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地图》2005,(6):9-9
2005年10月15日,建设历时半个世纪的青藏铁路全线贯通。青藏铁路从西宁至拉萨全长1956千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完工的青藏铁路将于2006年7月1日试运行,2007年7月1日全线正式运营。今后五年,国家还将建设拉萨到日喀则、林芝等地的青藏铁路延伸工程。  相似文献   

2.
铁路GIS空间数据库的设计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铁路行业的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分析铁路空间数据库所包含的内容,阐述铁路GIS空间数据库层次结构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
铁路工务段设备是铁路运输基础,工务设备管理的质量不仅影响铁路运输效率,而且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而既有铁路复测工作是工务设备管理工作中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工作。离开真实的、科学的铁路工务设备的测量、调查就无从谈起对工务设备的科学管理。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以及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突飞猛进,都要求及时更新铁路设备技术资料以适应铁路发展的需求。同时,线路复测工作同样为铁路电务、机务、运输、基建等部门提供科学的完整的技术资料。铁路经过连续6次大面积提速,在主要铁路干线上行车速度有的达到200km/h,沿用传统的钢尺丈量线路里程.  相似文献   

4.
以网络地理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地图为载体,以铁路业务数据为核心,通过铁路线示意图、二维地图、三维场景三张图,从一维、二维、三维及多维联动,多角度、全方位展示全国铁路要素信息,为铁路运输、生产指挥和安全管理提供了详细的信息支持,并结合Web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为铁路调度、救援决策等提供可靠依据。从数据结构、系统架构、功能设计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并开发了全国铁路综合应用平台。  相似文献   

5.
铁路信息化和数据标准化对铁路用地信息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源空间信息集成技术是集成各种铁路空间数据、实现铁路用地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本文根据铁路用地空间数据的来源和组成,针对数据的多源、多尺度、动态等特点,提出了基于元数据驱动的铁路用地空间数据集成技术框架,设计了三层分布式C/S铁路用地信息系统结构,所构建的"武汉铁路局铁路用地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已取得理想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机载LiDAR铁路测绘关键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机载LiDAR点云数据提供的铁路地物形状特征与影像的灰度、光谱、纹理等信息进行了匹配、融合,对铁路专题要素信息的自动提取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根据不同地物的特征提出了相应的自动提取方法,实现了对轨道及铁路附属设施要素的自动识别与提取,并在郑州铁路局进行了规模化应用,显著提升了铁路测绘的自动化水平,为既有铁路测绘和地理信息数据快速更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7.
遥感技术是铁路勘测的一种有效手段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卓宝熙一、概述铁路勘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是实现铁路勘测设计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政策。遥感技术在我国铁路勘测中的应用始于50年代中期。不过当时通称航空勘测技术,其内容包括:利用航空像片(以下简称航片)编制地...  相似文献   

8.
陈潮  方华 《地图》2003,(2):10-23
铁路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总结。自1876年中国大地出现第一条铁路起,中国的铁路建设与中华民族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中国的铁路发展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  相似文献   

9.
在铁路地理信息平台总体方案的基础上,以高速铁路为试点,研究建设高速铁路GIS平台。通过建设高速铁路专业专用地理信息数据,为铁路相关业务系统提供一种获取铁路专业专用地理信息数据的解决方案。同时,通过高速铁路GIS平台与业务系统的交互,进一步验证铁路地理信息平台总体方案中与铁路业务系统信息交互方案的可行性。文中给出了平台的逻辑架构设计、功能设计和空间数据组织模型设计,并简要介绍了平台实现过程中采用的3个关键技术。最后结合国内某高速铁路,实现了该平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既有铁路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为禄  李光伟 《北京测绘》1996,(4):28-31,34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影响山区铁路正常运营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本文论述了利用航空遥感、地理信息系统进行铁路地质灾害调查和建立灾害信息系统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并以宝鸡至天水铁路为研究区,讨论了灾害数据库的建库流程、灾害查询、灾害分析模型以及灾害制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利用WebGIS技术建立铁路工务地理信息系统的方法及实现的功能.系统的建立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铁路工务信息的共享,提高了铁路工务部门日常工作的信息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左弦 《地图》2010,(1):26-32,I0001,I0002,37
从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中国人自主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通至今,中国铁路整整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从支离破碎的铁路线路到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从"一趟下来满脸灰"的蒸汽机车到内燃、电力机车的三级跳,从平均时速只有43公里到350公里,中国铁路正在让速度变得更快,让家乡变得更近,让生活变得更好。  相似文献   

13.
宝鸡至天水铁路工程地质环境遥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鸡至天水铁路是亚欧大陆桥的卡脖子地段, 该段“铁路盲肠”的疏通是提高大陆桥运能的关键。本文主要介绍应用遥感技术对该线路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进行判释调查, 并通过地质灾害分布及发育强度的统计, 进而对导致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和对该地区工程地质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 为宝天铁路第二条线路建设及铁路病害的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铁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李文志(铁道部专业设计院,北京,100020)一、前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不断加强,各个部门和行业都在围绕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上进行不断探索。铁路土地管理信息系统正是顺应这种潮...  相似文献   

15.
长大铁路隧道工程采用多工点并行同向或反向掘进等复杂施工组织策略,导致数字孪生三维模型时空分布稀疏、时空重叠度大,已有的时空索引针对连续均匀时空分布特征,难以满足时间、里程、语义多维度高效检索需要,制约了数字孪生应用的实时虚实互馈效率。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铁路隧道数字孪生模型的多维度高效时空索引方法,设计了时间、里程、语义多维度关联的铁路隧道三维瓦片数据结构,建立了全局最优解约束的有向包围空间纠偏机制,实现了铁路隧道线路-瓦片-构件多粒度时空索引。利用典型长大铁路隧道孪生模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时间、里程、语义多维度混合检索时间平均值为135.44 ms,与现有典型时空索引对比,提升了三维空间单一维度与时间-里程混合维度的检索效率,可有效支撑铁路隧道数字孪生三维模型高效时空检索及高性能可视化分析等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从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中国人自主设计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开通至今,中国铁路整整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漫长历程。从支离破碎的铁路线路到四通八达的运输网络,从"一趟下来满脸灰"的蒸汽机车到内燃、电力机车的三级跳,从平均时速只有43公里到350公里,中国铁路正在让速度变得更快,让家乡变得更近,让生活变得更好。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随着矿区的发展,在铁路下采煤日渐增多,矿井下煤层开采后,造成铁路下沉变形严重,危及正常行车与安全。为研究地下煤层开采后铁路路基和线路沉陷的变化规律,给铁路整修提供可靠的资料和沉降参数,这就需要在沉陷区的铁路上建立观测点,对铁路进行沉降观测与研究。浚鹤铁路DKO 000~DK2 800段受鹤壁煤电公司八矿铁路下采煤的影响发生下沉变形,目前最大下沉值达2.5米,铁路的轨距、水平频繁超限,严重晕影响了行车安全。为此,笔对该段线路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周期进行了沉降观测。下面就沉降观测在施工中的应用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GPS-RTK技术应用于铁路测量是外业勘测的一项重大技术革命,其应用及开发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实时动态(RTK)定位技术在铁路测量中蕴含着巨大的技术潜力,本文分析了实时动态测量(RTK)的原理、作业模式及其在铁路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陈绍光 《测绘工程》1999,8(3):68-72
根据我国既有铁路测量状况,阐述既有铁路航测的作业流程,技术特点,以及其测量成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铁路设计方法无法快速展示铁路设计的三维效果,本文研究出了一种利用铁路设计数据快速动态建立铁路三维模型的方法,即在构建条带状三维大场景的基础上,使用Skyline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构建了三维铁路模型,并对铁路沿线地形进行填挖操作,达到铁路模型与地形的无缝衔接,从而实现铁路三维动态可视化过程。该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铁路设计成果三维展现方式,对铁路规划设计和辅助决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