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太湖无锡地区近40a来日照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3,自引:2,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无锡站1961—2000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总云量及低云量资料,对太湖无锡地区近40a来日照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其年变化及多年变化特征,分析了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总云量、低云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的减少幅度为99.72h/10d,其中又以夏、秋季减少最快;日照时数年内变化为夏秋季大、冬春季小;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变化趋势不完全相同;日照时数与总云量、低云量呈负相关;年日照时数存在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2.
叶小猛  洪冉 《广东气象》2011,33(6):34-37
利用临安市1961 ~2010年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气候趋势系数计算、检验的方法,对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临安近50年年均日照时数为1 837.9 h,日照百分率为41.6%,在长三角地区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此两项指标近年均呈现逐渐减少的变化趋势,尤以冬季减少最为明...  相似文献   

3.
虎林市近40a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艳  宋玉华  朴虎 《黑龙江气象》2009,26(3):27-28,32
对近40 a虎林市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与总云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0 a虎林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每10a减少42.52 h,日照时数年际变化振幅较大,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各月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12月减少趋势较为显著,8月减少的趋势不明显.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的年际变化基本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4.
利用宿州站1953~2010年的日照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8a年宿州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其趋势变化率为-49h/10a;四季日照时数也均呈现下降特征,夏季的减少趋势最明显;月日照时数5月份最多,2月最少,气候倾向率只有4月为正值;日照日数和日照百分率和总云量无明显的线性关...  相似文献   

5.
神木县近55年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摘要:利用神木县1957--2011年气温、降水、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神木县气候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四季中冬季气温升高趋势最显著;年降水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9月,降水量主要分布在200~600mm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降水偏少,空气湿度低,气候以干旱为主。  相似文献   

6.
海南州恰卜恰地区1993—1997年日照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海南州气象台1993~1997年地面观测资料,对恰卜恰地区的日照显时数、日照百分率、太阳能资源及云量、降水对日照时数的影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日照时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高、冬季低;(2)日照百分率的分布情况则是冬季高、夏季低;(3)该地区的太阳能资料较为稳定,具有较强的开发和利用价值;(4)日照时数与云量、降水过程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达坂城1959—2008年日照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达坂城气象站1959—2008年日照时数、日照百分率、总/低云量、≥0.1 mm降水日数、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实测资料,运用线性分析方法对达坂城地区近50年来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照时数呈波动式增加趋势,年日照时数的气候变化倾向率为37.62 h/10a,其中以春、夏季增长幅度为最快。日照时数和总、低云量及≥0.1mm降水日数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总云量的减小是影响日照时数变化的主要因素。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由于呈减少趋势,且发生几率很小,对日照时数的变化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50年成都市日照时数变化规律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陈碧辉  张平  郝克俊  罗磊 《气象科技》2008,36(6):760-763
对近50年成都日照时数的年、季和月变化特征及其与云量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用气候突变理论对日照时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成都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变化率为每10年减少69.41 h,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幅度较大,峰值点(1963年)与谷点(1989年)相差可达662.8 h.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各季季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减少的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夏季>冬季>春季>秋季;相应的气候变化率分别为每10年-29.77,-20.17、-9.91、-9.56 h.各月的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8月减少的趋势较为显著,4月减少的趋势较弱.日照时数与日照百分率的年际变化基本保持一致.年日照时数在1978年附近发生突变,表现为日照的急剧减少,从气候多日照时段转变成少日照时段.  相似文献   

9.
中国黑戈壁地区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0~2011年中国黑戈壁地区11个气象站日照时数数据,分析了该地区日照多年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该地区近52a来日照时数减少的变化并不明显,其趋势变化率为-2.0h/10a,远小于周边地区。四季之中,春季日照时数呈增加趋势,其他三季呈减少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不同区域,年日照时数变化也不相同。黑戈壁地区年日照时数的减少与年降水量的显著增加和年平均风速的减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基于贵州省80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贵州省茶树生长期近50 a来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春茶、夏茶日照时数时间变化较为相似,呈现减少趋势,分别占总站数的95%、93.7%。秋茶时段日照时数时间变化表现为北部、南部呈现减少趋势,中部以西地区呈增加趋势,正值区站点有16个,占总站数的20%。日照百分率的下降主要表现在夏茶,春茶、秋茶下降表现的不很明显。对贵州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照的空间分布的年代际变化进行了分析,春茶和夏茶生长季节在70年代的日照时数均表现为减少的趋势,而贵州北部夏茶生长季节日照时数年代际变化无论在哪个年代都表现为持续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1965~2005年河北日照时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河北省1965~2005年58个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为依据,利用线性趋势分析、相关性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河北1965~2005年4季及年日照时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⑴河北省日照时数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特征,北部高原及山地日照时数较多,东部平原次之,太行山东部地区日照时数较少,日照的这种分布特征与河北地形有直接关系;⑵河北春季平均日照时数最多,夏季次之,冬季最少,日照时数的季节分布特征受太阳高度角及天气现象、气象要素的共同影响;⑶1965~2005年河北春、夏、秋、冬季及年平均日照时数均呈显著下降趋势(与时间的相关性均超过0.01的信度检验);⑷河北各地春、夏、秋、冬季日照时数变化主要受相对湿度与总云量的影响,同时降水量、低云量、能见度等也对其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区日照时数近50年来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给出的逐日日照时数资料, 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和Mann-Kendall方法分析了1956~2005年中国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突变情况、时空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研究表明: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近50年来日照时数总量呈减少的趋势, 在1980年前后大部分观测站显示有突变, 20世纪 90年代之后减少趋势有所缓解, 保持在稳定偏低的状态;此类变化趋势在东南地区较西北地区更为显著。且日照时数的上述变化主要由于夏季日照的变化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黄土高原黄河沿岸12个红枣种植县气象站1971—2010年共40a的日日照时数资料,分年、主要生长季和脆熟采收期三个时间段,对黄土高原黄河沿岸12个红枣种植县日照时数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年和主要生长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呈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渐递减的分布特征,脆熟采收期日照时数则呈自北向南递减的分布特征。各时间段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且在20世纪70年代日照资源最佳,21世纪00年代日照资源最差。此外,种植区年日照时数和脆熟采收期日照时数分别在1982年和1999年发生了突变,突变后比突变前分别减少了113.2h和38.9h。总体上,各时段日照资源,尤其是脆熟采收期日照时数的减少,使大部分种植县已不能满足红枣的生理需要,对红枣生产将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根据洪雅地区近40a(1977—2016年)的日照时数和风向风速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日照时数和风向风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洪雅地区近40a平均日照时数为921.2h,日照时数呈缓慢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变幅很大。通过M—K检验可知在2011、2015、2016年日照时数发生了突变,但日照时数没有明显的突变特征。从小波分析可以看出年日照时数存在7a的时间尺度变化特征。(2)洪雅地区近40a风向以西风和西北风为主,频率为11.2%。近40a平均风速为1.1m/s,风速呈缓慢上升趋势。近40a四季平均风速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3—2012年广宁县逐年、逐月日照,日照百分率,水汽压,相对湿度,总低云量,降水量,轻雾、雾、烟、霾,风速,日照百分率≥60%、日照百分率≤20%等经过严格的筛选、审核,质量可靠的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广宁县日照时数的年、季节、月份变化趋势,同时重点分析了日照时数与总低云量、霾日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广宁县50年的年、季、月日照时数总体都呈减少趋势,导致日照时数减少的最重要原因是低云量和霾日数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利用新疆阿图什市1961—2011年日照、总云量、降水量等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气候趋势分析、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阿图什市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阿图什市年日照时数总体上呈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每10年减少14.9h,其中冬季减少趋势最为显著,春、夏、秋季变化趋势不显著。目前,年际尺度上处于日照偏少期。阿图什市年平均总云量呈增加趋势。日照时数的减少与降水量的增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易志学  王长金  吴廷兴 《贵州气象》2011,35(4):25-26,36
利用黎平气象站1957—2010年54 a日照资料,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黎平年日照时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日照时数递减率为48.4h/10 a。年际间变化幅度大;季节日照时数变化趋势与年日照时数变化趋势相同,夏季减少的趋势最大,秋季次之,冬春季减少较为缓慢。  相似文献   

18.
近50a低纬高原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云南121个气象站1961~2010年日照时数逐月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近50 a云南日照时数的四季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云南四季平均日照时数春季最长,冬季次之,秋季大于夏季;四季中最长日照都在滇中及其以西地区。四季平均日照呈减少趋势,其中春季减少最快,夏季次之,冬季大于秋季。四季日照时数减少趋势最快的区域在滇中以北金沙江流域一带,增加最多的区域为保山和普洱,整体上日照时数以减少趋势为主。相关分析表明纬向风是影响日照时数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铜川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铜川3站1964--2003年40a逐日日照观测记录进行分析,结合影响日照的总云量、低云量、烟雾日数、沙尘日数和降水日数等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铜川日照的变化和影响日照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铜川日照时数的年际变化在1964—1984年变化相对平稳,后期出现3~4a周期性变化,90年代中期以后为缓慢增长阶段;季度分布很不均衡,冬季和秋季最小,夏季最大,春季的3月日照时数呈增长趋势;日照时数自北向南逐渐减少,90年代中期以后增幅呈现北部的宜君增多显著,南部的耀州区增长缓慢;云对日照的影响不是简单的量化对比,与云种类有很大关系;雨(雪)、雾、沙尘、烟箍等天气现象均对日照有影响,降水和雾日对日照影响主要是秋季的连阴雨天气,沙尘、烟霾日数远远少于雾日,对日照时数的影响只在冬春季,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利用思南1954—2008年日照时数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讨论了55 a来日照时数分布和变化特征,得出结论:思南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145h。7、8月日照时数最多,1月日照时数最少。四季中,夏季日照最为丰富,春秋次之,冬季最少。55 a来,思南的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四季中夏季降幅最为明显,达-23h/10 a;12个月中,除5月呈上升趋势外,其余各月都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在0.2~9.4/10 a之间不等。同时与邻近的印江站进行了比较,表明日照减少不是个别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