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与成矿带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丕忠 《地质学报》2014,88(1):99-108
大兴安岭成矿带是中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其北段是中国除新疆以外唯一存在地质空白的地区,矿产勘查与研究程度低。笔者通过对其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大中型内生金属矿床分布规律、区域控矿地质条件的研究,初步认为本区优势内生金属矿产是钼矿、银铅锌矿,其次是金矿和铜矿,潜力矿种是铀矿;以德尔布干、鄂伦春-伊尔施两条深断裂为界,其两侧地球化学背景、成矿环境、矿种及成矿类型差异很大,并将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划分为:德尔布干Ⅲ1、大兴安岭西坡Ⅲ2、嫩江Ⅲ3等3个Ⅲ级成矿亚带10个Ⅳ级成矿区。  相似文献   

2.
《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工作历经十载,截至2021年底,完成了180余部志书的评审,正式出版发行了50部。研编内容涵盖了省级志书、全国性矿种组志书、区带志书和专题研究4个方面。通过志书研编,基本查明了我国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对稀土、稀散、钨矿等矿种组取得了新的成矿理论认识,丰富了典型矿床研究内容; 多层次总结了我国矿产资源的区域成矿规律,编制了新一代的“五位一体”成矿规律图,突出反映了地层、构造、岩浆和成矿作用的时空演化规律; 深化了对矿床的成矿系列理论的研究,提出了6个序次组成的成矿系列序次,即在原有5个序次基础上增加了最高层次——成矿体系,并提出了从时间和空间2个维度对矿床成矿体系进行系统研究,以更好探索矿床成矿系列的时空分布、相互关系及其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矿种成矿规律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2007~2013年开展的内蒙古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对铁、铜、铅锌、金、银、钨、钼、铬、镍等重要矿种进行了区域成矿规律总结,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了基础资料。文章即是对该项工作部分成果的概括总结。主要进展包括:在全国Ⅲ级成矿区带划分的基础上,首次进行了覆盖全自治区的Ⅳ级成矿亚带的划分,共划分出34个Ⅳ级成矿亚带;对内蒙古铁、铜等11个重要矿种的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进行了概述,对其时空分布规律做了归纳,认为全区70%以上的矿床数量和资源储量均集中在Ⅲ_5、Ⅲ_6、Ⅲ_8、Ⅲ_10和Ⅲ_11五个成矿区带。此外,不同矿种甚至同一矿种,由于成矿地质背景的差异,在不同的三级区带中的分布也不一样。主要成矿期为元古宙和中生代,次为太古宙和晚古生代,不同矿种的重要成矿期也不完全相同。从区域演化的角度探讨了构造与成矿的关系,认为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不同的矿床类型和不同矿种的矿床,其中,古大陆边缘裂谷带以白云鄂博式铁_稀土元素矿床为代表,而大兴安岭岩浆岩带则以产出与燕山期中酸性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多金属矿产为特点。  相似文献   

4.
祁连成矿带成矿区划和找矿潜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依据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含矿岩石建造、成矿时代和主要矿种,结合重砂和化探异常的分布特征,初步将祁连Ⅱ级成矿带划分为北祁连、中南祁连2个Ⅲ级成矿带,21个Ⅳ级成矿带,简要论述了祁连成矿带金属矿床地质成矿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明确了该区的主攻矿种为铜、铅、锌、金、钨等及其主攻矿床类型,分析了找矿潜力,提出了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的主攻地区。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编制出版的《南岭成矿带成矿规律图(1∶80万)》,是迄今为止矿种最全、资料最新、信息量最大的全面反映我国南岭勘查成果与成矿规律的区带级别(Ⅲ级成矿单元)成矿规律图。该图件研编实现了4大创新点:① 涵盖了南岭已发现的2903处独立矿产地,包括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矿产等4大类的76个矿种,实现了南岭成矿带矿种与矿产地的全覆盖;② 归并了地质底图的地层并淡化显示,突出华南岩体、隐伏岩体的特色,使得不同构造—建造层地质单元的分布格局一目了然;③ 实现了矿产地、规模、类型、时代、成矿系列五位一体的综合图例设计,矿产地表达更简洁、直观;④ 综合成矿系列图、表、成矿体系图、剖面图等,以区域规律图编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更集中反映和彰显南岭成矿带最新科研成果。该图件的研编有助于直观展示南岭成矿带矿产的时空分布格局,深入总结成矿规律,科学圈定重要找矿远景区,对于全面指导南岭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岩  王登红  秦锦华  陈郑辉  郭娜欣  黄凡 《地质论评》2024,70(2):2024020031-2024020031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所编制出版的《南岭成矿带成矿规律图(1∶80万)》,是迄今为止矿种最全、资料最新、信息量最大的全面反映我国南岭勘查成果与成矿规律的区带级别(Ⅲ级成矿单元)成矿规律图。该图件研编实现了四大创新点:① 涵盖了南岭已发现的2903处独立矿产地,包括能源、金属、非金属和水气矿产等4大类的76个矿种,实现了南岭成矿带矿种与矿产地的全覆盖;② 归并了地质底图的地层并淡化显示,突出华南岩体、隐伏岩体的特色,使得不同构造—建造层地质单元的分布格局一目了然;③ 实现了矿产地、规模、类型、时代、成矿系列五位一体的综合图例设计,矿产地表达更简洁、直观;④ 综合成矿系列图、表、成矿体系图、剖面图等,以区域规律图编制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更集中反映和彰显南岭成矿带最新科研成果。该图件的研编有助于直观展示南岭成矿带矿产的时空分布格局,深入总结成矿规律,科学圈定重要找矿远景区,对于全面指导南岭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南天山成矿规律及其与境外对比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文章依据成矿地质构造背景、含矿岩石建造、成矿时代和主要矿种,在简要论述中国西南天山成矿带中金属矿床地质成矿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的基础上,与境外南天山成矿带进行了详细对比研究,进而明确了境内外成矿的差异性,指出该区的主攻矿种及其主攻矿床类型,提出了下一步地质找矿工作的重点部署地区。  相似文献   

8.
铀矿大型矿集区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仉宝聚 《铀矿地质》2001,17(1):5-17
大型矿集区的形成,是在地质历史演化进程中,多矿种大矿量超常聚集的结果。不同的矿集区有不同的典型矿种和典型矿床。本文仅以铀矿为例,在世界范围内厘定出14个铀矿大区矿集区。本文研究铀矿大型矿集区时空分布规律与地球动力学演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铀矿大型矿集区元素超常聚集规律,提出多矿种“点区超常聚集”和“短时限爆发成矿”特征。本文按照“源、运、积”3个环节,探讨铀矿大型矿集区的成矿作用,其中有关深源成矿、特殊碱质流体的水岩反应以及元素沉积环境的研究,为建立铀矿大型矿集区的找矿模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广西云开地区是广西境内铅锌金银多金属矿产的重要成矿区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质工作重点对象。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矿地质特征、总结成矿地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元素富集特征、典型矿床特征和找矿新发现,探讨该区域成矿远景,提出了地质找矿主要目标。结果显示,本区以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基底变质程度深、成矿作用多样为特征,形成了以铅锌为优势矿种,银金为重要矿种,铜、钨锡钼等有良好资源前景的矿产地,考虑成矿地质环境因素和已知矿产分布情况,优选9个集中区,作为找矿地质工作部署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铬矿主要矿集区及其资源潜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铬是中国最紧缺的矿种之一,长期以来依靠进口,资源安全难以保障,但国家对于铬铁矿的找矿工作一直是很重视的。2006年以来全国开展的25个重要矿种潜力评价工作中就包括铬,本文通过对全国铬铁矿成矿规律的研究,划分出13个矿集区,认为西藏罗布莎、新疆达拉布特和内蒙古贺根山3个矿集区成矿条件最好,找矿潜力最大,目前宜深入研究其深部找矿的技术方法,加强对深部控矿条件的分析,总结深部探测的经验,力争通过攻深找盲来取得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铀矿资源特征及成矿规律概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铀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和能源矿产,作为26个重要矿种之一完成了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在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中国铀矿资源特征、铀矿床类型(成因类型和预测类型)、时空分布及成矿系列研究,总结了中国铀矿的成矿规律。本文梳理了中国铀资源勘查现状与最近铀矿勘查工作进展,建立了4大类9类21亚类铀矿床类型,划分了50个铀矿预测类型;总结了中国铀矿时空分布特征及铀成矿规律,进而划分了29个铀成矿区带和20个铀成矿远景区带,建立了20个铀~多金属成矿系列。上述研究成果与进展有利于综合分析区域铀成矿规律,以期为未来的铀矿找矿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新疆阿尔泰东部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新疆阿尔泰地区的额尔齐斯成矿带,矿产丰富。通过该区东部的区域化探,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全面了解,对某些基础地质问题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新认识;在此基础上,根据地球化学异常的分布和组合规律,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和潜在矿种的成矿前景进行了预测。按照这种分析和预测,在金矿等矿产上取得了突破。  相似文献   

13.
在自然界中,一切自然现象的发生及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寻。成矿规律,就是指矿床形成的空间关系、时间关系、物质共生关系及内在成因关系的总和。因此,从成矿空间来说,它可以表现为地理上的分布规律,即成矿区域;从成矿时间来说,它可以表现为地史上的分布规律,即成矿时期;从矿质的分散聚集来说,它还可以表现为矿床、矿体及富矿体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和矿床及矿种的共生规律。之所以能形成某种空间上或时间上分布的规律,其基  相似文献   

14.
湘南西部处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矿产资源丰富.在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中,认为内生金属矿的形成受一定的沉积建造、地质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呈规律性分布.根据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组合特征,可划分3个成矿系列,即与1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铜铅锌银成矿系列,与S型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锡铅锌铜银成矿系列和沉积改造型铁锰铅锌成矿系列.最后,以区内地质成矿规律、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已知矿产分布等为依据,建立找矿标志,提出找矿靶区,指出每个靶区的主攻矿种和主攻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5.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于成矿规律方面的研究早已引起各国矿床学家的重视。近几年来,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并有若干总结性的资料报导。四川矿产资源丰富,在全国已探有储量的132个矿种中,四川占有86个矿种,居全国各省的首位。其中铁、钛、  相似文献   

16.
成矿系列的缺位问题及其在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文章在燕山地区找矿实践中,应用矿床的成矿系列概念和分析方法开展了成矿预测研究,提出了成矿系列缺位概念,其含义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依据矿床的成矿系列概念,经对该区地质演化历史、矿床形成地质环境、成矿作用、成矿物质、矿床时空分布规律、成矿系列模式、成矿体系的系统研究后,确定的成矿体系中各个序次的成矿系列在空间、时代、矿床类型、成矿元素(矿种)等方面应当存在而尚未被发现的部分。并把成矿系列缺位分出4个类别,即成矿系列空间缺位、成矿系列时代缺位、矿床类型缺位、矿床成矿元素(矿种)缺位。对运用成矿系列缺位概念进行成矿预测时应重点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初步探讨,列举了成矿系列缺位预测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镇安——平达花岗岩区锡矿的成矿规律及其远景预测的野外和室内工作成果为基础,按矿石建造和成矿作用将区内已知矿化分为六个类型,並论述了各类矿化的基本特征及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和花岗岩、构造、地层岩性及蚀变对成矿、控矿的作用与关系。最后,进行了成矿远景分析,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下一步找矿的矿种、类型及地域作了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18.
广西区域成矿规律综述及成矿系列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广西重要矿种不同矿床类型地层、岩浆岩、构造等控矿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总结了与沉积作用、岩浆作用、热液(热水、热卤水)作用和第四纪风化作用形成的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最终按照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组合、与热液(热水、热卤水)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组合、与沉积作用有关的矿床系列组合、与风化作用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组合,4种组合类型划分了广西重要矿种不同矿床类型的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9.
南美洲成矿区带划分及其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潮  陈玉明  赵宏军  姚仲友  郭维民 《地质通报》2017,36(12):2134-2142
南美洲是全球成矿规律研究的热点地区,区内优势矿产资源铜、铁、铝土矿、锡、铌、锂、金、银等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全球矿产勘查投资的重点地区。根据大地构造单元划分,结合实际矿床(点)空间分布、主要成矿类型及其成矿背景,对南美洲开展了三级成矿区带划分,共划分出2个Ⅰ级成矿区,9个Ⅱ级成矿省和42个Ⅲ级成矿带。阐述了南美洲成矿区带划分原则、命名规则、优势矿种、主要成矿时代等。以圭亚那地盾成矿省(Ⅱ-1)泛亚马孙成矿带(Ⅲ-2)为例,概述了Ⅲ级成矿带的优势矿种、矿床类型、赋矿岩系、控矿因素等,总结了区域构造演化、变质作用、岩浆活动等与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新疆内生矿产成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新疆主要内生矿产的成矿基本特征及主要成因类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构造特征、地质发展历史、成矿作用特征及地球化学场特征等基本因素,将新疆划分出15个综合性成矿(区)带,其中包括44个蕴矿带、14个矿田带,最后对新疆内生矿产的主要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讨论了新疆内生矿产的形成与板块构造发展演化历史的密切并系,指出了它们在时、空上的分布规律及分带性和主要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