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0 毫秒
1.
本文利用模糊模式识别的直接方法处理了1975年海城7.3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1989年大同6.1级地震前震中及其周围地区的短水准观测资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方法具有排除干扰和提取地震异常的功能,且物理意义清楚,计算简便,可以作为观测数据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用模糊识别对唐山和大同地震前短水准异常分析后,发现震中位于高异常从属度区附近,且前兆异常的出现与地震活动异常有良好的相关性,震前还有明显的异常频次峰值。  相似文献   

2.
在地震综合信息量的基础上,改进了地震前兆异常的出现概率的计算方法,得到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利用"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思想对每一异常事件进行综合评估.考虑到异常的可靠性、有效性、显著性及相互关联性,给予不同的权重,以每一异常事件的最可能发震时间来估算异常出现的概率,计算了澜沧-耿马地震的地震前兆综合加权信息量,并对这种信息量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华北地区17 个台站25 套倾斜仪10 年以上的资料,统一用调和分析、卡尔曼滤波和周期滤波方法进行全面系统处理,提取异常信息,统计分析与该地区MS5 级以上地震的关系,并对这几种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是:地倾斜固体潮M2 波γ因子异常与地震的对应率为57% ,R=0.40;调和分析残差异常对应率为41% ,R= 0.25;由卡尔曼滤波方法识别的异常与地震的对应率为15% ,R= 0.11;周期滤波方法识别的异常与地震对应率为59% ,R= 0.51。建立了地形变预报地震的综合模型,异常信度在空间上的分布呈同心圆状,地震通常发生在信度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离层层析成像技术(CIT)研究日本、苏门答腊岛、中国台湾、新疆地区上空不同震级地震前后的电离层三维分布。利用异常探测方法对反演出的电子密度值进行探测并用统计学方法统计地震电离层异常规律,结论如下: 1)在地震前几天或者前几个小时出现电离层明显异常,尤其是在地震前1~2 d震中附近,排除太阳活动和地球磁场影响,初步认为该异常与地震有关|2)电离层电子密度出现异常区域一般涵盖震中区域,与震中位置有少量偏移,而且离震中区域越近,电离层异常变化越大|3)未发现正、负异常的比例与地震之间有明确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GM模型对短边测距资料进行了处理并识别异常,发现在绝大多数中强地震前,如1989年大同6.1级地震,1991年大同5.8级地震,1991年唐山4.8级、5.1级地震,1995年唐山古冶5.0级地震,1996年包头6.4级地震,1998年张北6.2级地震前,均有比较明显的异常显示.对所建模型的精度进行了检验,证明这一方法识别异常可靠,可用于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6.
乌什台两次地震钻孔应变异常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3年2月24日至12月1日先后在伽师和昭苏县境内发生了Ms6.8与Ms6.0两次地震,新疆乌什台距两次地震震中200多千米,震前钻孔应变仪均记录到异常。其异常的不同点是;伽师地震前有趋势异常,昭苏地震前则无;伽师地震的应变异常量级大于昭苏地震异常一个数量级;伽师地震异常类型齐全(趋势、短期、临震异常、指数型异常),昭苏地震只有短期和临震异常。其异常的相同点是:短期异常形态、应变性质、异常出现时间基本相当;临震异常的出现时间及波动性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7.
在各种地形变的异常中,有些异常不能只归属于一次地震,而是一组地震的共同反映,我们称之为”地震组异常”。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华北和西南地区三组强震的地形变异常。地震组的地形变异常曲基本特征是:异常的时间跨度大,分布范围广,群体出现。异常的种类有两种:一种是速率异常,另一种是形态异常。地震组的地形变异常,可以作为地震组预测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2020-07-12河北唐山M5.1地震的发震时间、强度、震中位置均满足2020-05-22全国电磁年中会商会电磁学科2020年下半年度全国预测意见。地震发生前,电磁学科组依据中国地震局《地震电磁分析预测技术方法工作手册》和《地震电磁分析预报方法清单》对中国大陆华北地区电磁台站的数据进行异常梳理,发现首都圈台站电磁存在地磁日变化、谐波振幅比、地电场等多项异常。震前异常综合预测意见与实发地震基本一致,2016~2019年地震电磁学科预测指标体系建设工作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9.
1987年1月24日新疆鸟什东北发生了6.4级地震。震前,我们主要根据RZB-1型压容式钻孔计观测到的前兆异常,进行了预报。本文主要介绍了6.4级地震中、短、临前兆异常特征、预报思路方法;同时,就迭加前兆异常、异常量级、单台预报地震三要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用卡尔曼滤波法分析汶川Ms8.0地震TEC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汶川Ms8.0地震前的TEC数据用卡尔曼滤波法进行异常检测,分析了TEC异常的可信性以及地震激发TEC异常的可能机制,确认地震前第3天(5月9日)和第2天(5月10日)的显著TEC异常与地震临近有关,可以作为地震电离层前兆信息之一。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断层形变异常的地震判别不确定性问题,以发生于青藏块体东北缘的3次典型中强地震为例,研究了地震前断层形变异常特征和相应时期与之关联的外部构造区域的地震活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如果区域断层形变异常满足地震发生前的异常特征判据,并且相应时期与之关联的外部构造区域地震活跃背景情况下,其反映地震的概率较大;否则反映无震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国家地磁台网中心产出的观测资料,研究中国大陆地区2013~2022年共10 a时间尺度的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5级以上地震的关系。结果表明,地磁低点位移异常与5级以上地震之间具有较好的关联性,地磁低点位移异常出现后2个月内,其异常分界线300 km内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较大。2013~2022年中国大陆地区共发生5级以上地震160次,异常对应率为32.4%,虚报率为67.5%,漏报率为48.1%,地震预测率为55.0%;46次地震前出现1次低点位移异常,42次地震前出现2次及以上异常。将地震前的多条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叠加到同一底图上,会形成1个或多个交汇区域,地震往往发生在低点位移分界线交汇区域。综合活动构造断裂分布、历史大地震情况、中长期预测强震潜在危险区及年度全国地震危险区等进一步研判发震区域,可大幅缩小地磁低点位移预测地震发生地点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方法重构并提取山西断裂带跨断层形变监测高频平稳信号和低频趋势信号。基于高频平稳信号分析地震前兆异常及其表现形式,结果表明,在山西断裂带及邻近地区中强地震前部分跨断层测段出现明显异常;强震前山西断裂带跨断层异常测点数量多、分布广、距离震中较远,中强地震前异常测点多集中在震中附近。基于低频趋势信号分析断层形变时空分布特征表明,山西断裂带断层以继承性正断运动为主,断层分时分段差异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若干震例中震前热异常与强震时空关系的统计和气象卫星热红外遥感技术的分析为基础,论证了地震遥感预报地震的可行性。提出的基本方法包括地震与震前增温异常关系的分析、研究区温度背景分析、大气校正和监测预报四个步骤。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在临汾地区的初步应用,讨论了影响因素和震前热异常的成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预估方法对河北省易县台1985年地倾斜资料进行了预估计算,发现1985年10月5日发生在唐山老震区沙河驿M_L=5.3级地震震前异常确实存在。从而,证实了运用预估方法监测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性,但应在今后实践中进一步完善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应用模糊识别方法对重复流动重力北京测网和张家口测线自1987年以来的观测结果进行异常模糊识别,分析了测网附近的中强地震前后从属函数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几次中强地震前,从属函数均有较明显的异常,模糊识别方法不失为异常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2013-05-18黄海海域发生M5.1地震。通过对荣成地震台CZB-Ⅱ竖直摆钻孔倾斜仪观测资料进行多种常规方法和小波分析方法的分析,发现震前存在短临异常。本文描述了倾斜仪观测资料不同分析方法的异常表现形态,旨在为以后地震前及时发现异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中的方法分析了鲁南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异常,发现在苍山ML5.6级地震前,鲁南地区23个月无ML≥2.5级地震;在1985年6月新泰ML4.1级地震以后,ML≥3.0级地震主要集中在新泰苍山莒县之间的三角地带;1974年以后沿苍尼断裂的ML≥3.0级地震都发生在5.6级地震震中附近。地震应变能释放自198年以后出现较明显的加速过程;b值、地震活动度S值、最大震级缺震曲线均出现低值异常。  相似文献   

19.
强震前重力场等位面二次偏微商异常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北京平谷台 1971~ 1977年获得的重力位 2次偏微商曲率值 K进行处理 ,消除降雨等噪声对观测值的影响 ,得到较真实的重力等位面弯曲变化值 KS。分析研究的结果表明 ,1975年 2月 4日海城 7.3级地震、1976年 7月 2 8日唐山 7.8级地震、1976年 11月 15日宁河 6 .9级地震、1977年 5月 12日宁河 6 .5级地震前 ,曲率值 KS均有明显的震前异常出现。在此基础上进行定量分析处理 ,求得各次地震前 KS值的真正异常变化量△ KS,并运用近似积分法求得异常面积与地震震级之间的关系 ,初步建立了预报方程 ,从而为单台重力异常预报不同距离发生的地震震级提供一种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2017年新疆精河6.6级地震为例,通过收集震中周围不同方位、不同距离地磁台站的连续波形数据,基于帕金森矢量方法及其改进方法,计算每个台站在不同频段的帕金森矢量方位角异常,并分别将同一频段多个台站的异常结果叠加,提取和分析地震前震中周围台站地磁的短周期变化异常特征。结果表明,震前震中周围地磁异常时、空特征明显,均显示短临异常,通过异常综合叠加分析可以较好地估计震中方位。该研究结果对短临地震预报及防震减灾等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