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对虾平衡囊位于第一触角底节基部中央,其背面有背孔与外界相通;平衡囊背壁钙化,腹壁几丁质并凹下成囊泡状,平衡囊壁长出两类刚毛(钩状刚毛与直立刚毛),托着许多沙粒作为平衡石;平衡囊神经三束,从脑神经节的视神经腹侧面发出,感觉神经元为双极细胞,每个感觉神经元轴突与平衡囊神经相联,树突则伸入感觉刚毛的壶腹。  相似文献   

2.
浮游介形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极为丰富的一类小型甲壳动物,是海洋浮游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吸海萤科是介形纲吸海萤目下的一大类群,其中,浮萤族已记述21属的生物。本文报道和描述了新近采自南海中部的一个浮萤族新属新种--复合多腺浮萤。该新物种与相关属和种可通过综合相关特征进行区分:位于右不对称腺体上方的侧角腺开口于近后缘;沿其壳腹缘具有一列排列密集的边缘腺;其前器官形状的综合特点与族内其他属物种均不同;第一触角的e刚毛不具有毛或刺;第二触角内肢乳状突表现为一具有腹面中央凹的椭圆隆起,第一外肢具有一根小背前缘刺,第一与第二外肢愈合,第三与第四外肢不具有刚毛或刺;大颚的第一内肢具一根长腹侧刚毛,第二内肢具一根腹侧刚毛;小颚第一内肢具两根基部刚毛;第五肢的第一外肢仅具一根腹侧刚毛;第六肢的第一与第二外肢不具有腹侧刚毛。其壳上主要腺体及开口位置与其他已记录属种的显著区别是该新属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南海海域大型底栖生物进行分类和多样性研究中,发现我国长眼寄居蟹属2个新记录种,紫斑长眼寄居蟹(Paguristes gonagrus)和条纹长眼寄居蟹(Paguristes runyanae),并对其进行描述。紫斑长眼寄居蟹采集自海南岛,主要特征为:螯足和步足密布刚毛,第一触角柄未达到角膜基部,螯足腕节、掌节背面刺和突起密集而发达,螯足和第二、三步足长节末端有紫色色斑;条纹长眼寄居蟹采集于西沙群岛,主要特征为:右螯足略大于左螯足,第一触角柄短,长度仅为眼柄长度的1/2,螯足和第二、三步足背腹面均有黄色条纹。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利用组织学、透射电镜技术对对虾第1触角上嗅毛的神经调控方式进行研究的结果。研究表明,嗅毛是甲壳动物完成距离化学感觉(嗅觉)的主要感觉毛,并且是迄今发现的甲壳动物唯一仅具有化学感觉活性的感觉毛。每根嗅毛由一簇(约200根)感觉神经元调控。双极感觉神经元的轴突投射到中枢,在外周不形成突触联系,且无围鞘包被;树突簇投射入嗅毛腔内,树突簇周围有鞘细胞包围。  相似文献   

5.
王绍武 《海洋与湖沼》1981,12(2):142-147
原新糠虾属Proneomysis属于糠虾科Mysidae糠虾族Mysini,它的第2触角鳞片披针形,周围具羽状刚毛,末节小,顶端圆形;尾节末端完全,无缺刻,呈三角形或舌状,与刺糠虾Acanthomysis近似。但雄性第4腹肢外肢由3节构成,第3节末端具2根带小刺的长刚毛,与后者显著不同。这个属自Tattersall,1933建立以来已知共14种,其中除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海采集的沉积物进行分析,发现一新种奇足威伦狭腹猛水蚤,这也是首次在中国海报道威伦狭腹猛水蚤属。新种奇足威伦狭腹猛水蚤与同属其它种的主要区别特征是:身体表面除尾节有小刺外,其余各节表面均光滑;第四胸足外肢第三节内侧具两根刚毛;雌性第五胸足內肢具4根刚毛和刺,外肢顶端具一根尖刺,尾叉长约为宽的六倍。  相似文献   

7.
高燕  张涛  杨红生  张晓芳 《海洋科学》2011,35(10):103-109
应用石蜡切片和电镜技术对凿贝女虫(Polydora ciliata)的形态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以期为多毛类分类学积累更多资料。结果显示凿贝才女虫背刚毛、腹刚毛和疣足上的刚毛围绕身体形成一个刚毛环;第五刚节刚毛变形,形成爪状结构。体表有大量腺细胞。身体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表皮、肌肉层、消化系统组成。肌肉层发达,每一体节具...  相似文献   

8.
本文描述了栖息在安徽省合肥市四里河附近淡水鱼苗培育池中的介甲目蚌壳虫科蚌壳虫属的一个新种—中华蚌壳虫Cyzicus sinensis Hu,1987 sp.nov.该新种是蚌壳虫属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列表比较了本新种与近似种尼泊尔蚌壳虫Cyzicus nepalensis Ueno,1967的主要形态区别特征:新种壳周缘具短毛;第1触角有感觉乳突15个(雄)及19个(雌);第2触角内、外胶有15—16节;雄性有19个体节具背棘刺,雌性则有17个体节;雄虫执握肢第4内叶内缘中部凹陷较浅,无突起;雌虫携卵肢鳃叶呈小椭圆形;雄虫尾节背缘生小齿29个,雌虫则有32个;雄虫尾爪具羽状刚毛17条,小齿38个,而雌虫则分别有9条及94个,尾爪背面中部有1个长棘。附新种与近似种的形态图20幅。模式标本保存在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等足目分类系统学研究概况及我国近海等足目研究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等足目动物简介等足目(Isopoda)是甲壳动物软甲纲的一个目。这类动物一般背腹扁平,身体分为头、胸、腹3部分,体节呈板片状,无头胸甲。复眼一对,无柄或具不能活动的小柄。深海种类及寄生性种类其眼往往退化或缺失;第一触角小,单枝;第二触角多为单枝,有时有小的外枝。成体胸部为7节,腹部通常为6节,其中最末一节称为尾节,有些类群腹节或多或少有愈合现象。胸部具7对附肢,单枝型,用于行走、捕捉、游泳或附着。腹部附肢6对,尾节附肢称为尾肢,均为双枝型,常为呼吸器官,雄性第二腹肢多具雄性附肢,少数位于第一腹肢。心脏位于腹部,具1~2对心孔;…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从广东湛江南三岛沿岸采集、分离的等鞭金藻1新种———湛江等鞭金藻,应用电镜技术观察了湛江等鞭金藻运动细胞的超微结构.电镜观察证明,其运动细胞表面覆盖2~4层鳞片,鳞片有两种类型,一种较大,椭圆形;另一种较小,圆形.细胞顶端具有2条等长的平滑的鞭毛,两鞭毛间具有一条退化的定鞭(haptonema),很短,仅有1~2条微管.湛江等鞭金藻鞭毛过渡区中央轴丝与周边微管之间有5~6条螺旋条纹.两个金褐色色素体位于细胞两侧.3条类囊体为一组,无带片层.每个质体内侧具1个单层膜包裹的裸露的蛋白核.蛋白核内常具1对横列的类囊体.高尔基器位于鞭毛基体基部.线粒体长管状,具多个不分枝或分枝的脊.细胞中下部具1个至多个金藻昆布糖(Chrysolaminaran)颗粒.细胞核位于两质体之间、细胞基部.  相似文献   

11.
鞘藻属和毛鞘藻属营养细胞分裂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 1 999年 7月在湖北省仙桃市湿润土壤中采得一种鞘藻 ,经培养和电镜观察 ,发现该株鞘藻营养生长主要依赖位于丝状体最上面的细胞分裂 ,分生出的子细胞在该细胞亚顶端的胞壁破裂点掀开一个帽子 ,此帽子便附着于细胞侧壁上 ,这在鞘藻属中为首次报道 ,与 2 0 0 0年 1 2月在武汉纸坊青龙山水库采得的一种毛鞘藻的基细胞也附着相同的帽子结构。观察结果表明 ,该属基细胞亦具有明显的居间分裂能力。在观察这两属营养细胞居间分裂的同时 ,详细报道了这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顶端分裂 ,详细比较了这两属的营养细胞分裂方式 ,并对其分裂方式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 ,这两属细胞在细胞分裂方式上有极为亲密的亲缘关系 ,但毛鞘藻属更复杂、独特的营养细胞分裂显示它的进化地位比鞘藻属高。  相似文献   

12.
文昌鱼幼体体腔、血管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24,48h文昌鱼幼体体腔、血管的发育状况,旨在为研究文昌鱼体腔细胞、粒细胞的起源和分化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实验材料青岛文昌鱼(BranchiostomabelcheriTsingtauense)24,48h幼体。1.2 方法文昌鱼幼体经2.5%戊二醛(0.1mol/L二甲砷酸钠配制,pH7.3)固定1h,1%锇酸固定1h,然后经系列酒精脱水,Epon812包埋。半薄切片(2μm)经碱性美蓝-品红染色[1],光镜观察、照相。半薄切片定位的样品经超薄切片,醋酸双氧铀、柠檬酸铅染色,JEM-100cx电镜观察、照相。2 结果2.1 光镜观察结果青岛文昌鱼卵子在室温条件下自受精后50~60min…  相似文献   

13.
卵胎生硬骨鱼褐菖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卵胎生硬骨鱼褐菖 Sebastiscus marmoratus精子发生的过程.褐菖的精子发生经历了初级精原细胞、次级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等阶段,最终形成精子.在初级精原细胞和次级精原细胞阶段,细胞核中释放出拟染色体.拟染色体分布于精原细胞和前期Ⅰ的初级精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在前期Ⅰ以后的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中,拟染色体已消失.在初级精母细胞阶段,前期Ⅰ至末期Ⅰ的细胞形态变化明显.在前期Ⅰ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配对并形成联会复合体;在粗线期,联会复合体完全形成;在双线期,联会复合体开始解体.  相似文献   

14.
大亚湾红树林及海岸植物叶片盐腺与表皮非腺毛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厚麟  缪绅裕 《台湾海峡》2000,19(3):372-378
光镜下观察研究了大亚湾地区部分红树林和海岸植物叶片的盐腺(腺毛)和非腺毛的结构及部分种类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21种植物中,叶片具盐腺的有桐花树、老鼠勒、白骨壤、黄槿、假茉莉、海南刺、二叶红薯,具非腺毛的有黄槿、白骨壤、钝叶豆腐木、草海桐。不同植物盐腺和表皮非腺毛的基本结构一致,反映出对难生境的趋同适应。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查阅"微观繁殖体"相关文献,对其概念进行溯源追踪并据以总结归纳。笔者认为"微观繁殖体"这个概念不应该作为放散的孢子、配子、合子、不同生长阶段的显微个体及有生长能力的大型海藻碎片的统称,而应只是泛指那些肉眼不可见的只进行营养繁殖的二倍体细胞团、脱落下来的组织块和"色素体"(有色藻段)等碎片,即是一个或者多个二倍体的藻类细胞。并以石莼属绿藻浒苔(Ulva prolifera)为例,简述浒苔微观繁殖体在其生活史中的主要作用,为浒苔"微观繁殖体"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曹政飞  张伟  赵宏 《海洋与湖沼》2015,46(6):1326-1332
红纤维虾海藻作为海洋沉水高等植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与渔业价值。该物种目前已经处于濒 危状态, 且研究资料十分匮乏。本研究通过实地生境调查, 对其进行了形态学与解剖学研究, 并在此 基础上对其海洋环境的结构适应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红纤维虾海藻须根末端 膨大并密生根毛, 有利于增强植株的抓附能力和吸收能力; 表皮细胞细胞壁具有类似栓化细胞初生 壁性质的六面加厚现象, 与外部多层皮层厚角组织形成机械组织区, 叶鞘内侧含有丰富的机械组织, 使结构的抗性加强, 能承受较强的海流冲击; 雄花序中无退化雌蕊, 雌花序兼具雌蕊和退化的雄蕊, 花序轴两侧着生数枚桨状小苞片, 花粉丝状, 利于授粉, 传粉方式为水媒和半水媒传粉; 小坚果密 生倒向长鬃毛, 便于果实在海流中固着锚定。该研究弥补了目前对海洋沉水高等植物适应性进化特 征理解的不足, 也为该物种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Porcelain crabs possess a ‘hair‐trigger’ propensity to autotomize their chelipeds (claws), and laboratory studie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is ability is highly effective in avoiding predation from other crabs. However, porcelain crabs are also subject to predation from fishes, which use a very different means of capture.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autotomy in porcelain crabs is also effective against predation by fishes. To do this, we examined stomach‐contents data from four common species of kelp‐forest rockfishes and determined the frequency of disassociated chelipeds (those with no associated bodies) in porcelain crabs and in brachyuran crabs, which do not readily autotomize their chelipeds. We found that disassociated chelipeds of porcelain crabs were six times as common as those of brachyuran crabs (35% of the remains of all porcelain crabs versus 6% of the remains of all brachyuran crabs). We interpret this difference to be evidence that, through autotomy, porcelain crabs escaped ingestion of their entire bodies, and thus certain mortality, at a higher rate than did brachyuran crabs. We conclude that autotomy constituted an effective escape strategy from rockfish predation. This evidence, in conjunction with previous studies, suggests that autotomy of chelipeds in porcelain crabs is an effective anti‐predatory strategy against phylogenetically disparate predatory groups.  相似文献   

18.
江苏岸外的小庙洪牡蛎礁在海岸地貌学上是一稀有的生物沉积体。这种位于蚀、淤交替岸段潮间带、古礁体和活体共存的牡蛎礁体是我国所仅见。现场观察了牡蛎礁体的地貌特征,并使用GPS和全站仪进行了主要礁体分布与高程的测量,表明礁区地貌面不是一个水平面,相差可达2m以上。礁体顶高主要分布在两个高程上,一是与平均潮位相当,二是比前者低约30cm,略高于小潮平均低潮位。礁体起伏面高出礁坪面多在0.5—1.5m。小庙洪牡蛎礁正处于退化状态,除物理因素造成的侵蚀外,化学溶蚀及人类活动也是侵蚀退化的主要因素。对于礁区内部的礁体,其退化过程为连片礁→环礁→带礁→斑礁→礁坪的顺序。礁体沉积体有三种:原生礁体、与原生礁体脱离的礁块以及已离开原生地的松散堆积体。浪蚀礁坪分布在礁体的迎浪面上,而溶蚀礁坪则分布在礁体密集区。在礁体稀疏区,则覆盖约20—30cm厚的粉沙或淤泥,形成次生的潮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