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关中盆地秦岭山前地下水库调蓄功能模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本文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角度出发,分析研究了关中盆地秦岭山前地下水库调蓄条件下调蓄方式,依据野外实际调查测试的数据,利用有限元和有限分析数值模拟技术对地下水库的调蓄功能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对地下水库调蓄的效益进行了分析。得出关中盆地秦岭北坡地下水库调蓄条件优越,水量丰富,蕴藏着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开展该地区地下水库人工调蓄是挖掘水资源潜力、增大可供水量和涵养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对维持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性,缓解黄河断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设地下水库是沧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沧州市水资源严重匮乏、地下水超采严重、水位持续下降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建设地下水库,以丰补欠,科学调控水资源,促进沧州水环境的良性循环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山东半岛地下水库建设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建设和管理地下水库是我国北方缺水地区增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有效利用暴雨洪水资源,同时阻止海水沿河道下游入侵地下水含水层,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半岛陆续兴建了多座地下水库.介绍了山东半岛地下水库建设成就、地下水库建设的潜力、采取的技术措施和主要研究进展.指出地下水库环境保护是亟待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念龙 《地下水》2008,30(1):107-108
提出了无效消耗水资源的概念。对孔隙水系统、岩溶地下水系统中可以通过超量开采、利用地下水库调蓄无效消耗水资源的四类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例证说明,在有无效消耗水资源存在的地区,只有超量开采地下水,腾出地下水库,使这些无效消耗水资源—洪水、地表积水及地下水的蒸发量转入地下,才能要充分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地下水开发的另一途径--地下水库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发建设地下水库是一项工程量小,环境影响小,投资少,效益大的开源节流工程.吉林省,特别是水资源短缺的中西部平原区具有辟建地下水库的有利水文地质条件.全省仅平原区可利用地下水库库容量137.3×108m3.可见,地下水库的开发利用在防洪减灾、开源节流的水资源调控中会起到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付晓刚  万伟锋  毛正君 《地下水》2007,29(1):65-67,77
从地下水库的不同概念出发,探讨了地下水库的定义,指出地下水库并不是单纯的含水层或者储水构造,而是一种地下水开发系统工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地下水库的基本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地下水库的优缺点以及其发展趋势,最后分析了地下水库在我国不同地区水资源开发和保护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张保祥  刘青勇  孟凡海 《地下水》2005,27(3):162-165
建设地下水库是我国北方特别是沿海地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依据龙口市黄水河地下水库的运行管理需要,建立了基于GIS的地下水库实时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及数值模拟模型。对地下水库进行了调蓄调控模拟计算.为地下水库制定合理的调度运行管理方案和补源工程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资源在供水中占主导地位。利用业已形成的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建立地下水库实施水资源人工调蓄,将汛期不可利用的地表雨洪水、河水和水库弃水,通过人工干预引渗补给到地下水库中,对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率和优化水资源配置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平谷是北京市重要的战略性后备水源地,本文以平谷盆地为例,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从地下储水空间、调蓄水源、补给方式、输汇水条件和入渗能力,以及取水条件等方面对平谷地下水库建库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人工回灌补源工程方案,为平谷地下水库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评价与优选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明确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目标的基础上,结合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特点,从水资源利用效果和可持续发展两个方面,提出了体现水资源调控目标的指标体系;将效用理论、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和理想点技术结合,建立了调控方案水资源利用效果评价模型;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流域水资源利用的角度,提出了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准则和量化评价方法。用黄河流域水资源调控方案验证了模型和方法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刘瑛 《地下水》2011,(1):127-128,137
对甘肃省景泰川引黄灌溉工程水资源利用进行研究.对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及灌区的现状进行分析,根据对灌区水资源的分析,通过计算灌区内来水及用水情况,对灌区进行水量的平衡分析,明确提出灌区在水资源利用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当前水资源匮乏的现实情况下,要积极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开展灌区的水资源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饮马河中游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以东50 km处,具有构建河谷型孔隙地下水库的潜力条件,是长春市重要的战略性后备水源地之一。在满足区内用水和向下泄流需要的前提下,研究区在理论上可以从泄流节流和诱发补给中得到1.88×108m3/a的调蓄水源,但该调蓄水源年内、年际变化剧烈。以第四系砂砾石为主要赋水介质的目标含水层最大调蓄能力为8.21×108m3,在目前条件下实际动用38.98%,另有4.98×108m3的潜力空间。通过模拟布置壅水坝、引渗场、集中采水井等工程,合理干预水更替条件,理论上可以得到8 197.9×104m3/a的采水量。结合实例给出一套能够从调蓄水源的来源、展布规律、质量和数量,调蓄空间的圈闭性、结构和规模,人工干预地下水开采和补给的位置、方式和强度3个方面系统进行地下水库可行性分析、计算和评价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2.
平原区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控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兴辉  谷秀英 《水文》2005,25(4):23-25,38
平原区三水转化关系强烈,由地表水和地下水形成了统一的水资源系统。本文研究分析了基于费用准则和供水量准则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控模型,以合理开发、优化调度本区的水资源.充分发挥该区地表水库和地下含水层空间的联合调蓄作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年调节平原型水库与地下水联合调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辽河石佛寺水库为例,介绍了年调节平原型水库与地下水联合调蓄的模拟分析方法,提出了为满足沈阳市城市供水,辽河应需保证的最少径流量。根据辽河石佛寺水文站的实测资料分析,辽河在枯水季节1~2月份径流量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本文通过模糊带权马尔可夫链方法预测了未来19年1~2月份的径流量状态,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分析,从而为水库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蓄的供水规模及其运行方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北京小汤山地区第四系深层地下水氟含量普遍超标, 严重制约区域供水。在收集整理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资料基础上, 开展第四系高氟地下水与地热水之间关系研究工作。研究表明: 小汤山地区位于复式背斜的核部区域, 该区热储层与第四系地层直接接触并形成水力“天窗”, 受构造应力影响在热储层发育大量张性裂隙, 加之上覆第四系盖层结构松散且厚度较薄, 导致该区成为地热富集带; 在高温高压环境下, 地热水中氟化物含量普遍较高, 地热水上涌同第四系深层地下水发生热流-冷流的混合作用, 导致第四系深层地下水中氟化物含量升高, 形成第四系高氟地下水。  相似文献   

15.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which has attracted worldwide attentions, new surface water sources would be added and, accordingly, mining of groundwater for industrial and living water would be reduced to ease the mining pressure of the underground water and abate the decline of the water level in the depression centers of Shijiazhuang and the whole intake area. Numerical model was established in this paper to respectively calculate the underground water level in 2020 based on three schemes including mining status of underground water, urban water resource planning of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in Shijiazhuang and Hutuo River infiltration with artificial regulation and storage. It is estimated that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the buried depth of groundwater of depression centers in Shijiazhuang in 2020 will increase by 28.5~41.09 m comparing with that without water supply through South-to-North water diversion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geology and hydrogeology of the alluvial fan of the Hutuo River, Hebei province of Chin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groundwater reservoir’s regulated space, storage capacity and regulated water in system. On this basis, a groundwater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is model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specific regulating scheme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regulation and storage capacity of groundwater reservoirs and the effect of conjunct-tive operation of surface water and groundwater. Results show that the funnel area of the study area status storage space is 12.83×108m3. Groundwater level after the regulation has clearly rebounded; improving groundwater supply and ensuring stable water supply in Shijiazhuang city of Hebei province, this clearly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17.
大庆西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水资源人工调蓄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地下水资源的长期大量集中开采形成了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地下水的超采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利用降落漏斗区腾空的地下储水空间进行水资源的人工调蓄可使地下水位得到恢复。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大庆市目前已形成了东西两个大的区域性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必须进行地下水人工调蓄。设计并模拟了现状开采、逐年压缩分别在现采和压采基础之上进行人工回灌等4种人工调蓄方案,对大庆西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区进行水资源人工调蓄。结果表明,压缩开采和人工回灌均可加速降落漏斗区地下水位的恢复,在逐年压缩地下水开采量5%的情况下实施人工回灌(0.45×108m3/a),地下水位恢复效果最明显,到2010年末,漏斗中心地下水位可回升7.7~10.3 m。  相似文献   

18.
北京西郊地下水库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宇  邵景力  叶超  邢国章  崔瑜 《地学前缘》2010,17(6):192-199
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北京西郊地下水库调蓄工程的模式。北京西郊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的中上部。文中首先论述了北京西郊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库的边界条件,地下水库的面积为333 km2,以1983年为最高水位,计算出地下水调蓄库容为8亿m3。地下水库的补给源主要有永定河洪水、官厅水库放水和弃水、用水低峰时南水北调的尾水、城市雨水等,主要调蓄方式为河道、砂石坑和大口井。提出了地下水库工程由回灌水预处理工程、回灌工程、地下水库工程和取水工程等组成,根据北京市西郊水文地质条件、水源以及回灌条件,提出了北京西郊地下水库调蓄工程的三种模式,阐述了各种模式的空间分布、调蓄水源、调蓄方式等,为地下水库工程前期论证和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9.
淮南采煤沉陷区积水来源的氢氧稳定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是我国东部重要的能源基地,由于长期地下采煤,地表形成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并积水,造成严重地质灾害。针对于此,部分学者提出利用采煤沉陷区建立"平原水库"解决周边地区干旱年份农田缺水问题的设想。然而,一方面,由于煤层上覆几百米厚的新生代沉积,采煤塌陷形成的沉陷裂隙是否沟通了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并因此改变了这个地区的地下水系统,成为区域水资源评价需要了解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平原水库"需要有稳定的补给水源,采煤形成的沉陷裂隙如果沟通了地下不同深度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是否使地下水成为塌陷区除降雨外的重要补给来源,这就成为评价"平原水库"水资源潜力的重要参考依据。氢氧稳定同位素是示踪天然水体水来源的重要手段,笔者在淮南矿区采集了旱季和雨季的浅层地下水、河水、雨水、沉陷区的积水等不同水体的水样23件,分析了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并与深层地下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雨季和旱季,该地区采煤沉陷区积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都非常接近大气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而与深层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相差较大,说明采煤沉陷区的积水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采煤沉陷区的沉陷裂隙贯穿了整个新生代地层,使地表水发生下渗与在深部与深层地下水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而深层地下水尚不是"平原水库"的稳定补给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