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火成岩省指的是板块内部在相对短的时间间隔内(通常<3 Ma)巨量的岩浆喷发和侵入形成的火成岩省(面积超过10. 5 km. 2,体积超过10. 5 km. 3)。自此概念提出至今,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对于其成因以及对大陆裂解、物质循环、环境效应、生物灭绝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争论。本文在回顾大火成岩省定义及其演变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内容包括:① 镁铁质大火成岩省(MLIP)成因的地幔柱模型及其存在的问题;② 水在MLIP形成过程中的作用;③ MLIP成因的其他替代模型;④ 硅质大火成岩省(SLIP)的成因及其与MLIP之间的关系;⑤ 大火成岩省和超大陆裂解之间的耦合关系;⑥ 大火成岩省与碳、硫循环及其对全球环境和生物大规模绝灭的影响;⑦ 大火成岩省与全球海平面升高、温室效应以及大洋缺氧事件的关系;⑧ 大火成岩省的地表地形效应。最后提出了大火成岩省研究中有待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除我国西部10个省市区外,还包括属于中部的内蒙古和广西。本文首先论述了西部大开地区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特色。然后列出了该区的世界遗产、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地质公园;并按照旅游业的发展程度,将上述12个省市区分为三类。最后提出7项开发及保护建议:搞好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编制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加快交通建设;依托中心城市,发展旅游产业;开发多种形式旅游活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文物古迹;抓好旅游各个环节,促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江西省定南县滑坡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定南县滑坡较为发育,1990~2002年,全县共发生滑坡283处,其规模一般较小,但造成的损失大。滑坡均由降雨诱发,4~6月份降雨量较大、多暴雨,该段时间滑坡较为多发;除此以外,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岩土结构类型、人工切坡等。江西省定南县主要为中低山与丘陵地形,山坡坡度较大;岩土类型主要为岩浆岩、变质岩,岩石较为破碎,残坡积层与强风化层厚度大;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居民大量挖山建房,形成大量的人工高陡边坡;这些因素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新型砂矿富集设备是一种新型的选矿设备,又叫淘金机。国内是八十年代初才开始研制的,是砂金矿的理想淘洗、选别设备,对大比重矿物如钨、锡砂也有良好的选别效果。和其他重选设备比较有以下特点:1.选别回收率高;2.富集比大;3.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处理能力大;4.适应粒级较宽。干冲金矿样的小型试验结果表明:在回收率接近的情况下,淘金机富集比是摇床的二倍;粗选成本为跳汰机的60%,回收率比跳汰机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5.
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基础上,通过信号强化、大比例显示及蚂蚁体追踪技术,在剖面上建立了小断层的识别标志:1)同相轴的轻微错断;2)同相轴的分叉、合并;3)同相轴的挠曲、强相位转换;4)反射零乱或出现空白带;5)同相轴突然增减或消失,波组间隔突然变化,表现为不连续;6)借助蚂蚁体剖面识别小断层.通过分析临北地区不同规模断层的空间组合样式,利用平衡剖面原理,恢复了不同规模断层的演化过程.构造物理模拟显示,临北地区小断层主要为主干断层活动的派生或伴生构造,大断层附近的区域应力场是其主要形成原因,形成的小断层多与大断裂平行,呈平行式分布.  相似文献   

6.
《探矿工程》1975,(5):12-15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方针指引下,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我队广大职工,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缺乏专用打井设备、管材、工具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开展了技术革新活动。利用现有物资条件,采用普通岩心钻机在基岩大口径“探采结合”孔使用肋骨钻头一次钻进成井的工艺。几年来,采用这一方法,在基岩中完成大口径供水井93眼,初步摸索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一、钻机选用XB-500;XU-600;DPP-100;SPJ-300型钻机,采用大口径肋骨钻头一次钻进  相似文献   

7.
广西山洪灾害现状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因降雨引发的溪河洪水及由此诱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其具有以下特点:①突发性强,预报预测预防难度大;②来势猛.成灾快,破坏性强,对工矿,交通、居民的危害大,易造成人员伤亡;③季节性强,暴发频率高;④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⑤灾后恢复困难。据1950~1990年资料分析,我国洪涝灾害导致的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山丘区,洪涝灾害死亡人数中,山丘区占67.4%。广西已成为全国7个山洪灾害多发区之一。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有无大冰盖之争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本兴  焦克勤 《地质论评》1995,41(2):127-134
青藏高原有无大冰盖之争始于20世纪初,至今已达80余年。争论包括有无覆盖整个高原的大冰盖和有无局部小冰盖,以及它的形成年代,对便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可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以少数西方探险家为主,论据不足,难于形讨论;从50年代至70年代,以中国学者为主的没有大冰盖论占绝对优势;80年代至今中外学者众多、文献数百篇,是大争论的高潮,预示不久的将来,争论将逐渐平息,出现新的青藏高原科研热,  相似文献   

9.
朱铎 《探矿工程》1994,(4):43-45
以罗锅沟大爆破为例,介绍了洞室大爆破的施工组织,并着重问述了在进行技术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药室的布置及爆破参数的确定;(2)起爆网路的设计;(3)施工设计;(4)安全校核及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0.
矿床统计预测方法流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胡旺亮  吕瑞英 《地球科学》1995,20(2):128-132
在矿床统计预测的方法流程研究中,采用了直接找矿和成矿预测相结合;获取第一手找矿信息和收集处理前人资料相结合;地质、物化探、遥感影象分析和数学地质方法的计算机处理相结合;大、中比例尺预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其方法流程为资料收集整理,成矿区带划分和找矿远景区圈定;编制找矿信息卡片,野外找矿;找矿靶区圈定和优选;资源量预测;评述和建议,在新疆长期的科研实践表明,该项研究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的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形成环境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8  
文中总结了北祁连蛇绿岩的特征,指出北祁连蛇绿岩大多具有MORB的性质,有玻安岩产出,形成在弧后和岛弧环境。北祁连蛇绿岩大多侵位在岛弧增生楔或活动陆缘地体之上,蛇绿岩属于科迪勒拉型,早古生代的北祁连造山带属于科迪勒拉型造山带。部分蛇绿岩之上整合产出一套沉积-火山岩系,称为蛇绿岩的上覆岩系。指出蛇绿岩及其上覆岩系的枕状熔岩分别来自不同的源区,具有不同的构造意义。还讨论了北祁连早古生代板块构造格局,认为北祁连洋盆属于古亚洲洋的一部分,可能曾经是一个较大规模的洋盆。献中通常把它当成增生或俯冲杂岩带的一部分来看待〔13,16-17〕;大岔大坂蛇绿岩带,其向两侧的延伸情况不清楚;九个泉(或塔墩沟)蛇绿岩带,向东可连到景泰县老虎山蛇绿岩,有人认为,向西可与榆树沟蛇绿岩相连〔20〕。早先认为,北祁连存在新元古代、中寒武和早-中奥陶世三个时代的蛇绿岩〔2,11〕,经过多年研究,目前大多数同意蛇绿岩主要是晚寒武-奥陶纪的〔13,16〕。图1北祁连早古生代蛇绿岩分布图1.前寒武纪基底;2.俯冲杂岩带;3.蛇绿岩。图中数字:1.九个泉;2.大岔大坂;3.边马沟;4.玉石沟;5.小八宝;6.百经寺;7.老虎山;8.榆树沟山2北祁连几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东西向中生代火山岩带及其铀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辽火山岩带、赣杭火山岩带及南岭火山岩带,它们不仅是横亘于中国东部的3条重要的近东西向中生代火山岩带,而且也是我国3条重要的铀多金属成矿带。对比研究表明,虽然它们各具特色,就脉型富大铀矿床成矿作用而言,它们又具有较多的共性;重要成矿区的火山喷发皆奠基在古老的结晶基底上;古裂谷(或裂陷)既控制了火山岩带的发育,又是有利的成矿构造背景;铀矿赋存对火山岩的岩性没有明显的选择性;铀成矿的深部控制作用明显;联通的构造网络系统是形成富大铀矿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动态控制模型、分析了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对策和策略,得出为优化西部产业结构,需要大力发展关联度大、吸收劳动力强的第三产业,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加强对西部的投资,特别是第一、第二产业的基础设施和更新改造投资,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工业技术水平;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吸收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有条件的省市应实现由资源密集型工业到劳动密集型工业再向技术密集型工业转变。  相似文献   

14.
东坑金矿产于震旦系云开群中亚群,北东向吴川—四会大断裂是区内的重要控矿构造,大田顶弧形构造控制了矿床、矿点的分布,北西向韧性剪切带使金矿脉群定位;岩浆岩为成矿提供硫源外,还提供了热源和部分金质;金矿赋存于近接触带的绿片岩中,接触带为矿脉群的聚集、充填提供了空间。  相似文献   

15.
冰种系统变化的模型研究—以西藏南部外流水系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西藏南部外流水系冰川系统结构为基础,应用冰川消融与夏季气温的关系、冰川径流变化规律、平衡线的代表性特征及其上升的降温效应,提出冰川系统变化的功能模型。结果表明:在持续升温的情景下,海洋型冰川对径流变化响应迅速,且退缩快、寿命短,而增流率不大,增流期短,在本世纪内径流将全面衰减;大陆型冰川对径流变化响应迟钝,且退缩慢、寿命长,而增流率大,增流期长,下世纪以后径流才将衰退;规模大及高差大的冰川比规模小及高差小的冰川退缩慢,寿命长,而增流率大,增流期长。  相似文献   

16.
贵州西部六盘水地区天然气远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  王国司 《贵州地质》1997,14(4):337-345
六盘水地区的13个含煤盆地具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天然气主要集于煤岩及致密砂岩之中;发育两套大的生储盖结合;而多各圈闭类型并存;保存条件较好,综合上述特征分析评价表明:亦资孔、格木底、岩脚盆地为I类天然气远景区;六枝,郎岱盆地为Ⅱ类天然气远景区;其余8个盆地为Ⅲ类天然气远景区。  相似文献   

17.
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沉积学步入了定量和半定量的阶段,欧洲学者在20 世纪80 年代对阿尔卑斯地区海相沉积和英国的设得兰地区的陆相沉积的波痕构造作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建立了一系列的数学表达规律。本文利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宣化地区长城系下部石英砂岩中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处于特殊沉积环境下的石英砂岩A、B、C 的环境物理参数有规律地变化,石英砂岩A!石英砂岩B!石英砂岩C,水质点的运动速度由大到小,再由小变大;运动周期(T)由长变短,又由短变长;水深由深至浅,又由浅至深;波浪的高度由大变小;又由小变大;水体的能量由大到小,又由小到大。计算结果与实际观察较吻合。结合粒度分析,三层石英砂岩中砂质颗粒在水体中主要作跳跃运动,其次是跳跃运动与悬浮运动的转换运动,部分质点作悬浮运动,反映了水体浅,能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论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理想的沉积盆地地下水动力场模式可以归纳为对称型和不对称型两种,其中局部地下水动力单元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①泥岩压榨水离心流;②大气水下渗向心流;③越流、越流-蒸发泄水;④滞留。地下水动力场演化具有旋回性,每个旋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①盆地沉降接受沉积时期的泥岩压榨水离心流阶段;②盆地抬升剥蚀阶段的大气水下渗向心流阶段。随着沉积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水动力场也有形成、发展和消亡的过程。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盆地北部和东部大气水不对称下渗形成向心流;中央坳陷区压榨水形成离心流和越流;盆地南部以越流-蒸发浓缩为特征。在纵向上地下水动力的强度具有分带性,由浅到深,可以划分出强、弱、停滞3个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0~2000 m榴辉岩的退变质过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位于大别-苏鲁这条典型的超高压变质带上,孔内0-2000m的岩心中,各种榴辉岩占到50%以上。榴辉岩大多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退变质。依据榴辉岩中主要矿物绿辉石和石榴石的退变质程度,0-2000m榴辉岩的退变质过程可分为2个大阶段,4个亚阶段:第一大阶段(又分为轻微退变质、部分退变质)、第二大阶段(又分为退变质和强退变质)。总的退变质趋势是:石榴石逐渐被韭角闪石或黑云母 绿帘石替代;绿辉石逐渐被角闪石 钠长石后成合晶替代,硬玉(1d)含量逐渐减少,并部分转化为霓辉石。榴辉岩在退变质过程中所经历的温压条件为:峰期变质温度为697-831℃,压力3.0Gpa左右;部分退变质阶段温度为629-776℃,压力1.2-1.6Gpa;退变质阶段温度为550-650℃,压力O.5-0.7Gpa;强退变质阶段温度为300-400℃,压力0.30-0.35Gpa。综合岩石、矿物及形成温压条件等特征,推断榴辉岩的折返过程经历了两个大阶段:第一大阶段是近等温降压的快速折返(榴辉岩在此期间经历了第一大阶段的退变质),第二大阶段是降温降压的缓慢抬升(榴辉岩继而经历了第二大阶段的退变质)。绿辉石的完全退变质,既是划分榴辉岩两大退变质阶段的标志,同时也是区分两大折返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20.
影响沉积盆地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因素较多,如大气水下渗淡化作用、泥岩压实排水淡化作用/渗滤浓缩作用和粘土矿物脱水淡化作用等,它们对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影响作用垂向上具有阶段性,平面上具有选择性。前者导致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垂直分带性,结合松辽盆地实际情况,从浅到深可以划分出:①大气水下渗淡化带;②近地表蒸发浓缩带;③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带(C1)-压滤浓缩带(C2);④粘土矿物脱水淡化带;⑤渗滤浓缩带等五个水化学剖面单元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