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矿工程》2009,(11):59-59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消息 近日,从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总部——德国地学中心(GFZ)传出喜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王成善等人联合美国、奥地利等国科学家申请的“白垩纪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项目”获得批准。这是我国继东海和青海湖大陆科学钻探之后,第三个获得国际大陆科钻计划支持的项目。  相似文献   

2.
“白垩纪大洋红层——海洋/气候响应”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垩纪大洋红层”是中国学者提出并开拓的白垩纪研究新方向。在其所领导的两个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IGCP463/494)的推动下,“白垩纪大洋红层”所蕴含的古海洋与古气候意义,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召开的学术会议对“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1)在2002 年度IGCP463 项目启动会议上,对“白垩纪大洋红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初步的交流,制订了项目研究的总体目标和未来五年工作计划,并考察了亚平宁—阿尔卑斯—喀尔巴阡沿线的大洋红层;(2)2003 年度的IGCP463 工作会议和IGCP494 启动会议,不仅积累了大洋红层研究的资料,而且将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推进到白垩纪中期;(3)2004 年度两个项目的工作会议,以及通过在第32 届国际地质大会特别讨论会的工作,进一步推进了大洋红层的研究,并将“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介绍给广大的国际地球科学界;(4)在欧洲地球科学联盟2005 年会上,“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体现出了多学科共同参与的可喜现象。回首近几年来的研究历程可以发现,“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已实现了如下转变:(1)从区域性研究到全球对比综合研究的变化;(2)从由中国科学家单独研究变为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申请到项目和经费共同研究;(3)从举办IGCP项目学术年会快速向国际大会或  相似文献   

3.
刘敦一  董树文 《地质论评》2006,52(3):431-432
国际地学计划(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Programme,IGCP),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五大科学计划之一,亦是联合国系统(the United Nations system)唯一的国际地学计划。该计划由UNESSO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于1972年共同发起,并于1974年正式实施至今,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地球科学家积极参与,其主要优势在于拥有一个覆盖基础研究设施和高水平人力资源的世界网络。截止到2005年底,已批准实施了295个项目,其中254个区域性与全球性的地球科学研究项目已先后完成。国际地球科学界普遍认为IGCP是对各国科学家开放的固体地球科学领域内一项最为成功的计划,为地球科学家进行项目合作提供了一个国际平台,是最为引人关注的UNESCO科学计划之一。  相似文献   

4.
闵志 《探矿工程》2001,(2):61-61
1996年 2月 ,我国和德国、美国一道成为ICDP(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 )的第一批成员国 ,宣告了ICDP的正式启动。通过和ICDP的合作 ,大大促进了我国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的实施。大别 -苏鲁科学钻探项目得到ICDP财政、技术、人才培养和科学管理上的重要支持 ,是这一项目得以作为国家重大科学项目和ICDP项目及早顺利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我们及时参加ICDP成功之点。回忆我们参加ICDP的初衷 ,除了促进大别 -苏鲁科学钻探项目尽早上马之外 ,最根本的目的还在于 ,通过参加ICDP(包括实施大别-苏  相似文献   

5.
大陆科学钻探是“入地”的重要手段,是“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事业开展15周年以来,取得重要进展,获得全球地学界的高度关注,特别是2001年实施的中国第一口大陆科学深钻 (5158m),成果辉煌,影响巨大。继后,又开展了青海湖环境科学钻探、松辽盆地白垩纪科学钻探、柴达木盐湖环境资源科学钻探,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以及中国大陆科钻资源集成计划,总共钻进约 35km,显示了中国科学钻探方兴未艾的景象。为纪念国际大陆科学钻探20周年(1996~2016)和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15周年(2001~2016),本文回顾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实施15年来的艰辛和奋斗的历程,展望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的未来。  相似文献   

6.
边步 《地层学杂志》2005,29(4):404-404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项目(IGCP,现称国际地球科学计划项目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Program)506项目于2005年11月1日-4日在南京召开项目正式启动会议暨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侏罗系界线及地质事件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Jurassic Boundary Events),来自美、英、德、法、日、澳、俄罗斯、阿根廷、加拿大、罗马尼亚、波兰、印度、匈牙利、泰国及国内的70名专家出席了这次会议,共同研讨国际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界线事件研究的最新进展,并举行IGCP 506项目的首次国际工作组会议。研讨会的召开将有力推动“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对比及地质事件”这一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的开展,为国际学术界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以促进中外科学家的密切合作并展示中国非海相侏罗系研究的新进展,为解决我国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的对比及建立非海相侏罗纪地层学统做出贡献,使中国侏罗纪研究立足于国际前沿。  相似文献   

7.
由我国学者沙金庚研究员担任首席负责人的国际对比计划IGCP506项目“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全球对比与重大地质事件”获得国际地科联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科技执行局全会批准并于2005年正式启动。为了更好地组织我国学者参与实施此项工作,该项目组借在江苏常州举行中国古生物学会学术年会之际,于2005年4月25日召开了IGCP506项目中国工作组及项目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科学目标和执行计划   总被引:88,自引:4,他引:88  
由我国提出的新的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全球岩溶生态系统对比”(IGCP 448)已于2000年初由IGCP科学委员会批准,在2000-2004的5年中执行。该项目的科学目标是:对比全球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宏观岩溶生态系统,揭示其形成机理;对比不同地质条件下微观岩溶生态系统,揭示其对物种选择的影响,为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重建良性生态系统探索新思路,从地理,地质角度对比地下岩溶生态系统;研究岩溶生态系统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5年中除40余个参与国将作好本国岩溶生态系统研究作为全球对比的基础外,还将重点联合考察罗马尼亚,巴西,中国,西班牙,法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的典型岩溶区,并作深入对比研究,IGCP448的核心科学问题是岩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对如何利用我国地域优势和组织该多边国际合作计划的有利条件,进一步做好我国岩溶生态系统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苏德辰  杨经绥 《地球学报》2016,37(S1):118-128
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创立于1996年, 至今整整20年。ICDP最初由中国、德国和美国3个发起国组成, 目前拥有24个成员国, 在全球已经组织和资助了30余个大陆科学钻探项目和75个研讨会。研究领域覆盖了全球大陆地球科学的各方面主题, 在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此前我们曾介绍了ICDP的概况和进展, 本文概述近些年ICDP科学主题的调整、组织发展状况和申请流程, 着重介绍与中国地学界关系密切的活动断裂与地震、全球性气候周期与环境变化、地球深部生物圈和矿产资源等几个领域的主要进展或发展方向, 并简要介绍了我国开展的“大陆科学钻探选址与钻探实验”(SinoProbe-05)项目、“汶川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项目以及正在进行的ICDP项目——“白垩纪松辽盆地大陆科学钻探”概况和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0):F0003-F0003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OceanDrillingProgram,IODP)是一项旨在通过研究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来探索地球历吏和结构的宏大国际研究计划.其前身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ceanDrillingProgram,ODP)和深海钻探计划(DeepSeaDrillingProject,DSDP),是20世纪地球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所取得的科学成果证实了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地球科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陈印  滕雪明 《中国地质》2019,46(2):442-442
2019 年3月,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委员会公布了9个新获批准的IGCP项目。其中,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金若时教授级高工为首席科学家的“砂岩型铀矿表生流体成矿作用”项目(Supergene Fluid Ore-forming Process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编号IGCP675)获得批准。  相似文献   

12.
大洋钻探计划的最新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洋钻探计划(ODP)是一个重要的海洋科学国际研究计划,其目的是通过钻探和测井来增进人类对大洋岩石圈(沉积物和地壳)的地质历史、结构和演化等基本问题的认识。ODP的前身是始于1968年的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始于1975年的国际大洋钻探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于1983年10月至1984年10月间对JOIDES“决心号”大洋钻探船进行了改造。1985年初ODP正式实施,并将延续至2003年。现得到代表20个国家的7个国际合作伙伴的财政支持。本文介绍了ODP计划的长期计划的优先科学领域、钻探目标及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SDC)的发展、实施状况,阐述了大陆科学钻探的深远科学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技术特点及科技界对大陆科学钻探活动的共识。  相似文献   

14.
德国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的测井成就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德国大陆科学钻探计划(KTB)经过8年多的努力,钻探了先导孔(VB)和主孔(HB)两口举世瞩目的科学钻孔。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这个计划中起到了不忽视的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德国大陆学科钻探计划(KTB)实施过程中,地球物理测井所取得的主要成就。  相似文献   

15.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3):F0003-F0003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是一项旨在通过研究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来探索地球历史和结构的宏大国际研究计划。其前身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ODP)和深海钻探计划(Deep Sea Drilling Project,DSDP),是20世纪地球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所取得的科学成果证实了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地球科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6.
《地球科学进展》2005,20(8):F0003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是一项通过研究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来探究地球历史和结构的国际研究计划,该计划以其前身深海钻探计划(DSDP)和大洋钻探计划(ODP)为基础,使用多种钻探平台(包括:立管钻探、非立管钻探、特定任务钻探平台)实现其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面临解决的关键地球科学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志琴 《地球学报》1995,16(1):101-106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面临解决的关键地球科学问题许志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关键词大陆科学钻探,中国大陆科学钻探是当代地球科学的重大前沿课题,是与航天技术并驾齐驱的又一高科技工程,这一点已为国际地学界所共识。  相似文献   

18.
夏威夷科学钻探项目的钻探技术和施工情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伟 《探矿工程》1999,(4):52-53
1999年4月5~10日,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ICDP)科学顾问组和执委会会议在夏威夷召开,会议的日程之一是参观正在施工的、设计孔深4500m的夏威夷科学钻孔的钻探现场。由于我国正在准备实施5000m科学钻探工程,因此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的科学...  相似文献   

19.
一、“科钻一井”圆满成功,我国大陆科学钻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为研究具有全球意义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实施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于2005年胜利峻工。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布署十项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每项投资均超过亿元)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被列入我国2005年十大科技成就之一,令全国、地质学术界和钻探工程界欢欣鼓舞。并获得国际大陆科学钻探学术界的赞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岩溶》2011,(2):174-174
近日,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章程研究员、袁道先院士,美国西肯塔基大学Chris Groves博士等联合倡议的IGCP~598项目:“环境变化与岩溶系统可持续性”(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sustainability in karstsystems)已被国际地学计划(IGCP)科学执行局第39次会议正式批准立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