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母亲的守望     
正夜幕下,我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进单位的餐厅。吃饭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聊得十分尽兴。突然,同事小李说道:"明天就是母亲节,待会儿得给我妈打个电话。"听他说完,我突然想起我的母亲。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有着农村人特有的质朴和善良。母亲从小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自己省吃俭用送我到县城读书。每到我周末返校时,母亲便会站在村口  相似文献   

2.
正周末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她买了一件蓝色的上衣,想让我回去帮忙看看合不合适,还说就这一天时间可以调换。我一听就明白母亲又在说"谎话"了,肯定是又为我们做了什么事情。不过,我像以往一样没有拆穿她的"谎言",就对母亲说我们马上回去。到家就证实了我的猜测:衣服母亲的确是买了,但不是买给自己的,是买给我儿子的,不知道是否合适,怕我不要,就先斩后奏了。我看着母亲,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3.
<正>周末接到母亲的电话,说她买了一件蓝色的上衣,想让我回去帮忙看看合不合适,还说就这一天时间可以调换。我一听就明白母亲又在说"谎话"了,肯定是又为我们做了什么事情。不过,我像以往一样没有拆穿她的"谎言",就对母亲说我们马上回去。到家就证实了我的猜测:衣服母亲的确是买了,但不是买给自己的,是买给我儿子的,不知道是否合适,怕我不要,就先斩后奏了。我看着母亲,陷入了沉思。  相似文献   

4.
拖鞋系情     
母亲节将至,大家在一起纷纷议论给母亲买这买那。在外地工作的我,想来想去,还是写些母亲的琐事代以想念。 我的母亲,有着一手好缝纫手艺,这是母亲在困难时期练就成的。  相似文献   

5.
父爱如山     
一天早上,门铃响了.我开门一看,是父亲从乡下来了.他提着一个编织袋进来,说:"这是你小时候喜欢吃的红薯."我沏一杯热茶端给父亲,他的满头白发一下映入我的眼帘.我在城里工作,有半年没有回到乡下看望父母了,父亲的头发怎么白得这么快呢?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的头发乌黑发亮,相貌堂堂,村里的一些妇女常对我母亲说:"你嫁了一位好老公."父亲性格温和,他疼爱母亲,更疼爱我们.  相似文献   

6.
娘,咱回家     
正多苦多难的母亲走了,终年87岁。当大姐凌晨4时突然打来电话,说娘有些发烧时,我迷迷糊糊地说:"先让她吃点药喝点水,前天刚出院,不会有事的。"早上7点时,二姐又打来电话急切地说:"弟弟你快回来吧,咱娘恐怕不行了,喂药都不张嘴了。"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  相似文献   

7.
远方的电话     
正父亲是前年去世的。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单独生活。她既不愿意来城里跟我过,也不愿跟乡下的弟弟一个锅里搅稀稠。但我看得出来,母亲还是挺孤寂的。她还没有从父亲离开的阴影里走出来,最明显的表现是不愿在家呆,吃罢饭就出门,村东村西跑,专挑老人扎堆的地方去。可是她到哪里都是坐不住,呆不长时间就往其他地方去。看到母亲这样,尤其看到她日渐消瘦的面容,我的心里很难受。每到星期天,我就往乡下跑,去看望母亲。母亲总是追问我:"方方谈女朋友了没有?我今年七十多了,  相似文献   

8.
<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我叫杨大亲,用我母亲的话说,我是大地母亲的儿子,所以叫我"大亲"。也许这就注定了在我心中这份与生俱来的土地情怀。我来自来宾市武宣县国土资源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坚守耕地红线守护美好家园》。朋友,你可曾记得2007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9.
远方的电话     
<正>父亲是前年去世的。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单独生活。她既不愿意来城里跟我过,也不愿跟乡下的弟弟一个锅里搅稀稠。但我看得出来,母亲还是挺孤寂的。她还没有从父亲离开的阴影里走出来,最明显的表现是不愿在家呆,吃罢饭就出门,村东村西跑,专挑老人扎堆的地方去。可是她到哪里都是坐不住,呆不长时间就往其他地方去。看到母亲这样,尤其看到她日渐消瘦的面容,我的心里很难受。每到星期天,我就往乡下跑,去看望母亲。母亲总是追问我:"方方谈女朋友了没有?我今年七十多了,  相似文献   

10.
母亲与子女     
正母亲今年虽然已经76岁,满头白发,一脸皱纹,但身体依然康泰,精神矍铄,忙忙碌碌,一会儿也不闲。然而,十分健康的人有时也会突然生病,母亲就是这样。去年10月的一天上午,不知怎么回事,她正在院中扫地,突然肚子痛,后诊断出患了急性盲肠炎,必须赶快手术。俗话说"母子连心"。母亲共有8个子女,病生在老人身上,疼在子女心上。我们一个个如坐针毡,如芒在背。老三说:"要能替,我就顶母亲生病。"我心中暗想,我是老大,  相似文献   

11.
<正>单位的人都叫她张老师。小时候,有次我放学回家路上,经过人民路地下通道时,突然发现她在十多米开外的前方走,当即兴奋地大叫,"妈!妈!"可人多车杂,拥堵不堪,她毫无反应。我急中生智,改口又喊:"张老师!"真神奇,她瞬间就回过头来。看到是我后,她用手指点着我的额头,半嗔半怪地说:"你这闺女,没大没小!""怪我?"我也没好气儿,"叫你  相似文献   

12.
母亲与子女     
<正>母亲今年虽然已经76岁,满头白发,一脸皱纹,但身体依然康泰,精神矍铄,忙忙碌碌,一会儿也不闲。然而,十分健康的人有时也会突然生病,母亲就是这样。去年10月的一天上午,不知怎么回事,她正在院中扫地,突然肚子痛,后诊断出患了急性盲肠炎,必须赶快手术。俗话说"母子连心"。母亲共有8个子女,病生在老人身上,疼在子女心上。我们一个个如坐针毡,如芒在背。老三说:"要能替,我就顶母亲生病。"我心中暗想,我是老大,  相似文献   

13.
正那天去山村,前门开着,我喊了声,家里没人应我,就知道父母在屋后的菜园子里。走上石阶,只见母亲拿着锄头在地里除草,父亲站在那株杜仲树下。我喊了声:"爸,您上来干嘛呢?"父亲见我来了,刚想说什么,却听得母亲抢先说道:"你爸在考虑杜仲树要不要了。"我随口就说:"这么大的树,就别去管它吧。""不行,你没看到菜地那边都没阳光了吗?"父亲用手指着母亲那个方向说。"等到秋天,菜园子里没有菜了,我就来锯了它吧。"我点着头说着话走到他  相似文献   

14.
粗布土鞋     
临离开故乡时,母亲又从她的黑漆木柜里取出三双粗布土鞋,用双手递给我。从我第一次离家出外求学直到现在,二十多年来每次离开故乡时,母亲都会送给我她亲手做的粗布土鞋。没有成家时,母亲每次送我一双,后来娶妻成了家,除了送我一双外,还要送妻子一双。后来有了小孩,每次回故乡或故乡有人进城,就做三双粗布土鞋送我们。而这次,我把这三双粗布土鞋拿在手上掂量了半天,  相似文献   

15.
亲爱的王旗妹: 你的妈妈,我的小姨中午来到我家,嘱托我给你写封信,她说很多年不写字了,信都写不好了,另外又总是忙,还要照顾我们的姥姥、姥爷。我接受这个任务,原因有两个,其一你是我看着长大的,你的爸爸、妈妈这么多年来,为你,为这个家奔波忙碌,我历历在目;其二我也是一位母亲,虽然童童刚刚五岁,但养育孩子的酸甜苦辣,我同样付出过和拥有着。所以我想在你成长的某个阶段,应该把爸爸、妈妈想说的、做过的、付出的、希望的事情和话语告诉你,也许  相似文献   

16.
正7月21日上午,一位40多岁的男子来到陕县王家后国土资源所,握着副所长宋东渊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命。要不是你,只怕我现在还躺在医院里。"宋东渊拍着男子的肩膀,笑着说:"人没事就好,不过你那未填封的矿洞!!"男子打断了宋东渊:"我早把工人遣散了,洞口也封得严严实实。不信,咱们一块儿去看看?"原来,前几天,宋东渊带着工作人员在刘家山村进行日常巡查时,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山脚下有人采矿。他们赶紧上前查看,只见几个人手里拿着电钻、锤子、铁锨等工具,正急急忙忙地将挖好的矿石往车上装。这个洞口宋东渊非常熟悉,因为前段时间  相似文献   

17.
<正>7月21日上午,一位40多岁的男子来到陕县王家后国土资源所,握着副所长宋东渊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命。要不是你,只怕我现在还躺在医院里。"宋东渊拍着男子的肩膀,笑着说:"人没事就好,不过你那未填封的矿洞!!"男子打断了宋东渊:"我早把工人遣散了,洞口也封得严严实实。不信,咱们一块儿去看看?"原来,前几天,宋东渊带着工作人员在刘家山村进行日常巡查时,发现前方不远处的山脚下有人采矿。他们赶紧上前查看,只见几个人手里拿着电钻、锤子、铁锨等工具,正急急忙忙地将挖好的矿石往车上装。这个洞口宋东渊非常熟悉,因为前段时间  相似文献   

18.
亲爱的王旗妹: 你的妈妈,我的小姨中午来到我家,嘱托我给你写封信,她说很多年不写字了,信都写不好了,另外又总是忙,还要照顾我们的姥姥、姥爷.我接受这个任务,原因有两个,其一你是我看着长大的,你的爸爸、妈妈这么多年来,为你,为这个家奔波忙碌,我历历在目;其二我也是一位母亲,虽然童童刚刚五岁,但养育孩子的酸甜苦辣,我同样付出过和拥有着.所以我想在你成长的某个阶段,应该把爸爸、妈妈想说的、做过的、付出的、希望的事情和话语告诉你,也许对你有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远在老家的母亲打来电话,说春天时她种下的几棵丝瓜爬满了整个小院,今年的丝瓜长得好,一掐一股水、一捋满院香、一根一盘菜。听着母亲兴奋地说着家事,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200多公里外的家乡。对于丝瓜,母亲有着深厚的感情,每一次说起丝瓜的事,她的眼睛里总会萌起一团雾。我知道,那不是雾,那是母亲想到自己的童年,眼睛里快要流下的辛酸的泪。母亲出生在建国那年的年末,她还有四个哥哥。那时,国家刚刚解放,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家里人多劳力少,生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心事     
前几天,我和母亲一起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母亲突然轻轻地说:“孩子,咱赶明儿把那几亩地要回来,听说现在种地可划算了。”我随即接道:“你身体又不好,还有两个孙子牵累着,咋回老家种地,况且咱又不缺口粮。”母亲不再言语,而我则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 印象中母亲大部分时间是在地里,好像总有干不完的活,可即使是这样,母亲也常常为一家人的吃饭发愁。老家人均地少,产量又不高,麦子没熟时就已借人家几袋粮食,整日里盼着有个好收成,等到颗粒归仓后又要还人家一部分,来年又要借粮,那时我经常和母亲闹着要吃白面馍,母亲总是无奈地叹气。 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