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面对西北地区海量的测绘成果信息,如何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快速实现测绘成果信息的数字化、管理与保障方法和手段的网络化、一体化、多元化和标准化,为执行任务对象快速提供任务区域内多源测绘成果信息保障服务,是我单位的一大职能。本文设计与实现的测绘成果信息整合管理系统,可以使各级各部门在第一时间掌握任务区域测绘成果信息,为认知地理环境、有效实施指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测绘成果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总结了现有测绘成果管理的国家政策法规.对北京市和兄弟省市在政策法规与标准建设、机构建设、测绘成果的汇交与发布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测绘成果管理政策法规;成立专门的测绘成果管理机构,加强对测绘成果汇交情况的监管;建立与测绘成果汇交有关的数据标准;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测绘成果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集成整合规划监督测量成果,降低测绘成果生产成本;研发相关网站,促进测绘成果分发共享,大力开展测绘产品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各方面对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的需求日益旺盛,测绘地理信息发展已直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近年来,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迅猛,已有测绘资质单位近500家。随之而来的市场监管与市场放开、成果保密与成果应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测绘地理信息统一监管面临新的挑战。面临新形势,江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巧用"加  相似文献   

4.
测绘地理信息标准是推动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进步、保障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的基础,是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事业转型发展、提升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的重要技术支撑,对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的主要类型、三大国际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组织的标准分类体系进行详细介绍,分析测绘地理信息标准未来发展趋势,为国内测绘地理信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测绘成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做好测绘成果的汇交工作可以为测绘成果的共享交换和社会化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我省测绘成果汇交工作的现状,分析了我省测绘成果汇交工作中存在的汇交不及时、不完整、不规范和汇交方式落后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加大测绘成果汇交的监管力度,完善测绘成果汇交的管理制度,制定测绘成果汇交的相关标准,搭建测绘成果汇交的管理平台,建立测绘成果汇交与利用的专业团队等五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以期能适应新型基础测绘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地理信息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信息广场     
科学谋划我国测绘事业发展本报讯记者陈兰芹报道一项从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的高度出发,提出测绘发展总体思路与主要任务,为我国测绘管理与决策提供基础和依据的国家测绘局重点项目——测绘发展战略研究,经过研究人员1年的努力,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于近日在项目承担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顺利通过国家测绘局组织的验收。项目的主要成果《中国测绘事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测绘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其战略思想是:确立以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为核心的测绘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为主体的测绘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测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指导方针是: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安全保障, 高效利用。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形成信息化测绘体系,实现公益性测绘事业与地理信息产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测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我国测绘事业的整体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战略任务是建设5项工程,即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体系建设工程、基础地理信息变化监测体系建设工程、国家制图工程、地理信息服务与应用工程、信息化测绘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7.
疾风知劲草——我国测绘应急服务焦点回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雨禾 《中国测绘》2008,(2):28-35
几乎所有的自然灾害都与空间位置相关。在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泛,测绘部门充分利用测绘成果,快速定位和发布自然灾害分布信息,为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提供直观、翔实、权威的自然灾害周边环境信息。多年来,我国测绘部门应对突发事件时,积极作为,主动服务,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测绘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省测绘应急保障服务信息平台建设为例,研究测绘应急保障服务信息平台的关键技术,建立一套先进、集成的应急测绘保障装备、多尺度、全方位的应急测绘数据服务共享资源,形成智慧、强大的应急测绘保障服务信息平台,对提升湖北应对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归纳分析了信息化战争中测绘信息保障模式与传统测绘信息保障模式的区别,并设计了信息化战争中测绘信息保障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0.
测绘在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后,正在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大力推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从定期全面更新向持续动态更新的转变并维护数据库的现势性已经成为提高测绘保障和地理信息服务能力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主要介绍利用1∶50000动态更新数据库成果,联动更新1∶50000地形图制图数据库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1.
开展省级测绘成果质量监督检查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摸清省内测绘质量现状,行使质量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2010年度检查结果的统计分析,结合省内测绘质量现状,提出几点建议,旨在督促测绘资质单位进一步提高成果质量水平和增强质量意识,促进提升我省测绘服务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2.
孔令礼  杨爱民  陈峰 《测绘通报》2019,(1):155-158,164
从数据获取、前线勘测、数据资源、网络环境和地理信息服务5个方面阐述了山西省应急测绘保障服务能力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山西省应急测绘保障4个主要方面的能力建设,对提升山西省应急测绘保障工作水平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响应国家法律法规对基础测绘成果的安全保密要求,通过技术手段加强测绘数据的保密管理,顺德区开展了基础测绘成果保密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技术原理、系统架构和加密流程,通过文件加密、实体加密、数字水印等保密手段,为测绘数据生产、加工、存储、应用等环节提供安全保障,在基础测绘成果应用当中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在测绘地理信息保密工作中具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测绘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测绘成果网络分发服务系统的建设提升了测绘成果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了测绘成果的推广应用。本文在总结福建省测绘成果网络分发服务系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基于SOE技术解决其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提高了测绘成果的公共服务能力与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全面阐述贯穿"十二五""十三五"2个五年计划的省级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建设思路与成果,以及在"十四五"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下,探索创新型的应急测绘保障能力与服务。  相似文献   

16.
《测绘》2017,(2)
本文分析了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目标及评价方法,基于四川省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及遥感影像成果,结合从国土、林业、农业等部门采集到的行业数据资料,探索研究审计模型,完成了四川省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有效地提升了测绘部门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中的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保障能力和审计效率。  相似文献   

17.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中央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描绘出的宏伟蓝图。为了把这幅宏伟蓝图变为现实,福建省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主动作为、保障有力,测绘成果在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有效的测绘保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应急测绘前线勘测的实际问题,本文分析了应急测绘前线勘测的任务需求,提出了国家级应急测绘前线勘测系统的设计方案,阐述了应急测绘前线勘测系统的总体功能、工作流程、组成和接口的技术设计思路,形成了集成数据获取—数据处理—成果传输—现场制图输出—现场地理信息服务—远程视频会商—现场生活保障的一站式、一体化的应急测绘前线勘测技术装备,通过合理布局设计实现了应急测绘前线勘测工作的全国覆盖。这对于提升我国应急测绘前线勘测技术能力、构建国家级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先林 《测绘科学》2019,44(6):1-15
当今正值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科技创新不断涌现。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在人类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渐渐地形成了跨界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建立联系。现如今,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的服务保障,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深度变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实融合等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在测绘行业不断渗透,并与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取得了很多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20.
卫星摄影测量是获取地球地理空间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全球无图区或困难地区测绘的有效途径。简要梳理了光学测绘卫星的发展历程,对中国光学测绘卫星进行了详细介绍,经过多年的技术发展,中国光学测绘卫星成果已能满足1∶5万、1∶1万比例尺测绘产品的精度要求。对光学测绘卫星发展现状进行了归纳总结,并提出未来测绘卫星的发展趋势,包括星上智能探测与存储、星上和地面数据智能处理及多星组网协同探测等。在全球高精度基础信息数据支撑下,未来摄影测量卫星可向集成型、泛在型和智能型发展,提升测绘产品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