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配制日照纸的药液 ,是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一项基本操作。目前 ,很多台站没有配备专用的容器来配制日照药液 ,而是用农业气象观测取土用的铝盒来代替。这种做法笔者认为不妥。因为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跃 ,可能会与赤血盐与枸橼酸铁铵的水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影响药液的质量。所以配制日照纸药液 ,不宜用铝等金属容器 ,而应用玻璃或塑料容器。用金属容器配制日照药液的误区@刘晋生$东营市气象局!山东东营257091  相似文献   

2.
根系是植被重要组成部分,根系的动态变化可以通过调节根系吸水量改变土壤湿度,进而影响土壤蒸发等物理过程及植被蒸腾、光合作用等生化过程,最终改变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水热循环。本研究考虑土壤水分胁迫及土壤养分(氮)胁迫,模拟根系碳量在不同土壤层中的动态分配过程,用根系碳量比例表征根系的动态变化。基于SSiB4模式在亚马逊地区BRSa3站点、中国江西千烟洲CN-Qia站点进行单点模拟试验,研究动态根系方案对土壤湿度及陆气通量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动态分布使更多深层土壤水分被吸收利用,改善了浅层土壤湿度的模拟效果,进而提高二氧化碳通量、感热及潜热通量的模拟精度。其中,BRSa3站点和CN-Qia站点浅层土壤湿度日平均的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关系数分别提高了0.02和0.04,二氧化碳通量的相关系数分别提高了0.76和0.13,均通过99%显著性水平检验;改进了BRSa3站点干旱季和CN-Qia站点夏季碳吸收能力,二氧化碳通量的绝对偏差的改进幅度分别为33%和106%,二氧化碳通量日平均的观测值与模拟值的相关系数,分别提高了0.17和0.26,均通过99%显著性水平检验。总体而言,模拟时间段内各变量都更接近观测值,土壤湿度和二氧化碳通量的改进效果比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改进效果更加显著,土壤湿度通过土壤物理作用对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间接影响方式可能是造成差别的原因。各变量在BRSa3站点的改善更明显一些,不同植被覆盖类型的根系深度与结构可能是造成结果差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分析近六十年影响东兴的主要气象灾害及近十年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台风是影响东兴致灾最严重气象灾害的,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全部气象灾害的52%;其次是暴雨洪涝灾害,占全部气象灾害的35%。强雷暴、低温、冰雹、龙卷及其他气象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占全部气象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6%、3%、2%、1%、1%。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近10年变化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1993~2002年10年间北京市大气中三种主要温室气体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这三种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趋势,并初步探讨了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总体是上升趋势,且后5年增长较快;大气甲烷浓度前5年缓慢上升,后5年转为下降,总体已是下降趋势;与大气二氧化碳变化趋势相似,大气氧化亚氮总体也是上升趋势,后5年增长较快.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全球三维大气耦合混合层海洋环流模式模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土壤湿度的影响。敏感试验(2×CO_2)与控制试验(1×CO_2)对照表明,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时,全球土壤湿度在各季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两半球低纬度地区在冬季土壤温度变温,两半球中纬度地区则在各季土壤湿度变干,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土壤湿度在夏季变干,其余各季变温。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造成土壤温度全球变化的可能物理机制表明,地面水循环和热量循环是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了解涂装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特征是制定山东地区臭氧(O3)和PM2.5防控策略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在山东地区测定了两家典型食品金属包装企业喷涂过程中VOCs的排放组成,企业产品以饮料罐和罐头为主.结果表明:两家企业排放的总VOCs质量浓度水平相当,质量浓度变化范围在50~1 500 μg/m3;但两家企业喷涂过程中VOCs的排放组成具有一定的差异,以生产铝罐和马口铁罐为主的企业中的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含量最多,占比89.71%(质量分数,下同);而生产铝罐的企业芳香烃(56.15%)是首要的排放种类,其次是OVOCs (32.32%).通过分析两家企业内外喷涂工艺的VOCs源成分谱,发现同一企业不同工艺之间有一定差异,多种罐生产企业的内、外喷涂中乙醇占比最高,分别为94.28%、84.46%;单铝罐生产企业的内喷涂2-丁酮(24.33%)是重要组分,外喷涂中甲苯(36.40%)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7.
蔡秀华  陈辉  曹鸿兴  吕文忠 《气象》2009,35(12):83-87
核电站因它不排放如二氧化碳这样的温室气体,核电对降低能源部门的碳密集作出了贡献,因此愈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对核电站地区的天气、气候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靖宇核电站地区的温带气旋作了研究.结果表明:1949-2007年期间影响靖宇地区的温带气旋计111个;受温带气旋影响的年数有41年(约2/3).影响靖宇地区且产生强降雨的温带气旋,主要发生在6、7、8月这3个月,并且一半以上出现在7月.影响靖宇地区的温带气旋大部分是东北气旋,占总数的65%;蒙古气旋与华北气旋次之.此外,对造成严重影响的温带气旋的个例也从天气学角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层状云催化后过冷水分布与演变规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刘晓莉  牛生杰  陈跃 《大气科学》2006,30(4):561-569
在郭学良等(1999年)发展的层状云雨滴分档模式中加入冰晶繁生过程,模拟了碘化银和液态二氧化碳的催化效率以及催化后云中过冷水的分布与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碘化银和液态二氧化碳在5200~5600 m高度上的催化效率相当,最大达到11.1%;液态二氧化碳在2600~3000 m高度层的催化效率明显增大,达到14.2%;模式云被催化后,云中云水含量在200 min都较未催化时增长0.05 g/m3以上,表现出云中过冷水被消耗后的恢复趋势;碘化银和液态二氧化碳对云体催化后,云中水汽含量减少0.5~2 g/m3,对过冷水的恢复作出贡献;催化过程使得模式云中雨滴浓度在210 rin时较未催化时减少73%,在240 min时较未催化时增加309%.得出了两点结论:(1)模式云被催化后,云中过冷水在200 rin表现出恢复趋势,云中水汽对过冷水的恢复过程作出了贡献;(2)在过冷水较多的区域播撒液态二氧化碳可以取得较好的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9.
微量元素铁是浮游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对于促进海洋初级生产力和增加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相对于世界上其他海域,铁限制使得北太平洋成为典型的高营养盐、低叶绿素(HNLC)区域。陆源铁主要通过河流输入和大气沉降进入海洋;海洋中垂直混合等物理过程也是输送生物可利用铁进入上层海洋的重要过程。目前,随着人类污染的加剧,人类活动排放的铁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也变得更加显著。为了研究铁循环过程及其对北太平洋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北太平洋铁的来源与传输及其对上层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为依托,该项目将主要关注三个重要科学问题:(1)北太平洋上层生物可利用铁的主要来源是什么?(2)海洋中铁络合配体的循环会对北太平洋上层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怎样的影响?(3)未来全球变化对铁循环及上层海洋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是什么?项目将对铁在当前和未来海洋酸化和物理环境变化背景下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项目研究结果有望加深我们对北太平洋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和理解,实现对未来北太平洋生态系统变化趋势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1998-2004年中国雷电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1998—2004年全国雷电灾害资料,对雷电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造成的损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雷电灾害次数呈逐年波动增长趋势;夏季是中国雷电灾害发生最多的季节,占全年雷电灾害的66%;雷电灾害地理分布总体为南多北少;雷击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和社会经济损失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电力和通信行业受雷灾的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1.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明星  曾庆存 《大气科学》1986,10(2):212-219
本文综述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循环;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源和汇,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讨论人类活动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特别是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趋势及其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12.
对比分析陕西省2015年1—4月MDOS与OSSMO两个系统制作的A文件,发现A文件不一致的原因主要为:当原始数据改动时,台站未按业务规定和流程在MDOS系统中做相应的修改,此类疑误信息占比为88.83%;两个系统特殊业务处理方式不一致造成A文件不一致的比例为6.06%;网络故障和参数设置错误原因占比分别为2.88%和2.23%。  相似文献   

13.
冬季黄渤海大风天气与渔船风损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尹尽勇  刘涛  张增海  赵伟 《气象》2009,35(6):90-95
选用1987-2006年NECP 500hPa高度场及海平面气压场日平均再分析资料及沿海岸基、石油平台、海岛及船舶实时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冬季造成黄渤海海域8级和10级以上大风天气过程;选用中国渔船安全分析报告1999-2005年风灾船损事故资料,分析了大风和船损灾害的关系.结果显示:(1)冬季影响黄渤海的冷空气过程主要是来自西北路径,占全部冷空气过程的50.4%.(2)造成海上8级以上大风的冷空气过程的天气类型主要是小槽发展型112次,占全部冷空气过程的50.0%;其次是横槽转竖型61次,占全部冷空气过程的27.2%.(3)近20年冬季冷空气大风过程次数呈下降趋势;(4)风灾事故占渔船全损事故的51.85%,冬半年突发性的冷空气大风是导致木质渔船出现风灾事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中国几个主要温室气体研究项目中关于二氧化碳(CO2)排放源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结合最新资料,对1990年的中国CO2排放源进行了收集和完善,对1994年中国CO2排放源重新做了计算.其中,工业生产过程的CO2排放,在以前的研究中仅仅计算了水泥一项,本研究中我们增加了石灰、钢铁、电解铝三项,力求使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结果表明,1990年和1994年中国CO2矿物燃料燃烧和工业过程总排放分别为2218.9×106t(合605.1×106t碳)和2787.8×106t(合760.3×106t碳),分别占当年全球CO2总排放的10.2%和12.7%.能源和工业生产活动的CO2排放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矿物燃料燃烧是中国CO2的最大排放源,占总排放的90%以上.对CO2排放源的不确定性分析表明,中国CO2排放存在大于10%的减排潜力.  相似文献   

15.
普宁市近51a后汛期暴雨气候统计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普宁1959~2009年后汛期(7~9月)暴雨日数、暴雨过程及影响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1 a普宁后汛期年平均暴雨日数为5.3 d、暴雨过程为3.9次,最长连续暴雨5d;普宁后汛期暴雨日数资料序列有较弱的递增趋势,并存在19 a左右的较长周期和6 a左右的局部周期振荡;造成普宁后汛期暴雨主要是热带天气系统,占后汛期暴雨影响系统的83.6%,其中热带气旋影响占62.7%,西风带天气系统仅占16.4%;影响普宁后汛期热带气旋出现暴雨的机率为87.0%,每年副高第二次季节性北跳后,受热带气旋影响的机率增大。造成后汛期日雨量≥150 mm的热带气旋,其登陆地点集中在海丰至电白之间;普宁后汛期暴雨前的单站要素变化主要有3种类型:持续降压型、高温猛降型和低压回升型。  相似文献   

16.
太原冬季PM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12月—2006年2月在太原市区持续观测了气溶胶细粒子PM2.5, 并应用Sunset碳分析仪进行了有机碳 (organic carbon, OC) 和元素碳 (elemental carbon, EC) 的测定。结果表明:太原冬季PM2.5, OC和EC浓度均较高, 其中PM2.5日平均浓度变化范围为25.4~419.0 μg/m3, 日平均浓度为193.4±102.3 μg/m3, OC平均浓度为28.9±14.8 μg/m3, EC平均浓度为4.8±2.2 μg/m3, OC/EC平均比值是7.0±3.9, 即太原市冬季PM2.5和碳气溶胶污染严重。OC在PM 2.5中占18.6%, EC占2.9%, 这表明碳气溶胶是太原大气细粒子污染控制的关键组分。在太原市冬季, 采暖燃烧的煤是OC和EC的主要贡献源, 造成OC大大高于EC, 从而使OC/EC比值增大。各种气象条件对PM2.5, OC, EC和OC/EC比值的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特别是大雾天气、相对湿度、风速和降雪是影响碳气溶胶浓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杨梦兮  班欣 《气象科技》2014,42(3):524-529
在对江苏北部沿海9个国家基本(一般)气象站近60年来热带气旋样本统计分析基础之上,结合近4年闪电定位仪资料,分析了影响江苏北部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沿海大风和闪电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可能对该区域风电场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影响江苏北部沿海地区的热带气旋以西北行路径和登陆后北上出海居多,占总数的73.2%;②建国以来影响该区域的热带气旋中,有87.7%的热带气旋可为风电场带来经济效益,进行适当防御后不会造成损失的占12.3%,尚无破坏型热带气旋个例;③江苏北部沿海地区雷雨季节(6—8月)应加强对机组的防雷检查,特别是江苏北部沿海地区的盐城区段更应加强雷电防护监测工作;④江苏北部沿海地区50年一遇最大风速和极大风速符合国家Ⅲ/Ⅱ型风机安全运行标准。  相似文献   

18.
黄钰  阮征  郭学良  何晖  嵇磊 《高原气象》2016,(3):745-754
基于风廓线雷达谱参数(回波强度、速度和谱宽)提出降水云分类方案,将降水分为浅对流、浅层状云、深对流、深层状云和混合型五种类型,其中浅对流和浅层状云降水属于暖雨范畴而深对流、深层状云和混合型降水属于冷雨范畴。并且利用此分类方案对2012年和2013年夏季(5-10月)北京延庆地区降水天气类型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表明,暖雨是北京夏季降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26%,其降水比例为17%;冷雨过程占74%,降水比例为83%。北京夏季以混合型降水为主占47%,其次是层状云占43%,对流性降水最少,占10%;对流性系统造成的降水最显著,其次是混合型降水,层状云对降水的贡献最小。对各种降水类型的特征归纳得到:浅层状云降水的谱参数随高度变化均不明显,总体比较平滑;浅对流性降水变化比浅层状云降水强烈,在3 km处增大明显,且降水出现次数随高度下降迅速增多;深对流性降水谱参数分布广泛,特别是谱宽,比其他类型都宽且高空存在宽谱区;深层状云降水回波呈现出统一的亮带分布,速度和谱宽在零度层附近出现强梯度区;混合型降水兼顾对流性和层状云降水特征,其回波分布跟深对流性降水类似,速度和谱宽分布跟深层状云降水分布类似。  相似文献   

19.
瓶采样技术在瓦里关大气本底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NOAA/CMDL提供的MAKS采样器在青藏高原洁净地区瓦里关山进行现场实际空气的采集,并对NOAA/CMDL反馈的1994年到1997年空气样品测时结果进行分析,表明:(1)在同一采样过程中采集的两个采样瓶间二氧化碳浓度偏差≤0.3ppm的占80.1%、一氧化碳浓度偏差≤5.0ppb的占94.9%、甲烷浓度偏差≤ppb的占92.9%;(2)人为因素、采样条件等对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要大于对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成都主城区为例,运用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内涝灾情资料,通过多种常用分布函数的对比,选出重现期降水估算的最优函数,采用Pilgrim & Cordery法推求研究区的小时雨型,然后结合改进的基于FloodArea内涝模型,开展了24 h历时20、30、50、100 a一遇降水情景内涝模拟,并利用修订的内涝公路风险等级标准和财产损失曲线,探讨100 a一遇降水情景下内涝交通风险等级和居民室内财产损失风险。结果表明:①GEV(Generalized Extreme Value Distribution)分布函数是成都主城区重现期降水估算的最优函数;主城区24 h历时小时雨型呈双峰型, 且峰值出现在降水过程前部。②基于FloodArea模型,通过对输入数据或参数的改进,能够较好模拟城市内涝空间分布;各降水情景模拟结果显示高新南区、高新西区、青羊区内涝淹没范围占比相较其他地区偏高。③24 h历时100 a一遇降水情景内涝可造成成都主城区86.1%公路长度占比出行困难,其中一级风险公路长度占比为105%,二、三级风险公路长度占比分别为27.5%、28.4%,成华区内涝公路风险最高。④24 h历时100 a一遇降水情景内涝可造成居民室内财产潜在损失约占主城区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0.8%,其中武侯区财产损失风险最大,潜在损失占其GDP的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