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兰英 《安徽地质》2003,13(4):319-320
地勘文化建设是地勘单位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勘单位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地勘文化是地勘单位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创造培育出的本单位自身特征的精神物质财富的总和。它由地勘单位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三个由浅入深、由表里的层次构成。其中观念文化是核心和灵魂,是地勘单位培育形成的共同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包括地勘单位哲学、道德、精神、风尚等。它由地勘单位存在、发展的物质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所决定,以价值为核心,通过人的示范、倡导、强化、宣传、树立、培养、激励等手段作用于地勘单位方方面面的活动,制约、调整和推动着整个地勘单位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原乡、异乡和旅行中的世界是新移民小说中三重典型的地理空间。“河流“景观凝结了深切的怀乡情感和决绝的离乡意识;异乡城市景观体现了新移民由陌生冲突到积极融入的人生体验;旅行景观说明作家往往是以跨文化视野思考人类命运的世界主义者。新移民小说由地理跨界出发走向文化跨界,而这种双重跨界正是其内在特质。  相似文献   

3.
周建勋  漆家福 《地质科学》1999,34(4):491-497
五种不同边界几何条件的平面砂箱实验模型表明,一个方向的伸展变形可因伸展边界方向的变化形成不同走向的正断层,伸展裂陷盆地中不同走向的正断层并非一定代表不同方向区域构造应力作用、或多期构造变形的结果。伸展裂陷盆地正断层走向受伸展边界走向和构造伸展的方向共同控制,伸展边界的控制力随距离增大而逐渐衰减。伸展边界附近的断层走向主要受伸展边界方向控制,大致反映伸展边界方向。盆地内部断层走向主要受构造伸展方向控制(趋向于垂直构造伸展方向),主要反映构造伸展方向。盆地伸展边界方向的变化可以引起伸展裂陷盆地内部断层走向的转向。因铲式正断层上盘滚动变形产生的正断层,其走向平行于铲式边界断层的走向。  相似文献   

4.
汤文坤  李正友  段磊  王世锋 《地质科学》2019,54(4):1048-1061
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南羌塘盆地内发育近南北走向和近东西走向的两组伸展构造。南羌塘盆地多玛地区的遥感影像分析及野外实地研究表明,沿两组断裂均可见线性分布的断层三角面、断层陡坎、断塞塘、热泉和泉华等构造地貌特征,表明断裂的伸展特性;同时,南北走向的断裂错断山脊、中生代地层和研究区内近东西走向的伸展构造,断层错距从几十米到上千米不等。近南北走向的断裂由南部的两条主干断裂向北呈马尾状散开,并在中央隆起带南坡逐渐消失,近东西走向伸展构造发育在近南北走向断裂的北部,不论断层规模还是断层活动性均表明近南北走向断裂为研究区内主控构造单元。光释光年龄表明近东西走向断裂在全新世仍处在活动状态。研究区内两组伸展构造的交切关系表明近东西走向的伸展构造为近南北走向构造的伴生构造或转换构造,两组伸展构造的发育表明高原腹地处于伸展垮塌状态。  相似文献   

5.
岩体裂缝走向分组分布特征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阳升  王笑海 《岩土力学》1997,18(A08):50-53
详细介绍了岩体裂缝走向分分布的分形研究方法和三个煤矿岩体裂缝与岩样裂隙走向分组观测与统计结果,由此获得岩体裂缝走向分组分布仍然服从分形规律,但主次走向分组裂缝的分维值并不相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时政     
《湖南地质》2011,(8):10-10
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规划出台 日前,国土资源部印发《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十二五”规划》。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调查评价工作要努力实现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综合,从二维走向三维,从现状调查走向动态监管,全面提升调查评价工作程度和水平,增强资源保障和服务功能。(中国国土资源报)  相似文献   

7.
走向投影是现存钻孔投影方法中最简便的一种。投影后地质体空间位置准确,钻孔变形较小。投影方法是将偏斜钻孔某测程影响距离(L)终点处所见矿(岩)层点M,沿走向(MZ)投影到勘探线,其交点Z即走向投影点,AZ为AM或L的走向投影(图1)。现存钻孔走向投影的计算公式为:  相似文献   

8.
安塞区主城区范围内的基岩地层发育一以延河为枢纽线、走向约330°的背斜构造,在基岩地层中普遍发育走向与褶皱轴面平行(320°~340°)和垂直(40°~60°)两个方位的两组张性节理,还发育有两组与褶皱轴斜交的共轭剪切节理,第一组共轭剪切节理面走向为近南北(0°~10°)和近东西(80°~90°),第二组共轭剪切节理面走向为100°~120°和200°~210°。上述基岩中发育的、不同走向的多组节理面对研究区内具相同走向分布特征的崩塌结构控制面的发育有较强控制作用。第一组共轭剪节理中走向近东西(80°~90°)的节理面控制着研究区内发育程度最高的崩塌结构控制面,它与区内岩质崩塌的发育相关程度最高;其次是两组张性节理面分别控制着走向相同且发育程度较高的两组岩质崩塌结构控制面,第二组共轭剪节理面则控制着区内发育程度相对较低的、走向与共轭节理面相同的两组崩塌结构控制面。  相似文献   

9.
正断裂活动性和封闭性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蒋有录等,2015)。目前,"断裂控藏"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断裂活动性和封闭性上,对断裂走向与油气运聚关系的研究较为薄弱。然而,从"源—汇—聚"的角度来看(贾光华等,2015),断裂走向与烃源岩附近构造走向的关系亦可成为油气差异运聚的主控因素(刘辉等,2018),据此将断裂划分为"顺源型"与"背源型"。当断裂走向与构造走向近乎垂  相似文献   

10.
断层是影响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在地质图件中,断层的位置常用断层走向来表达,但由于煤矿生产的特殊性,不仅需要掌握断层的走向,更需要掌握断煤交线的方向。通常在煤层倾角稍大、断层倾角稍小的情况下,断层走向与断煤交线存在一个夹角,求取该夹角,可准确追踪断层附近煤层。为此以正断层为例,利用断层及煤层的走向与倾角要素,推导出2个计算断煤交线与断层走向夹角的公式。通过例举几种特殊情况,佐证2个公式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武威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北祁连山与龙首山之间的河西走廊东端,全新世期间处于北东向挤压环境中。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武威盆地内部发育有两组走向近于垂直的正断层,即北西西走向和北东走向的正断层。光释光测年结果表明,两组正断层在0.70 ka、0.49~0.18 ka发生了两期构造活动。分析结果认为,北西西走向正断层是由武威盆地内部坟门山隆起持续隆升所产生的垂直于地层层面的差异应力作用所形成;北东走向正断层可能是盆地两侧近东西走向左旋走滑断裂控制下形成的张性破裂(T破裂),也不排除是由在青藏高原北东向挤压作用下,与挤压应力相垂直方向上的伸展作用形成。因此,晚全新世期间武威盆地的构造变形受到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在现有的教科书和文献中,对三度体以外的剖面磁异常正、反演问题的讨论,都是假定剖面方向和磁性体走向垂直的前提下进行的。实际中,由于磁性体走向的变化、测区中有多个走向不同的磁性体或测线方向设计等的原因,会造成剖面方向与磁性体走向非正交。  相似文献   

13.
①花岗岩中北西西和北北东走向新构造裂隙互相切割,北东东走向老构造有再活动现象(青岛) ②片麻岩中新构造裂隙水(江苏 赣榆县) ③新第三纪泥岩中北西西和北北东走向新构造裂隙相互切割,苔草沿裂隙丛生(内蒙  相似文献   

14.
水电勘测设计行业随着水利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勘测设计市场越来越走向成熟,资源也随之走向枯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采取经营策略摆脱困境,另辟市场是本文的中心内容。  相似文献   

15.
多年冻土区青藏公路路基边界温度及计算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易鑫  胡达  喻文兵  刘伟博 《冰川冻土》2017,39(2):336-342
温度边界是冻土工程模拟中重要的边界条件之一。依据青藏公路多年冻土段不同走向路基断面表层温度的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青藏工程走廊内路基实测的边界温度特征。结果表明:走向为W8° S的断面阴阳坡温差最大为5.81 ℃,走向为W34°S的断面坡面温差为5.68 ℃,走向为W86° S度的断面坡面温差为1.38 ℃,说明高原上无论路基走向如何,路基两侧坡面都存在温度差异,因此,两侧必须采取差异设计,以减少路基温度的不对称。同时,根据路基接收太阳能辐射反演路面及边坡表面温度,提出了工程热边界的简化计算模型,并将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运用Fry方法对承德地区已知煤矿点的空间分布形式做了分析,认为矿点整体走向和主要断裂带的走向一致。选择出露矿点较多的A地区,计算其矿点和断裂的分维值,将其与全区相比较,认为承德地区断裂带主要控制了煤层的走向,而煤的形成则受构造、古地理、古气候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7.
曲折边界斜向裂陷伸展的砂箱实验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建勋  漆家福 《地球科学》1999,24(6):630-634
根据黄骅盆地边界几何特征简化所设计的3个砂箱实验模型表明,同一裂陷伸过程可以形成不同走向的正断层,基底菜边界方向的变化可以引起裂陷内部断层走向的变化,陷盆地断瞳向受基底展边界方向和裂陷伸展方向的共同影响,裂陷边界及其附近断层走向主要受基底伸展边界方向的影响,裂陷内部、离伸展边界较远部位的断层走向主要受展方向影响,凸菜曲折边界可以引起断层转向,而凹工折边界的复合方向构成对断层走向的控制,黄骅新生代盆  相似文献   

18.
柴达木盆地内部发育有丰富的基底和浅层断裂,二者之间的成因机制目前还存在较大争议。文章基于高精度三维地 震反射数据和钻井资料,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南八仙背斜的深、浅断裂系统的几何形态和相互耦合关系进行了分析。南八仙 地区主要发育两条近EW走向的高角度基底断裂,分别为南倾的马仙断裂和北倾的仙南断裂,都是中生代晚期就开始发育 的老断裂,并在新生代重新活化。在新生界内部还发育NW走向和近EW走向两组浅层正断层体系,断距都很小。NW走向 正断层主要位于马仙断裂南侧(上盘),呈雁列式排列。近EW走向正断层范围较小,仅局限在南八仙背斜核部、仙南断裂 上部,由一系列近平行的正断层组成,在仙南断裂上部形成一个小型的地堑构造,切割了NW走向的正断层体系。分析认 为NW走向正断层与马仙断裂左旋走滑导致的尾端拉张有关,而近EW走向正断层体系与高角度仙南断裂逆冲活动导致的 浅层剪切拉张有关。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柴达木盆地广泛存在的浅层断裂成因多变,深、浅断裂耦合关系十分复杂,先 存断裂在新生代构造活动中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理念,先进文化更加体现时代气息并蕴含创新与发展的元素。孟宪来局长等撰写的这篇颇具新意的专论阐述了地质工作的文化属性,深刻揭示了行业文化与行业精神的弘扬对地质工作创新发展所起的重要推动作用。文化更是一种思想动力:用先进文化武装头脑,有助于人们从传统地质学走向“通学”的现代地质学,建立“跨文化”的概念,和谐共建“地球村”;有助于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领悟科学发展观的深层内涵,继而最大限度地从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倡导创新精神、守望奉献精神的层面重塑行业文化的精神脊梁。这是一篇贯穿科学文化与文化哲学思维的探究性文章,读者可以从中获得有益的启迪。[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区主要断裂带的现今运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中国地壳网络观测中心提供的华北地区最新GPS观测数据, 研究了华北地区主要断裂带的现今运动特征, 得到NE走向断裂带由北至南存在由挤压转变为拉张、右旋走滑速率增大的特征, NW走向断裂带以左旋挤压变形为主, 走滑速率NW向断裂带大于NE走向断裂带, 据此认为华北地区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块位于南部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