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烤烟的生态区划指标研究了绥德县气候资源对烤烟的优劣,提出种植区域、移栽、收获的日期及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2.
日本气象情况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日本气象厅的访问,介绍了日本气象业务及现代化建设、气象服务等方面的情况,并阐述了具体的收获和体会。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玉米整地、播种和收获气象适宜度评价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树庆  陈剑  韩智平  王琪 《气象》2013,39(6):782-788
天气、土壤条件影响玉米整地、播种和收获作业的质量及作业效率,进而影响到苗情、产量和生产成本,东北地区相关的农业气象要素是土壤湿度、土壤解冻深度、温度、日雨量和风力等.根据气象、土壤条件对玉米整地、播种和收获的影响,用模糊隶属函数建立了这些农事活动气象适宜度评价函数及其农业气象指标,用权重法分别建立了整地、播种和收获综合气象适宜度评价模型.检验结果表明,这些模式和指标符合实际,可以用于相关农事活动的气象适宜度评价业务.在气温和降水等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上,该模型还可以用于相关农事气象适宜度和适宜期的预报.  相似文献   

4.
正1、秋绵雨灾害及防御措施秋绵雨是指9-11月份连续5d或5d以上逐日降雨量大于或等于0.1 mm的持续阴雨天气。贵州省的西部受秋绵雨影响最重,自西向东影响逐渐降低。秋绵雨对农业的危害较大,轻则使水稻、玉米成熟期延长,重则使秋收作物倒伏、谷粒生芽;或使秋耕秋种难以进行,影响播种。秋绵雨影响田间生产活动的进行,导致不能及时收获或已收获的不能脱粒晾干入库而发生霉烂变质。  相似文献   

5.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试验于2008—2009年度在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宿迁点)进行,试验共设计4种播种方式和3个播种量水平,研究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及气象条件对稻茬冬小麦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生产实际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播种方式,播种量水平以每亩20万株左右基本苗较理想。在粳稻收获较晚,冬小麦无法适期播种时,可以采取稻田套播方式,播种量要适当增加;籼稻腾茬早的,可以选择收获后7 d左右人工撒播或条播;在茬口和气候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水稻收获后2 d左右进行冬小麦播种。条播能更充分的利用光温水等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6.
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试验于2008—2009年度在江苏省农业科技综合展示基地(宿迁点)进行,试验共设计4种播种方式和3个播种量水平,研究分析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及气象条件对稻茬冬小麦生长发育、抗逆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方式和播种量对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有显著影响,在生产实际中应结合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播种方式,播种量水平以每亩20万株左右基本苗较理想。在粳稻收获较晚,冬小麦无法适期播种时,可以采取稻田套播方式,播种量要适当增加;籼稻腾茬早的,可以选择收获后7 d左右人工撒播或条播;在茬口和气候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水稻收获后2 d左右进行冬小麦播种。条播能更充分的利用光温水等气候资源。  相似文献   

7.
杨冰洁 《气象》1988,14(1):62-63
10月上旬平均气温异常偏高,对农作物后期生长、成熟和收获等非常有利;中旬,东部农业区降水显著偏多,有利于冬小麦播种和幼苗生长;但暴雨、大暴雨及伴随的大风、冰雹给贵州、湖南、江西等省造成灾害。西藏南部暴风雪围困几百游人。 一、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有利于农作物后期生长、成熟和收获 10月,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活动明显加强,受其影响月内共出现两次强降温天气过程。一次在15—20日,全国大部地区降温5—10℃,其中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南部降温13—14℃;一次在28—31日,江南及  相似文献   

8.
蒲城县气象局经5年的摸索,总结出用距乎值预报冬小麦收获期的方法。1995、1996年试用,效果较好。特别是1996年准确预报出冬小麦收获始期较常年正常期偏晚5~7d,为县领导安排夏粮收获等工作起了很大作用,受到好评。先确定正常收获始期,蒲城县冬小麦正常收获始期为6月1日。再计算积温,用《月下旬和5月中旬的积温距平值计算两者平均值为所需积温值。所求得积温值为正时,该年冬小麦收获始期较常年提前,为负时收获始期推后。然后将正积温值除以26,商取整数,即该年冬小麦收获始期较正常年提前的天数。将负积温值除以30,商取整数。即该…  相似文献   

9.
杨秋珍  陈其欢 《气象》1988,14(12):45-48
大城市蔬菜供应状况的好坏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做好各类蔬菜上市过程及其量的预测,将能为城市蔬菜的均衡供应提供有用的信息。 蔬菜生产有其特殊之处。不仅品种多,且收获部位也不同。在收获时间上,蔬菜又不象其它作物那样集中,而是分期分批采收、不断上市,前后可持续数月。这些特点决定了蔬菜预测的特殊性。本文以上海地区果实类蔬菜中豇豆及蕃茄为例,来讨论其上市过程的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10.
钓鱼与气象     
夏宝祥 《山东气象》1999,19(2):27-28
着重介绍了气象条件与钓鱼的关系,说明了各类鱼儿的生活习性及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钓鱼爱好者应及时了解气象信息,掌握天气变化,选择最佳的天气和地点垂钓才会有较好的收获及乐趣。  相似文献   

11.
作物产量气象预报服务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物收获前的适当时期发布作物产量预报,是气象部门气象决策服务及专业有偿服务重要的服务内容之一,成为政府领导及有关生产部门进行经济宏观调控、商贸部门进行商业贸易活动极为重要的决策依据。因此,作好作物产量预报服务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作物产量气象预报服务现程1.1作物产量气象预报类型目前作物产量预报分为4类:年景预报、趋势预报、定量预报、订正预报。年景预报:指作物尚未或即将播种时,利用一定范围的气象条件对该年度作物产量进行的一种长期预测。趋势预报:在作物收获前某个适宜发育时期,利用多种方法作出的当年…  相似文献   

12.
6月,上半月北方降永偏多,大部地区旱情基本解除。冬小麦收获季节,前期南部多阴雨,麦收受影响,后期天气晴好,有利小麦收晒、入库。黄淮、江淮、江南及四川等地大雨、暴雨频繁,部分地区内涝严重。山东等地遭受风雹危害;8905号台风袭击海南。  相似文献   

13.
冯定原  王宇翔  孙景雷 《气象》1996,22(12):43-47
在具体分析农作物成熟,收获和农产品交售,收购过程的基础上,根据历年农产品收购进度资料,初步探讨了农作物成熟,收获动态预报和农产品交售,收购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建立了农作物成熟,收获动态预报模型,为农产品交售,收购资金合理计划,调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低纬山地气象》2019,(6):F0004-F0004
1、秋绵雨灾害及防御措施 秋绵雨是指9-11月份连续5域5 d以上逐日降雨量大于或等于0.1mm的持续阴雨天气。贵州省的西部受秋绵雨影响最重,自西向东影响逐渐降低。秋绵雨对农业的危害较大,轻则使水稻、玉米成熟期延长,重则使秋收作物倒伏、谷粒生芽;或使秋耕秋种难以进行,影响播种。秋绵雨影响田间生产活动的进行,导致不能及时收获或已收获的不能脱粒晾干入库而发生霉烂如何应对秋绵雨灾害:(1)关注天气预报,抓住降雨过后的间晴天气,及时抢收作物。(2)加强田间管理,促进早发芽,多发芽。⑶开沟排水,防止湿害。  相似文献   

15.
南阳市秋季干旱的预测邓桂梅李金华陈平(南阳市气象局·473055)1引言秋季是玉米、棉花、红薯等作物收获季节,也是麦播关键期。秋旱,特别是当伏旱和秋旱连续发生时,作物受危害程度较春旱、初夏旱更为严重。我们利用大气环流因子及本站资料,通过挑选、计算,建...  相似文献   

16.
明确方向发展我区气象产业刘德芳(运城地区气象局044000)3天来,通过听取郭洪源副局长对全国气象部门产业工作会议精神的传达,听取霍局长所作的工作报告,实地参观了临汾地区局和4个县(市)局。会期虽短,收获甚大。1收获收获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明确了气象...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4年6—10月夏玉米全生育期试验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LG型称重式蒸渗仪分析了在充分供水条件下陕西关中地区夏玉米全生育期最大耗水量及不同生育期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夏玉米在试验地段从播种到收获共119 d,充分供水条件下夏玉米全生育期最大耗水量599.9 mm。玉米实际蒸发蒸腾量(ET)与参考蒸散量(ET0)的逐日变化趋势倾向率除三叶—七叶期以外,其余时间段呈现出一致性;全生育期日平均ET为5.0 mm/d,抽雄—乳熟期的ET最大,占全生育期的33.2%。夏播玉米各生育期(播种—三叶、三叶—七叶、七叶—拔节、拔节—抽雄、抽雄—乳熟、乳熟—收获)作物系数分别为0.64,0.76,0.80,1.38,1.47,1.58。  相似文献   

18.
运用表型、遗传型的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以及通经分析,研究了来自不同生态型的13个品种的七个主要性状与籽粒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穗粒重、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三个性状,无论表型或遗传型,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均为正,不孕小穗率为负;株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直接效应为负,但通过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的间接正效应而表现出综合效应为正。这表明在小麦的高产育种中,通过选择高的穗粒重、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提高小穗结实率,并注意株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协调来提高单株产量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一、思路、目的在春蚕生产过程中,蚕桑部门必须对“以叶定种”和“香叶养蚕”二个问题分别作出决策。前一个问题,要求发种前有一个春叶产量预测,以便确定有多少叶,发多少种,后一个问题,要求予测春桑生长高峰期,以便确定适宜的发种日期或者控制蚕的生长进程,争取春蚕生长发育与春叶生长速度尽可能同步,也就是叶蚕同步,进一步促进桑种平衡。春叶产量不同于粮食产量,粮食是收获生殖气管一种子。有明确的一次性成熟收获期,而春桑叶是收获营养气管—叶子,春叶的收获是从收蚁给叶开始,直到蚕儿上簇前结束,逐  相似文献   

20.
1 引言 人工养殖对虾收获日期的早晚,将直接影响到对虾的产量和养殖的经济效益。我们在为养殖业提供气象服务过程中发现,营口地区秋季对虾收获日期普遍偏早,这样不仅浪费了部分热量资源,也使养殖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本文从营口市的热量资源角度,结合对虾生长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