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认为,在配置线状要素名称注记时,专业人员的思维机制按顺序可分为宏观与微观两个阶段。在宏观阶段,专业人员用视觉从头到尾扫视整条线状要素,意在找出适于配置名称注记的最佳部段,在此基础上,微观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从最佳部段上确定适合其微观形态的具体配置位置。全文主题为数字环境下线状要素面向名称注记配置的宏观分段建模,文章立论点有二,其一从提高注记自动配置效率出发,主张将地图上的线状要素归为密集点与稀疏点两种类型,并认为只须对密集点型进行宏观分段;其二认为坐标单调性分析对线状要素面向名称注记配置的宏观分段具有理论支持作用,提出了带有单调性图形简化的宏观分段模型,该模型对线状要素面向名称注记配置的宏观分段结果接近专业人员的视觉分段结果。  相似文献   

2.
电子地图动态注记自动配置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类实现了数据库中点、线、面状要素名称注记的自动配置,重点实现线状要素和面状要素的注记自动配置,并提出了适合屏幕浏览的动态注记自动配置算法。最终将算法应用于地图自动综合软件GenTools中,旨在提高电子地图动态注记自动配置的自动化程度与注记质量,促使注记自动配置研究成果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3.
注记候选位置的确定是注记配置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到注记算法的实现方式和最终配置效果。现有注记研究广泛使用的注记模型,其候选位置未充分利用图面空间,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注记效果的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提出注记候选区域模型,以要素邻域内所有无冲突压盖的候选区域作为注记配置基础,在考虑点、线、面要素压盖的前提下完成点注记配置。同其他研究相比,该算法在注记结果上取得较大提高,能更好地满足地图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4.
在线状要素注记配置规则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街道注记自动配置规则,研究了从图面注记到空间目标名称属性的自动转换方法。结合Arc/Info平台的特点,给出了城市街道注记离散化定位的自动推理策略和计算方法,在Arc/Info平台上编程实现了该算法。  相似文献   

5.
地图线状要素自动注记的算法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在地图自动注记的研究中,线状要素由于其形状复杂、灵活性大,难度较大,在注记自动研究问题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本文探讨了线状要素自动注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解决线状要素自动注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地图上的硬多边图形特点,结合名称注记定位要求,将其分为凸硬多边形与凹硬多边形两种形式.建立在拓扑特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对称凹顶点与非对称凹顶点等概念、理论与基础模型体系,最后提出了硬多边形名称注记定位线确定模型.理论与实验分析表明所提出的概念与模型逻辑严密、结论正确,对硬多边形地图要素名称注记自动定位具有基础支持作用,也对数字环境下硬多边形地图要素自动制图综合中的图形简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小比例尺地图面状水系名称注记自动配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丰富面状水系的注记配置规则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其名称注记自动配置中两个关键算法,即要素主骨架线求取和注记配置方案的设计,并提出了基于单调链化简思想确定面状水系主骨架线的改进算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面状水系名称注记自动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8.
点状要素注记自动配置问题是数据可视化研究的难点之一。稠密型点状要素注记之间往往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和冲突性,从而导致注记效率低下及配置结果不合理的问题。本文通过充分挖掘稠密型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注记相关性,提出了一种顾及空间分布与注记相关性的点要素注记配置算法。首先,充分挖掘点要素的局部空间分布特征和注记间的相关性构建注记关联度模型;其次,利用基于注记关联度模型的空间聚类算法对其整体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将单一数据集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子数据集,以消除整体求解中独立数据集产生的干扰性和模糊性;最后,利用点要素的局部空间分布特征和注记相关性构建基于增序注记关联度模型的注记次序规则,并采用多层次元启发算法求解注记配置的近似最优解。试验结果表明:在5%~40%注记密度下的点要素注记配置,新算法较传统元启发式算法的求解效率提高10.41%~28.92%,注记质量评价函数值下降5.5~35.9,有效提升了点要素注记配置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数据库中点、线、面状要素名称注记的自动配置进行了研究,总结出适合屏幕浏览的动态注记自动配置方法,并以ArcGIS9.3为开发环境,实现了动态注记自动合理配置,提高了电子地图动态注记自动配置的自动化程度和注记质量。  相似文献   

10.
作为制图者与用图者间信息传递的桥梁,地图注记辅助地图符号,对制图要素的名称、种类、性质和数量特征等进行了标识和说明,是地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曲线、文字编辑功能极强的CorelDRAW软件颇受制图人员青睐,尤其在注记配置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从点、线、面三个角度对地图注记配置进行了理论探析,同时基于CorelDRAW 15.0 Type Library控件和VBA环境进行了二次开发,智能化地实现了点注记的四点定位、线注记的适合路径、封闭面域的构建和自定义面注记的添加,对提高地图制图的效率和美化图面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直接线性变换(D irect LinearTransformation)解法是建立观测点像方空间坐标和同名点物方空间坐标之间直接线性关系的算法。本次试验通过使用普通数码相机,并应用2维直接线性变换进行了建筑物变形监测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使用普通数码相机代替常规测量方法能够满足变形监测三等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二维直角坐标变换模型在工程领域中应用非常广泛,该模型是一个非线性模型,对于多公共点的二维直角坐标变换需要进行模型的线性化,计算待求参数的近似值,再利用间接平差原理计算各待求参数最或然值。本文在非线性模型基础上推导出一个线性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二维直角坐标变换,无需计算待求参数近似值,对于涉及到二维直角坐标变换的问题,可以简化其解算过程。  相似文献   

13.
Abstract of Ph.D Dissert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激光跟踪仪采用激光干涉测量技术,可对空间运动目标进行跟踪并实时测量其空间三维坐标,具有采样频率高、测量精度高、测量范围大等特点。根据测量对象动态性的特点,对动态位姿测量的需求更加迫切,由多台激光跟踪仪组成的测量系统对目标进行实时动态位姿测量引起人们的关注。文中由3台激光跟踪仪组成动态测量系统,建立测站坐标系,根据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模型统一测量坐标系,提出两种转换参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5.
张宗伟  张冉 《东北测绘》2012,(8):175-177,180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数据库中最为重要的空间信息资料和赖以进行地形分析的核心数据。数字地形模型从已知3维坐标的散乱点和已知高程的等高线出发,构筑地形表面,以数字的形式表示实际地形特征的空间分布,从而建立起相关区域内任一点的地形情况。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宏观地形因子和微观地形因子的分析,直观地显示研究区域的地貌形态,为水土流失监测、分析、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1 Map projectionandtheinversetransformationofmapprojectionNowadays,nearlyallGISstakecertainmappro jectionastheirownspatialmathematicalbasis.Thatis,theplanemeasurespaceisexpressedbythefollowingformula :X =f1 (Φ ,λ)Y =f2 (Φ ,λ) (1 )WhereΦ ,λarethelatitudeandlongitude…  相似文献   

17.
3Dsurs系统中,GPS与LS空间配准是系统集成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在建立传感器空间坐标系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六参数转换法,应用徕卡Axyz工业测量系统,借助于中间坐标系统,实现了GPS和LS间空间位置关系配准;结果表明:配准方法和手段可靠,可达到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8.
The problem of spatial mathematical basis has been encountered by both large scale GIS and spatial digital products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It is also a basic problem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geo-information science. After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an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space mathematical base of GIS, this paper points out definitely that the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is uniform, which can show the location of any point of the global exactly and uniquely in form of (B, L, H) and is the most proper reference system of largescale GIS and Digital Earth. Moreover, this paper also puts forward a set of practical model of the standard “map projection”. Finally,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DRG system based on this model.  相似文献   

19.
GPS坐标转换方法对于GPS空间定位系统至关重要。目前已有很多方法被提出用于转换GPS坐标,但效果并不是很显著。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多数都存在模型误差和投影误差。针对目前方法的不足,本文利用深度学习对非结构化数据处理的优势,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GPS坐标转换方法。该方法将GPS数据转化为非结构化图片数据,以其作为CNN的输入层来训练GPS坐标转换模型,这样能够最小化满足对数据的预处理要求,无监督地从数据中学习出有效特征。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坐标转换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转换精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城市交通部门事故管理系统中存在道路数据不独立以及发布的事故信息易读性差导致应急部队无法准确定位事故地点进行救援的问题,基于公路的线性特征,结合GIS对地理数据的多样操作功能,提出路段名+特征参考点的一维定位表达方法。将线性参照系理论应用到以综合车道为公路模型的空间数据管理模式中,建立基于线性参照系的城市公路事故信息发布系统,实现二维坐标向一维坐标转换、降低数据冗余、实现事故地点的快速定位以及对定位的事故信息进行发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