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忠淮 《地震学报》1995,17(4):421-421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会议在蓉召开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1995年换届以后,于9月21-24日在成都市召开了四届一次会议暨地震学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四川省地震局承办.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陈运泰院士到会作了题为"发展中的数字地震学"的学...  相似文献   

2.
为了广泛开展学术活动,交流科研成果,中国地震学会拟于1980年第四季度召开地震学学术讨论会。内容包括地震观测及仪器、地震予报的地震学方法(以震报震)、震源物理、一般地震学问题等。由地震学、地震仪器、地震前兆等三个专业筹备组负责筹备,届时还将正式成立专业委员会。会议予计八天左右,具体时间及地点另行通知。此次会议将与国家地震局地震学专业会议联合举行。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2月,福建省地震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二次理事会议在福建省防震减灾中心四层应急指挥中心召开。省地震学会金星理事长,省工程咨询中心副主任詹晨辉副理事长,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和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等兄弟单位的理事及省地震系统理事共计46人参会。会议由省地震学会林树副理事长主持。会议主要完成以下几项内容:审议省地震学会2014年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4.
地震学专题参加会议交流的论文共27篇,其中8篇论文进行了分会场口头报告。 地震学专题论文的报告内容广泛,涉及到地震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第三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12月3—8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会议与地震记录信息开发利用研讨会同期进行。50余名专业委员、专家及部分青年科研人员参加了会议,许绍燮代表上届专业委员会总结了工作。与会同志就本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进行了十分热烈的讨论。大家希望在未来4年中,应当在我国大力推进数字地震学研究,尽快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大力推进地震预报的研究;充分发挥地震学科在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基础作用,应促进地震学的一些基础工作如地震定位、地震动力学参数的测  相似文献   

6.
1999年12月29日,在庆祝中国地震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的专业委员会分会场,由主编陈运泰院士主持召开了<地震学报>编委会会议.出席庆祝活动的30余位编委及编辑部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首先,副主编张以勤编审就<地震学报>创刊20年来的工作向编委们作了汇报,主要谈及20年来<地震学报>概况、 <地震学报>刊登文章的重点领域、 <地震学报>在国内科技期刊中的地位,以及学报文章所反映的我国地震科学工作正在面向世界、不断扩大对世界的影响,并对<地震学报>的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关于日本地震学发展概况的大事记,主要包括100多年与地震学有关的重大地学事件、组织成立、会议、刊物、著作及有贡献的人物等。  相似文献   

8.
国际可控源地震学委员会会议于1983年8月7日~14日在瑞士苏黎世附近举行。会议的组织者是苏黎世高等技术学校所属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是米勒。该委员会是于1968年在苏、美地震学家倡议下建立的,迄今已有15年。从1971年起,该委员会加入了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自1975年起该委员会的主席由瑞士的米勒和苏联的科斯明斯卡娅担任,学术秘书是瑞士的安索尔格。该委员会每2~3年举行一次专门工作会议,解决与用地震测深法研究地壳结构和上地幔有关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9.
陆远忠 《地震学报》1986,8(1):112-112
1985年11月19—22日,在安徽省歙县召开了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本届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与会代表共83人(包括列席7名)。会上宣读了51篇学术论文,其中包括12篇介绍本学科各方面进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临时来参加会议的。这个会由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和局科研处共同召开,但会议的组织和安排都由地球物理所承担。这个所条件不太好,但他们尽了最大努力,使同志们住好、吃好,而且对外地来的同志都去车站、机场迎接,一次接不着还去接第二次。他们对这次会议的支持是很大的,应该向他们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1.
文章的作者出席了国际地震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联合会可控源地震学委员会于1983年8月在瑞士举行的第四次工作会议,他们根据会议的情况,概述了世界各国人工地震测深工作的现状。作者还介绍了我国的地壳——上地幔深部探测工作的两个特点,并为了推进此项工作而提出了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陆远忠 《地震研究》1989,12(1):72-73
1988年5月在成都召开了地震学预报方法实用化攻关任务的阶段考核会议。在紧张的五天会议和相应的考核评议中,笔者认为,通过近一年来一百几十名从事地震学预报方法研究的地震工作者艰苦奋战,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提交会议的四十多份达百万余字的研究报告,绝大多数都是按照局科技司的有关文件规定完成的,基本特点是努力实现各项预报方法的规范化、定量化和普遍进行了科学的统计检验和评分。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11月20日—21日在南宁市举行。来自全国20个单位的54名地震科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陆远忠、刘蒲雄、许绍燮、杨懋源、高龙生、韩渭宾、李学良、刘正荣等主持,会上先后有39名代表进行了内容广泛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和云南省地震局于1984年3月2~7日在昆明市联合主持召开的“全国地震学研究新成果交流会”概况。这次会议共有20多个单位的80多人出席,并收到学术论文89篇,其中在会上交流了71篇。从学术报告反映的结果来看,近二年来地震学研究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按照地震学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计划,1987年11月20—24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了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研讨会,与会代表54人,会上宣读学术报告共40篇。围绕着地震活动的分期和地震高潮期的判别标志,地震预报方法的实用化和开拓地震预报的新思路、新方法三方面专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会议期间,邀请了许绍燮、高龙生、冯德益研究员分别以探索大地震出现的普适现象,地震学预报方法的一个侧面,地震活动高、低潮期的判定方法为题  相似文献   

16.
《美国地震学会通报》1980年10月第70卷5期刊登了美地震学会于1980年4月23日在西雅图举行年会期间会议主席安艺敬一题为《八十年代地震学展望》的发言,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际上与地学有关的国际会议相当多 ,内容涉及地质、环境、灾害、地球物理、勘探等各个方面。近几年中国地震局组团参加的国际会议主要有 :西太平洋地球物理学会、国际大地测量学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 IUGG)、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 ( IASPEI)等举办的学术会议。本文着重介绍近期与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有关的一些主要国际会议的召开情况。1 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西太平洋地球物理会议由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主办 ,旨在召集来自西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球科学家进行学术交流 ,促进该地区的地球科学研究 ,同时 ,亦欢迎世…  相似文献   

18.
数理地震学是地震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研究内容是把各种应用数学方法及某些理论与实验分析方法应用于地震学研究当中。它可以包括统计地震学和模糊地震学的大部分内容和计算地震学、理论地震学、实验地震学、非线性地震学等的一部分内容,侧重于数学方法与模型研究和计算。本文简要介绍近年来数理地震学研究的某些新进展,1995年5月3—6日在杭州召开的中日数理地震学学术研讨会,会后于5月7—15日在国家地震局杭州干部培训中心举办的数理地震学新进展培训班,以及新出版的中、英文版专著《数理地震学进展》。  相似文献   

19.
1982年12月21日至25日和1983年元月4日至5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震级工作组先后分別在北京和南京召开了第三次地震震级研究学术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震级工作组部分成员及震级专题的研究技术人员三十八人以及在北京和南京的有关科技人员。国际地震学及地球內部物理学协会震级分级委员会“震级的物理基础工作组”主席、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汉堡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S.J.杜达教授应邀参加了会议并作学术报  相似文献   

20.
东亚地震学术讨论会在日本鸟取举行首届东亚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0月30—31日在日本鸟取县鸟取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12个国家与地区的80多名地震学家。这些地震学家来自中国大陆地区、台湾地区,香港,菲律宾,日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韩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