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1 毫秒
1.
随着人口的增加以及经济的发展,盐城海岸湿地资源利用变化不断加剧.在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角度对盐城海岸湿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宏观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具体分析了湿地资源利用对水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水质不断恶化,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海岸湿地景观斑块数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小,破碎化程度加大.进而提出盐城海岸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优化方案,包括生态功能规划、生态产业规划、生态系统管理等措施,以此缓减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对海岸湿地资源的压力,实现其良好状态的维持和海岸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工作逐渐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滨海湿地生态修复是提升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以及提高滨海湿地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文章综述了滨海湿地保护区建设、红线划定及滨海湿地开发管理等相关的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滨海湿地生境和生物修复主要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并根据目前滨海湿地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讨论,提...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滨海湿地生态结构与经济功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浙江省滨海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功能结构和人文景观分布特色进行了综述 ,剖析了浙江省滨海湿地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并对建设自然保护区 ,实现深度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 ,科学地用好滨海湿地这一宝贵资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湿地不仅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的生态功能,而且湿地更是重要的生命支持体系,为人类的生存和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态环境。文章简单介绍了湿地的特点、现状、功能和社会效益。展望并分析了我国利用城市再生水建设人工湿地的发展前景以及我国建设湿地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8月批准成立,旨在面向国际湿地生物地质科学和技术前沿,通过研究我国滨海湿地地质演化与沉积地球化学的过程与机制,揭示生物化学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应用生境演替与生态修复理论以及生态水文监测方法,解决我国海岸带地区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切实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采取开放、协作的方式,建立国际一流的海岸带湿地专业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8月批准成立,旨在面向国际湿地生物地质科学和技术前沿,通过研究我国滨海湿地地质演化与沉积地球化学的过程与机制,揭示生物化学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应用生境演替与生态修复理论以及生态水文监测方法,解决我国海岸带地区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切实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采取开放、协作的方式,建立国际一流的海岸带湿地专业研究中心和协同创新平  相似文献   

7.
围垦的社会经济价值及其对海洋环境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围垦滩涂与保护湿地的关系着手,针对浙江省的滩涂围垦现状,讨论了沿海滩涂实施围垦工程所创造的社会经济价值,分析了湿地生态的环境特征及其对自然界的贡献,指出并探讨了海岸带资源开发与海岸工程建设所带来的问题,从湿地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8月批准成立,旨在面向国际湿地生物地质科学和技术前沿,通过研究我国滨海湿地地质演化与沉积地球化学的过程与机制,揭示生物化学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应用生境演替与生态修复理论以及生态水文监测方法,解决我国海岸带地区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切实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求。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地质调查局滨海湿地重点实验室"于2012年8月批准成立,旨在面向国际湿地生物地质科学和技术前沿,通过研究我国滨海湿地地质演化与沉积地球化学的过程与机制,揭示生物化学过程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应用生境演替与生态修复理论以及生态水文监测方法,解决我国海岸带地区面临的资源一环境问题,切实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需。  相似文献   

10.
高强度人类活动对泉州湾滨海湿地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叶翔  王爱军  马牧  方建勇 《海洋科学》2016,40(1):94-100
由于滨海湿地丰富的资源和优越的环境,人们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导致了滨海湿地的丧失与生态退化。滨海湿地位于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带,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总结泉州湾滨海湿地水动力、地貌、生态、环境质量的特征,分析围填海、养殖、污染物排放及人工生态工程等对滨海湿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类活动的显著增强,泉州湾滨海湿地面积减小,输水及输沙的路径和方式发生变化,湿地环境质量显著下降,生物多样性及生物量减少。为了实现泉州湾滨海湿地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如下对策:(1)加强围海造地的科学管理,提倡新的围海造地方式;(2)开展海岸整治与生态修复,建设特色湿地公园;(3)挖掘海洋文化特色,发展生态旅游。本研究揭示高强度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环境的影响,为开展滨海湿地研究、整治与修复,为制定滨海湿地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