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综述了养殖比目鱼生殖及其调控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雌鱼卵巢发育及其外源激素和光温调控,雄鱼精巢发育及其外源激素和光温调控,性别分化的温度决定机制,早期性别鉴定方法等.旨在为我国比目鱼的养殖和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海洋是个又深又广阔的世界,因此,动物的活动范围很大。它们要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维持生存,繁殖后一代,就需有各种变异来适应环境。随着生活条件的不同,经过各种变异,形成了极复杂的品种。●眼睛移位的比目鱼海底躺卧,眼鼻搬在一边的比目鱼是我们常见的鱼,都是一边一只眼睛一个鼻孔,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形体构造和颜色都是两边对称的。但是比目鱼却很特殊,它的眼睛、鼻孔都  相似文献   

3.
据近日农业部黄渤海区渔业指挥部的统计表明,1994年1~6月份北方3省1市的水产品总产量普遍增产增收,截止6月底总产量达到190余万吨,比1993年同期增产30.6%。海洋捕捞产量为121.9万余吨,增产21.5%。其中,各地水产品增长幅度为:山东22.9%;河北1.6%;辽宁21.2%;天津41.9%。其中增产幅度大的品种为:鲐鱼、带鱼、比目鱼、梭鱼、(鳀)鱼、鹰爪虾等。  相似文献   

4.
比目鱼体色异常的机理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正常的比目鱼 ,有眼面呈褐色或棕褐色 ,无眼面呈白色。但是 ,在自然界和人工养殖的鲆鲽中常大量出现体色异常的个体。这些鱼售价低 ,放流时易被敌害捕食 ,成活率低 ,是比目鱼养殖中的主要难题之一 ,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并进行了深入地研究。1体色异常的形态特征据Seikai1985年报道 ,比目鱼的体色异常主要有3种情况 :一是有眼面出现白斑即色素减少症 ,称为拟白化或白化症 ;二是无眼面出现黑斑即色素增加症 ;三是两面均有色素 ,称为双色症。依白化的形态和面积 ,拟白化又分为8种类型。Roberts1971年的研究表明 ,鲽…  相似文献   

5.
在古人眼中,比目鱼和比翼鸟都是夫妻恩爱的象征,这便有了"鹣鲽情深"这成语。如今,人们知道比翼鸟只是一个传说,比目鱼却是一种真实的存在。那么,真实的比目鱼真能当得"情深"二字吗?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第一艘导弹核潜艇是美国建造的“大比目鱼”号。该艇于1957年开工建造,1960年下水,1965年改为攻击型潜艇,现已编入后备役。  相似文献   

7.
比目鱼     
正比目鱼是海洋鱼类中的一大类,包括鲆科、鲽科、鳎科。比目鱼体型多呈现为椭圆形,它们与其他鱼类最明显的区别就是眼睛长在身体的同一侧,故由此得名。比目鱼眼睛奇特的生长位置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刚孵化出来的小比目鱼的眼睛也是生在身体两边的,随着其不断生长发育,在它长到大约3厘米长的时候,眼睛就开始"搬家",一侧的眼睛向头的上方移动,渐渐地越过头的上缘移到另一侧,直到接近另一只眼睛时才停止。比目鱼通常生活在泥沙质  相似文献   

8.
比目鱼不比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目鱼是鲽形目鱼类的统称。它们体甚侧扁,成鱼身体左右不对称,两眼位于头的一侧,口、牙、偶鳍均不对称。无眼的一侧通常无色素。比目鱼无鳔,以蠕虫、甲壳类等动物为食。在生物分类学上,比目鱼属辐鳍鱼纲,鲽形目。  相似文献   

9.
福建沿海牙鲆池塘养殖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T.&S.)属鲽形目 ,鲆科 ,牙鲆属。南方俗称左口鱼、皇帝鱼、比目鱼 ,其肉质鲜美 ,营养丰富 ,为大型名贵海产鱼类 ,经济价值很高 ,是我国主要养殖品种之一。近几年牙鲆养殖在福建方兴未艾 ,但还存在许多问题 ,如夏季水温过高难以度夏 ,而利用地下水进行工厂化养殖投资大、成本高 ,经济效益不理想。因此 ,作者于1998年利用深水沙质底池塘进行牙鲆养殖试验 ,成功解决度夏问题 ,取得了满意结果。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选择福建省莆田县南日岛垦区内池塘一个 ,面积6.7ha ,南北…  相似文献   

10.
牙鲆鱼白化病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伟  侯林  姚锋  高岩  吕红丽 《海洋科学》2004,28(6):60-65
牙鲆鱼(Paralichthys olivaceus)在我国俗称比目鱼、偏口,属于鲽形目,鲽总科,鲆科,牙鲆属。该鱼肉细嫩、口感好、营养高,在我国是一种很受欢迎的经济鱼类。分布于干岛群岛至香港之间,我国的渤海、黄海、东海、日本沿海、朝鲜半岛西岸均有分布。牙鲆是冷水性、底栖、肉食性经济鱼类,也是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在国外,日本最早于50年代就开始进行牙鲆人  相似文献   

11.
在浩瀚深邃的大海里,居住着近20万种海洋“居民”。我国海域辽阔,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个海区,孕育着丰富的海洋动物资源。海洋环境是十分复杂的,海水有深有浅,压力大小又各不相同,因而生活在海洋中的“居民”也就长得千姿百态,运动方式也各有特点,有长着“翅膀”的飞鱼能腾空而起,在空中滑翔;满身长着硬刺的刺鲀鱼会腹面朝上,在水中漂浮;身着艳丽服装的蝴蝶鱼在珊瑚礁上翩翩起舞; 两眼长在一边的比目鱼静卧在海地养神;还有那花朵般的海葵、驼着背的对虾、会放“烟雾”的乌贼、敢抛出肚肠的海参……在一望无垠的海洋中还生活着个体较大的“居民”——鲸、聪明的  相似文献   

12.
故乡岸边浅海有一片坦荡荡的沙塘子。每逢夏季,一群歪鼻子斜眼扁身体的比目鱼,便携儿带女,来到这里静卧恬憩。一天中午,伯伯家的五哥邀我到沙塘子潜水叉比目鱼。我俩来到岸边,戴上潜水镜,手握一把短柄鱼叉,扑通跳入海中。我俩分头在水面慢悠悠地游着,头扎入水中,透过潜水镜搜索比目鱼,一旦发现猎物,便一个鹞子翻身,扎入水底,举叉刺将下来。  相似文献   

13.
黄渤海区的比目鱼类Pleuronectiformes种类颇多,据记载有20多种,特别以鲽科Pleuronectidae鱼类最多;产量甚高、曾达到2万吨左右。因此对比目鱼类的基础生物学作系统的调查研究,无论对生产上、尤其是开展增殖;还是理论上、为研究数量变动提供某些依据,都是有益的。本文即属这类调查研究的一个专题。 关于比目鱼类的消化器官和食性的调查研究,国外已有过许多报导,国内对  相似文献   

14.
鲽科(Pleuronectidae)鱼类的双眼通常偏在鱼体的右侧、称顺位;可是,该科有些种属的个体,出现双眼向左侧偏转的现象,称逆位。侧面逆位(reversal of sides)系指比目鱼类的眼球及有色侧面等移向顺位个体的相对侧面。有关比目鱼类的侧面逆位现象,在鲽属Pleuronectes、庸鲽属Hippoglossus、川鲽属Platichthys和北美牙鲆Parali-chthys californicus等种属中的出现,国外已有报导。但是,在赫氏高眼鲽Cleisthencsherzensteini(Schmidt)及我国其他比目鱼类的这种情况,尚不多见。  相似文献   

15.
黄渤海比目鱼类的氨基酸分析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目鱼类在黄、渤海渔业中历来占有一定比重,但由于捕捞过度,产量逐年下降。如今,大力发展海水鱼类的增养殖事业已提到议事日程。为了对遴选鱼种提供更广泛的科学依据,我们拟在过去有关生物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再从生化方面提供比目鱼类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资料,并作一些初步分析。现将主要结果简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窦硕增 《海洋科学》2000,24(4):55-55
鱼类早期死亡动态及资源补充机制研究已成为全球研究热点。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北海鳕、鲱、比目鱼等优势资源种类为代表,系统研究捕食-被捕食、繁殖、浮游生物群落动态等生物过程对北海鱼类资源补充的调控;美国NOAA则组织大型课题如ABREOPEN对北美典型海湾、湖泊的生物过程及物理过程对鱼类资源补充的影响的研究。一些大型的全球性项目如GIOBEC及LMEs等亦把鱼类补充列为重要的研究内容。1993年在荷兰举办了以世界比目鱼补充机制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系统探讨了比目鱼类补充机制研究的理论框架。总之,世界上鱼类补充机制的研…  相似文献   

17.
今年3月12日,在纽芬兰附近的国际水域,加拿大西班牙两国因格陵兰大比目鱼捕捞配额问题意见不一,从而引发了加拿大炮艇向西班牙渔船开火,紧接着西班牙出动两艘军舰驶向出事海域的事件,很容易让人们联想到,1994年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海洋资源权益竞争事件,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8.
鲽科(Pleuronectidae)鱼类的双眼通常偏在鱼体的右侧、称顺位;可是,该科有些种属的个体,出现双眼向左侧偏转的现象,称逆位。侧面逆位(reversal of sides)系指比目鱼类的眼球及有色侧面等移向顺位个体的相对侧面。有关比目鱼类的侧面逆位现象,在鲽属Pleuroneetes、  相似文献   

19.
鱼类的五官     
鱼的眼睛从鱼的眼睛和体长的比例来看,鱼眼比其他动物眼睛显得大。那么,鱼的眼睛构造又如何呢?我们可以拿照相机来说明。鱼眼的水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而眼内视网膜则相当于感光胶卷,物体光线通过水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而产生视觉。有的鱼眼睛很小,甚至消失。也有的鱼眼大如望远镜。鱼眼的大小和它日常所接触的光线很有关系。生活于水的上层或中层的鱼,它们都有正常的眼睛,如鲤鱼、鲫鱼、黄鱼等鱼类。而生活在300~1500米深处的鱼类,因这里的光线极弱,一般眼睛都比较大,大眼鲷鱼  相似文献   

20.
2016年11月至2020年7月在南海海域采集管眼鱼6尾,经形态特征鉴定为月鱼目、鞭尾鱼科、鞭尾鱼属(Stylephorus)、鞭尾鱼(Stylephorus chordates)。鞭尾鱼主要鉴别特征为:体长,侧扁。眼大,呈望远镜状,朝前或朝上。吻小,管状,口有特别大的伸缩能力。背鳍从颈背部延伸至尾鳍基部。尾鳍分明显的上叶和下叶,下叶2鳍条极度延长。鞭尾鱼在南海海域的发现是该科、该属、该种鱼类在中国海域的首次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