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传统GIS中,文本常常被作为非空间信息而被忽视.而在实际应用中,很多有关空间位置的描述都是以文本途径来体现的.文本方式已经成为人们表达和接受空间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地名是文本中最常见的空间信息表达内容.提出了一种基于文本地名自动识别的空间信息检索新方法,从自然语言形态的文本数据中实现地名的自动识别,并将识别的地名与空间...  相似文献   

2.
Web环境下实现空间数据表达的框架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Internet的迅速发展,促进了通过网络获得空间信息的要求,由于空间矢量数据具有数据量大,对象关系复杂等不同于文本,图像的特殊性,在数据传输较慢且要求高交互操作的Web环境空间,空间矢量数据的可视化是一个难题。本文讨论了Web中实现空间矢量数据可视化的体系结构。分析由数据库中的空间数据到客户端地图显示的整个过程,认为WebGIS的实现可以分为服务器端方式,客户端方式,中间数据转换方式和客户服务器分布计算方式等4种方式,每种方式各有优点,应用于不同的环境,我们提出一种能够同时实现4种方式的开放框架结构,方式的选择由客户端传送的参数决定,通过对比,认为在交互操作较高的环境中,以矢量数据方式传输较好,而对于交互操作较少的空间信息表砂,以图像方式传输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Web文本中空间信息的语言特征,研究了空间信息的Web获取与匹配等关键问题,进而提出了在GIS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以开放式的数据获取方式增强空间信息查询能力的基本方法与系统架构。通过开放式空间信息查询系统的实例研究,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众包旅游文本中蕴含着大量有待挖掘的旅游者时空行为信息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文本集合的地名权重分配与共现矩阵相结合的计算方法,深入挖掘众包旅游文本中的地名信息,获取旅游地高热度地名间的共现关系.计算结果以共现矩阵和三元组共同存储的方式呈现,便于依据地名类型提取多研究视角下的共现关系子集.以九寨沟为例做实证研究,实现了九寨沟旅游地热度地名自动提取,实现旅游地内热度景观名称之间,及九寨沟与省内、省外热度城市名、省内旅游地名之间4类共现关系的可视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适应旅游地理和相关学科对旅游文本内容挖掘的研究需求;挖掘结果对特定群体的旅游空间感知特征与结构有显著的表征意义.  相似文献   

5.
针对众包旅游文本中蕴含着大量有待挖掘的旅游者时空行为信息的问题,该文提出基于文本集合的地名权重分配与共现矩阵相结合的计算方法,深入挖掘众包旅游文本中的地名信息,获取旅游地高热度地名间的共现关系。计算结果以共现矩阵和三元组共同存储的方式呈现,便于依据地名类型提取多研究视角下的共现关系子集。以九寨沟为例做实证研究,实现了九寨沟旅游地热度地名自动提取,实现旅游地内热度景观名称之间,及九寨沟与省内、省外热度城市名、省内旅游地名之间4类共现关系的可视化。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适应旅游地理和相关学科对旅游文本内容挖掘的研究需求;挖掘结果对特定群体的旅游空间感知特征与结构有显著的表征意义。  相似文献   

6.
3维地理空间表达和描述的地理要素,往往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3维布景作为地理空间信息表达的一种方式,可以针对特定需求,实现空间地理现象的灵活配置和合理化布设,满足人们对地理要素与环境认知的多方面需求,促进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服务。此处描述了地理空间中3维布景的基本概念;论述了空间信息布景所涉及的5项关键技术,包括插件式软件架构、渲染引擎、数据结构与索引、海量数据调度和3维符号化配置;通过软件平台的开发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7.
针对网页文本蕴含着丰富的地名地址空间信息,但因其描述的随机性、多样性,导致信息很难被快速、准确地识别出来的问题。该文在分析网页文本中地名地址组成特点的基础上,考虑地名地址的事件属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名地址基因"的信息提取方法,依据事件相关度、地名地址的字符长度等提取因子建立提取规则树获取目标地名地址。实际数据测试表明该方法在地名地址提取上更具针对性,提高了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3维地理空间表达和描述的地理要素,往往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3维布景作为地理空间信息表达的一种方式,可以针对特定需求,实现空间地理现象的灵活配置和合理化布设,满足人们对地理要素与环境认知的多方面需求,促进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服务.此处描述了地理空间中3维布景的基本概念;论述了空间信息布景所涉及的5项关键技术,包括插件式软件架构、渲染引擎、数据结构与索引、海量数据调度和3维符号化配置;通过软件平台的开发进行了实验.  相似文献   

9.
路径描述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空间信息应用方式,涉及到自然语言与地图语言的表达及转换关系。本文采用认知实验的方法,对自然语言的路径描述及其认知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路径认知与表达上所涉及的空间关系,总结了利用自然语言表达地图空间信息的规律和习惯用法。  相似文献   

10.
从新闻纯文本数据中识别地名信息并确定对应的最佳空间尺度与事件所属地点,是准确抽取新闻事件发生地点的关键。针对上述目标,提出了基于隶属关系地名树的最佳空间尺度新闻事件地点提取方法。在完成地名实体识别和歧义消除的文本数据预处理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顾及新闻结构的方法消除语义干扰等噪声的影响;通过引入虚父节点构建合理准确的隶属关系地名树,结合最小包围盒的概念实现了最佳空间尺度的选取,使用地名实体权重和实体相关性完成了事件地候选集推荐排序,从而合理定位事件发生地。实验证明,所提出的新闻文本地理信息抽取方法可以较高的准确率获取新闻所对应的最佳空间尺度和相应的事件地点。讨论和解决了新闻文本地理信息抽取涉及的空间尺度问题,使得新闻文本中抽取的地理信息具有更好的可用性和可解释性,在丰富地理信息数据来源的同时,可实现数量呈几何级增长的网络新闻自动地域划分,有助于人们对各类事件空间态势的关注与认知。  相似文献   

11.
地理信息检索可以根据用户查询请求在文档集中检索出与其空间相关的信息,是信息检索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传统的地理信息检索模型,将地理信息与主题信息分开考虑,忽略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结合LDA主题分析的地理信息检索改进方法。首先,通过LDA主题分析对检索文档集进行噪音剔除,然后挖掘查询请求和检索文档中地理信息和主题信息之间的关系,相似度计算采用夹角余弦和KL距离两种计算方法,并附加到查询请求和检索文档之间的相似度计算当中。此处对搜狗文本分类语料库精简版和复旦文本分类测试语料库进行了LDA主题分析,并进行了检索测试。实验表明改进模型能够较好地衡量地理信息与主题信息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检索的查准率。  相似文献   

12.
张冲  刘永轩 《北京测绘》2020,(4):462-466
为实现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目的,利用普查成果数据,基于WebGIS、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方法,开发了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社会服务系统。介绍了系统建设背景及其必要性,详细阐述了系统设计方案、总体架构及其关键技术,深入挖掘地名特色和文化内涵,以讲地名故事、检索地名信息及空间位置、统计地名图表等多种形式,满足社会公众获取权威地名信息的需求。本文以北京市区划地名信息社会服务系统建设为主线,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北京市地名普查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对地理国情监测成果资源进行整合,使其在经济社会发展、民生需求中发挥整体效应。针对目前公众地理信息服务和用户需求,本文构想一个通用的智能专题地图开放服务平台,开创交互式地图,实现一键式制作专业地图,面向企业机构和个人用户提供在线地图与地理信息服务,从而辅助业务决策,打造企业或个人专属地图应用。依托信息丰富的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数据,实现交互式地图应用,面向机关、企业机构和个人用户提供免费、便捷的在线地理信息服务。通过快速准确的数据匹配,展现地理位置和专题数据的空间关系。让各种用户数据、专题数据内容在地理空间上图文并茂地展示,从而起到辅助业务决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本文构想的平台能够加强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应用推广,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对测绘工作的需求,推动我国测绘行业成果应用。  相似文献   

14.
点状地名信息的加权泰森多边形检索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宇  王琦  吴文周  苏奋振 《测绘学报》2017,46(11):1919-1926
鉴于地名库中多数地名仅以中心点坐标形式记录其空间位置信息,缺乏其空间范围的具体描述,造成地名检索中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本文在深入分析地名及其空间属性、空间关系的基础上,考虑同类型地名的不同性质在检索中的重要作用,利用泰森多边形在地名边界近似中的优势,提出了针对点状地名信息的加权泰森多边形检索法,依据同类型地名的面积属性作为权重指标构建泰森多边形,以近似表达地名的空间范围,进而描述地名间的各类空间关系;并从拓扑关系、方位关系与距离关系3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公式以计算地名间的空间相似性;最后以行政区划边界近似与检索为例验证该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近似表达地名空间范围及空间关系,增强了检索词与地理信息资源在空间位置上的相似性度量,检索结果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5.
当前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多以文字描述为主,表现形式单一,内容复杂且应用困难,并容易产生理解歧义。针对此问题,首先分析了灾害应急对象的空间信息特征,并结合GIS技术分析了灾害应急对象的地图表现内容;然后,研究了灾害应急空间信息的图形化机理,阐述了灾害应急空间信息与地图符号各变量的映射关系;提出了灾害应急空间信息在灾害应急专题图中的表达方式,以及动态过程的图形化表达方式;最后,以灾害应急远程协同会商系统为平台,实现了灾害应急空间信息动态标绘功能,可以将灾害空间信息映射为动态图形化的制图数据,并通过GIS平台将制图数据进行图形化表达。  相似文献   

16.
任福  唐旭  胡石元  王琨 《测绘通报》2019,(1):159-164
空间思维是地理科学认知学习与研究的基本思维模式。为满足新媒体融合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素质人才培养需求,本文设计了包括地理空间模拟体验、空间信息地图绘读、隐喻信息语义认知和地理系统综合分析等针对空间思维能力训练的教学内容;明晰了地理空间思维在信息感知与整理、隐含信息挖掘、信息表达视觉化、行业服务支撑、空间治理决策等新媒体信息深度挖掘方向上的应用。本文研究有利于本科学生充分利用新媒体学习工具、系统化专业知识体系和提高自身地理空间思维素养,可以为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教学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地理空间的存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关于地理信息科学的个人观点:地理信息科学是一门研究人、机、地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学,它以地理空间为其核心范畴。在人一机一地交互系统观点下辩证论述了地理空间的存在,以期获得一个关于地理空间概念的整体理解。  相似文献   

18.
19.
道路网是最重要的地理空间要素之一,空间数据融合能够把不同来源道路空间数据或信息加以结合,以获得信息量更丰富或更适于处理、分析、决策的新的数据集。传统的方法受限于道路网数据模型、属性数据类型以及缺少唯一标识的属性信息,道路网融合方法多以各个弧段或道路的位置、形状、方向等几何特征进行匹配,而忽略了道路的语义匹配。本文在数据来源与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工程化应用中可行的语义与几何相结合的道路网匹配方法,并通过FME实现空间数据融合,旨在为两个或多个道路网数据融合、联动更新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