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朱从亮 《气象》1978,4(4):21-21
《气象》1975年12期“谈谈我县的春旱预报”一文中用了“立春在腊月春旱,在正月不旱”的谚语;1977年11期“秋尾暖与倒春寒”一文中又有“当清明在农历二月,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8月中旬…;当清明在农历三月,则最冷时段往往出现在3月上、下旬…”的说法。我认为这种用节气的阴历日期来做预报的方法是不科学的、形而上学的。  相似文献   

2.
全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长度有1/24回归年,各节气在阳历里的日期基本是固定的,只差1~2天.但是农历日期每年都有变化,变幅长度为一个朔望月.二十四节气的太阳黄经度从0°到360°,从春分开始(太阳黄经度为0°),每隔15°为一个节气,因为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的黄道位置,所以每个节气都有明显的季节意义和气候特点.  相似文献   

3.
全年有二十四个节气 ,每个节气长度有 1 /2 4回归年 ,各节气在阳历里的日期基本是固定的 ,只差 1 2天。但是农历日期每年都有变化 ,变幅长度为一个朔望月。二十四节气的太阳黄经度从 0°到 3 6 0° ,从春分开始 (太阳黄经度为 0°) ,每隔1 5°为一个节气 ,因为每个节气都有自己的黄道位置 ,所以每个节气都有明显的季节意义和气候特点。在对天气谚语进行验证的基础上 ,发现在相同的天文背景下 ,同一地区的降水趋势非常相近 ,而不同的天文背景下 ,降水趋势差别很大。经统计 :夏至日月相位于上弦附近 (农历初一到初八 )时 ,夏邑 6月份降水呈偏…  相似文献   

4.
杨广基 《大气科学》1983,7(1):109-114
春秋季是冬夏季之间的过渡季节。春季,亚洲南部西风急流的强度逐渐减弱,位置也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常出现连阴雨天气。秋季,中国大陆东部的一些地区出现了秋高气爽天气。北美大陆东部的一些地区也出现了所谓“Indian Summer”天气。 北半球中低纬不同地区春秋季这样一个气候分布特点,和这两个季节本身大气环流有着密切的联系。春、秋季的环流,过去专门研究得不多。对春、秋季平均垂直环流过去  相似文献   

5.
农历龙年闰四月,这只是一种记时的方法,而要说清闰月是怎么回事,得从历法谈起。什么是农历农历,是用我国古代历法排列口、月、年并提供有关数据的历书,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唐、宋时期,每到年末,皇帝就把新历书赐予文武群臣,因为是皇帝颁发的,所以人们就把历书叫“皇历”。  相似文献   

6.
杨华安 《四川气象》2004,24(1):51-51
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农谚“立春雨水到 ,早起晚睡觉。”提醒人们春耕开始了。“立春寒 ,一春暖 ;立春暖 ,一春寒”的谚语 ,又告诉人们要做到科学种田须注意天气。冬去春来由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侵入四川盆地 ,造成降温降雨天气过程 ,短则 3至 5天 ,长则 10天半月 ,对春播农作物很不利。因此春播期间防御春寒 ,历来是农家最为关心的农事活动。天府春寒每年不可避免 ,平均 7至 10天可有一次冷空气活动过程 ,最为严重的是“倒春寒”。此时百花争艳 ,鸟语花香 ,处处“风恬日暖荡春光” ;才苏醒的生物抗寒力低 ,对突然降温难以承受 ,使发芽生长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物候知识起源于周、秦时代。我们祖先在西周时期,就已经知道一年有365天,并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测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四个节气,春秋时代,又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到了战国末期,二十四节气便全部产生了。 物候是研究动、植物的某些生命活动现象,以及某些非生物现象,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的科学,观测物候现象,是研究物候的基础,将多年观测的物候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统计出每一种植物物候平均日期,找出它们最早和最晚的物候期,和多年变动的天数,  相似文献   

8.
漫谈四季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域辽阔 ,温差较明显。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不同 ,地理地形较复杂 ,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沉积影响较大 ,所以对于四季的划分 ,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民族有着各自的方法 ,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节气法 :天文上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进行划分 ,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作为四季的开始 ,这是以地球在经道上的位置作为标准的。农历法 :农历 1~ 3月为春季 ,4~ 6月为夏季 ,7~ 9月为秋季 ,1 0~ 1 2月为冬季。阳历法 :气象上通常是以阳历 3~ 5月为春季 ,6~ 8月为夏季 ,9~ 1 1月为秋季 ,1 2月~次年 2月为冬季。物候法 :杨…  相似文献   

9.
纪年法种种     
历法与纪年不同。前者是一种时间计量系统。大体分为三类:年、日依据天象的称为阳历即公历;月、日依据天象的称为阴历:年、月、日都依据天象的称为阴阳历即农历。后者是记年代的方法。我国纪元,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今世界上多数国家采用公元纪年。我国历代的纪年法,大致分为五种:干支纪年、帝王年号纪年、民国纪年、公元纪年和天文学家规定的用于天文计算的天文纪年。干支纪年法,即以甲子、乙丑……为纪年方法,其特点是60年为周期,年代愈久,不以事件称谓便易混淆,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更予赔款、辛丑和约等…  相似文献   

10.
杨德生 《气象》1978,4(1):34-34
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与大自然斗争的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看天经验,有许多关于长期气候预报方面的农谚,世代相传。如“夏至五月端,麦贵一千天”、“清明对立夏,牛羊不上山”、“夏至小暑在同月,集中力量种山药”、“冬至头,冻死牛”……等,不仅反映了节气在农历不同日期时的气候特点,而且还指出了未来气候的演变和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夏至五月端,麦贵一千天”的农谚,在我国中纬度地区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农村广泛流传,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11.
话清明     
今年四月四日,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又到了。在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清明节是最受人们喜爱的了。因为这时赶走寒冬,迎来春暖,天气晴朗,草木欣欣向荣,万物生机勃勃,到处都是一派新气象。我国的清明节,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节气,一是指节日。从节气上讲,清明属于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气早在唐朝就有了。清明这一节气似乎更早。为什么清明这一节气后来变成祭祀节日的呢?这大概与寒食  相似文献   

12.
一、季节的一般划分方法季节的划分方法有多种(表1),主要有24节气中以“四立”为四季开始日期的节气法;有12—2月为冬季,3—5月为春季,6— 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的月份法;有候平均气温<10℃为冬季,10—22℃为春、秋季,>22℃为夏季的候温法;有以当地各物候反映,参考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有关界限温度状况的物候法等。  相似文献   

13.
秦安县地处陇中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是“三北”防护林建设重点县,也是全省十一个重点造林县之一。该县历来习惯于春季一次造林,虽成活率低,仍年复一年,“年年造林不见林”,这主要是造林季节不适宜,违背了降水“秋多春少”的气候规律,以及重造轻管造成的。1977年以来五窑公社在黄委会天水水保站的指导下,打破常规,变春季一次造林为“春  相似文献   

14.
依据《气候季节划分》标准,选取我国低纬高原地区2个典型旅游城市——昆明和大理,进行了气候季节平均态,季节开始日期及长度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节气气温演变分析。(1) 昆明、大理是高原“无夏区”,一年仅有春、秋、冬三季,属“春秋型”城市,春、秋季为295 d和290 d,占全年的80.8%和79.5%。(2) 随着气候变暖,昆明、大理春、秋、冬三季比例发生了改变,春、秋季增加,冬季缩短,昆明变化幅度强于大理。(3) 昆明、大理春季始于2月9日和2月10日,春季长度为117 d和123 d;秋季始于6月7日和6月13日,秋季长度为178 d和167 d;冬季始于12月1日和11月27日,冬季长度为70 d和76 d;昆明、大理“春常在、秋长驻、冬短暂”特征显著。(4) 近60年来,昆明、大理春季开始日呈提早趋势,秋季开始日呈稍推迟趋势,冬季开始日呈推迟趋势;昆明、大理春季长度增加;昆明秋季长度略增加,大理秋季长度略减少;昆明、大理冬季长度减少。(5) 昆明、大理春分节令日气温阀值为14.8 ℃和14.2 ℃,夏至为20.3 ℃和20.5 ℃,秋分为17.4 ℃和17.5 ℃,冬至均为7.9 ℃;与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京和上海相比,昆明、大理在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令上具有“春暖、夏凉、秋爽、冬暖”特征;近60年来,四个节令日气温年际变化呈升高趋势,尤以春分、秋分增暖显著。  相似文献   

15.
利用贺州市八步区1957-2012年56a逐日平均气温资料,根据中国气象行业标准(QX/T 152-2012)气候季节划分方法,计算建立5d滑动平均气温序列,依据该序列找出常年和逐年的春、夏、秋、冬气候季节的起止日和气候季节长度,并加以分析得出:新行业标准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划分八步区的四季,从新的四季划分情况看出气候变化使得八步区的四季起始与终止变化幅度较大,气候季节长度也出现变化,总的趋势为夏季变长,春、秋变短,冬季略短,另外逐年极端最低、最高气温都有升高的趋势,与气候季节长短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利用关中西部渭滨区、太白县、陇县3个国家气象站1970—2019年气温数据,运用线性变化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关中西部不同地域24节气气温变化和突变特征。研究表明:近50 a关中西部24节气气温呈单峰型分布,大暑气温最高,小寒最低。春季型节气增温最快,秋季型节气降温最快,春季增温快于秋季降温。惊蛰和清明气温升幅最大,立冬降幅最大。气温日较差冬季型(川塬区)和秋季型节气(南北山区)最小,夏季型(川塬区和北部山区)和冬季型节气(南部山区)最大。春季型节气除立春外,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为显著增温趋势,其他季节型节气仅最低气温多呈显著增温趋势。24节气气温年代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气温距平为“负—正”变化特征。4个物候性节气中惊蛰、清明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小满、芒种呈显著上升趋势。惊蛰1973、2004—2019年显著增温,1999年为气温转暖突变年;清明2005—2019年显著增温,1999年为转暖突变年;小满1981—1982、2001—2019年显著增温,1976年为转暖突变年;芒种2005—2007、2009、2011—2019年显著增温,1995年为转暖突变年。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农历“甲子年”。遇甲子年气候如何,人们都十分关切。现就所查阅到的大荔地区一千多年来,逢甲子年的气候资料作一简要阐述。“甲子”是我国古代“干支纪年法”的一个年序代号,它是由“天干”与“地支”相配而成的,共有六十组,如“甲子”、“乙丑”、“丙寅“……按次序每一年用一组代表,即为“干支纪年法”,一周期为六十年。“甲子”为这六十组之首。近千年来的  相似文献   

18.
储晓春 《贵州气象》2012,36(2):63-64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根据劳动实践的经验,定出二十四个节气来作为在从事农业生产中掌握时令的参考。节气可以充分地反映一年中各个季节的气候变化情况。对于现代的工农业生产以及人类活动仍具有一定的科考价值。对于老气象工作者来说,二十四节气都比较熟悉,对年青气象员不一定都能运用于实践服务。现以贵州省铜仁市的节气与气候特点和农事活动为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作物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利用中国黄土高原7省51个气象站1961—2000年主要气象要素观测资料,采用EOF和其他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呈递减趋势;年和各季节的平均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增温速度大于全国同期增温速度;年降水量和作物生长季节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黄土高原气候暖干化使作物气候生产力下降。“暖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有利,平均增产幅度为5.9%,而“冷湿型”气候对作物生产最不利,平均减产幅度为6.3%。  相似文献   

20.
翻开日历,你会发现今年马年有两个九月。那么,农历九月出生的孩子,今年可否过两次生日?不仅如此,今年还有两个重阳节(九月初九),老人们是否也可以过两次节?其实,这头一个九月才是“正经八百”的九月,后一个九月叫做“闰九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