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8 毫秒
1.
莲花山斑岩型钨-金矿床蚀变类型可以分作钾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青盘岩化。矿化表现为黑钨矿化、白钨矿-硫化物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及黄铁矿化。蚀变在水平和垂向上具有分带性。由内向外由钾化向云英岩化、叠加蚀变带、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青盘岩化转化。由浅向深,钾化增强,云英岩化减弱,被叠加蚀变带和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所代替。矿化由内向外表现为由黑钨矿化向白钨矿化、多金属硫化物矿化、黄铁矿化转变,由浅向深由钨矿化转变为金矿化及多金属硫化物矿化。与典型斑岩型矿床蚀变分带对比,莲花山斑岩型矿床不同原岩类型蚀变特征变化较大,矿化则表现出富钨、金贫铜及钨金共同产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广西珊瑚钨锡矿田的原生分带及矿化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深部、边部生产勘探及开采工作,对珊瑚钨锡矿田的原生分带及矿化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珊瑚钨锡矿田产出有钨锡石英脉、钨锑萤石石英脉和含钨石英角砾脉3种矿化类型,这3类矿化在水平上以长营岭隐伏花岗岩为中心,从东向西形成了单侧分带;钨锡石英脉矿床在垂向上呈"五层楼"形态分带模式;原生矿物组合分带呈亲氧和挥发性元素在上,亲硫元素在下的"逆向"分带,即上部富锡,中部富钨,下部Cu、Zn、Ag增加的规律;矿化富集同围岩的岩性、矿脉脉辐、矿脉产状形态等多种因素有关,造成了矿化分布极不均匀。根据矿床的原生分带特征和矿化富集规律,推测在矿床的深部仍然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闪锌矿主要是岩浆期后作用的产物,广泛出现在接触交代矿床和中低温热液矿床中,与脉状矿床有密切关系。在相当数量的石英脉型钨矿床中,如内带型的黑钨矿-白钨矿-多金属硫化物组合的矿床和外带型的黑钨矿-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组合的矿床中,均伴有锌,在有些矿床中,锌的储量可观,可成为主要伴生矿产。锌的赋存状态主要是形成闪锌矿。闪锌矿可出现在钨矿化的各个阶段和矿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也出现在钨矿床的地表标志带中,因而闪锌矿的矿物学特征孕育着十分主要的成因信息与找矿信息。为探索脉钨矿床的找矿标志,我们对粤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维拉斯托-拜仁达坝斑岩-热液脉状成矿体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维拉斯托锡-钨-铷矿床是内蒙古克什克腾北部区新发现的一处大型斑岩型锡-钨-铷多金属矿床。矿床主要产出于锡林浩特杂岩和石炭纪石英闪长岩中,与石英斑岩体的侵位具有成因联系。该斑岩型矿床与之前发现的维拉斯托和拜仁达坝脉状矿床组成了一个由高温向中低温逐渐演化、过渡的斑岩-热液脉状锡-钨-铷-铜-锌-铅-银成矿体系。该成矿体系中成矿作用主要由四个阶段组成,即:(1)早期钠-钙-锶蚀变阶段锡-钨-铷矿化,(2)中期云英岩化阶段锡-钨矿化,(3)后期硅化、绢英岩化阶段铜-锌-铅-银矿化,以及(4)晚期无矿化阶段。钠-钙-锶蚀变阶段蚀变矿物主要为钠长石和天河石,伴随浸染状锡石、铁闪锌矿和黑钨矿化,含少量的毒砂和砷铋矿;云英岩化蚀变矿物主要为石英和棕色白云母,含少量的萤石,以锡石、黝铜矿和黑钨矿化为主,含少量的毒砂、黄铁矿、黄铜矿、铁闪锌矿、辉钼矿等;硅化-绢云母化蚀变矿物主要由石英、绿色绢云母、萤石组成,晚期蚀变叠加了明显的高岭土化、伊利石化和绿泥石化,该阶段形成大量的块状硫化物,以黄铁矿、毒砂、磁黄铁矿、铁闪锌矿、黄铜矿、方铅矿和含银黝铜矿为主。成矿体系内金属矿物组合和蚀变矿物组合显示成矿热液具有低氧逸度、低硫逸度和偏酸性的特征。成矿体系具有明显的蚀变分带和元素分带。蚀变分带主要体现为深部石英斑岩体中的钠-钙-锶蚀变带,近岩体的云英岩化蚀变带,以及远离岩体的硅化、绢云母化蚀变带。元素分带主要体现为近源(岩体)为锡-钨-铷矿化,铜、锌、铅和银矿化则依次向外产出。从元素分带的特征显示成矿物质从持续向外流动的热液中顺序卸载可能是这种分带性形成的根本原因,这种分带特征也是成矿热液运移方向的直接指示。该成矿体系内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显示岩浆阶段的分异是成矿物质积聚的原因。元素的分带特征显示,热液阶段的分异则是成矿物质卸载的原因。维拉斯托斑岩型锡-钨-铷多金属矿床的发现为该地区大量脉状铅-锌-银矿床指出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赣南脉钨矿床的某些地球化学特征及地球化学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论述了脉钨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元素、伴生元素及矿化剂元素在时空上的分布分配特征。重点讨论了矿床的垂向分带和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式。总结出地球化学找矿的指示元素和预测标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广东瑶岭钨矿床在原来中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基础上,又相继发现了花岗岩岩体带附近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化和深部花岗岩体中的构造蚀变岩型白钨矿化.通过对这新老发现的三种类型钨矿化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建立了瑶岭不同类型钨矿化成生关系及成矿模式.研究认为,该模式可能会给整个粤北甚至南岭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苍希格钨矿床位于蒙古国西部阿尔泰钨-钼-铜-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带内.矿体围岩为中-上奥陶统巴赫留克组火山沉积岩及早泥盆世陶伊陶古什杂岩体,矿体呈脉状、似脉状、透镜状产出.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云英岩化、萤石化、钠长石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其中硅化、云英岩化及萤石化与钨矿化关系密切.金属矿物主要为黑钨矿、白钨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辉钼矿、辉铋矿、闪锌矿,矿物组合在水平和垂向上均具有一定的分带.初步分析认为,苍希格钨矿床为与海西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有关的中高温热液石英脉型钨矿床.  相似文献   

8.
广东瑶岭钨矿矿化类型多样性及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广东瑶岭钨矿床在原来中型石英脉型黑钨矿床的基础上,又相继发现了花岗岩岩体带附近的矽卡岩型白钨矿化和深部花岗岩体中的构造蚀变岩型白钨矿化。通过对这新老发现的三种类型钨矿化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建立了瑶岭不同类型钨矿化成生关系及成矿模式。研究认为,该模式可能会给整个粤北甚至南岭成矿带的地质找矿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广西六梨钨多金属矿床是广西近年评价的网脉浸染型白钨矿床,共伴生铜、钼矿。大明山矿区大脉型钨多金属矿化普遍发育,两个矿床成矿均与花岗岩关系密切,成矿年龄为燕山晚期。通过矿床特征研究,钨(钼)、铜、铅锌矿化具有成矿系列中的"共生性、连续性、分带性、重叠性、互补性"特点,结合区域上铜、铅、锌、银共伴生特点,初步建立大明山地区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成矿系为"W(Mo)-Cu(Pb、Zn、Ag)",并根据此成矿系列指出本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达龙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为一大型钨钼多金属矿床,工程控制其倾向延伸超过1000m。文章系统总结了达龙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为受构造控制的脉状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床,研究发现其垂向上蚀变与矿化分带明显,蚀变分带为(硅化)辉石石榴子石磁黄铁矿矽卡岩化带→(绢云母)磁黄铁矿石榴子石辉石矽卡岩化带→石榴子石黄铁绢英岩化带→黄铁绢英岩绿帘石化带→(石榴子石)绿泥石绿帘石化带,矿化分带为:块状钼钨矿化带→脉状钨(钼)矿化带→细网脉状(铜铅锌)钨矿化带→网脉浸染状铅锌矿化带→脉状铜铅锌矿化带,该矿床蚀变与矿化分带的划分可指导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同类型矿床的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油房西矿区钼矿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油房西矿区为中型银多金属矿床,伴生的铅锌、铜、钼可形成独立矿体。银铅锌与铜、钼矿化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呈现出较明显的分带现象,即银、铅锌遍布全区且主要集中在浅部,钼、铜主要赋存在矿区中部和深部。通过2个较深钻孔的探索,在深部出现较普遍的与斑岩型矿床蚀变、矿化特征类似的钼(铜)矿化,且矿(化)体形态呈层状-似层状产出趋势明显。在位于西拉木伦河断裂以南的小东沟—库里吐地区,通过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特征,初步认为本区钼矿化范围较大,矿床成因类型好,矿化空间保存完整,因而具有中型以上钼矿床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赣南九龙脑矿田位于南岭构造-岩浆成矿带东段诸广山崇(义)—(大)余—(上)犹钨锡多金属矿集区,其最大特色以九龙脑成矿岩体为中心,产出一系列钨锡银铅锌铌钽多金属矿床(化),矿化类型包括内带-外带热液石英脉型、矽卡岩型、破碎蚀变带型、云英岩型和蚀变花岗岩型,成矿时代始于印支期,燕山早期大爆发,成矿母岩为富含W、Sn等成矿元素的重熔“S”型花岗岩。本文在系统研究以往地质、地化和物探等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九龙脑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和地层、构造、岩浆岩控矿作用,以及围绕九龙脑成矿岩体内外接触带由内到外发育高温钨锡矿床—中高温钨铅锌银矿床—中低温金银铅锌矿床的成矿与地球化学分带,总结了该区钨锡多金属矿床受构造-岩浆岩联合控制呈现出“东西成行、北北东—北东成列”的等距性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九龙脑矿田具成因联系的“多位一体”成矿模式。根据上述研究进行了成矿预测,优选九龙脑地区钨锡矿A类预测区4个,钨铅锌银矿、锡矿B类预测区各1个,金银铅锌矿C类预测区1个。  相似文献   

13.
瑶岗仙钨多金属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中部,由瑶岗仙黑钨矿床、青山里铅锌矿床以及和尚滩白钨矿床组成。野外地质调查显示,这3个矿床空间相邻,矿体产状和控矿因素相近。利用辉钼矿Re-Os同位素测年,获得瑶岗仙黑钨矿床与和尚滩白钨矿床的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58±1.2)Ma(n=7,MSWD=1.3)和(160±3.3)Ma(n=6,MSWD=2.7),表明两种钨矿化是同期形成的,与瑶岗仙复式岩体的成岩事件在时空上吻合,是南岭地区第2次大规模成矿事件的典型代表。3个矿床的矿石矿物(黄铁矿、闪锌矿、辉钼矿)δ34S值介于-1.8‰~+1.4‰之间,分布集中且接近零值,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综合上述特征,这3个矿床系同一岩浆成矿作用,在成矿岩体不同距离、不同部位发生不同类型金属矿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西藏春哲地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中的青都—则学铁铜多金属次级成矿带南部,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结果显示,该区是铅、锌、银、钨、钼等矿产的有利成矿区。依据元素相关性、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指示元素种类,划分出以Pb、Zn、Cd、Ag元素为主、以W、Mo、Bi元素为主和以As、Sb元素为主的3类元素组合异常,并指出了各类组合异常内寻找的矿种和矿床类型,即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和构造热液型铅锌矿。通过异常查证,发现了恰我铁钨多金属矿、勒翁铁多金属矿等2个中型矿床和多处矿点,找矿成果显著。其中,恰我铁钨共生矿为区域内首次发现的新类型矿产,对该区找矿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亦显示研究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深部斑岩矿体找矿突破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4年多、近350 个钻孔的验证,不仅实现了矽卡岩矿体的找矿突破,同时在0-40线深部发现了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与石英闪长玢岩中的斑岩钼(铜)矿体,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找矿勘查模式。斑岩矿体赋存标高一般处于4 600 m以下,矿体走向NW-SE,倾向NE,近直立,矿体垂向延伸大于350 m;斑岩矿石以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构造为特征;矿石中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与辉钼矿,少见斑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初步查明:与铜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偏中性的石英闪长玢岩,蚀变以典型的细粒热液黑云母交代角闪石斑晶和基质而成的黑云母化蚀变为主;与钼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蚀变以硅化为主,次为绿帘石化、泥化和钾化。斑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常产出厚度超过200 m的巨厚矽卡岩矿体,且在岩体一侧有内矽卡岩产出。甲玛深部斑岩矿体的发现不仅证实了“斑岩-矽卡岩型”的矿床成因观点,而且完善了甲玛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16.
毛登锡锌矿位于内蒙古兴安岭晚古生代中生代铜、铅、锌、金、银、锡、铬(钼)成矿区大兴安岭中南部成矿带,哲斯乌兰浩特成矿亚带之黄岗梁甘珠尔庙突泉乌兰浩特铁、锡、钨多金属成矿带上,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好。在对该矿床开展详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床地质特征,指出矿区发育有利于多金属成矿的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条件,分析了矿床成因,提出了找矿标志,对该区远景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广西云开地区是广西境内铅锌金银多金属矿产的重要成矿区之一,长期以来一直是地质工作重点对象。在分析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成矿地质特征、总结成矿地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元素富集特征、典型矿床特征和找矿新发现,探讨该区域成矿远景,提出了地质找矿主要目标。结果显示,本区以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强烈、基底变质程度深、成矿作用多样为特征,形成了以铅锌为优势矿种,银金为重要矿种,铜、钨锡钼等有良好资源前景的矿产地,考虑成矿地质环境因素和已知矿产分布情况,优选9个集中区,作为找矿地质工作部署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藏拉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杜欣  刘俊涛  王亚平 《矿产与地质》2004,18(5):410-414,449
纳木错-嘉黎断裂带是以铜、铅、锌为主的多金属成矿带,矽卡岩型矿床是该区带典型矿床类型之一。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从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物理化学环境及成矿时代等方面探讨了矿床成因,认为拉屋铜-锌多金属矿床是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的矽卡岩型矿床,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对今后该区带的找矿工作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丁坤 《地质与勘探》2017,53(3):436-444
陕西省略阳县陈家坝铜铅锌多金属矿床是"勉-略-阳"矿集区具有代表性的铜多金属矿床之一,在该矿区内已经发现了多个矿(化)体,显示出很好的成矿潜力。本文在室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该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采用矿床岩石主量元素、黄铁矿单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硫同位素测试方法,对陈家坝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硫同位素特征显示,δ~(34)S主要来自海水硫酸盐,认为该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碧口岩群东沟坝组,NWW和NEE向共轭断裂是矿田内重要的控矿构造。通过黄铁矿微量元素分析显示陈家坝矿床成矿温度为中低温,成矿经历了热液作用的改造过程。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属火山沉积-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拜仁达坝西矿区锌多金属矿床为典型的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通过对矿区内岩石中元素富集贫化规律、原生异常分带序列、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硫与铁及成矿元素的协同平衡关系等的研究,发现矿床中发育成矿及伴生元素正异常和贫化元素Ba、Sr、Na2O的负异常,矿床整体产于贫化元素形成的亏损晕中;矿床直接指示元素为Zn、Ag、Pb、Cu、Cd、Sb、Hg,间接指示元素为Ba、Sr、Na、As、W、Rb;矿床原生异常轴向分带序列为Ag-Hg-Pb-As-Cd-Zn-Bi-AuCu-Sb-Na2O-Sr-Ba-W-Co-Mo-Rb,出现As、Sb等元素"反分带"现象;元素含量及地球化学参数垂向变化波动较大,反映叠加成矿作用强烈,成矿过程复杂;各类异常特征均显示成矿地球化学系统在矿床深部尚未终止,推测已知矿床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盲矿体。初步构建了矿床原生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