 min.豫西的龙卷风各有2个县(市)发生过4次和3次,7个县(市)发生过2次,11个县(市)发生过1次,其余33个县(市)没有龙卷风的相关记录.在豫西只有相对比较开阔、平坦的地域才可能促生龙卷风.  相似文献   

7.
<正>初春气温异常偏高破纪录全疆3月气温异常偏高,北疆、天山山区和南疆月平均气温分别较常年偏高5.5℃、5.0℃和3.9℃,偏高幅度均居历史同期第一位。塔城、吐鲁番、昌吉等66站月平均气温偏高幅度居历史同期第一位;博乐、乌鲁木齐、阿克苏等17站居第二位;伊宁市、克拉玛依、阿瓦提等18站居第三位。新疆首次遭遇龙卷风7月5日19时25分至45分,位于天山西段的伊犁河谷昭苏县萨尔阔布乡遭遇龙卷风袭击,摧毁房屋、棚圈、电力设施等,并造成多人受伤,牲畜死亡。此次龙卷风是新疆有气象记录以来第一次监测到的接地龙卷风。  相似文献   

8.
马德华 《气象》1980,6(7):31-31
一般人们总认为,无论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龙卷风都是气旋式旋转的,即在北半球呈反时针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而反气旋式龙卷风则非常稀少。但从研究来看,反气旋式龙卷风也可经常发生,而且,反气旋式龙卷风常常还会在气旋式龙卷风的附近形成发展,两者的距离远近不一,远的可相  相似文献   

9.
《气象科技》2010,(3):305-305
全球最为雄心勃勃的龙卷风研究计划VORTEX还有最后两年,将在美国大平原上使用以前没有用过的移动雷达和先进探测设备,出动100多人,对龙卷风进行包围式跟踪。研究人员预计,这次观测试验将有助于改进龙卷风预警与灾害性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自古便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这里气候宜人,山青水秀,风光旖旎,是人类生活和定居的理想之地。  相似文献   

11.
1. 1983年5月6日上午六时,浙江省鄞县球山公社等地突然降了一场“红雨”,雨到之处.“血迹斑斑”。 2.过了五天,即5月11日下午,河南省桐柏县彭庄大队又降了一场“蛙雨”,遍地是随雨落下的幼蛙,最多处每平米竞有蛙90——110只!人们惊恐万分。3.据记载,全世界每百年约有20多次“红雨”,而“蛙雨”也不罕见,1960年8月1日在法国的土伦地区就发生过。 6.由此可见,“蛙雨”则是由龙卷风将多蛙池塘中的水和蛙吸到空中,再输送别处降下来,并没有什么其它的奥秘。 4。为什么会出现怪雨呢?首先足由于去年太阳热能在地球表面分配不均而影响大气环流,出现…  相似文献   

12.
从“9805”钱粮湖农场龙卷风现场地物破坏形态出发,系统绘出了龙卷风的时空分布、强度特征;探讨了该地龙卷强风暴形成的动力和热力因素的独特性;联系历史教训对提高民用建筑抗风力提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决策防御建议。  相似文献   

13.
20 0 4年岁末东南亚海啸把全人类带入痛苦之中。 15万(乃至更多 )的生命在短短的时间内消失了 ,赖以生存的家园没有了。不仅仅满目创痍的灾难让我们目瞪口呆 ,更让我们内心不安的是这场灾难离我们“气象”是那么近。“海啸”离我们有多远 ?气象灾害离我们有多近 ?泰国的气象局长因为这次“海啸”被撤职了 ,尽管泰国是地震与气象在同一个机构 ,这次海啸与气象“无关”。可是我们却轻松不起来。当那天出了台风、龙卷风或大暴雨成灾了 ,我们能说什么 ?想到之一 :未雨绸缪印度洋在过去一个多世纪里都没有发生过大海啸 ,而且印度洋并不是地震的多…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30年龙卷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郑峰  谢海华 《气象科技》2010,38(3):295-299
从3方面总结了龙卷风研究成果:①研究概况,最初的龙卷风灾后调查到开展天气气候特征分析至近年来开展龙卷风本体结构、产生机制的探讨,获得了丰硕成果;②研究方法提高,从事实调查到利用统计方法,从利用台站常规观测资料到运用卫星、多普勒雷达、风廓线仪等非常规资料开展分析,近年数值模式WRF、ARPS等也被用来研究龙卷风,研究的方法手段不断得到改进;③龙卷风研究、预报面临的困难和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5.
1998年4月21日受低空急流和脊后槽前形势的影响,湛江、遂溪、吴川等地先后降了64.4~183.4_的暴雨到大暴雨(图1),并伴有雷雨大风,局部地区还出现龙卷风。这场暴雨缓解了湛江地区的春旱。但龙卷风却给当地造成了一定的损失。据调查,驻湛江市东北部调顺岛上的解放军某部营区在21日15时左右遭到龙卷风袭击,大片树木被拦腰折断,有的连根拔起,营区围墙倒塌200多米,营房门窗被毁坏,农作物受损,幸无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几万元。图121~22日08时雨量图,21日14时地面风场图查历史资料,1951~1997年期间4月下旬湛江市曾出现过5次…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软科学”和“硬科学”呢?简单地说,人们把工程技术称为“硬科学”,把现代管理科学称为“软科学”.举个例子说:电子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的,其中计算机的各种设备部件称为“硬件”,程序系统称为“软件”.“硬科学”与“软科学”就是借用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的名称引申而来的.  相似文献   

17.
1956-2011年黑龙江省龙卷风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富士达—皮尔森强度分类法对1956—2011年黑龙江省229个龙卷风样本进行分类,分析龙卷风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典型龙卷风个例的环流背景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956—2011年黑龙江省龙卷风灾害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20世纪60—80年代龙卷风活动频繁,90年代龙卷风发生频次最少,2001—2011年龙卷风发生频次略增加。龙卷风主要集中发生在夏季,以7月发生最多,且多出现在午后至傍晚。对龙卷风空间分析发现黑龙江省绥化地区是龙卷风多发区,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大气环流特征有关。不稳定的形势场是龙卷风产生的基础,暖湿气流的输送和冷暖空气的强对流运动为龙卷风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风水”之谜人们把宅地、墓地等选址的自然环境通话称为‘风水”.数千年以来,世界很多国家都流行“风水”能带来祝福种种之说.我国的风水江也出远流长,并有很多光怪陆离的故事.我国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大兴风水术.《魏书·管轮传》中说:“带随军西行,过勿后俭墓...  相似文献   

19.
台湾遭遇破坏力超过“莫拉克”的台风,已是50年前的事了。当“莫拉克”于2009年8月4日凌晨在太平洋西北洋面上生成时,人们只是将它当作每年吹袭太平洋西北沿岸的20余个热带风暴之一.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 人们常说:“飞禽莫如鸽,走兽莫如兔”。家兔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易于消化,是肉类中的佳品。在西方国家,家兔肉被称为“美容肉”。因此,兔肉的消费量在不断地增长,消费对象和销售范围也在逐渐扩大。高产低耗是家兔业饲养的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