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历史地震为例,叙述了明清两代在地震活动频繁的台湾地区进行地震救灾的程序、组织体系、救灾对策等,为制定防震减灾对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1695年临汾8级大地震后,清政府和山西地方军政当局采取的一系列救灾措施,包括派遣中央和地方军要员赶赴现场实施救灾;救治伤员、处理遇难者、清理灾害现场;惩治罪犯,安定社会秩序;制订抚恤标准,发布减免租赋、恢复经济的政策措施;严惩救灾不力的地方官员,募集救灾款项等.研究总结了临汾大震的救灾对策,这对加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综合防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崔秋文 《华南地震》2000,20(1):79-85
1999年9月21日台湾省南投发生7.6级地震,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台湾全岛大范围停电,火车停驶,通讯、公路、航运中断,股市和汇市停市,许多学校和单位停课或停止上班,水库大坝断裂,强余震不断,震灾区上百处起火。本文对这次地震的灾害特点、救灾和国际援助情况、地震构造、对及台湾的地震研究和观测、主要研究机构等进行了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4.
康熙平阳府地震诏文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在雄 《山西地震》1995,(3):170-172
本文就1695年山西平阳府地震康熙诏文史料。分析、论述了康熙对地震的看法、救灾的思想以及对本次地震采取的救灾措施和对策,提出其在今天防震减灾实践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每次破坏性地震发生,都给地震工作者和政府留下深刻的科学与社会问题,本文给出了1995年10月24日云南武定县境内发生的Ms6.5地震灾害和震区基本情况;简述了地震发生前后的预报与对策过程;并通过现场工作,对此地震的监视预报,预防及防灾,救灾中的经验与教训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6.
埋地管道是"生命线地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震区人民的生活和震后救灾活动的开展。在地震行波作用下,其受力和破坏情况比较复杂,因此针对埋地管道采用合理可靠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至关重要。梳理了埋地管道在地震行波作用下解析理论和数值模拟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相关试验研究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韩大宇 《华南地震》1990,10(1):84-89
本文在指出当前强化重点监视区地震工作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在重点监视区内强化地震监测预报、建立防震救灾体系的重要性、可行性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在减轻地震灾害工作中如何强化和发挥地震主管部门的政府职能作用及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剖析了山西地震带的构造活动背景和历史地震活动性,分析了该地震,特别是其中段的太原-介休一带近期的地震活动性,以及整个山西地震带地震活动性增强的可能性;提出了有关该地区加强防减灾部署,包括强化该带地震监测台网与分析预报系统的建设和开展地震救灾辅助对策系统研究的某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崔秋文  王宜 《地震科技情报》2001,(2):34-40,F003
2001年1月26日,印度西北部古吉拉特邦发生7.9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古吉拉特邦政府地震救灾委员会2月3日公布,已有16000多人死亡,5万多人受伤,数十万人无家可归,震区大量房屋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公路、铁路、通讯、供水、电力中断,有8个主要城镇和1016个村庄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45亿美元。本文给出了“1.26”大地震的震源参数,印度地震构造和历史地震记录资料,初步总结了这次地震的教训与启示,概述了地震破坏及其对国内经济的重大影响以及国内救灾和国际大援助情况,并简述了印度的地震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某些高技术在解决地震问题了发挥了特殊作用,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和进展,本文对地震问题的科学计算、人工智能,城市救灾,卫星图像利用,地震预系统以及政策调整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1.
鲁北地震危险区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县为评估单元,将县城和农村区分开,采用确定性的地震灾害评估方法,建立了鲁北地震危险区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能够快速盲肠评估出危险区内的房屋破坏,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为抗震救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地震灾害特点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震应急响应与救援决策中的关键性问题。认为震害的规模、程度、空间分布和灾情发展趋势,以及快速获取灾情信息已成为整个地震应急响应和救援决策的关键;而对灾情空间分布及其不同灾情程度位置的确定是救援决策的先导与重要环节。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在地震应急搜救的信息快速获取、应急响应、救援决策、指挥、搜索与营救等救援行动的整个过程中,都将发挥其强大的功能。建议研发中国北斗灾害应急救援导航与指挥决策系统,包括地震灾情快速获取、快速判定和决策定位导航技术系统、地震救援指挥调度技术系统和应急救援物流定位导航技术系统建设;研发北斗灾害应急救援导航装备,包括自主定位导航幸存者搜索和营救设备研发和国内外巨灾救援专用定位与导航系统研发。  相似文献   

13.
防震减灾宣传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介绍了防震减灾宣传的意义,以山西晋城市防震减灾宣传的现状为例,提出了实现防震减灾宣传跨越的几种对策.  相似文献   

14.
After the Datong-Yanggao earthquake (October 1989),a special team was organized for the first time by the SSB of China to start the work of earthquake damage evaluation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the government with a scientific basis for disaster relief.The result of the evaluat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peeding up rehabilitation and reducing damage losses in the earthquake area.Ba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earthquake damage from the Datong-Yanggao earthquake and recent research results,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for quick evaluation of earthquake damages,introduces software entitled EDEP (earthquake damage evaluation program) for evaluating earthquake damage,and cites a case to explain the main fun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DEP.Finally,for a quicker evaluation of earthquake damages,the paper also proposes the establishment of database systems of earthquake damage evaluation in the emphatically monitored areas and ways to build up such database systems.  相似文献   

15.
清康熙临汾大地震的应急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书勤 《地震研究》1996,19(3):234-238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地震灾情信息的获取主要依靠地震现场调查,费时费力,为第一时间快速了解灾区灾情,以便尽快做出救灾决策,指挥调度救援力量,引进新的技术手段辅助获取灾情信息十分必要。进行了无人机技术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地震的应用研究,利用无人机技术,获取了地震极灾区库孜滚村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结合震前GF-1遥感影像数据及地震现场震害调查数据,获取极灾区灾情信息。结果表明:无人机遥感技术可快速采集极灾区遥感影像,有利于对灾情做出正确判断和评估。根据无人机遥感影像结合震前遥感影像和地震现场调查数据,进行区域建筑物结构类型和损毁程度遥感解译,可快速获取灾情,无人机技术在地震应急方面应用效果显著,为灾情评估、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21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在山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功地举行了首次山西省防震减灾领导组地震应急演练。结合这次应急演练的组织实施,分析了省级地震应急演练的基本步骤和设计思路,总结了地震应急演练取得成功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震害防御业务内涵与外延不断演化发展。按照新时代防灾减灾救灾基本要求,首先阐述震害防御业务发展历程,遵循风险管理原则给出地震灾害风险基本概念;然后基于灾害风险管理过程,重构震害防御业务流程,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震害防御业务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最后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以地震灾害风险调查、评估、防治与应对为基础序列的震害防御业务体系架构,给出组成震害防御业务体系的23项基本业务及121个组成元素,为震害防御工作管理与标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的现场调查,从地震宏观异常、人的感觉和行为反应、人员伤亡、政府决策能力、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地震的社会救助、应急预案执行情况、地震谣传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防震减灾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社会因素在灾区抗震救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给今后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以启迪。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社会影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的现场调查,从地震宏观异常、人的感觉和行为反应、人员伤亡、政府决策能力、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地震的社会救助、应急预案执行情况、地震谣传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防震减灾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社会因素在灾区抗震救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给今后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以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