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紧张成为限制城市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地下空间资源开发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因地制宜的适宜性评价是对其合理开发利用的关键。该文采用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AHP)等研究手段,对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研究,以济南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分析了济南市水文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影响因素,构建了济南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多层次评价体系,重点研究了泉水保护对济南市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制约影响,建立了一套适用于济南市地下空间资源的综合评价模型,旨在为济南市后续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湖南省在城市发展中出现了城区土地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有效利用、城市废物处理、城市地质灾害防治等诸多地质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制约城市发展,亟待解决。开展城市地质调查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必要手段。为此,本文就湖南省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提出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下空间是一种新型的国土资源。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推进"空间换地"、提高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厅高度重视,主动作为,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4.
随着郑州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推进,城市建设总规模不断扩大,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土地资源缺乏、交通拥挤、人口密度过高等因素越来越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有序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开展土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建设需要更多的空间,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已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面对用地供求矛盾日益加剧的严峻形势,临沂市积极转变发展理念,鼓励开发地下空间,建设公共设施、商业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从单纯追求建筑高度和平面扩张,调整为协调推进空中、地上、地下开发的三维发展模式。该文以临沂市地下空间开发为例,系统分析开发模式、功能定位及利用现状,认为工作中缺乏整体规划,协调管理机制不健全,投资主体单一,提出了整合资源,严格执行规划,完善政策法规,出台优惠政策等对策建议,对破解城市发展用地难题,提高城市承载力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土地资源日益稀缺,对城市地下空间的使用也变得日益频繁。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缓解城市中心密度、人车立体分流、扩充基础设施容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中心城区建筑密度增加,交通拥堵、土地资源供需矛盾紧张等问题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短板。而开发利用好城市地下空间,对节省城市土地资源、节约能源、改善城市交通、扩大城市空间容量、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在国内外不少城市,地下空间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提高城市容量、缓解交通、改善环境的重要手段。为全面深化对泰安城市地下空间的认识,有效挖掘城市后备空间资源的巨大潜力,通过综合集成钻孔编录、地质图件和数字地形图等多源地学数据,借助MapGIS三维地质建模软件,初步建立起泰安城市三维地质模型,以直观的方式表达工程岩土体空间分布等地质信息,为更好地保护利用泰安市地下空间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借助MapGIS为核心的基础地理信息平台,研究桂林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条件。首先以系统数据库和地质调查为基础,建立桂林市地质环境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再利用MapGIS 10软件建立桂林市三维基础地质模型、三维工程地质模型及三维水文地质模型,并结合已有的三维城市景观模型,提出了交互式地上地下一体化三维城市景观地质模型。该模型能直观表达工程岩土体空间分布等地理信息,其成果可为桂林市中心规划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整体规划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2006年长沙市制订了<长沙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增加了"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确定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规划设计标准.伴随着轨道交通建设,长沙市将实现地上地下的综合利用,引导城市建设向立体空间发展.但是尚未编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进一步的实施还要靠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点地区、主要节点的详细规划指导当前建设,纳入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指导地上地下建设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临沂市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但高楼密集、交通拥挤等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城市建设需要更多的空间,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已是首要解决的问题。临沂市位于沂沭断裂带与临沂单斜、平邑-方城盆地多个地质单元的交会处,断裂构造发育,地震活动强烈,地质条件复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影响因素众多,该文从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地质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对临沂城市地下空间资源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其主要制约因素为极其发育的活动性断裂的看法,凡是活动性断裂对地下空间开发有影响的区域,均为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制约区。评价结论对于提高城市发展格局、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指导城市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地下空间资源是生态文明发展阶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本文通过梳理我国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指出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围绕我国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的需求,本文提出以城市地下空间、矿山地下空间、战略储藏调查评价为主的全国地下空间调查评价思路,提出“统一精细探测指标,多源数据汇聚整合,一体化智能建模与场景构建,三维要素分析与提取,资源评价与多目标数据出口”的工程化技术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自然资源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对基础地质工作提出了“提升服务能力”的新要求,具体是:全面推进区域地质调查、城市地质调查、水工环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调查,建立基础地质核心数据库;开展精细化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和天然富硒土地资源详查,建立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数据库;推进生态功能区和海岸带等综合地质调查.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地质调查的开展,三维地质结构建模研究得到迅速发展。三维地质结构建模为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直观立体空间形态展示和基础数据。文章介绍基于柳州市大量工程钻孔及调查数据,通过对工作区内钻孔数据筛选和标准化,制定北部区域南北向21条剖面线,南部区域东西向35条剖面线,绘制标准化地层剖面,采用"钻孔+平行地质剖面"建模方法和传统的钻孔验证法进行验证,完成了柳州市浅层地下空间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创建,为其他类似条件区域的三维地质结构建模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城市地下空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活动不断增多,地下车库、地下商业街道、地铁轨道、地下防灾等开发利用形式不断出现,城市土地从扁平化扩展向立体化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十三五"期间,我国累计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13.3亿平方米,其中,根据《2021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发展蓝皮书》,广西新增地下空间建筑...  相似文献   

16.
<正>日前,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主持召开第14次部长办公会议,研究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徐绍史强调,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总体在规范有序推进,对试点过程中个别地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地面用地紧张、空间开发过度以及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城市将目光转向地下空间,通过强化对地下空间的整体开发利用,积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作为杭州市新城区,滨江区一直注重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滨江区人均地下空间面积为19.82平方米,是杭州市人均地下空间面积的3倍;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也居全市前列。但全区现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以结建式地下空间为主,多数为浅层开发,在使用功能上主要为停车用途,且各个地下空间项目彼此缺乏连通。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停车难、购物难(如区内南部片区)、出行难等问题开始凸显。而破解难题的方法之一是强化对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和互联互通,缓解居民的停车难问题,提高居民停车的便利性。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城市化率不断提高。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预测,20年内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提高到60%左右。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人们不得不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种种欢娱的同时,面对诸如城市交通恶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城市综合症”,造成了城市土地、能源、空间和时间的浪费。要达到既控制城市增长,同时增加城市容量和人类活动空间,既缓解交通堵塞,又少占用土地的目的,开发城市地下空间将成为必然的选择。有人说,19世纪是桥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是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世纪。我们应当顺应城市空间发展的趋势,结合城市建设新要求,突出抓好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美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考察,认为有如下特点,第一,结合城市建设,构筑地下铁道,第二立足于战略,建立水下通路,第三,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平战结合.这些方法对我国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3.重点任务在充分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地质勘查工作需求的基础上,《全国地质勘查规划》明确了"突出能源矿产勘查、加强非能源重要矿产勘查、做好矿山地质工作、提高基础地质调查程度、强化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推进地质资料开发利用、科技创新与地质工作领域拓展"七大任务。这将是未来一个时期地质勘查工作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