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集安石棉矿床,以往一直被认为属白云岩型蛇纹石石棉矿床。但该矿床的成因与国内外这类矿床迥然不同。典型的白云岩型蛇纹石石棉矿床的成因,都毫无例外的与中基性脉岩或酸性侵入体密切相关,受接触变质作用,为中温热液交代形成的石棉矿床。该矿床则是在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即区域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蛇纹石和石棉形成时的二氧化硅和结晶水来源于混合热液,氧化镁来自围岩(白云质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介了集安石棉矿的区域地质概况后,较详细的论述了矿床地质特征,着重讨论了矿床成因问题,比较系统的提出一种新的石棉矿床类型。在矿床学研究和找矿勘探方面有一定实际意义。集安石棉矿床,以往一直被认为属白云岩型蛇纹石石棉矿床。但该矿床的成因与国内外这类矿床迥然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叙述了赛什塘—日龙沟成矿带地层、岩浆岩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矿带矿床成因的新认识,认为赛什塘铜矿属斑岩型矿床,铜峪沟和日龙沟矿床属海底火山热液—沉积矿床,矿带三矿床间有内在的成因联系,是同一岩浆活动过程中的产物,只是矿体所赋存的部位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4.
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外方山断隆区的中西部,大庄—中胡背斜之北翼,属著名的秦岭多金属和非金属成矿带的一部分.矿区地层出露简单,断裂构造比较发育,中部近东西向的区域大断裂(F1)是本区萤石矿的主要控矿构造带.对该区萤石矿脉进行了初步研究,圈出了Ⅰ、Ⅱ号2个萤石矿体,矿体形态分别呈脉状和透镜状.初步研究认为大庄萤石矿属低温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本区沿断裂两侧且伴随有强烈的硅化、高岭石化和萤石矿化的次一级断裂破碎带,是寻找该类矿床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5.
刘波  林雄  张姚  邓元兵 《四川地质学报》2014,(2):195-199,207
四美沟锰矿处于瓦钵梁子—四美沟复式背斜西段北翼,次级北西向指状罗白背斜核部中段的两翼。矿区包括多瓦矿点和各百窝矿点。该矿床的含矿层位为菠茨沟组中段,已在多瓦矿点中发现锰矿体10条,其中工业矿体3条;在各百窝矿点中锰矿体4条,其中工业矿体1条。经对该矿床成因及成矿演化的分析认为,该矿床属沉积变质型矿床,有六条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四美沟锰矿处于瓦钵梁子—四美沟复式背斜西段北翼,次级北西向指状罗白背斜核部中段的两翼。矿区包括多瓦矿点和各百窝矿点。该矿床的含矿层位为菠茨沟组中段,已在多瓦矿点中发现锰矿体10条,其中工业矿体3条;在各百窝矿点中锰矿体4条,其中工业矿体1条。经对该矿床成因及成矿演化的分析认为,该矿床属沉积变质型矿床,有六条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
甘洛铅锌矿带沿马拉哈断裂分布众多铅锌矿床(点),在马拉哈背斜西翼的次级褶皱沙岱向斜、沙恶组背斜中已发现尔呷地吉、赤普等大-中型铅锌矿床,苏雄向斜亦属马拉哈背斜西翼的次级褶皱,已发现则板沟、高丰等铅锌矿床(点),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论述了湘西凤凰—吉首—带重晶石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汞矿的相似性后,认为可与美国内华达州卡林型金矿地质特征对比。又据湘黔汞矿带南延的贵州三丹汞矿带在汞矿床附近已发现有卡林型金矿床,其矿床地质特征与本区汞矿带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本区存在着寻找卡林型金矿的地质前提,并指明了本区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纤蛇纹石石棉尾矿又称温石棉尾矿,是温石棉矿在选矿及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尾渣。除了含有少量的短纤维温石棉外,主要由蛇纹石组成,蛇纹石族矿物属1∶1型三八面体层状硅酸盐。它的理想晶体结构可以描述为:每一结构单元层  相似文献   

10.
运用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托莫尔日特地区成矿初期及主成矿期构造应力场及流体运移势进行了二维计算机模拟。模拟结果显示NW-NWW向断裂构造带对本区构造力场的控制是十分明显的。在该断裂带穿过的乌达热乎,赛坝沟成矿带及其北部,石棉沟西部地区,是强烈的应力梯度带,高剪应力带,高应变能密度带及低流体运移势分布区,反映了这些地区构造环境优越,且是流体运移的有利渗流区。由于赛坝沟,乌达热乎是本区最好的成矿区域,而乌达热乎北部地区,赛坝沟北部地区,石棉沟西部地区与此区有相同或相似应力场及流体运移势特征,预测这些地区找矿前景较好,但考虑到成矿热液来源等其它控矿因素,这些地区的成矿规模可能比赛坝沟,乌达热乎成矿区小,品位也不如此区高,这与这些地区有矿化显示,但还没有发现具有规模矿床的地质事实是完全吻合的。  相似文献   

11.
罗勇 《矿床地质》1992,11(3):277-285
镁质碳酸盐岩型温石棉矿床是成矿热液交代镁质碳酸盐岩生成的,一般均产于地台环境。按地台稳定性不同,成矿环境分为地台隆起区的基底建造类型和地台拗陷区的盖层建造类型。产于地台隆起区的矿床,以前震旦纪镁质碳酸盐岩为控矿层位。产于太古代及早、中元古代深变质结晶基底中的矿床,由区域变质及混合岩化过程中的变质热液交代碳酸盐岩成矿。产于晚元古代浅变质褶皱基底(扬子准地台)中的矿床,以岩浆期后热液或接触交代(湿矽卡岩)热液为成矿热液来源。产于地台拗陷区的矿床,均以震旦纪镁质碳酸盐岩为控矿层位。其成矿时期较晚,一般与拗陷区内岩浆活动同期,由岩浆期后热液或接触交代(湿矽卡岩)热液对镁质碳酸盐岩进行交代成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不同学者所提出的层控矿床分类方案进行了综合评述,论述了作者们近年来研究湖南省泥盆系层控矿床提出的一种新的分类方案,将其分为沉积—改造型(简称改造型)、后成渗滤热液型(简称渗滤型)和岩浆热液叠加型(简称叠加型)三大类;然后根据矿种及成矿元素组合分成若干类,再根据矿体形态及矿体与赋矿地层的整合关系分成若干小类。并就湖南省泥盆系内产出的矿床作了具体划分,总结了各类矿床的特点与区分标志。改造型矿床主要是黄铁矿床,矿质来自泥盆系,成矿受沉积相和同沉积断裂控制,渗滤型矿床主要为铅锌、锑、金矿床,矿质来自下伏岩层,成矿受成岩后长期活动断裂控制,叠加型矿床主要为钨、铅锌、磁黄铁矿等矿床,矿质主要来自燕山期岩体,成矿受燕山期断裂和岩浆作用控制。该分类对指导层控矿床的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隗合明 《地质科学》1992,(3):224-236
以较详细的资料论述了秦岭凤太矿田层控铅锌(铜)矿床的主要成矿特征。包括反映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方式、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的特征,据上述综合特征提出了海底喷气-沉积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4.
大青山东段中生代火山成国非金属矿床可划分为两大成因类型,8种基本类型。对不同成因类型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的详尽研究表明:火山穹隆构造与火山岩浆,火山熔岩改造型及火山碎屑岩-熔岩改造型沸石,膨润土矿床有关;火山侵出岩丘控制了珍球岩矿床与沸石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泗顶铅锌矿田地下水成矿模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术根 《矿床地质》1990,9(1):26-34
泗顶矿田的铅锌硫化物矿床以碳酸盐岩为主岩,成矿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无关。目前一般认为属于沉积改造型层控矿床。然而许多宏观和微观地质事实都说明该矿田的铅锌硫化物矿化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地下水含水系统的含矿地下水沿印支期断裂破碎带排泄混合成矿的产物。作者认为属于地下水再造矿床。以该矿田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方式、地层、构造、水文地质、地球化学等综合控矿因素和矿化就位机制为重点,建立了其地下水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6.
杨文龙 《地质与勘探》2021,57(5):947-958
西准噶尔布兰萨拉地区位于谢米斯台-沙尔布提铜多金属成矿带的西段,区内已发现金矿床、金矿点、矿化点数十处,但目前尚无人对区内的金成矿条件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下一步找矿方向不明确。本文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已有的钻探、槽探、化探等资料,结合实地勘察及样品采集等工作,初步梳理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两种金矿化成因类型。赋矿地层主要为古生界下志留统谢米斯台组,赋矿岩系为火山碎屑岩,岩性以石英脉、硅化凝灰岩等为主。晚志留世中酸性侵入岩与金矿的关系密切。北东向孟布拉克断裂为研究区内主干断裂,为导矿构造,控制着带内金矿的分布及规模,北东向、近东西向、北北东向的第二级次级断裂是主要的成矿、容矿构造。不同方向构造交汇地段、中酸性侵入体发育地段及金地球化学晕圈分布地段是研究区内下一步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7.
安徽滁县琅琊山一带燕山期岩浆岩成因及区域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滁县琅琊山铜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北东段滁县-庐江铜金成矿带的一部分,为安徽东部目前发现规模最大的铜及伴生金矿床。与成矿关系密切的滁县岩体,长期以来前人鲜有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系统采集了一套滁县岩体样品,发现其地球化学特征与典型的埃达克岩基本一致:具有SiO2>56%,Al2O3≥15%,富Sr、Ba和Cr、Ni,具有高的Sr/Y和(La/Yb)N值,但Y和Yb含量低,无明显Eu异常,另外岩石具有较高的MgO、Mg#及Sr/La值,显示海水蚀变MORB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区燕山期岩浆岩为洋壳俯冲产物,属比较典型的和成矿有关的埃达克岩,伴随着该期侵入岩的上侵,富含Cu、Au的成矿物质随着温度、压力或者氧逸度的降低,在合适的部位富集成矿。对比分析了上腰铺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它和滁县岩体特征基本一致,应该有着相似的成岩成矿背景。同时在滁县岩体西南段发现一条含微细粒黄铁矿碎裂状白云岩质硅化带,在上腰铺岩体周边发现一条多金属矿化硅质脉,并对琅琊山含铜矿化矽卡岩及上述白云岩质硅化带和多金属矿化硅质脉进行了地质分析和痕量元素测试,认为它们与燕山期侵入岩有着密切的关系,上腰铺岩体周边可以作为下步铜及伴生金矿床勘查的新的远景地区,同时指出该区找矿不能只盯着矽卡岩型铜金矿而忽视多金属矿化硅质脉新类型矿的寻找。  相似文献   

18.
杨金沟白钨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地层的石英脉及附近的蚀变岩中,矿化类型为石英脉蚀变岩型,矿体受断裂带及北北西向-北北东向层间构造控制,矿床成因为层控与岩浆热液复合型。本文重点阐述了杨金沟白钨矿床的发现过程及工作方法,进一步强调搞好地质勘查工作质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瑶岗仙“五层楼”式脉钨矿床围岩蚀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瑞龙 《矿床地质》1984,3(2):68-75
我国华南脉钨矿床的围岩蚀变,前人已有较为广泛的研究。“五层楼”式脉钨矿床的形态分带及其区域多阶段矿化规律的揭示,为研究各成矿阶段的围岩蚀变特征提出了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als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silicon isotope compositions and siliceous cathodolumines-cence of host rocks, ores and hydrothermal silicified quartz of the Carlin-type ore deposits in the Yunnan-Guizhou-Guangxi triangle area. The study shows that primary silicified quartz is nonluminescent but quartz in host rocks andsecondary silicified quartz are luminescent by the action of cathode rays. Correspondingly, silico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host rocks, ores and hydrothermal quartz veins are clearly distinguished. In strata from the Middle Triassic tothe "Dachang" host bed, δ~(30)Si of the host rocks ranges from 0.0‰-0.3‰, while that of primary ore-forming silici-fied fluids from -0.1‰ to -0.4‰, in the Upper Permian and Lower Carboniferous strata and Indosinian diabasehost beds, δ~(30)Si of the host rocks is from -0.1‰ to -0.2‰ and that of the primary silicified quartz veins from 0.3‰-0.5‰. This pattern demonstrates the following geochemical mineralization process: primary ore-forming sili-ceous fluids migrated upwards quickly along the main passages of deep-seated faults from mantle to crust and en-tered secondary faults where gold deposits were eventually formed as a result of permeation and replacement of thesiliceous ore-forming fluids into different ore-bearing strata. This gives important evidence for the fact that ore-forming fluids of this type of gold deposits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upper mantle differentiation and shows goodprospects for deep gold deposits and geochemical background for large and superlarge gold depos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