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静压单桩挤土位移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鹿群  龚晓南  崔武文  张克平  许明辉 《岩土力学》2007,28(11):2426-2430
在大型通用软件ANSYS平台上,对静力压桩的连续贯入全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并对静压单桩的挤土位移进行详细地分析,给出了桩土模量比、桩土间摩擦系数、土体泊松比对挤土位移场的影响规律。利用位移贯入法使桩体贯入,考虑了弹塑性本构关系、自重应力场、大变形和桩-土滑动摩擦等复杂问题,更符合静力压桩的实际,具有仿真效果。  相似文献   

2.
饱和成层地基中静压单桩挤土效应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鹿群  龚晓南  崔武文  王建良 《岩土力学》2008,29(11):3017-3020
针对实际工程中成层土情况中静压桩存在的问题,在ANSYS平台上,应用位移贯入法对静力压桩的连续贯入的全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详细对比了在均质土和成层土中静力压桩产生的位移场和应力场。指出软硬土层交界处土体位移加 大,土中挤压应力剧变,出现应力间断。实际工程中,挤压应力间断使已压入桩的侧向受力剧变,导致桩体易开裂、弯折。这里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考虑大变形的静力压桩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力压桩过程是一种稳态贯入过程。该过程使得桩周附近区域的土体产生较大挤压作用,并出现了较大变形,因而基于传统小变形的有限元分析与真实的贯入过程有着较大的误差。基于更新的拉格朗日列式法,分析压桩时产生的大变形,引入桩-土界面间的接触作用,桩周土体采用Mohr-Coulomb模型,并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数值分析,较好地实现了静力压桩过程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4.
上海软土地区静力压桩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目前桩基设计规范对压桩施工过程中的桩身结构强度验算,尚未做出明确的规定,本文围绕这一问题讨论了以下问题:(1)进入持力层不同深度对压桩阻力的影响;(2)用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预估压桩阻力;(3)压桩施工过程中桩身结构强度的验算。  相似文献   

5.
饱和软黏土中足尺静压桩挤土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周火垚  施建勇 《岩土力学》2009,30(11):3291-3296
饱和软黏土地基中静压桩挤土效应是岩土工程中常见的问题。监测土体侧向位移、孔隙压力、地面隆起随压桩过程变化的规律是很多研究者希望实施的计划。在饱和软黏土地基中进行了3根足尺静压桩的压入试验,重点监测了沉桩时的侧向位移随深度和距桩轴不同距离、地面隆起量随桩的贯入深度和距桩轴不同距离、孔隙压力随桩的贯入深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超静孔隙水压力最大值沿径向和深度的变化特性。由测试结果可知,最大的侧向位移发生在距地表0.75L附近,地面隆起从桩贯入开始迅速发展,并在桩压入到6 m左右时达到最大值,测点处超静孔压增量的最大值发生在桩端到达该点所在水平面时,而超孔压的最大值沿径向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6.
桩-土滑动摩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5,他引:25  
张明义  邓安福 《岩土力学》2002,23(2):246-249
静力压入桩贯入地基时,桩侧表面与土之间产生滑动摩擦。通过在改进的仪器上进行的室内试验,研究了桩-土滑动摩擦及其时效性,为静压桩沉桩过程的数值模拟和承载力分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利用标贯击数估算静压桩的沉桩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最易获得的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估算静力压入桩的沉桩阻力,提出了经验公式。对桩端阻力、桩侧阻力在土层中的变化等计算的细节问题进行了讨论,并编制了计算结果可视化的程序。2个工程实例的计算结果表明,用标贯锤击数估算静压桩沉桩阻力的方法是可行的,计算出的压桩力满足工程精度要求,可以方便的用于判断沉桩可能性、估算承载力、选择沉桩设备等。  相似文献   

8.
沉桩挤土效应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通过在软粘土中静力压入单桩和双桩的模型试验, 研究了沉桩挤土效应, 获得了沉桩过程中土体位移随水平和深度方向变化的规律, 并对压入单桩与双桩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静压压桩具有低噪声、无振动、工期短、单桩承载力质量可靠等特点,但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挤土效应,对周围的工程地质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诸如使桩周围土体产生相当大的竖直隆起和水平位移,使邻近已压入的桩产生上浮,桩位偏移等。通过分析河(海)相、土台阶地及冲洪阶地的地基特点,对静力压桩时挤土效应及其施工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总结,指出河(海)相沉积的阶地和土台阶的挤土效应影响量较小,冲洪阶地的静力压桩的挤土效应影响程度较严重,并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今后该地区静力压桩的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层状地基静压桩贯入过程机理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在多层软粘土地基中静力压入单桩的室内模型试验,对模型桩在整个沉桩过程中压桩力、桩动端阻力及桩动侧阻力随桩贯入深度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获得了桩在贯入不同土层分界面时阻力的变化规律以及桩周土体应力的分布特征。并对开口管桩和闭口管桩贯入试验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不同桩端形式桩在贯入过程中桩动侧摩阻力的发展规律,以及分层土体中开口管桩贯入过程中土塞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粘性土中沉桩时,压桩阻力主要来自桩端向下穿越土体产生的端阻力,而侧摩阻力较小;由于桩侧水平应力的释放使得同一深度点上的动摩阻力随着桩的下沉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出现摩擦疲劳。  相似文献   

11.
陈建斌  周立运 《岩土力学》2007,28(8):1733-1738
采用“现场沉桩试验、室内桩基模型试验、现场沉桩实例验证”的技术路线,通过对16根桩的动测试验结果的全面介绍和分析,揭示了打桩过程中桩身拉应力的分布规律,即桩身最大拉应力通常发生在桩的上部,特别是打桩初期,桩尖位于软土层或桩周为软土地基时,桩身最大拉应力点发生在距桩顶1/4l(l为桩长)附近,拉应力占同点压应力的50 %左右,这是桩身产生垂直桩轴线方向横向裂缝乃至发生桩身断裂现象的根源。试验亦表明,采用碟簧桩帽沉桩能有效地减小锤击拉应力,克服了采用老式桩帽辅助沉桩时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桩身拉应力过大而造成桩身断裂这一缺陷,控制实测拉应力在允许拉应力(5 MPa)范围之内,以确保沉桩桩身完整,这是防治桩身拉裂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贺雷  张洋  马山青 《岩土力学》2020,41(11):3740-3747
静压沉桩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使得桩周土及邻近的地下电缆隧道产生扰动变形,如果变形过大,可能破坏隧道的防水结构,造成隧道渗漏水,严重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及安全。在圆柱孔扩张理论及基床系数法的基础上,研究了饱和软土地区静压沉桩作用下周边地层及邻近既有电缆隧道应力及水平位移的理论计算方法;考虑群桩效应,推导了单排群桩施工造成邻近既有电缆隧道水平位移的理论计算方法,并研究了群桩效应影响系数的取值范围;最后,开展了实际工程的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方便计算出单桩及单排群桩施工造成的邻近既有电缆隧道的水平位移,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性良好。研究可为有邻近桩基施工时电缆隧道的扰动预测及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抗拔桩后注浆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抗拔桩后注浆技术的基本原理、实施方法、效果分析及承载力计算模式。通过工程实例说明抗拔桩后注浆技术能提高单桩抗拔承载力,降低施工难度和改善成桩质量,缩短工期,节省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4.
现浇薄壁管桩是一种处理大面积软土地基的专利技术,研究历史相对较短。结合现浇薄壁管桩在盐通高速公路及上海北环高速公路中的应用,通过现场试验对现浇薄壁管桩沉桩拔管速度、混凝土材料塌落度、沉桩过程对场地土性影响及沉桩挤土效应进行的研究,得出了优化的工艺技术参数;沉桩观测表明,现浇薄壁管桩存在一定的挤土效应,但在目前的设计间距下不会对邻桩构成影响,该研究成果对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储罐勘察、设计、施工资料和桩静载荷试验结果的分析,找出了该储罐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的原因,提出了桩基处理方案,指出在桩基设计、施工等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应用高应变动力试桩法确定桩端土的极限承载力是动力触探领域中的一种好方法.运用高应变动力试桩法,可以获得桩在打入过程中的每一锤击下的桩端阻力,即桩端土对桩的端承力.用该力除以桩端的横截面积,即可求得桩端土的极限承载力.结合每一锤的贯入度(或每一锤时桩的入土深度),还可获得桩端土承载力随深度连续变化的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7.
CFS桩处理软弱地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彬  王钊  崔红军  黄涛 《岩土力学》2004,25(3):464-468
介绍了一种新兴的地基处理技术--水泥粉煤灰钢渣桩(CFS)。采用现场大面积堆放钢坯的方式,模拟研究了CFS桩复合地基工作期间的承载特性,得出了堆载条件下基底的最终沉降量、桩间土体深层水平位移及竖向附加应力分布、临近的人工挖孔桩水平位移及其桩体前(后)附加应力变化等规律,探讨了堆载作用下CFS桩复合地基-临近桩体的共同作用机理。此外,研究了CFS桩施工所引起的环境效应,得出了CFS桩成桩过程中地基土侧向附加应力在水平、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及A,B试验区受桩体施工影响的地面隆起量。  相似文献   

18.
动力打桩一维波动方程的改进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润  禚瑞花  闫澍旺  林源 《岩土力学》2004,25(Z2):383-387
对桩的可打入性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测是打桩施工的关键环节,同时也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进度与成败.近年来,在海洋工程和港口工程中都出现了大直径、超长桩,由于这种桩的重量大对桩的可打入性有显著影响,考虑桩身自重和桩周土阻力,对打桩分析的一维应力波动方程进行改进、推导.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波动方程,编制计算程序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打桩分析,分析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表明经改进的动力打桩一维波动方程能很好的预测桩的可打入性及打桩过程中桩身应力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薛奇  严力 《中国煤田地质》2004,16(3):41-43,63
人工挖孔成桩是一种简单而易行的成孔方式,依据此桩的承载特征对人工挖孔桩设计进行了系统介绍,提出了在人工挖桩体中设置支盘方式来达到提高单桩承载力的一种设计思路,同时介始了桩端扩孔超前支护工艺,以供施工中借鉴。  相似文献   

20.
邓涛  许杰  郑嘉勇  郑路 《岩土力学》2022,43(5):1299-1305
大面积堆填或开挖时深厚软土地层内部常产生较大滑移,这为该类地层中考虑桩土作用的抗滑桩分析带来较大困难。考虑深厚软土的滑移性状,针对既有悬臂桩法计算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正,滑动面上部桩身受荷段的桩身荷载采用等腰三角形分布且极值点为极限侧土压力,设滑动面下部桩身锚固段上侧桩周软土为理想弹塑性以考虑软土大位移条件,下侧为弹性状态,并通过位移叠加原理对传统方法求解产生滑动面不连续的缺陷进行修正。通过现场桩侧堆载试验验证,修正悬臂桩法的弯矩和位移计算结果较好,桩顶位移误差小于3%,桩身最大弯矩误差小于10%。所提方法有助于深厚软土地层抗滑桩的设计和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