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2000,22(4):289-297
青藏高原古里雅冰帽浅孔冰芯中(δ^18O)max代表该区夏季风盛行时的温度状况,它与全球海温(SST)、半半球500hPa高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被分析,对冰芯中(δ^18O)max产生重要影响的海洋相关区均位于海洋的洋流区域洋流汇合区,它们分别在赤道东太平洋、太平洋西风漂流、东印度洋热池、莫桑比克海流、北大西洋海流、加那利海流和大西洋赤道海流,其中位于低纬度海洋相关区的SST与冰芯中δ^18Omax呈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δ^18O记录的现代环境过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侯书贵  秦大河 《地球化学》1998,27(2):108-116
据乌鲁木齐地区一个完整年周期的大气降水样品,1号冰川连续雪坑样品及浅冰芯样品的实测δ^18O资料,初步探讨冰芯δ^18O记录的形成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δ^18O与气温之间的关系转变。  相似文献   

3.
秦翔  林舒 《冰川冻土》1999,21(3):237-241
1997 年希夏邦马峰达索普冰川冰芯科学考察中发现, 在海拔5 800 m 和7 000 m 降雪中δ18 O 值同时在9 月9~19 日有一个很大的突变, 这主要是由不同的类型降水气团产生的当时海拔7 000 m 实地观测和天气图都表明这一时期正好是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的转换时期 由西南季风引起的海洋气团因沿途多次降水过程的分馏,使水汽中δ18 O 含量已经很低,所以海洋气团在希夏邦马峰凝结后降雪中的δ18 O 必然也很低; 而由西风环流带来的降水气团主要为青藏高原内部湖泊、河流水汽蒸发所产生的, 这些湖泊、河流, 特别是湖泊正好是δ18 O 富集之处 因此, 从这些水面蒸发所产生的水汽, 携带的δ18 O 含量亦很高另外, 样品中的阳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和 Ca2+ 离子浓度在9 月9~19 日前后降雪中显著的差别,也进一步证实了上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δ^18O气候意义的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书贵  秦大河 《地球化学》1999,28(5):438-442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δ^18O记录与大西沟气象站实测的气温资料,进一步系统地探讨了所研究区域冰芯δ^18O记录的气候意义。结果表明,冰芯δ^18O记录与夏半年平均气温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冬半年平均气温不存在稳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ENSO事件对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中现代δ18O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对1951~1992年青藏高原古里雅冰芯中δ^18O与I(南方涛动指数),δ^18O与赤道东太平洋SST(海表面温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E1Nino年,无论是隆冬还是盛夏,古里雅冰芯中δ^18O均减小。表现为明显的降温,平均降温幅度分别为1.2℃和0.45。在特强E1Nino年,平均降温幅度分别为2.03℃和1.46℃。在LaNina年,盛夏古里雅;冰芯中δ^18O增大,表现为明显的增温,平均  相似文献   

6.
降水中δ^18O值的大小不仅受凝结温度的影响,而且受水汽源地初始状态,水汽输送方式,云中饱和状态和云中液态水含量的影响,本文以与全球δ^18O实测值相吻合的参数为标准状况参数,模拟不同条件下的δ^18O值怀标准状况下δ^18O值的差异,并且将影响将水δ^18O值的作用分解成Δδ^18O值的作用分解成Δδ1和Δδ2两部分、它们分别代表取样点温度变化引起的δ^18O的变化第二类因素变化引起的δ^18O  相似文献   

7.
近20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冰芯记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通过对古里雅冰芯中δ^18O,冰川积累量和Ca等指标的研究,恢复了过去近2000a来气候环境的变化。作为温度指标的δ^18O反映了过去近2000a来气候在冷暖波动中逐渐变暖的趋势。作为降水指标的冰川量反映出降水变化具有和温度变化相似的牲即降水在增减波动显示出逐渐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δ~(18)O记录气候意义的再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1 号冰川冰芯δ18 O 记录与大西沟气象站实测的气温资料, 进一步系统地探讨了所研究区域冰芯δ18 O 记录的气候意义。结果表明,冰芯δ18 O 记录与夏半年(5月~10 月)平均气温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冬半年(11 月~次年4 月) 平均气温不存在稳定的相关性。该结果拓展了中、低纬主地区山地冰川冰芯δ18 O 记录作为温度指标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冰川积累与水汽来源补给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冰川编目数据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 对中国及周边地区水汽通量、中国冰川地理分布情况、大气环流途径和降水分布进行分析, 发现中国冰川水汽来源复杂, 不同地区各季节存在不同的大气环流控制. 这说明不同地理位置的冰川所指示的气候信息是不同的, 大约以30° N和100° E为界, 中国西北部主要受西风环流影响, 冰川发育的水汽主要源于西风环流. 以横断山脉为界, 横断山脉以西, 即30° N以南和100° E以西的区域, 主要受印度季风控制, 冰川发育水汽主要源于印度洋、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横断山脉以东区域, 受东亚季风控制, 冰川发育水汽主要来源于太平洋和南海; 横断山脉、念青唐古拉和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受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共同控制, 冰川发育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和南海. 不同地区冰芯积累量的变化与该地区夏季季风环流指数的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玉龙山温冰川浅冰芯记录现代指示意义   总被引:33,自引:12,他引:21  
1999年夏季首次在玉龙山最大的白水1号冰川积累区钻取了一支穿透整个粒雪层的10m冰芯,获取了近期数年的气候环境记录,深度7.8m以上δ^18O周期性波动变化特性明显,通过与可溶性离子,电导率和pH值,以及粒雪中污化冰层位置的对比分析,可鉴别出5个平衡年度的冰雪层,每年平均净积累折合水当量约900mm。由于融水渗浸的影响产生“均质化作用”,δ^18O变化幅度随深度增加而逐渐减小,在7.8m以下,δ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IAEA(1990)资料的分析,香港,广州,昆明,石家庄以及西安降水中的δ^18O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位于低纬度的前3个站的δ^18O与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相关关系,即存在数量效应;位于中纬度大陆的后两个站的δ^18O与地面气温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即存在温度效应。简单瑞利模型对于解释年平均δ^18O和相应温度的统计关系是有用的。若假设大气水汽为涡施输送时,δ^18O-T梯度观测值与理论值有  相似文献   

12.
纳木那尼冰川是喜马拉雅山西部地区规模较大的冰川之一,也是开展冰芯气候意义研究有重要潜在价值的冰川.但由于纳木那尼冰川位于西风环流和印度季风影响范围的交界带,不同的环流系统所输送的水汽带来不同的降水稳定同位素信号.因此确定纳木那尼冰芯同位素记录的气候意义是开展该地区冰芯气候记录研究的前提条件.2008年在该冰川积累区所钻...  相似文献   

13.
用冰芯中的硫酸根离子探讨古里雅冰川作用区的干湿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根据古里雅冰帽中的SO2-4离子主要来源于陆地地表矿物的事实,以及干旱少雨的内陆地区可溶性硫酸盐分布范围广,在地表矿物中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气候条件,特别是干湿程度所控制的自然现象,提出了用古里雅冰芯中的SO2-4离子推断该冰川作用区的干湿变化。用古里雅冰芯的SO2-4离子推断出的该地区小冰期以来的干湿变化,与冰芯中冰川积累量和δ18O所反映的干湿变化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近2000年来气候环境变化的冰芯记录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文章通过对古里雅冰芯中δ18O、冰川积累量和Ca等指标的研究,恢复了过去近2000a来气候环境的变化。作为温度指标的δ18O反映了过去近2000a来气候在冷暖波动中逐渐变暖的趋势。作为降水指标的冰川积累量反映出降水变化具有和温度变化相似的特征,即降水在增减波动中显示出逐渐增大的趋势。与温度升高和降水增大的趋势相反,冰芯中的Ca含量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说明大气中尘埃含量随气候的变暖逐渐减少。这和我们研究中所得出的冷期时大气尘埃增加,暖期时大气尘埃减少的结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古里雅冰帽浅孔冰芯中(δ18O)max代表该区夏季风盛行时的温度状况,它与全球海温(SST)、北半球500 hPa高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被分析. 对冰芯中(δ18O)max产生重要影响的海洋相关区均位于海洋的洋流区或洋流汇合区. 它们分别在赤道东太平洋、太平洋西风漂流、东印度洋热池、莫桑比克海流、北大西洋海流、加那利海流和大西洋赤道海流. 其中位于低纬度海洋相关区的SST与冰芯中δ18Omax呈负相关关系,即当这些海区的SST升高(或降低)时,古里雅冰帽浅孔冰芯中(δ18O)max减小(或增大). 位于中纬度海洋相关区的SST与冰芯中(δ18O)max呈正相关关系,即当这些海区的SST升高(或降低)时,古里雅冰帽浅孔冰芯中(δ18O)max增大(或减小);对(δ18O)max产生重要影响的500 hPa高度上的相关区分别位于中低纬度大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区和巴尔喀什湖长波槽区. 这些相关区的高度均与冰芯中(δ18O)max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当这些相关区的高度值增加(或降低)时,冰芯中(δ18O)max减小(或增大). 其影响机制表现为不同水汽来源向古里雅地区输送的差异. 欧洲脊和贝加尔湖脊的强度与(δ18O)max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当高压脊加强(或减弱)时,冰芯中(δ18O)max增大(或减小).它们对(δ18O)max的影响表现为长波槽脊的调整,从而间接地影响水汽向古里雅地区的输送.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东北地区现代降水中δD与δ^18O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1996,18(4):360-365
根据对取自青藏高原东北地区部分降水样中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分析,得到沱沱河站的大气水线(MWL)为:δD=8.25δ^18O+9.22‰,与全球平均MWL的差别较小;德令哈、西宁站的MWL分别为:δD=5.86δ^18O-27.28‰和δD=6.96δ^18O-30.19‰,均与全球平均MWL差别较大。这主要归因于水汽源地的非平衡蒸发和凝结物在非饱和大气中降落时的非平衡蒸发。上述地区的过量氘Exd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水汽输送与冰芯中稳定同位素记录*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水中稳定同位素作为水中的组成成分,与水汽来源的变化存在直接的关系。根据在青藏高原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研究,青藏高原南北降水中δ18 O和过量氘(d)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变化,这种空间变化与西南季风夏季向北推进的位置有关。在时间变化上,青藏高原不同地区降水中δ18 O和d的季节变化特征也与水汽来源的季节变化有关,而且这种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西南季风水汽与西风带输送水汽之间的相互作用,在中国最北端的阿尔泰山区还受到极地气团的影响。由于不同的大气环流造成的水汽来源的差异,青藏高原冰芯中稳定同位素变化也存在空间差异。北部地区冰芯中稳定同位素的年际变化与当地气象站记录显示良好的对应关系,而南部冰芯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与当地气象站降水量在年际变化上显示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古里雅冰帽浅孔冰芯中 (δ18O) max代表该区夏季风盛行时的温度状况 ,它与全球海温(SST)、北半球 5 0 0hPa高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被分析 .对冰芯中 (δ18O) max产生重要影响的海洋相关区均位于海洋的洋流区或洋流汇合区 .它们分别在赤道东太平洋、太平洋西风漂流、东印度洋热池、莫桑比克海流、北大西洋海流、加那利海流和大西洋赤道海流 .其中位于低纬度海洋相关区的SST与冰芯中δ18Omax呈负相关关系 ,即当这些海区的SST升高 (或降低 )时 ,古里雅冰帽浅孔冰芯中 (δ18O) max减小 (或增大 ) .位于中纬度海洋相关区的SST与冰芯中 (δ18O) max呈正相关关系 ,即当这些海区的SST升高 (或降低 )时 ,古里雅冰帽浅孔冰芯中 (δ18O) max增大 (或减小 ) ;对 (δ18O) max产生重要影响的 5 0 0hPa高度上的相关区分别位于中低纬度大洋上的副热带高压区和巴尔喀什湖长波槽区 .这些相关区的高度均与冰芯中 (δ18O) max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即当这些相关区的高度值增加 (或降低 )时 ,冰芯中(δ18O) max减小 (或增大 ) .其影响机制表现为不同水汽来源向古里雅地区输送的差异 .欧洲脊和贝加尔湖脊的强度与 (δ18O) max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即当高压脊加强 (或减弱 )时 ,冰芯中 (δ18O) max增大(或减小 ) .它们对  相似文献   

19.
埃滕德卡(纳米比亚)和巴拉那(南美洲)白垩溢流玄武岩区硅质火山岩中辉石斑晶的氧同位素比值,被认为可反映原始岩浆岩浆的δ^18O值。据我们识别,这两个地区的南部石为高δ^18O型(δ^18O辉石~-+10‰),北部岩石为低δ^18O辉石~+6.5‰)。这两个流纹岩类型的其它差别,包括低δ^18O型岩石中不相容元素的含量高、初始87Sr/^86Sr比值低。我们认为,流纹岩类型的区域分布反映了源区组分的  相似文献   

20.
何元庆  姚檀栋 《冰川冻土》2000,22(4):391-393
应用稳定同位素指示方法研究大气降水、冰雪和地表径流变化过程,是冰川学家、气候学家和水文学家共同感兴趣的课题之一[1~6]. 9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较详细地研究了青藏高原内陆大气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分布和水文循环特征[7, 8],认为水汽来源是影响青藏高原降水中δ18O值的重要因素. 在大陆气团的影响下,青藏高原降水中δ18O与温度变化同步,即所谓“温度效应”. 但在源于海洋的暖湿气流影响下,特别在季风气候区,降水中δ18O与降水量和温度存在着负相关关系,即所谓“降水量效应”. 在我国西部的广大冰川分布区,占总面积的22%为南亚季风控制的温冰川(即海洋型冰川),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对季风温冰川区稳定同位素的研究报道较少. 为填补这方面的科学研究空白,我们曾于1999年6月赴欧亚大陆最南的温冰川分布区玉龙山,首次开展了本区的冰芯研究[9]. 在钻取冰芯的同时,还全面采集了冰川区不同水体, 即表面积雪、夏季降水、冰川融水和冰川补给径流的样品,进行了δ18O的测定[10]. 结果表明,雪线以上积雪中的δ18O值比雪线以下积雪内的δ18O值为高,低海拔冰川补给径流比高海拔冰川融水的δ18O浓度为低,夏季降雨中δ18O值最低. 这种分布特征说明本区局部大气环流状况随时间和高度而变化,存在着季风气候区所特有的“降水量效应”. 为进一步证实该结果,我们于2000年7月又在玉龙山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工作:在白水1号冰川积累区海拔5 000 m, 4 900 m和4 700 m处开挖了3个深度分别为3.1 m, 2.6 m和2.0 m的雪坑,采样77个; 沿海拔5 000~4 500 m采集了18个表面积雪样品; 雪线以下采集了数十个冰川融水样品; 分不同高度和日期采集了数十个夏季雨水样品; 此外,还沿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白水河分段采集了水样数十个. 所采样品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芯与寒区环境开放研究实验室用Delta Plus气体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进行了δ18O的测定(表1),现将初步成果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